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逸菲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体系不断的完善,人们对于音乐课堂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有所提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学会唱,学会奏,学会学”成为首要。那么如何让新体系教学渗透到学生中来,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开拓与创新,让课堂环境丰富起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从而能够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新体系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唱歌课教学以及课堂中加入小乐器和如何让学生学会音乐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体系;小学音乐课堂;“唱,奏,学”;有效措施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课程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力。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從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如何组织好音乐课堂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学会主动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歌曲的导入部分,可以运用新颖的导入方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等等,这样做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导入法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加以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通过讲述一段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增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体系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关注教学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那么在新体系的音乐教育下,我们不仅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个发展,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没有从学生自身出发,忽视了学生的本体的发展,那么在新体系下,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被灌输。同时也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唱歌环节,可以采用接唱的方式,教师先唱,学生再唱,或者将两者交换,学生先唱,教师后唱。通过简简单单的互动演唱,同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二、如何让学生学会“唱,奏,学”
(一)新体系下,引导学生学会“唱”
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多为“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所以学会唱歌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孩子存在认字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演唱。例如,可以通过身体律动,跳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先“动起来”,然后不断的播放所要教授的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因为低年级孩子有着很好的模仿能力,所以他们非常愿意加入到律动中来,在歌曲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小乐器带领学生解决歌词的部分,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孩子们的歌词就解决了,也在欢快的律动中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二)新体系下,引导学生学会“奏”
在新体系中,不再是单一的教与唱,而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小乐器的使用。小乐器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歌曲的乐趣,还能解决歌词以及节奏等问题。常见的小乐器有:响板,三角铁,碰铃小鼓等。在学习新的歌曲时,如何解决拍子的问题,例如二拍子用什么乐器,三拍子用什么乐器。那么在播放歌曲的环节中,三拍子常用的是三角铁,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三角铁的音色,并能正确的教学生使用三角铁。同样播放歌曲,在没教唱之前就加入三角铁,这样做既熟悉了歌曲也熟悉了小乐器。在二拍子中,可以用到节奏更加鲜明的响板,让学生掌握节奏的一个变化与不同。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一个对比与变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多种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丰富了歌曲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唱好一首歌曲打下基础。
(三)新体系下,引导学生学会“学”
新体系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改变被动学习的模式。那么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也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堂中应该主动去学习,大胆的去展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和教师有很好的互动,相互进行配合。而不是存在排斥心理。当遇到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一个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
三、针对新体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提出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使音乐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创设情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这样就没有参与感,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身势律动主动带领学生来进行学习,让学生有参与感,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身体律动,使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
身体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体态律动,就是把我们的肢体当打击乐器来运用,常用的方式有:拍手,跺脚,弹指,拍腿。身势律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同学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个节奏感,就可以借助身体外部的体态律动来开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节奏教学对于提高低年级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非常的有帮助。所以,掌握好体态律动至关重要,对今后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丽丽.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效果的方法[J].戏剧之家,2020(28):2.
[2]温丹慧.身体律动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EF971067-C086-4D8A-8AE0-9F55387244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