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

2021-05-30 10:48张晋
学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

摘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驱动性任务是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关键。教师应从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直面学生的学习障碍和真实困难、联系当下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语文言语实践活动,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任务设计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中心建构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目标的课程模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驱动性任务是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关键。然而,相对于与真实世界联结紧密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创设显得较为困难。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遵循教材结构,在单篇文本阅读和单项技能训练中习得言语经验。因此,研究项目化学习的当务之急是引导教师更新观念,建立语文学科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学会巧妙地创设合宜的情境,科学地设计驱动性任务。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學习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因此项目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激趣”。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有教学价值的项目基因,培育语文学习项目。

比如,中学生正处在偶像崇拜的心理阶段,“追星”是他们最热衷的话题。据此,笔者设计了“群星闪耀——走近文学大师”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学大师进行梳理,投票推选出全班最喜爱的人物作为研读对象,采用“一线串珠”的结构方式——以名人传记为主线,整合相关诗词文赋、文学评论、专题纪录片等多元化、跨学科、跨媒介的散珠式阅读资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共读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结成课外阅读小组,进行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合作研讨。文学大师们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丰富的信息资源立体地呈现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形象;“共读+自读”的研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向往美好、崇尚个性的心理需求,引领他们走近大师的精神世界,汲取文学艺术的精华,丰富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研读过程中,定期举办“明星推介会”“我心中最闪亮的星”等演讲、辩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美好人格的发育。

学生的兴趣爱好,尤其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也是设计项目化学习时要考量的重要指标。不少教师认为流行文化粗俗鄙陋,欲拒之于校门之外,但中学生恰是流行文化最大的受众群体。堵不如疏,与其一味抵制,不如直面现实并加以研究,从中获取有益的抓手来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其健康成长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有一款名为“三国杀”的卡牌游戏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欢迎。它以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为游戏背景,借助卡牌的形式,以人物的身份、势力或阵营等为线索,开展谋略和技能的竞技。游戏中每个人物的技能都是根据其生平履历或性格特点设定,卡牌的名称也语出有典。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之前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但是借助一张张形象的卡牌和趣味性的竞技游戏,能够较快地梳理出三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化典故。这样的观察启发了我们的教学智慧,可以借鉴这种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战国策》《左传》等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以自主设计“战国”或“春秋”卡牌的学习任务驱动阅读研讨。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能化解学生对文言经典作品阅读的畏难抵触情绪,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阅读活动;设计卡牌的任务,融文学、历史和美术等元素于一身,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娱乐化庸俗化的审美品位,培育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直面学生的学习障碍和真实困难

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在于以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项目成果或产品能够产生切实的影响。因此,真实性是设计项目的“关键先生”。语文教学中,摆在师生面前的、最突出的“实际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因此,创设情境任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学生的困难入手。

以阅读教学为例。教材中,一些经典文本时常遭到学生的冷眼。究其原因,有的是因时代差异而与学生情感隔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包身工》等,学生吐槽选文过时、内容陈旧,时代发展了,课本却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因为文字深奥、蕴藉深厚,导致学生敬而远之,如《离骚》《逍遥游》等,学生阅读障碍重重,畏难情绪严重。然而,观察教学实践,很多教师采用回避的态度,对学生的抱怨和实际的困难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板着脸孔说教,生硬地分析,机械地训练;而学生也在隔膜、甚至抵触的情绪中,疏离文本,潦草敷衍地应答,给出标签化的答案,整个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陷入低效。

只有直面学生的真实困难,以来自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起点,组织和激发整个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学习”才会真实地发生;而“学习”一旦真实发生,学生就会觉得苦中有乐,而且乐此不疲。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如就从学生“不喜欢”的情绪入手,设计“谈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首诗”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直面自己的学习困难。同时,梳理“不喜欢”的理由,这个任务能够引导学生跳出感性模糊的负面情绪,尝试理性地分析、理智地思辨。研讨交流中,有的学生抱怨诗歌语言复杂拗口,并举出诸如“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等例证。笔者顺势提问:你能否帮助作者修改润色,删去其中某些赘余的部分?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致,通过多次删改尝试,学生发现看似繁复冗杂的修饰语,其实都蕴藏了丰富的情感、承担了深刻的意味,缺一不可。学习《离骚》《逍遥游》,可以就从学生最害怕的背诵任务来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如何帮助同桌顺利背诵《离骚》(或《逍遥游》)”的驱动性任务,激励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深入文本内部,寻找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充分理解文字的内涵,绘制背诵思维导图,在合作探究中解决困难,完成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这样的策略还可以迁移推广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比如开展《论语》整本书阅读,设计“为×××推荐座右铭”的任务,要求学生自选对象,为其推荐《论语》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并撰文阐述理由。创设为他人推荐座右铭的任务情境,赋予学生一种高尚的使命感,这样新鲜的、接地气的“花式作业”,有助于促使他们摆脱阅读倦怠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论语》的研读活动;自选具体的写作对象,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写,带着个性化的需求,主动疏解文字、探求义理,并且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论语》的价值。此外,笔者曾参与指导《古文观止》整本书阅读活动,主讲教师从全书中精选了一些经典篇目,让学生集体研读,并以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但是观察学生的实践,懈怠情绪严重,阅读草率敷衍,也多为网络资料的拼凑,研读活动推进无力。建议教师调整学习方案,直面研读低效的事实,创设“我的读本我做主”的学习情境,设计“帮老师编教材”的任务,将《古文观止》中222篇文章分解为20个子项目,鼓励学生小组协作,自主认领,合作研读,帮助老师从中挑选适合本班同学阅读的篇目,编成《〈古文观止〉精选读本》。反客为主的情境设计,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而编写教材的任务,能够让学生理性审视自身和同伴的学习困难,理性分析成长的需求,在自主查找、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完成阅读思考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

三、联系当下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

作为母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渗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关涉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者应将眼光从狭窄的课堂投向广阔的生活,联系社会热点,创设言语实践活动的情境,真正落实语文学科实践性、综合性的要求。

中学教材选录了一些演讲稿,比如统编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的《最后一次讲演》《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面对这些文本,不少教师采用静态的文本细读,从文章结构、内容层次到文采措辞,一篇篇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无法让学生真正领略演讲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校园生活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例如,“你将代表班级进行‘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国旗下主题演讲,你该如何撰写讲稿并进行演讲训练呢?”真实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平日观摩国旗下演讲时的真实感受,促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演讲要充分考虑说话场合、顾及听众的感受,进而形成正确的写作对象意识;具体的演讲任务驱动他们主动研读教材,在优秀的演讲稿范本中习得写作经验。最后,借助真实的演说实践,加深對演讲这一特殊言语活动的体悟和理解,通过反复修改讲稿、调整演讲姿态等,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写作训练更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我们的生活始终被“写作”包围着,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纯文学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生活“工具”,写作的首要功能应当是为了有效地交流。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来打量写作时,它就不再是一种空泛的训练形式,而是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和生活的内容。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时,写作智慧的火花自然就容易被激发了。因此,教学中可以巧妙联系当下的日常生活,设定写作的情境和对象,比如,学习说明,可以设计“撰写××秘籍”,激励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并准确使用语言;学习叙事,可以设计“给×××的一封信”,以分享自己的见闻感受来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学会根据倾诉对象选择写作内容、确定写作意旨……有了交流的语言环境和心理需求,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激活,下笔也就顺畅了;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在轻松的写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就会慢慢地不惧写作,爱上表达。

除了以上常见的生活内容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热点,敏锐把握特殊契机,巧妙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比如,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公映,引发了一轮科幻热潮。高中生是科幻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借助观影点燃的热情,笔者建议学生阅读小说原著,鼓励他们将电影与文学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媒介在呈现内容和方式上出差异,深入思考表现形式与深层意义的关联,实现深度阅读;指导学生把握不同媒介语言表达的特点,跨界融合,迁移转化,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构建跨媒介资源的思维训练场,聚焦科幻文化热潮,辩证分析社会文化的价值导向,思考艺术与哲学、当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思辨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笔者鼓励学生从自身情感体验出发,开展融生命教育、语文学习于一体的“2020,我在我思”思辨性读写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当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将项目学习的要素融入语文教学,创造性地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借助丰富生动的言语实践活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

(作者:张晋,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