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洁
【摘要】绘本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图书形式,具有故事紧密、丰富,色彩鲜艳、灵动等特点。在绘本中,图画是灵魂,也是展现故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主动引入绘本资源,促使学生在利用绘本临摹、添画、改画中,进入美妙的艺术殿堂,领略美术的魅力,不断提高美术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创新;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尚未能将较复杂的具体事物形象进行抽象思维的描绘。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深层的理解能力,只能凭直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描绘,画笔下的事物造型具有十分统一的特征:画面左上或右上角圆圆的太阳,直线放射状的光芒,棉花糖状的云朵,方方的房屋……许多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如此,在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不仅影响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就如今的美术课堂来看,教师依据统一的课本教材与课件来进行美术教学,大多是单一的框架式注入教学,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绘本是一种针对小學生的读物,绘本中呈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与生动有趣的插画,这些内容都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主动发挥绘本的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利用绘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绘本中获得“养分”,促进其美术素养的发展。
一、利用绘本临摹,提高绘画技能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临摹是相对直接的指导方法,能够让学生把握绘画的技巧,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但是,在以往,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临摹资源有限,学生面对没有新意的教材等临摹素材,临摹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临摹的效果不佳,绘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无法实现有效提升。而绘本中含有丰富的图片资源、不同的绘画材料、多种表现手法,能够更新学生的临摹方式。这里的临摹不是完全的“依葫芦画瓢”,进行复制粘贴的简单动作,而是让学生在临摹中进行思考:为什么插画师选取这样的画面表现主题呢?作者采取了什么美术语言去描绘?运用了什么绘画材料?同时,在美术课堂中组织学生绘画前,教师也不要急于为学生讲述绘画的技巧和基本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对绘本上的图画先思考,再进行临摹,以便学生在充分调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思路与表现方法,主动进行绘画技巧的探寻。这样带着目的去临摹,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其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二)》这一课时,在学完第一课,把握动物的特征与动态后,我让学生编一个有关动物的小故事。我在学生开始绘画之前,为学生提供《晚安,大猩猩》的绘本图书,然后提问:“作者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运用了什么绘画材料?”引导学生带着目的进行临摹。绘本中描写了动物们悄悄跟在管理员身后回家的故事,以新颖的形式,呈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模式。绘本中的细节也非常多,比如每页上有很不起眼的小老鼠和香蕉,它们抱着、举着、扛着、拖着等各种动作十分有趣。同时,画面的丰富颜色、画面内容的生动性、绘画材料表现的质感都吸引着学生。学生选择其中引人入胜的情境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绘画技巧的自主摸索,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能够在记忆的海洋中更快地捕捉有关动物的画面,联想到有关动物的小故事。
显而易见,在组织学生进行临摹时,为学生引入绘本,能够调动学生的临摹兴趣,丰富学生的临摹素材,促使学生在不断模仿中把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的能力。
二、利用绘本添画,发散学生思维
绘本中不仅有美妙绝伦的插画,也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作者会用简单凝练的文字来叙述,插画师也会选择其中部分情节来作画,有时也会将故事的背景进行留白,只画主人公的形象,那么其中的空白处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添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美术素养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乐于表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这部分绘本的价值,组织学生进行添画,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喜好,发挥想象力,用不同颜色、形状和表现方法去补充绘本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散,从而有效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之后的美术学习变得更加精彩。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虾和蟹(一)》一课时,利用了《踢踏踢踏,小螃蟹搬新家》这一绘本,组织学生进行添画,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效果。绘本讲述了小螃蟹厌倦了它的小池塘,在寻找新家的旅途中,遇到了吵闹的海鸥、懒惰的海狮、轻盈的猫咪、迷你的小鸭子、成群结队的虾。书中小螃蟹夸张的表情与丰富的动作吸引着学生,动物颜色的不均匀产生了丰富的肌理变化,明丽的色彩也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绘本虽然没有提供背景,但是鲜活的动物形象和螃蟹生动的表情动作却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学生由此展开天马行空的联想。有的学生用柔和的色调表现故事发生在夕阳西下的小山坡上,螃蟹遇到了漂亮的大雁,想让大雁背上它一起飞向南方,去温暖的地方。有的学生将场景画到了游乐场里,螃蟹和它的海狮、猴子朋友正坐着刺激的海盗船,激动地挥舞着它的大鳌钳,显然快乐的游乐场才是它的心之所向。还有学生竟然将背景换到了外太空,螃蟹穿着航空服驾驶着炫酷的宇宙飞船。学生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创造力得到了无限的激发,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教师利用绘本引导学生进行添画,能够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在完善绘本内容的同时,强化自身对空间、造型、色彩的感知,逐步提高美术素养,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三、利用绘本补充,增强想象能力
与学生喜爱的连环画不同,绘本中的图画具有跳跃性,不能将故事中的所有细节都呈现给学生。因此,绘本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利用绘本中跳跃的画面,给予学生无限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大脑的高速运转,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的细节和情境进行补充,以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透过对绘本内容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深入绘本的情境之中,联想到真实的画面,从而增强对绘本内容的
理解。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会变的花、树、叶》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运用夸張、变形、添加、想象等方式,对花、树、叶进行加工,设计出有关的花、树、叶的图案。而一些绘本作品中会对花、树、叶进行创新,以生动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所以,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落叶跳舞》这一绘本,这是一本关于落叶的绘本,书中每一句话与每一页画面都让人充满遐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这些树叶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通过阅读绘本,学生对树叶的颜色、形状、结构、纹理等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对“一片叶子像什么,拼起来像什么”进行思考,从而拓展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以及空间表现力。课堂上,学生将收集来的黄的、绿的、橙的、红的树叶进行拼贴,还通过按一按、印一印的方式,用颜料对树叶进行拓印,于是,画纸上便跳跃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猫头鹰、小猫咪、大螃蟹……学生在画纸上留住了大自然的美好,在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善于发挥绘本的价值,利用绘本中已有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补充延伸绘本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作中,实现想象能力的发展,让他们更加亲近美术、喜爱美术。
四、利用绘本猜测,发展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是人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好的学习武器,教师要善于思考如何利用绘本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其实在绘本中有一些故事情节仍旧可以进行延伸,教师如果将绘本故事的开头、结尾或者其中某部分删减,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改变呢?这就为学生对其进行猜测提供了机会,也能够成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在引导学生以绘本为资源进行美术创作时,学生能够基于自己对绘本内容的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以绘制出带有个人特色的故事。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画情绪 画性格》一课时,借助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来教学。绘本讲述了一只颜色混杂的小怪兽,它的心情很糟糕,它的朋友来帮助它整理情绪,它身上不同的颜色与形状代表不同的情绪。其中有一段,小怪兽起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心里怪怪的,心情乱乱的。我让学生猜测为什么小怪兽心情乱乱的,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怪兽将不同颜色的部分放进不同的瓶子里,最后颜色混杂的自己变成了粉红色,这是一种什么情绪呢?你会用什么样的绘画手法以及绘画材料表现小怪兽此时的情绪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脑洞大开”,迫不及待地讨论交流,根据生活体验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与绘画手段,用丰富的颜色及点、线、面来表现小怪兽的情绪与性格,学生的奇思妙想很快就跃然纸上了。有的学生用对比的色调表现性格活泼的小怪兽,有的用和谐的色调描绘性格文静的小怪兽,有的学生用圆点、曲线、圆润的面表现性格温和的小怪兽,还有的用方点、直线、尖锐的面表现坚毅与严肃的小怪兽……他们的画充满着童趣与天真。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小组,促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打开自己的思维,用画笔创新绘本
内容。
不难看出,教师利用绘本的延伸性,引导学生进行绘本故事情节的自主猜测,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收获创新的乐趣,以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能够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
五、利用绘本改编,发挥德育功能
课堂是德育的重要渠道,美术课堂利用绘本故事更能有效发挥德育功能。小学生上课通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教师只通过诉说和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没有有趣的材料吸引他们,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中的简练的文字与有趣的图画抓住学生的眼球,利用绘本中蕴含的人生启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爸爸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回忆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细致表现出人物的动态、表情、身形等特征,我为学生提供《我爸爸》这一绘本图书。这是一本温暖的绘本,画中的爸爸无所不能,作者安东尼用细腻的笔触、和谐的色调、合适的构图刻画了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看完这本绘本,学生感同身受,内心对爸爸的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我向学生提出“除了图书上的内容,你的爸爸还做过哪些事情呢?”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将绘本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进行衔接,在回忆中寻找父亲的身影,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我还将学生分组,引导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讲述与自己家人相处的场景,感受亲情,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场景进行艺术创新,达到创编故事的效果。学生的想法如阀门被打开一样喷薄而出,于是涌现出一大批作品,如《我的美丽妈妈》《我和弟弟的童年》《奶奶和爷爷》……学生充满童趣的画中承载着满满的亲情与浓浓的爱意,诉说着与家人的情感故事,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与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好的绘本能以简单凝练的文字与充满吸引力的插画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予以表达,绘本中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给予学生学习与生活正确的导向。
总而言之,将绘本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不同于以往美术课程的教育形式,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育资源,不仅是对教学多样化设计的生动体现,也是落实教育改革措施的有效方式。但是,真正让绘本在美术课堂“落地生根”,提高美术课程的教育实效,并非简单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实。所以,在未来利用绘本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继续创新绘本的应用方法,做好绘本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衔接教育,促使学生可以从绘本中获得美育的“养分”,不断促进自身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李乐.绘本让学生“悦”画“悦”美—浅谈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4(28):62.
王颖.绘声绘色的小学美术课堂—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37.
童颖.巧用儿童绘本 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25):27.
张雪芬.绘声绘色的小学美术课堂—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上),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