新课标背景下道法课有效情境创设的对策

2023-06-20 00:15:41蔡彩琼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蔡彩琼

摘 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应该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借助教学情境中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达成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笔者结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围绕什么教学情境是有效的、怎样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展开分析,力求提高道法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参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该门学科依然停留在读、背、默的认识中,认为这门学科内容枯燥,难以理解,课堂沉闷,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极少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发展,更难谈得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大大影响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有效情境的界定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考,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绪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有效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二、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以现实情境为依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以现实情境为依托,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体验和反思过程,利用相关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

如,笔者在讲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中“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个知识点时,向学生出示情境:“2022年9月开学季,对于咱江门新会的同学来说是个极不平凡的开学季。自9月2日至今确诊的新冠阳性病例达45例,整个江门都在展开紧急防疫措施,你觉得自己能为江门防疫做些什么?”由于这个情境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宅在家里就是为防疫做贡献”,有的说“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有的说“可以去做志愿者为大家服务”,还有的说“用广播做防疫宣传喊话”,等等,笔者顺势引导:“正因为有同学们这么热心的助力防疫抗疫工作,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我们中国才能不断‘动态清零。相信笼罩江门的新冠阴霾一定会很快过去的!而我们正是因为主动关心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纷纷点头认可,社会责任感得到升华。

(二)以时政热点为背景,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渴望了解更多的国内外信息,但受寄宿环境、农村中学硬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农村家庭家长普遍文化素质不够高,缺乏对孩子掠取时政信息的指导,以及孩子自身的阅历浅、理论知识贫乏等,导致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理解常常流于片面,甚至有许多学生没养成看时政新闻的习惯。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在课堂上将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等作为背景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很好地印证教材核心知识,充实教材案例数据,又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说服力及感染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凸显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及新颖性。

如,笔者在讲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时,借助多媒体展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智慧无人餐厅的新颖设计,让学生隔着屏幕体验智慧无人餐厅的便利与舒适,并谈谈这样的新颖设计给自己什么启示?学生惊叹于祖国“黑科技”的先进,感慨“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紧接着笔者问:“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從而自然而然地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的有机结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

(三)以社会实践为桥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新课标倡导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但是,笔者多年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明显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及意识。

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多张涉及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图片(包括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爱心捐款、社会实践、关注时政、主动让座、研学旅行等),创设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经历,谈谈参加这些行为的收获?”学生出乎意外的安静,笔者赶紧问:“同学们都参加过哪些亲社会行为?”部分学生只能回答“爱心捐款、主动让座”,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只有个别学生回答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农村中学受经济条件、安全因素及家长眼界所限,很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利于增强担当精神及参与能力。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很有必要尽可能地布置社会实践作业,以社会实践为桥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深入社会调查,服务于社会,比如说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时,在课前安排学生去附近的市场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们的饮食搭配及要求等,制作成小视频,各小组筛选出精品视频在课堂上共享,从而使道法课堂更具生活气息,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8:50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12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5:2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