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23 11:42王月娟
教育界·A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情境创设初中地理

【摘要】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发挥出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等作用,对此,本文着重围绕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创设情境、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创设情境、从地理视角出发创设情境、基于情境设计问题、优化问题设计、合理分配任务与有效探究、展示成果与教学评价这几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创设;问题设置

作者简介:王月娟(1980—),女,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迈入新课程时期,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改要求,必然需要从多个层面推动教学创新,完善教学方式。其中,应用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将情境创设、问题设置以及自主探究等融合为有机整体,以更加生动且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创新路径。

一、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围绕情境教学法所提出的先进思想,其核心在于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三方面。

首先,创设合适情境是基础。不管是出于贴合教学内容的考量,还是出于契合学生需求的考虑,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境,这样才能确保情境优势及作用的有效发挥,为高质量教学奠定根基。其次,科学设置问题是关键。情境的创设等同于为教学活动搭建了舞台,如何利用该舞台实现高效教学才是关键所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贴合情境、难度适中、符合循序渐进教学需要的问题,无疑能够对情境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情境与问题的有机融合,保障教学有效性。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重点。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教学效果才可能得到保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降低他们自主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在有效探究中掌握新内容,同时实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综合发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的价值

(一)改善教学效果

对不少学生而言,地理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一方面,地理学习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诸多知识,不少学生越学越混乱;另一方面,教师以文本为主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碍,再加上初中生本身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更是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小影响。“情境-问题-探究”能够以生动的情境为基础,以有趣的问题为引导,以深入的探究为保障,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让地理教学不再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而是生动丰富的实践探究。尤其是在与各种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情况下,情境会更加生动,能够令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从而令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整个地球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起到激发兴趣和动力的作用。教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进一步降低教学难度,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識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创新意识则是助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的关键动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传统学习模式下,不少学生不重视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不敢提问,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精神,只能死板地记忆教材内容,不能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也无法实现自身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而在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基于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三)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部分学生虽然对地理知识十分感兴趣,有着较为充足的学习动力,但是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较弱,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却少有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信心会逐渐被消磨,学习兴趣也会降低,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而教师合理应用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基于生动情境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尽可能确保问题难度适中且衔接性良好,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设置要点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合理创设生动、形象且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情境,是确保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得到有效践行的基础。要想创设出理想的教学情境,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科学措施。总体来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合理情境有如下要点。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

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标准,是制订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仔细揣摩编者意图,真正地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各种合适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对课程内容是否具备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以及实践性等性质进行研究,明确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打造开放的地理课堂等基本理念,进而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然后,教师分别从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的方面对气候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主要气候类型名称与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在同时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在课堂上创设对应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与视频,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基本特征,并着重从气温与降水两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探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

在践行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时,教师要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保障创设的情境契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分析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地理素养、身心特征、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深度实践并且难度适中、探究价值高的理想情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前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地理知识,地理素养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形象、有趣的内容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而后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一边带领学生观察地球仪,一边在地球仪上的对应位置标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并让学生在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国家的过程中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掌握识别地球的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赤道等的方法。

3.以地理视角为要点

教师从地理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教材以外的内容的有效延伸与拓展,能够实现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在地理教材以及生活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历史故事、乡土地理、未解之谜以及认知冲突等作为基础,尝试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怀着巨大的兴趣参与到教材内容之外的情境探究之中。例如,在教学“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之后,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介绍楼兰古国的相关信息,并基于此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教师可着重围绕楼兰古国的位置、兴起、灭亡以及后人去处等方面,组织开展相应的情境实践活动,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

(二)优化问题设置

基于情境合理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情境学习与探索的关键,也是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探究的前提,可谓是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中承前启后的部分。在实际设置问题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具体如下。

1.基于情境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情境为基础,这样才能将“情境-问题-探究”串联成有机整体。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情境设计问题,对问题类型进行合理归类,研究教学重点并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问题的价值得到充分凸显,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教学“中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构建以中东人民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并设计以下问题:中东为什么被称作世界热点地区?中东有怎样的战略地位?中东有怎样的资源?中东有怎样的文化冲突?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2.优化问题设计

以情境为基础设置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设计方式,教师还需要围绕学情对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围绕问题切入点、难易度以及衔接性这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在切入点方面,尽量从学生感兴趣、想了解的部分切入,引发学生思考;在难易度方面,尽量确保难度适中,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不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推进;在衔接性方面,设计具有衔接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澳大利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农场的情境,并针对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相关问题,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这些地形单元有什么特点?哪些地区适合放牧?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考虑应当将农场布局在何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环节在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中可谓是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决定了实际教育效果。故而,教师需要在搭建好情境舞台以及优化问题设置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合理分配任务与引导

部分初中生地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自主探究意识较差,这意味着他们在问题情境中难以独立地完成探究任务,需要教师通过分配任务的方式进行合理引导。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创设交通出行的生动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合理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问题与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高效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着重围绕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路线选择以及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等设置任务,促使学生深入地进行自主探究。

2.展示成果与教学评价

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成果、分享交流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探究,相互启发和借鉴,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要全程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做好相应记录,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为了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的评价机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及技能的掌握、知识结构构建、问题意识发展等情况,针对其中的问题制订相应对策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善。

结语

综上可知,陶行知“情境-问题-探究”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对该思想及其对应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积极尝试,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该思想的高质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文君,汤国荣.“情境问题探究式”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9):19-21.

[2]王成.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119.

[3]邓楚雄,蔣浩,曾强.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化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8):20-21.

[4]杭巍敏.初中地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4):94.

[5]杜宇.如何利用问题情境推动地理教学——以初中地理人教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为例[J].新课程:下,2018(2):105.

[6]王明庚.初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使用策略[J].南北桥,2018(10):127.

[7]周国光.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5):112.

[8]王朝平.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化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2):281.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情境创设初中地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