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2022-06-01 12:32:34石莉莉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课程资源教学设计

石莉莉

【摘要】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本文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为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设计,二为基于实际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整合。在基于统编教材的大单元设计中需要注意几点:1.结合新课标,深入理解编者意图。2.找准单元切入点,统领多篇教学。3.注重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4.统筹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实际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整合,可以按作家作品单元、文体知识专题单元、语言文字单元三大课型进行资源重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核心素养依然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词。语文课程立足于构建一个开放、有序、多样的课程。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計正是课程实施过程重要支架。因此,教师课堂的变革应该从单元教学设计开始。

一、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设计

(一)结合新课标,深入理解编者意图

“新教材提倡的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要先明确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然后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不是课后练习,而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用以整合单元课文阅读与写作的抓手。”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单元任务、学习情境、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因此,深入理解编者意图,是确定恰当的单元学习任务的前提。

1.统编版主题单元的特征

新教材以主题组元为主,同一单元之中的多篇文本都有着共同的主题。例如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第二单元“劳动的荣光”、第六单元“学习之道”。

苏教版也以主题组元,那么统编版的主题单元有何独特性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容量更大、立意更高。

统编版教材选入篇目数量更多,教师便不能篇篇精读,应设计相关任务群,进行多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整合学习材料,设计多元学习任务。

统编版教材立意更高。诗歌教学不局限于意象的解读,在第三单元中的几篇文章《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以三组诗词组成单元,体现了“生命诗意”的主题,要求学生探究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诗歌情感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诗的风格即人格”。

整体把握主题单元特点,有利于确定核心教学任务,有效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资源系统和助读系统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提出建议:教材编写要选用典型材料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了更好的体现单元的学习任务,教材编者开发了资源系统和助读系统,不仅提供了典范的学习材料(文本),并且还设置了导语、学习任务、学习提示、实践活动指导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两大系统更好的把握单元主题、单元任务。

(二)找准单元切入点,统领多篇教学

大主题、大单元设计不能从单篇入手,需有整体观念,把握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单元教学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可以是单元大主题、文本间共同特点、或是引发学习兴趣的某个话题或引子。找准切入口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金钥匙。

1.依据单元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学习任务群对发展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效应。”(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统编教材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理念,每一单元后列出本单元学习任务,通常为3-4点,构成一个任务群的学习。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整体把握,将多个任务统帅于一个核心大任务之下。例如第六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围绕“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两个问题串联起本单元多篇选文。至于每篇文章不同的知识性内容学习,都应当整合到任务群学习之中去,避免碎片化学习。

2.依据文体特征选择教学重点

在文体单元中,可以根据文体特征选择教学内容。比如《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双桅船》抓住诗歌意象探究诗旨。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都是通讯类文本有其共同点,比如都通过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优秀品质。通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握表达观点的基本方法。由此,教师可以设置两个有梯度的任务:任务一,通过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品味任务,并自由交流;任务二,探究三篇文章中作者表达观点的不同方法。

3.基于核心任务设计单篇子任务

在确立核心任务的技术上,确立每一篇的子任务,依据文本不同特征,从个角度完成核心任务学习,做到重难点突出,纲目并举。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经过反复研读,将整个单元的核心切入点定位: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讨。并以此为纲,三篇教材分别设计单篇学习任务:《林黛玉进贾府》中比较不同人物性格不同,并结合环境分析原因;《祝福》探讨祥林嫂的命运与性情变化的关系,并探究是谁杀死了祥林嫂。《老人与海》中研读人物内心独白,探究文本中的象征意蕴,以此理解硬汉形象与险恶环境之间的关系。每个子任务都必须围绕单元核心任务设计,才能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让学生通过三篇小说的学习多方面、深层次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注重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

新课标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由此,统编教材以“单元学习任务”统领学习过程,每一篇选文,每一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单元整体。有些老师未能及时转变思想,依然按照惯用方法逐篇教学,篇篇精讲,不仅未能体现新课标精神,而且学生学习也会碎片化、低效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大单元教学,关注篇与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大单元核心任务统领下的群文阅读、比较阅读则势在必行。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组成的小说单元,在完成单篇教学之后,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与《祝福》不同的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比较《祝福与老人与海》中的内心独白,并探究他们之间的差异。应当注意的是任何比较任务的设计也都应该服务于大单元核心任务。本单元两个比较阅读的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统筹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

新课标中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8个任务群,并指出,18个任务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师应该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任务群教学提示中也加入了研讨活动、交流阅读、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在单元任务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综合考虑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设计三大任务,任务一是学习活动,品读诗歌;任务二是写作与表达自己的别样青春;任务三是组织展演,展示优秀作品,组织诗歌朗诵会的实践活动。三大任务环环相扣,自成一个整体,又兼顾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基于实际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整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从读“几篇”走向读“一类”,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选材”与“组材”,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突破现有的单元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重组、二次开发。王荣生教授曾说:“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应该顺应特定的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对选文教学价值的指引乃至规定,这样才能使教材形态的多样化得以落实。”现有教材单元主要是按照人文主題、文体类型、现实话题、文学史发展线索几个方面组织单元,而人文主题是统编版组织单元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教师重组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作家作品单元、文体知识专题单元、语言文字单元。

作家作品单元主要以某位重要作家的各阶段代表作组合成一个教学大单元。文学史上涌现出许多大文豪,如苏轼、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等诗人,学生需要对这些诗人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体悟诗歌中不同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追求。现有的统编版教材以文化主题组元,文学史上主要的诗人、作家作品分散于各个单元,不利于学生系统了解该作家,因此,按作家作品组元能有效规避了此弊端。在实际单元设计中,教材选文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师通过教学资源重构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掘课外资源、网络资源、本土资源,打破教材束缚,将教学资源的获得通过多方位的渠道延伸至更广阔的平台。如秦观在北宋词坛尤其一席之位,他的诗歌仅有一篇《鹊桥仙》入选必背篇目,仅凭此诗还不足以让学生了解秦观,据此,教师精选了秦观不同时期的另外两首词《江城子》《踏莎行》与《鹊桥仙》进行比较阅读,体悟秦观词风变化,了解一位立体、丰满的秦观——风流秦观、百忧秦观、真情秦观。

统编教材中虽以主题组元为主,但也有文体组元,如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既是主题组元又是诗歌的文体组元。但这样的单元毕竟是个别,散文、小说并无单独的文体单元。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文体相关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课程资源重构,进行文体组元。比如整合《项链》《老人与海》《药》《变形记》,引导学生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等角度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极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常态化的语文单元教学中已经融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无须单独开发一个独立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求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并设置合理的教学序列,强化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例如文言篇目组合成一个单元教学,集中提升学生文言词汇积累以及文言素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结语

单元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依托,以文本为对象,以任务为核心,在遵循教材大单元框架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进行资源重组和教学序列重排,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苏荣.基础教育课程,2020.10.

[2]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3.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课程资源教学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1:22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2:07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7: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1:43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6:4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