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点设定策略

2023-03-05 23:38:17傅丹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傅丹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点设定策略研究,符合新课标基本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快速确立教学支点具体方位,设定教学执行方案,组织投放阅读学习活动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指导,以实现阅读教学核心目标。支点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需要有宏观控制意识,对具体学情进行科学调研,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借助阅读任务展开多重驱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支点;阅读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195-03

支点式教学是专业术语,来源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执行教学方案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找到一些关键支点,形成一个概念框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教学支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和效率。学生兴趣点、教学生成点、文本空白点、实践对接点、训练延伸点,都属于教学支点设计范畴,教师矫正思考方向,优化支点教学方案,以提升阅读教学效率。阅读课堂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以寻找教学支点为契机,对学生阅读诉求展开深度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找准兴趣点,发掘阅读潜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设计适合性。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刻意寻找学生兴趣点,优化教学情境设计、阅读任务组织、课后训练布设,都能够创造教学支点,也能够带来更多教学助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主动探索的冲动,阅读学习程序会顺利打开,学生阅读思维被成功激活,课堂教学进入高效互动环节。如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教师先期介绍课文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介绍自己的童年经历或难忘的故事。学生对此比较有热情,纷纷行动起来。教师对学生童年回忆情况做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分析作者情感,将阅读鉴赏推向深处。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最为经典的描写片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鉴赏学习,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教师利用问题进行提示,课堂阅读鉴赏气氛逐渐形成。如:“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个句子用词精彩,如动词“布满”“抱”,形象写出水塘的灵性。再如修辞方法应用: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这些景物更多生命力,突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留恋。教师肯定学生鉴赏表现,精选学生鉴赏个案进行现场展评活动,为更多学生带来模仿学习机会。学生表现可圈可点,教师深入观察,根据学生表现做教学调整。学生有阅读经历之后,教师设定学习任务,利用任务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回馈主动,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形成。学生大多有幸福难忘的童年,对童年故事记忆犹新,阅读文本过程中做集体介绍,学生积极响应,说明教师抓住了学生兴趣取向,教学方案设计是比较适用的。教师给出一些角度,要求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思考和分析,学生顺利进入到鉴赏环节,在阅读鉴赏中完成阅读认知构建。语言鉴赏本身带有专业属性,小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高,教师推出不少现成的案例,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术语,让学生自觉运用这些鉴赏术语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自然完成阅读鉴赏认知的积累。

二、找准生成点,发现阅读契机

教学生成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有深入觀察和及时捕捉的意识,抓住一些教学生成素材,调整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性学习环节,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动机。教学生成形式众多,学生质疑教材内容、主动询问教师学法、师生互动出现意外、学生演绎表现超出预设等,这都是教学生成资源。教师对这些生成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引入一些新的学习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阅读启示,也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教师有意识将教学生成作为支点,体现教师教学智慧,其应用价值不可估量。教师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可以快速抓住一些教学生成资源,为后续教学调整设计提供素材支持。如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写了三个实验,分别是蒙住蝙蝠的眼睛、塞住蝙蝠的耳朵、堵住蝙蝠的嘴巴,让蝙蝠在外面飞行,可以看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时,要求学生归结实验结论,并鼓励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哪些灵感。学生对仿生学有一定认知积累,自然想到许多仿生发明案例。如轮船根据游鱼发明的、飞机是仿生飞鸟制造的、潜艇制造是从鱼鳔应用原理中找到灵感的,学生详细介绍自己的案例,对仿生学进行专业解读,课堂进入多频互动环节。为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用绘本形式呈现仿生案例,课堂顿时掀起波澜。学生大多喜欢涂鸦,对绘本创作比较感兴趣,很快就进入到创作环节。在展示程序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创作情况,具体讲解绘本内容,学生开启展示模式,从绘图设计、内容展示、细节处理等角度进行讲述,课堂研学情绪逐渐形成。教师对学生展评活动情况做梳理和评价,提出更多学习建议,确保课外绘本创作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准确捕捉教学生成资源,科学利用这些资源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入绘本创作核心,成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学生对绘本情有独钟,教师训练任务设计具有更高针对性,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绘本创作追求神似,教师不能用美术专业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从激趣角度进行评价和验收,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学习内驱动力,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三、找准空白点,启动阅读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要给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帮助学生理顺阅读思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阅读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教师深度介入学生阅读活动之中,对学生阅读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估,以提升教学指导针对性。特别是文本阅读时遇到了“空白”点,这是学生比较敏感的地方,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成文背景,以及作者生活时代,给学生提供“补白”的服务,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建立学习认知,形成学科核心能力。学生阅读文本时,会产生一些延伸阅读的冲动和热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本“空白”造成的,因为作者有意识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自然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作者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从颜色到形状、从静态到动态,让读者见识了爬山虎的特殊本领。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质疑阅读,提出更多阅读问题,并及时提炼这些问题,形成新的教学生成资源。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些植物,阅读时产生不少疑问。如:爬山虎的脚是靠吸盘向上爬的,如果离开了墙壁还能够生存吗?爬山虎是绿色植物,为什么要爬干燥的墙壁呢?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有特殊的习性呢?如何进行生活观察?教师将学生阅读疑问进行集体展示,精选一些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组织学生展开集体互动讨论,研究性学习气氛逐渐形成。学生大多没有生活观察的经历,教师结合身边熟悉的植物进行观察指导,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也能够助力知识的积累,还能够深入思考世界和大自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阅读疑惑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索环节。学生知识储备存在一些短板,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出现“空白”,这些“空白”创造了深度阅读的机会。作者没有介绍生活观察技巧等问题,学生大多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自然出现了“空白”点,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设计,让学生主动找到这些“空白”点,并以此作为设计支点,创造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对爬山虎不是很熟悉,却能够从课文阅读中建立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展开设计,成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四、找准链接点,促进阅读内化

阅读学习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教师要求学生延伸思考和探索,搜集更多课外阅读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和延伸探讨,促进其阅读认知的内化。学生大多对课外阅读内容有主动关注的热情,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成功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实现课内课外的默契对接,让阅读学习成功实现空间拓展。教师深度研究阅读课堂教学规律,针对性设计教学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推开教程,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阅读讨论环节,帮助学生顺利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学生深入到阅读环节,找准阅读链接点,其阅读感知体验开始深刻起来。

《麻雀》是一篇小品文,课文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一个场面、三个角色,这是一个对峙的场面,小麻雀、老麻雀、猎狗,这三个角色力量太过悬殊,却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胜利的天平还发生了倾斜,老麻雀用勇气赢得胜利和尊重,这是母爱的力量。情境本身带有离奇性,作者场景描绘有情感,其代入感很强,教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利用问题进行调度,学生回馈主动积极。为形成深度阅读,完成认知内化,教师布设仿写训练任务: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梳理生活素材,学习课文写法,描写一个特定的场面,也许不会惊天动地,但要追求真情真意,以情感打动读者。学生开始酝酿和讨论,筛选生活案例和素材,为后面书写创编奠定基础。教师适时提醒:如果找不到动物写作对象,也可以考虑写我们人类,家庭亲情故事更多。学生占有这方面的素材比较丰富,在教师引导后,纷纷调整思考方向,很快就确立了写作对象,读写训练顺利展开。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讲述故事都蕴含丰富情感,教师精心挑选,将典型仿写作品推送到家校微信群。教师设计仿写训练任务,给予必要的提醒,成功抓住生活对接点,学生回馈主动,仿写训练顺利展开,其锻炼价值更为丰富。学生有丰富生活经历,教师提醒比较及时,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母爱故事众多,而且这是永恒的主题,自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是最为明智的,学生在主动思考、书写、介绍、反思、归结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

五、找准延伸点,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训练设计需要有新的抓手,教师要有突破惯性思维的意识,摆脱书面书写的单一模式,寻找适合的延伸点,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形塑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听說读写思多种感官参与到阅读训练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体验,其感知呈现多元性,教师精选训练形式,不断升级训练平台,关注学生的潜质开发,以便创造更多发展契机。学生思维和性格具有极强可塑性,特别是阅读思维还没有成型,教师需要深度研究,找准设计支点,这样才能形成更多突破。教师设计课外阅读任务时,要充分发掘教学资源和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应用学习工具展开探索性学习。

如教学《西门豹治邺》,这是一篇带有故事属性的课文,教师利用媒体展示故事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氛围之中。为延伸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设计了课外故事搜集讲述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类似的故事,并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准备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小学生对网络搜集故事信息训练任务比较有期待,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与家长进行交流协商,让家长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帮助,筛选适合的故事素材。教师建议家长先期组织学生讲述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丰富讲述故事的经历,在课外训练时,关注故事情节的展开,研究故事角色的性格特点,设计适合的语气语调,改编角色的台词,选择适合的表情和动作,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训练汇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行动起来,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具体呈现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描绘故事人物,将讲述故事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一个课外阅读、一个故事讲述,教师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成功调动学生训练主动性,说明教师抓住了训练延伸点,为学生提供主动发挥的机会。教师对学生阅读心理要求最为熟悉,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素材信息,有效应和学生学习心理,自然赢得设计主动权,学生回馈主动,家长介入及时,训练效果突出,说明教师训练设计是比较适合的。阅读训练没有统一要求,训练内容带有自由性,教师在学情研究基础上展开设计,可以创造丰富训练成长点。

六、结语

阅读教学引入支点理论,教师需要有对接和创新的意识,围绕学生兴趣、教学生成、教材内容、阅读活动、读写训练等角度展开支点设计,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和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阅读共识,建立阅读认知基础。支点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理论高度契合,教师科学分析学生阅读学力基础,利用多种阅读任务设定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阅读环节,在多重互动中达成学习共识。

参考文献

[1]吕翔.构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新支点[J].语文天地, 2019(12).

[2]林玉玲.落实核心素养探求古诗文的教学支点[J].黑河教育,2021(05).

[3]龚敏秋.寻找有效“支点”,提升阅读教学效益[J].学苑教育,2019(16).

[4]万腾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读写结合的思考[J].课外语文,2020(36).

[5]王燕清.以“预测”撬动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支点[J].基础教育论坛,2022(1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1:37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8:49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01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14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