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思维导图凭借自身优势在众多新型教学手段中脱颖而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避免由于文章过于繁复而束缚学生思维,从根本上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及形象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夏金侠(1976—),女,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加快,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将其充分应用到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其优势
(一)在小学高年級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思维导图能够将人们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图画进行表达,直接体现出人们的思维,并且其表达方式比较简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将图画与文字进行结合。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连接左右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主题突出原则
主题突出原则要求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换句话说就是掌握文章的关键,将思维导图主干及细枝末节处梳理清楚,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主题突出原则是运用思维导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完整连贯原则
完整连贯原则要求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确保其完整性,避免遗漏知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中隐藏的知识点和细节衔接起来,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在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寻找文章核心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连贯的思维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和内容。
3.自主灵活原则
每个学生的个性及特点不同,其制作的思维导图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遵循自主灵活原则,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
4.形象多元化原则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还要理解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的重点。思维导图是梳理思维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联想更丰富。教师将思维导图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结合时,需要保证思维导图的多种样式与阅读内容联系紧密,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图像、图形等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搭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反思,可以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学情,提升教学成效。
2.协助学生梳理思路
高年级的学生要阅读的文章越来越长,内容也更加繁冗,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后不能准确掌握文章的主旨及情节发展。而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人的思维呈放射性这一特点,用图片的形式将抽象思维形象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及思路,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习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不断思考,将自己脑中的想法融入其中,结合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和完善思维导图内容。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提高阅读效率
逐字阅读的阅读方式适用于文章篇幅较小、内容较少的阅读材料,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多,采取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不仅花费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学生在阅读中迷失重点,并且长时间的单调阅读容易让学生倦怠,尤其高年级学生要阅读的文章篇幅不断加长,需要记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思维导图能够将繁杂的信息整合在一张图中,把纯文字材料转变为图文结合的材料,帮助学生提取重要的内容,加深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提高阅读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完善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构化呈现,而每一篇文章都是结构思维的产物。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教育辅助功能,发挥思维导图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文章结构与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读、查、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性学习,整理文章的整体框架。这样能够弥补传统课前预习的不足,提升课前预习的趣味性、探究性与科学性,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取出文章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提升预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篇文章时,学生需要掌握文中的生字,并且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最后一段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文中描述的事情,并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提高整体的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二)在通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
之前,教师在開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需要通读整篇文章,使学生大致了解文章每段的内容,在初步理解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以及思想感情。这种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增加了学生将知识点相互衔接的难度,不利于提升阅读教学成效。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通读当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便于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
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该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可根据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其中心思想。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其写作目的是纪念张思德,并且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提高民族凝聚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打倒日寇。随后教师可以创作背景为导向,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找出文章主旨,教师围绕中心主旨设置相应问题:毛主席的演讲想要表达什么?文章哪部分可以体现其中心思想?整篇文章的情感主线是什么?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同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心思想,深入探究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这样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效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感知整篇文章,切身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从整体感知文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让学生通过挖掘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事件及情感的,进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鉴于小学生阅读经验相对匮乏,要想独立完成阅读任务难度较大,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感知整篇文章,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思维导图的结构及呈现形式可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阅读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学生以“少年闰土”为核心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人物特点、描写方法、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作者写作目的等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综合多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明确作者的创作目的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给出部分思维导图内容,让学生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补充和完善。学生在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确保各项阅读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教师要为学生自主阅读预留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掌握如何更好地分析文章的方法,掌握阅读技巧,进一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生字词
部分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掌握新字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对较难且容易出错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就行。但是学生实际的自学效果与教师预期效果相差甚远,不管是记忆程度还是学习效果都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分类。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第一,学习和记忆生字词,高年级学生可以围绕生字词的拼音、结构、含义等方面进行延伸学习,采用查字典的方法补充和完善生字词思维导图,确保生字词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对生字词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对单元中的生字词进行分类记忆,构建生字词知识网,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也可以以生字词的同音字、同义字或者多音字为切入点,或者从生字词的结构、部首入手,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在对《腊八粥》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生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将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如对“腊”“栗”“咽”等生字与其形近字“蜡” “粟”“烟”等进行组词和造句,制作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还可以延伸知识点。
(五)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重难点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文章中的问题,进一步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引导,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随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文章要求学生学习文中五位壮士的大无畏精神、英雄气概以及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文章,使学生了解文章是武装斗争题材,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战争故事,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略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将文中的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记录下来,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细读,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教师要根据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如“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展现了五位壮士的大无畏精神,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及主力部队撤离,将生的机会与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畏惧地面对死亡,诠释了舍生忘死的含义。小组互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搭建整体框架,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理解能力。同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冬梅.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21):75,77.
[2]薛生燕.生态课堂理念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