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琪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基于深度合作的家校共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家校深度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校共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家校共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然而,目前家校共育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色认知不一致、合作方式单一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合作的家校共育路径,为推动家校共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深度合作;家校共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062-03
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实施了“双减”政策,即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规模等。这些政策旨在缓解学生过重的学业压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因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在过去,学生们常常被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其时间和精力都被束缚在学业上,缺乏自由和创造力的发展。而现在,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减少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焦虑情绪。在过去,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脱颖而出,家长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这种过度的培训不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也给孩子们增加了过多的学习压力[1]。
然而,实施“双减”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一方面,部分家长担心减少学生作业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认为学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时,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担心“双减”政策限制课外培训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家长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育服务,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的来说,实施“双减”政策对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家长们也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和焦虑情绪。但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保障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双重目标下,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家校共育和深度合作是教育领域的两个关键概念,旨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提供更全面、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指导。
家校共育是一种更广义的概念,旨在将学校和家庭的资源和力量合并,以支持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家校共育强调教育者和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学术、社交、情感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其中,共享教育资源、信息和策略,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以及参与社区活动和资源的协作。
深度合作是指学校、教师、家长和其他教育相关方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和协作的过程,这种合作不仅限于传统的家长-教师会议,而是更多地涉及共享教育目标、资源和信息。深度合作鼓励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以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主要包括定期的家长会议、工作坊、在线平台和其他交流渠道,以促进教育者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深度合作的家校共育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支持学生成长和成功的教育环境。通过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各方资源和力量整合在一起,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术成绩,并培养更全面的技能和品质。这两个概念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教育伙伴关系,以支持学生的成功。
(一)面临的挑战
1.角色认知不一致。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不同而又同样重要的角色,但这两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可能会导致家校共育的不协调。家长通常期望学校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认为部分教师存在只关注某方面,或者只关注某些学生成绩的现象,因此会对学校教育产生不满。而教师认为某些家长完全不在意家庭教育或者不具备家庭教育能力是导致学生落后的主要原因。此外,家长可能不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课程,而学校也可能不了解家庭的情况和需求。种种情况都阻碍了家校共育的深度合作。
2.合作方式单一。目前,家校共育的合作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传统方式上。这些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和学校的交流,但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往往难以充分深入地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一些家长和教师的时间难以协调,导致家校共育的合作方式相对有限。
3.合作内容不全面。在家校共育中,合作内容往往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是相对容易量化和观察的指标,而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指标相对难以衡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深入推进,“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内容[4]。
4.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常常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复或矛盾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和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于家校共育的效果和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难以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存在的机遇
1.有力的政策支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双减”政策也强调了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推动力。
2.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应运而生,这种社会关注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动力,有助于推动家校共育的深入发展。
3.先进的技术支撑。现代技术的进步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加强角色认知
1.提高家长参与度。家长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一方,家长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到家校共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要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培训、分享会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参与度。
2.增强教师责任感。教师是家校共育中的另一方重要力量,教师的责任感直接影响到家校共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让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创新合作方式
1.拓展传统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家校共育的合作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进校园活动、建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家访、定期家长会等活动形式,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2.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技術的应用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班级群、学校公众号等渠道,让家长和教师更加便捷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三)拓展合作内容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和学校应协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确保孩子能够接受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可以合作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班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学校可以共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成长历程。通过心理档案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强化社会情感教育。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校可以共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加强亲子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社会情感支持和关注。
(四)健全合作机制
1.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机制。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自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家长和学校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协商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和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参与度。
2.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家长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协商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将问题和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双方,不断优化家校共育的合作效果。为了促进监督和反馈,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沟通平台,供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交流信息和反馈。这个平台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通过这种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学校进行沟通,提出问题和建议。家校共育可以进行绩效评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确保监督和反馈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非常重要。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都应该是透明的,供所有参与者查看,反馈应该是公平的,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确保家校共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监督和反馈机制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基于反馈结果,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改进家校共育的实施方式。这可能涉及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家庭作业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等。
(五)加强宣传推广
1.理念宣传。理念宣传中,教师应强调家长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还应强调家校共育是一种建立在互信和互助的基础上的合作方式,鼓励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实现共赢。此外,开发家校共育的相关资源和工具,如指南、手册、视频教程等,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家校共育。
2.多渠道宣传。学校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家校共育的信息、案例和成功故事,建立专门的宣传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以便家长和学校随时获取相关信息。学校还可以合作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以便将家校共育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同时采访专家、教育家和成功家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创建家校共育的社交网络和在线社群,让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和提供支持。
3.持续改进宣传策略。学校应定期评估宣传活动的效果,包括参与率、反馈和影响。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宣传策略,以提高效果。学校还应积极收集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关切,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不断改进宣传策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和情境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合作的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家校共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家校共育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校合作,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只有通过深度合作,才能够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蒲国刚,牟淑娥,张玲.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作为[J].教育科学论坛,2023(26):14-16.
[2]伏二岗.巧妙运用沟通艺术,彰显家校共育魅力[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04):16-17.
[3]罗朋.“三线一点”绘就家校共育新图景[J].教育家,2023(33):69.
[4]朱钦妹.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3(0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