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秋
摘 要: 单元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相似性的存在,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分析比较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分析比较的眼光审视、研读这些教材,努力搞好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单元教学 分析 比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都是在某一主题的统领下编辑单元阅读内容的,每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或文体一致,或主题相近,或写法类似,或题材属于同一范畴。单元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跟课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相似性或共同点的存在,为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了分析、比较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分析、比较的眼光审视、研读这些教材,努力搞好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
一、分析比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异同,设计与优化阅读教学活动。
单元教材中课文占主要部分,从文体、题材、主题、写法等方面分析,它们存在统一性、一致性、相关性、相近性等特点。同时,每一单元的教材还设置了精读与略读课文,编者的思想是要求教师以“精读”带动和引领“略读”。教师教完精读课文,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前三篇课文《云南的歌会》等属于精读课文,后两篇则属于略读课文,并且这几篇课文都是描写民风民俗的。因此,教师就可在教完前三篇课文后,用与之相比较的方法执教后两篇课文。又如,该册第六单元,因为文体与表达方式上的近似性而存在比较关系。在五篇课文中,前四篇课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虽然所记对象不一样,但都属于“游记”的范畴,在内容与写法上存在某些共性,在执教该单元时可运用分析、比较的策略对这几篇课文进行导学案设计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
有些单元中编选国内外的一些课文,即存在本国与外国之分。它们之间,在文体、题材、主题、表达方式或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样存在近似性,为教师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教本国课文再教外国课文,在执教后一篇课文时采用与前面所学课文进行比较、分析的策略。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选了五篇课文:《雪》、《雷电颂》、《短文两篇》、《海燕》和《组歌》,其中前三篇是本国课文,另外两篇都是外国课文。从内容上看,它们都描写了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属于散文或散文诗范畴。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精读课文之后,就要适时进行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总结散文及散文诗的特点和语言风格,归纳写作方法,以便在学习略读课文时迁移运用,有效地完成感悟与分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比较分析,从形式上看可以采取全方位的比较分析策略、局部因素的比较分析策略、文字要点式的比较分析策略、表格呈现式的比较分析策略、课文内容上的比较分析策略、表达方式上的比较分析策略。
二、分析比较听、说、读、写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与优化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材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阅读板块,二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因为所训练题材与主题的相似,或者因为所训练文体与表达方式的一致性,即便在“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训练点里,它们彼此之间存在训练题材或主题相似或一致性的特点,这为教师的分析、比较提供了空间。因此,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在指导写作训练时可以将写作的要领或要求与本单元所学的课文所具有的特点相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这样写起文章来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对写作不再是望而生畏,而是感到一吐为快。
比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结交历史人物”为主题编选五篇课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词五首》,前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恰恰就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跟阅读教材存在亲密的联系;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点也是共用一个话题。既然是同一话题,用口头语言“说”与用书面语言“写”之间就存在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比较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话说”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有了单元教材内容之间的比较、分析,单元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就能有机融合,进而实现整合训练。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其中第一篇和第五篇写老师,第二篇写母亲,第三篇写父亲,第四篇写名人,都属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而本单元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便是“献给母亲的歌”,也是一个跟“人”有关的训练,这跟阅读教材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就可以在学生动笔作文之前,通过先拿前面的所有文章比较分析描写人物的要领,促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诀窍,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学生自然会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借鉴、运用阅读活动中所获得的表达技巧,完成相关的搜集、整理、表达等任务。
毋庸置疑,分析、比较,就是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单元内容形成整体认知、全面把握,进而促使单元教学中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对比或对照方法的运用。运用比较分析策略,有利于探寻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给单元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教学内容,并在比同求异的过程中训练感知、理解、欣赏、借鉴、表达等语言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运用分析、比较的策略,还可以摒弃机械性、枯燥性的练习,提升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让单元教学步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杨卫平.读评结合感悟文本,师生互促联通生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3).
[2]黄建岚.语文单元教学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趋势[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