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体发展与个体差异谈幼儿园沙水活动的有效实施

2021-01-20 07:14吴亚春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指南背景

吴亚春

【摘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在课程游戏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这已成为幼教领域的共识。目前,各地幼儿园对沙水活动的价值认识越发深入,对沙水区也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但对沙水活动的应然价值追求还不够清晰准确,不能较好体现整体性、差异性,缺少课程意识,沙水活动的开展还存在领域性单一、指导随意、学习层次浅等问题。故而,沙水活动应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精神进行重构,着眼于儿童整体发展、差异性发展,体现课程意识,进行课程化实施。

【关键词】《指南》背景;沙水活动;整体发展

沙水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发展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建构认知经验、实现科学领域目标的有效媒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部分也明确指出:“实施《指南》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指南》背景下的沙水区活动不能仅满足于让幼儿尽情地玩、仅停留在科学探究领域,而应捕捉其多元价值,立足幼儿整体发展与个体差异。本文所做的实践,旨在链接《指南》,立足儿童视角,探寻沙水活动丰富的价值,挖掘其新的样态与策略。

一、《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动的应然追求

(一)沙水区的价值应着眼整体发展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沙水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发展探究能力、在探究中了解沙水特性的有效媒介。沙水区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数学领域的发展:比如数一数装满一个桶需要几杯沙,幼儿可从中获得数概念;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吹泡泡,可帮助幼儿探索几何概念。沙水游戏在让幼儿获得数学领域发展及感官经验的同时,还能挑战其心智,促进其社会性情感、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沙水区的指导应尊重个体差异

《指南》说明部分第二条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沙水区活动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幼儿不同探索及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进行探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沙水区的活动应体现课程意识

在愈来愈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今天,幼教工作者应注重挖掘各类资源的课程价值。沙水区活动不仅仅涉及地球和空间科学方面的核心概念与关键经验,更是一种能获得充分的感官体验的综合性活动,能让幼儿安抚情绪、发展大小肌肉动作及手眼协调性,也为幼儿运用语言、数学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探索成果提供情境与机会,更会让幼儿在互动中产生社会性交往,在解决问题中深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能追随幼儿,根据当前经验,发现问题,捕捉幼儿感兴趣的点,将问题与兴趣点作为开展游戏的课程资源,最终活动会成为一门持续进行的微课程或班本课程,这样的活动也必将有效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

二、《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动的现实问题

(一)沙水区片面追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现实中的沙水区活动更多停留于科学探索本身,缺乏立足儿童视角的思考,比如忽略探究兴趣、问题解决等学习品质,还有独立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案例一:这天,浩浩在沙池里挖了一个坑,天天用小桶不停往坑里倒水,想建一个小水池,可是倒了好多桶水仍不见水积起来。天天急了:“怎么回事呀?我都没力气了!”老师听见了说:“天天,沙会吸水,你把水管接在水龙头上往里面放水,一直放就满了。”天天听了老师的建议照做了,然后去玩藏宝游戏,活动快结束时,果然坑里的水满得都快溢出来了,天天欢呼起来。

本案例中,教师直接告诉天天沙会吸水的特性以及将沙坑灌满水的方法,避免了天天短时间内不断尝试失败,但却扼杀了天天探究的愿望及坚持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可能。

(二)沙水区指导呈现随意性与浅层次

有研究指出,深度学习关乎人的思维品质,强调学习的持续性、理解性、批判性、探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 沙水游戏因沙水自身的特点和材料的开放性,往往给教师造成不用指导的错觉或随意指导的理由,造成的结果是游戏内容单一,游戏行为长期重复或不易变化。同时在实际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缺少反思和自我评价,导致游戏处于浅层学习状态。

案例二:上次活动结束时,老师表扬了两名幼儿用套模建构的三层沙堡很漂亮。这次活动,好几个幼儿抢着玩套模,东东和然然拿到了四个不同大小的套模,很快他们的四层沙堡成功了。豆豆和力力也拿到三个套模,可是试来试去,第三层总是坍塌下来。老师表扬东东和然然的作品超过了昨天的作品,未对豆豆和力力予以关注和评价。

本案例中,教师对游戏的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甚至对不成功的结果都未关注。这仅仅是强化了幼儿的模仿行为,而没有唤起幼儿的反思,束缚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游戏停留在对教师展示的作品或他人游戏行为的模仿和重复上。

三、《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立足整体发展,构建沙水区活动新样态

1.让沙水活动成为幼儿的探究场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指南》指引下的沙水活动,应满足幼儿兴趣需要,使之成为真正的探究场。探究场的实施路径可以为:我想玩—尊重探究兴趣→我觉得—鼓励大胆猜想→我试试—尝试实践并允许试误→我还可以—让其参与到其他活动以获得多元体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这样的实施路径最好链接计划与调整,这也符合《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的教育建议中提出的:“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2.让沙水活动成为幼儿的问题场

沙水活动开始前,可以回顾整理上次活动的热点问题;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坚持探究,努力解决问题;活动后,组织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并把出现的新问题用表征的方式呈现在问题墙上。我们的问题场实施路径为:我有问题—尝试大胆发现并质疑→我有办法—鼓励同伴互助解答→我们一起試试—尝试解决问题→我还有办法—尝试别的

办法。

3.让沙水活动成为幼儿的情意场

沙水区问题场实施过程中,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同伴间尝试互助解答,其间有相互的讨论,有将问题带回家与家人一起查阅资料,有再次的反馈与实施。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同时实现沟通、协商、合作能力的提升。至此,沙水区活动将认知、情感、交往、表现融为一体,而不是局限于认知的提升、探究能力的获得,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局限于个别活动的形式。

(二)尊重个体差异,提升师幼互动有效性

1.阅读、体验、研讨,了解儿童

想在沙水活动中落实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首先必须足够了解沙水活动、了解幼儿。鉴于此,专业阅读、亲历体验、专题研讨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

手段。

在全市共研科学领域的一年,从教研员到一线老师,都将《幼儿园创造性课程》《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有相关沙水区的章节)等作为必读书、手边书。这些书帮助教师明确沙水游戏的发展阶段、沙水区可以投放哪些材料、沙水区老师的职责……园本教研、市级科学领域小组研讨、业务园长协作组活动,都会有教师亲历沙水游戏的体验环节。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和幼儿产生共鸣,进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持续性、沉浸式的教研,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实际水平、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进而开展贴近实际的专题研讨。

2.观察、倾听、交流,适时引导

沙水区活动非常自由,幼儿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产生有创意的想法,会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教师要静心观察,善于倾听,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探究点,有效研判,适时引导,助推游戏的开展。

案例三:大2班的几个孩子把U型竹筒连起来接在水龙头上,想把水引向菜地,可水总是流到第一段管子那里就剩得不多了,管子接头处还容易断开。过后,老师组织孩子讨论:为什么今天引水失败了?孩子们自己找到原因:水会从接头处流走。那用什么材料更合适些呢?孩子们提到了水管。于是,大家一起搜集了不同类型的管子进行尝试,这次又遇到管子如何连接、转弯和有块菜地地势高而水不会往天上流的问题。于是第三次活动把孩子分成了两组,一组用直通、三通、转弯接头解决硬质管连接问题,另一组用各种材料比如木棒、水桶、桌子等将软管架高,解决水不能从低处往高处流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经历失败,但仍通过观察比较不断调整材料,当水顺利流到预想的菜地的那一刻,孩子们欢呼起来。第三次活动后的团体讨论,教师关注到了木棒支撑水管最不稳的问题,引发了室内科探区孩子们对“物体跟地面接触面的大小与稳定性有关”的探究。

整个过程,幼儿都保持着较高的兴趣,教师观察并发现了值得探究的地方,及时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让全班幼儿加入材料的搜集、问题的讨论中,将更多幼儿带入想法的实践和进一步探究中,丰富了大家对管子种类以及如何连接、如何架高水管的认知经验。

3.成功、失败、意外,善于利用

沙水区的活动往往在多次失败后才会走向成功,就像下述案例四中,下一步的探究都建立在上一次意外与失败的基础上,这些意外往往就是教育的契机。

案例四:小3班的孩子热衷于在沙池里玩藏宝和挖宝的游戏,满足于埋宝的快乐和找到宝贝的惊喜。可是藏着藏着,孩子自己也找不到了,着急地找到老师让老师帮忙。老师问:“你把宝贝藏在沙池中间还是边上了?你藏宝贝的地方边上有别的东西吗?”孩子答:“在沙池中间,边上有个红色的桶,还有小山。”老师问:“那你去找找那个红色水桶边有没有?”孩子又去找,可是那个水桶被别的孩子用过后换位置了,沙池里的小山有好几个,最终还是没找到。这时老师又说:“你请小伙伴们帮帮忙吧,不过要先说清楚你的宝贝藏在什么位置哦。”于是这个孩子拉了两个孩子帮忙。最后找到宝贝的那一刻,几个孩子都兴奋地跳了起来。

在这个案例中,藏宝游戏的意外是宝贝找不到了,但老师巧于利用,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无疑是有挑战的,但最终几个幼儿都“跳一跳摘到了

葡萄”。

(三)体现课程意识,注重沙水区活动延展性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生发新的关注点、出现新的问题,只有用课程的思想对此给予持续关注与引导,才能引发幼儿持续性的深度学习,这便是以课程视角看待一个活动或者一类活动。沙水游戏要想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需要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停留在单一经验的获得和单项经验的互动,实现“整体性发展”的课程理念。

1.读懂需求,延展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曾提出:“户外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新支点,室内、户外两个空间取长补短,才能构成完整幼儿园课程。”沙水区活动也可以移至室内开展,比如在班级里设置沙桌、沙盆、水盆,只要对桌子、盆子底下的地板进行保护,给幼儿一件防水工作服,幼儿就可以跟在室外沙池一样挖沙、计量,发现沙水特性,还可开展艺术活动,如布置海滩场景、创作油水分离画等。

2.分享信息,延展经验

幼儿心中没有主题的概念,更没有领域的限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只通过交往、语言、科学、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探究。在上述案例中,幼儿通过一次次与同伴、教师、家长间的交流互动,在信息分享中获得经验的延伸与拓展,在共同实践中获得經验的迁移与验证。

3.打破预设,延展问题

打破教师和幼儿共同预设的主题,可以让探究点呈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螺旋上升的形态。起始问题与生成的新问题是“1”和“许多”的关系,“1”指向开始时的共同目标,“许多”指向由“1”延伸出的新问题。

沙水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若能链接《指南》几大原则,立足儿童视角,从沙水区这一“点”出发,连接课程意识这条“线”,形成教师有效观察、研判、指导的“面”,必将建构沙水活动的新样态。

【参考文献】

[美] 黛安·翠斯特·道治,劳拉·柯克,凯特·海洛曼.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下)[M].吕素美译.2006.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卢素芳,曹霞,顾红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样态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9(7):78-83.

孙莉.自然角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策略[J].早期教育,2020(03B):22.

猜你喜欢
指南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指南数读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背景链接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