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五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022-03-19 22:44朱国庆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构建智慧课堂

朱国庆

摘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以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为基础,依据混合学习理论,借助信息技术支持,探索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化学学科《羧酸》一课教学为例,直观展现该模式在五个教学环节中的运用,体现了本模式的广泛性、及时性和智能化。

关键词: 混合学习  五环节教学  智慧课堂  模式构建

  2014年开始,我校作为芜湖市信息化工程提升学校,申请了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的项目;2016年,被安徽省确立为智慧学校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师生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教学法”,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培育了学生核心素养。

一、理论基础

(一)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信息技术已经发展至智慧云的今天,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线上线下互联学习环境和泛在的学习资源,把传统教学优势与网络自主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对各个教学要素进行整合,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便于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在先进的技术条件支持下,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根本目的,变革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个性化、数字化的新型课堂,最终实现智慧教育。

二、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内容、信息化支持。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班级内设置微云服务器,让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安装移动教学系统,构建智慧课堂学习环境,利用丰富的网络优质资源组织实施教学。根据教学流程,移动终端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互动探究、评价反馈、课后延伸五个环节得到有效应用,形成初步的智慧课堂教学行为模式。

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向学生推送微课、实验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利用应用程序提供的放大镜功能、慢放功能等观看实验中的细微变化,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根据系统自动判别功能,查看预习成绩。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在线提问,与同学交流互动,并提交无法解决的问题。

2.新课导入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生提交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讨答疑,确定问题解决后,开展投屏进阶练习、学生现场答题,利用抢答、随机抽答等功能,确定新的探究问题;也可播放视频、音频等引出讨论话题,导入新课。

3.互动探究环节:提出探究问题,随机给不在一个区域的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过程中记录学生探究方案或实验过程,在线分享给不同学习小组成员。小组协同合作学习,进行成果(如作图、讨论、作业)展示。

4.评价反馈环节:将上一环节的课堂生成,推送至移动终端,组织深度讨论,促进教学成效螺旋式上升。在知识点的反馈练习后、展示统计数据,及时反馈点评,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5.课后延伸环节:充分利用存储功能,录制课堂关键环节,以便课后回看,突破疑点难点;也可在线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关注科学热点,拓展学科视野,提升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

三、应用案例——《羧酸》一课教学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认识羧酸和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官能团羧基和酯基,能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道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特征性质的关系,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团可以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羧酸是继醇、酚、醛之后又一种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酯、有机合成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强化有机化学学习思维体系。同时,羧酸还是PET、PLA等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所以,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醋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了解羧酸酸性的强弱,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搭建酯化反应产物的球棍模型,掌握酯化反应的认知模型,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乙二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深入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及其应用,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教学重难点】

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状况:学习主动性较强,但有机化学基础相对薄弱。

知识储备:已掌握羧酸代表物乙酸的性质,但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以及应用有待深入。

能力储备: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熟练使用移动终端;有一定分析思考的能力,但有机物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强化。

【教学方法】

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智慧課堂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等方法,着力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结构,利用“云·网·端”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准高效。

【微课教学内容及设计目的】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详细介绍羧酸的典型代表物——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对羧酸的性质有初步了解,以便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化探究,建构酯化反应的认知模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前通过作业平台发布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及时进行作业分析,反馈结果,学习任务明确,问题解决与生成通过平台即时反馈,强化了学习效率。在学生实验探究时,利用平板电脑的实物展台功能,每一小组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上传到班级空间共享,可以重现真实的实验过程,并通过放大、慢放等功能,关注实验细节,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酯化反应的原理探析阶段,利用微观3D图像,进行微观辨识与宏观表征之间的转化,有利于学生构建模型认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同时利用在线检索功能,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其树立科学、正向的价值观。总体上,利用智慧课堂,以技术助力,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

四、研究结论

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五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体现了以下优势:

(1)师生交互的广泛性。在问题引导的形式下,师生交流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通过移动互联技术,能够实现师生立体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元、灵活,体现了一定的泛在学习特征,打破了课堂的时空界限。

(2)评价反馈的及时性。教学评价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多屏生生互评等动态伴随式的学习评价模式,使得课前预测反馈、课堂实时交流分享、课后作品评价追踪等评价反馈体系的效率得到质的提升,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極性。

(3)资源推送的智能化。智慧课堂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分析的支持下,动态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美凤,杜娟,王馨,等.智慧教育下的教学变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杨光莹.“互联网+”背景下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4]唐烨伟,庞敬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 29.

[5]李新义,刘邦奇.基于建构主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44 48.

[6]岳玉山.基于iPad的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黄大灿

3194500589261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模式构建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