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自主;设计;实施
作者简介:张伟斌(1972.12—),男,江苏省镇江市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教师。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的要求。《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认真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1]。长期以来,与教育相关各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损伤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客观上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活力[3]。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是以教学自主权为核心的,因此高效落实學校办学自主权,关键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教学自主权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内涵
教学自主权这一话题,很早就受到学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有研究指出,教学自主权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享受的利益和自主行使的权利。但传统教育下教师教学自主权走向两个极端:几乎丧失殆尽或被滥用[4]。而教学自主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预测作用[5],因而提升教学自主权显得非常重要。有研究认为,教学自主权包括课程自主和一般教学自主两个方面,也有研究对教学自主权进行了系统界定,认为其主要表现为目标调试、内容选择、方法选择、教学调控、教学评价等方面[6],并提出了教学自主权的提升方法: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教师合作等[7]。有研究认为教学自主权是解决教师负担的问题的主要手段—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显然,就教学而言,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最有发言权和自主决定权[8]。当下的“五项管理”也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提出了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业的设计与评阅—教师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在作业的安排上凸显自主特征[9]。有研究分析了教师教学自主权丧失的原因:管理上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层面,均缺乏对教学自主权的科学审视(根本原因是教育教学理念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意识层面树立对教师专业自主的尊重,在管理层面要侧重对课堂教学自主空间的营造、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保护[10]。有研究基于调查对教学自主权进行了界定,认为教学自主权包括教学内容再生产、教学方法重构、课堂评价等[11],而现实中教学自主权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再生产能力相对薄弱、高中教师教学自主权水平较低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参与式的互动培训与教研、将追求优质高效课堂与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智慧融为一体、重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12]。有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教学自主权的内涵,认为教学自主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决定与教学相关事务的权利,必须从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改进管理等方面推进。总的来看,相关研究将教学自主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聚焦教师的教学自主意识和能力、聚焦教学自主的内容、聚焦教学自主的设计与实施。
界定教学自主权,必须从两个维度和层面开展:学校教学自主权和教师教学自主权,二者虽然有概念上的重合,但彼此仍然有其独特之处和适用场域。第一,学校教学自主权是指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对于学科间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自主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13],即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定,基于学情等具体情况,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教学计划、进度上发挥自主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安排;根据学情、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特征(含校本课程)、教师特长以及教学支持等情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教师发展情况和教师发展需求、相关政策,设立研训主题,既做到高瞻远瞩,又做到立足当下教学问题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训活动;根据学科特征及内容安排,以研究性态度,基于循证探索等模式,开展主题式综合实践。第二,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有以下几个特征:为教师所天然具有的专业权限,主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发挥程度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的激发程度。因此,教师教学自主权要求教师大胆创新,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模式等角度着眼。
二、教学自主权的依据
教学自主权的合理使用能够加快教学进度以及促使教师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我国目前教育工作来说,教学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进展。因此,我国教育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应妥善处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问题。
(一)复杂的教学活动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艺术与科学相统一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现状。因为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讲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路与其本身的思维认识相互碰撞可产生各种创新思维。但这种教学过程使得教师之间难以相互借鉴教育技巧,例如某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使得学生针对部分思考题做出了十分优秀的回答,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可能只适用于该班学生,因为该班部分学生有潜在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被其他教师借鉴后未必会对本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照搬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案,而应该根据当下班级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专一化教学。所以,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自主权的依据之一。
此外,相关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有一定规则的,但若将该规则变成标准化进而应用到各个背景不同的地方,就不能称之为合理的教学活动。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阶段是人成长的早期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断接触到不同的理念和活动,使得他们不断改变自身的思维认知以及行为。而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虽然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规范性,但教育活动本身是动态的,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依靠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授课,还需根据不同的情景来改善原有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与学生相适配。
(二)内在教学伦理要求
相关學者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学生提供了合乎道德情理的教学内容来评定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以学校期末考核成绩为教学目标,每日为学生讲授大量的课堂知识以及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超负荷的学习内容。此外,部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很少顾及学生的真实情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良好品德和优秀学习能力的人,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我国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只是以一个最低的标准限制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教师一职本身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也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平衡的关键所在。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可以适用一切课程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师开展的每节教学活动都是截然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和学习进度不同进而导致实际授课重点改变。所以,教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是教师每次开展教学活动应着重注意的事情,教师只有利用教学自主权才可更好地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能力进行适配。
(三)教师发展的根本条件
教师行业普遍存在社会认可度不足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的授课计划都会受到当地教育部门、学校教学工作处和学生家长的影响。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无法行使本应拥有的专业权利。相关心理学者认为人努力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会利用一切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倘若教师拥有教学自主权,那么该教师可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学生特性践行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而教师自主权利的缺失使得教师难以拥有专业尊严和专业权利,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味地遵循某些看似科学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自主权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培养
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培养包含了三个方面:教师个人层面、教育制度层面、环境层面。唯有基于教师主体性激发教师的教学自主意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发挥才能持久和深入;唯有制度层面的坚实保障,教师教学自主权才能有效发挥并形成良性循环;唯有文化与环境的科学营造,教师教学自主权才能有水平、有效果。
1.教师教学自主权发挥与发展制度与机制:为教学自主插上飞翔的翅膀。教学自主的发挥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与机制加以推进、保障,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层面加大教师教学自主与发展制度与机制建设。第一,教学自主的制度建设。毋庸置疑,高校层面的教学自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挥,这也符合高校的教育特征[14]。而中小学则由于课程、教学以及相关配套等多个方面的“统一”,其自主权发挥的空间受制、教师教学自主权发挥的积极性受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因循守旧、照搬模仿更为有效且更为安全。当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自主权的发挥缺乏相关的保障。因此,教学自主权制度应该尽快出台。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从教学计划安排的自主权、教学方法使用的自主权、教学管理的自主权、教学评价的自主权、教学模式的自主权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对教学计划安排自主、教学方法使用自主、教学管理自主、教学评价自主、教学模式自主进行“边界”界定,为自主权的发挥提供保障和支持,并辅以相关评价与激励制度,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自主素养发展的制度建设。教学自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自主意识、积极性与能力,是教学自主权发挥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入职初期的教学自主意识专题培训、在职期间基于模块和主题的教学自主能力的培训与研修角度,从基于教学自主的共同体建设与运行角度(如工作坊),从教学自主的研究角度,构建立体有机的教师教学自主素养发展制度,极为重要。第三,教学自主权发挥的机制与平台建设。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发挥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立足具体的平台,而不是直接在课堂教学中随意发挥,需要经过一定的“预演”。因此,如何从“后台”走上“前台”,要注重“过程管理与评价”,基于“循证”模式,对教学自主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进而以科学的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自主权的效能。毋庸置疑,上述活动的开展,就需要科学的机制建设与完善的平台建设加以支持。
2.自主教学活动体系的构建:让教学浸润“自主”。自主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实验、课堂教学观察、展示课与活动、自主性教学报告会、基于主题的教学工作坊、基于教学的共同体活动(如集体备课)、校本教学体系开发。第一,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验,结合行动研究,提升自主性的“靶向”和效果。即便是已经准备充分的教学,也需要课堂教学的检验。融入教学自主元素的教学,同样如此。因此,需要教师把“循证”“行动研究”等结合起来,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获得等进行“调校”。第二,课堂教学观察活动。对于教师本人而言,往往在自主权把握尺度上、使用时空安排上、方法上存在“把握不准”的问题,这就需要专家的介入,而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教学观察,通过观察找出问题,进而提供解决建议。第三,基于共同体的教学自主活动。无论是集体备课、集体反思或者基于工作坊的主题研修以及围绕校本教材的开发,都可以加入教学自主元素,甚至基于教学自主展开。
3.有利于教学自主权行使的管理与环境创设:营造教学自主的氛围。有利于教学自主开展和围绕教学自主研究的氛围的形成,无疑是尊重教学自主和推崇教学自主的重要助力。因此,在学校层面,应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大力推进教学自主,营造科学开展教学自主和共同推进教学自主的氛围。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比赛、研讨和展示,重点推介教学自主成果。对于在教学自主探索上有成就、甚至形成特色的教师或团队,应该加大激励和支持力度。学校还应该重点培育一些教学自主名师、团队。
【参考文献】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4/content_5546939.htm.
庄西真.学校自主性和学校能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1):28-33.
蒿楠,李敏,周倩.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三十余年来的文献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9(07):32-39.
夏小刚.略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12-115.
朱进杰,姚计海,吴曼.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教学自主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3):338-345.
姚计海,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权量表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7,(04):329-333.
李洪修,潘婉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自主权的内涵及实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45-48.
储朝晖.教师减负的关键是保障教学自主权[J].内蒙古教育,2019(36):1.
艾萍娇.光明时评:管理好学生作业,要先保障好教师教学自主权[EB/OL]https://edu.gmw.cn/2021-02/24/content_34639162.htm.
贾汇亮.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缺失及保障[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8):38-43.
潘婉茹,孔凡哲.教师教学自主权的限阈及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07):94-98.
潘婉茹,孔凡哲,史宁中.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6(01):44-5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4/content_5546939.htm.
缪子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