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姣 刘清芳
【关键词】部编;农村初中;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湖南省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研究”(编号:XJK20BJC051)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胡兰姣(1981.5—),女,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刘清芳(1975.12—),女,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宗旨而编写的,在编写内容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继承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精髓,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教材以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为基础,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增加了课外扩展阅读的部分。教材在内容布局上也更具特色,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融会贯通,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关联性,更好地開展教学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农村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的教学质量。
一、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部编教材在遵循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原则的基础上,在教材的编排中结合“人文主题”研究出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1],即按照语文素养与人文主题两条线索组织教材的编排。
语文素养即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学习的应用价值所在。教材将这些要素按内容上由浅到深、标准上由低到高来分解、分布到不同年级和学期的语文教材各个单元中。如从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来看,七年级上册以朗读和默读能力培养为主,七年级下册以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为主,八年级和九年级则以某一文体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为主,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科普作品等文体。
人文主题即在选择课文时按照课文内容基本类型进行组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整体组织上一般按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个板块选择课文,而组织每个单元时也是按照一定主题选择课文,例如“亲情之爱”“家国情怀”“凡人小事”“文明印迹”“群星闪耀”“民风民俗”“修身正己”“科技之光”等主题,将这些不同人文主题的课文贯穿到各年级的教材当中。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突出了教学的主线,让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把握住大致线索,更有层次地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材特点,还可以拉近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二)“三位一体”的课文阅读系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位一体”的课文阅读系统具体是指“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和“课外阅读”[2]。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在理解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中的“教师教读”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相应的阅读技巧方法,以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来提高熟练度。“学生自读”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式阅读,以巩固在“教师教读”时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教师教读”和“学生自读”都属于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及能力培养的“基础阅读”部分,“课外阅读”是在“基础阅读”基础上的“拓展阅读”,注重学生对文化历史名著、经典小说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内阅读,在广泛阅读中认识世界。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基础阅读”与“拓展阅读”的分布编排也呈现出了新特点。一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基础阅读”中“教师教读”课文与“学生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比例也越来越接近,编排所体现的思路也各不相同。如七年级教材中“教师教读”课文与“学生自读”课文的比例超过2∶1、接近3∶1的比例,体现了七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仍然处于阅读方法技巧的学习阶段,需要老师多加教授,而到八、九年级教材“教师教读”课文与“学生自读”课文的比例基本是1∶1,甚至,“教师教读”课文数量还比“学生自读”课文略低,体现了八、九年级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以后,教材对自主阅读部分也适当增加了内容。这与以往每个年级、学期语文教材均是精读(教师教读)课文比自读(学生自读)课文要多的情况有本质区别。二是“拓展阅读”的课外阅读以名著导读和推荐形式在教材中呈现,名著导读的著作为每一册语文教材专门推荐的,如七上为《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七下为《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等。推荐的名著则是根据单元主题、阅读方法学习以及导读名著类型等来推荐的学生自主阅读的著作。如八下的《自然奥妙》这一说明文单元,教师可根据本单元主题推荐1—2篇同主题的说明文,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农村初中教学环境的特点
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匮乏。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依旧是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主战场,教育资金的投入依然以城市学校为主,这导致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目前很多农村学校仍然存在严重缺乏教学基础设施的问题,学校基础设施的配备还是要靠学校自己解决,很多偏远的学校由于缺少教育资金投入,根本配备不起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关于部编版教材使用的文献图书资料也很少,教师想开展部编语文教材使用研究,既无法顺利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没有针对性的辅助图书资料可供利用,这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即使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也没有条件支持。
其次,教师教学改革专业化能力欠缺。农村学校教师工作多、压力大、流动性强,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一个教师要承担多个科目教学的现象,比如教语文的可能需要兼教道德法治、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工作量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也就很少有时间投入教材专业化学习和研究。在城市化浪潮中,农村初中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家长特别关注学校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和比例,因此教师面临的压力是如何提高学生分数,让更多的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要应付这种压力。有些教师在长期高强度的教学中感到过于疲惫时就会选择离开乡村,进城镇、进县城乃至进城市学校,寻求更好的环境,导致新教师来、老教师走的恶性循环局面,教师的流失率极高,教师队伍一直是新教师多,教师也一直在适应教学中。这些问题都导致教师不可能有精神、心力和能力支撑语文学科的专业化教学改革。
最后,学生学习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初中学校一般是寄宿制,学生除在校期间学习以外,就是在家里度过周末。一方面,农村初中学校图书资料的缺乏、课时安排紧张、学习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学校没有资源提供,师生也没有时间支持,教师更难有精力支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另一方面,在很多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农村,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陪着孩子。这些小孩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性格上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很难与人进行沟通交流,一生的发展都受到影响,而且很多学生还沉迷于电子产品与电子游戏,更是无心读书。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
教师要深入体会部编教材所蕴含的理念,以此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如部编教材课文有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和拓展阅读三种类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几种阅读教学区别开来,教读课文教师要教什么、自读课文学生怎样学、拓展阅读怎样导读、怎样推荐,均应在上课之前做好安排,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教师要形成整体备课、体系化教学的理念。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篇课文、一堂课去思考问题,而应该将一堂课、一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大背景下去思考,并进行归纳、整理、利用、教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对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是将若干知识点散落在各篇课文中,并未按照固定体系谋篇布局,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点,并按照一定体系在教学中重构。
(二)抓住教材核心特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核心特点。由于缺乏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部分教师在农村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唯一的途径是依照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课本是他們唯一的教学工具。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教材的核心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以自身所在的农村教学环境和所教年级为基础,结合部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一核心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3]。
例如,针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而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教材内容,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关注点又各不相同,上册的内容比较偏向培养学生默读和朗读的能力,而下册的内容偏向略读和精读的能力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去研究教材本身的内容,抓住核心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年级进行具体能力的培养。
(三)合理分类使用“三位一体”的助读系统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三位一体”的助读系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构建的。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区分课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助读系统的不同,教读课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重点知识,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4]。而自读课文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注释、旁批等,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学生将教读的方法运用到自读当中。课外阅读则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倡学生自主独立阅读课外的一些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教师只有严格把握这三种课型,加强对课型的区分力度,才能在各种课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春》和《雨的四季》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春》这篇课文以教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教授,引导学生预习、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对于另一篇同类型课文《雨的四季》,可以让学生以自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巩固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学习,让学生逐渐把握知识的内涵,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素材。
(四)强化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在农村教学环境下,教师更要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逐渐缩短因缺乏教育资源而带来的教育差距。教师可以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语文文化生活的专题活动教学,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完所有课文之后,组织学生成立民风民俗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我所了解的民风民俗”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过的民风民俗。在交流活动结束后,还可让学生写参加活动后的感想,将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之后将作品张贴到教室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教学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面临更多的困境和更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在遵循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做到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重视农村学生学情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重视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环境,抓紧课堂教学主阵地,利用好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徐凌云.再谈默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成功:教育,2018(16):213.
刘勇.科学而理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谈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7(11):21-24.
安长峰.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优化及使用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8):100-101.
李建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及心得阐述[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