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幼儿混龄活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研究

2021-01-20 07:14陈小峰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1期

陈小峰

【摘要】文章基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以“同龄与混龄双轨制活动模式”为课程实施基本思路,从活动资源提供、实施路径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幼儿混龄活动的适宜性实践认识和操作经验,为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间断性;混龄活动;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是: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基于现有资源条件,构建了“同龄与混龄双轨制活动模式”,即幼儿一日活动中有与同龄伙伴共同学习的机会,也有与大龄或小龄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机会。同龄活动主要是指目标指向明确、集中的集体探究活动。混龄活动则主要从发展幼儿社会性角度出发,在某些适宜的活动环节中有机融入混龄活动的资源,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从混龄教育形式来看,可称之为“间断性混龄活动”。

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设计应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特别关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儿童是如何学习的,每个儿童的能力、个性和需要获得的支持,以及每个儿童的文化背景。因此,适宜的幼儿混龄活动在开发研究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幼儿共享资源空间,教师提供差异支持

适宜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资源是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幼儿园的资源没有班级的界限,无论在室内还是户外,每一人、一物均可供幼儿探究游戏,资源共享是基本原则。在幼儿使用资源时,教师提供差异性的支持,是保证大小龄幼儿均能成长的前提。幼儿混龄活动的资源应具有以下特点:

进阶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但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我们在提供资源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同时也要兼顾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我们可围绕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提供不同层级难度的资源材料,支持幼儿基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挑战尝试,使之最终获得发展。例如围绕上肢力量的锻炼,很多幼儿园会提供上下两根绳索做成的“桥”作为运动器材。那怎样体现对不同幼儿运动能力的差异性支持呢?我们可以提供上下层均固定的桥,上层固定、下层晃动或上层晃动、下层固定的桥,上下均晃动的桥……根据固定与晃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木头、水管和绳索等具有相应特点的材料改造“桥”,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桥”上灵活增加障碍物,进一步提升资源挑战的难度。这样一个不限定适用年龄的进阶式体育器械,为混龄活动时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提供了锻炼和挑战的机会,支持每个幼儿不断朝更高水平挑战。

开放性:混龄活动中,异龄幼儿之间有着比同龄幼儿之间更多的探究兴趣和可能性,且他们能力水平层次差异更大,因此混龄活动中的资源应以低结构的材料为主,为不同兴趣需要的幼儿进行自主或合作游戏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如进行大带小户外游戏时,用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幼儿玩娃娃、过家家的材料,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对于物品的想象和游戏需要。

互动性:适宜的混龄活动资源有利于幼儿间的互动,能激发幼儿使用资源材料的兴趣而使幼儿产生更多互动交往、合作协商等社会性行为,以充分体现混龄活动增强社会性的独特作用。如,抬轿子游戏中,轿子的轿厢只能容纳身型较小的幼儿,为大龄、小龄幼儿共同游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发多元路径,有机融入混龄

发展适宜性实践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根据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选择适宜我园开展混龄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活动类型,选定的活动主要有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混龄探索性区域游戏活动、混龄运动游戏活动、混龄生活活动,以此为幼儿异龄互动提供多元的途径。

1.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指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通过共同建构角色区域,合作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自主性游戏。借鉴高瞻课程“计划—游戏—回顾”的游戏模式,混龄幼儿首先自由结对、自主分组,再讨论游戏的角色、内容,制订游戏计划,共同布置角色区域,最后开展角色游戏。

2.混龄探索性区域游戏活动:通过创设大小龄幼儿跨班式的美工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音乐区等探索性游戏区域,引导混龄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结合多种方式与不同层级难度的材料互动,以满足其个体发展需要,实现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不同提升。

3.混龄运动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园的场地特点和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场地分为跑跳区、钻爬区、投掷区等不同的运动功能区域,在每一个运动区域中,提供递进式的挑战任务,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运动能力自主挑战相应的运动项目。

4.混龄生活活动:主要指幼儿就餐等生活环节。在这些混龄活动环节中,我们通过灵活地变革原有的活动方式,设置了如异龄幼儿自主结对、选择就餐教室、合作布置就餐环境、选择就餐座位等环节,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交往、商量和合作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促进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挖掘混龄价值,有效策略支持

混龄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大小龄幼儿的活动特点,根据他们的互动需要,从人员组合、活动内容设计等方面提供适宜的支持,实现混龄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1.发挥不同跨龄组合的优势:大龄与小龄幼儿的结伴活动主要分为小跨度混龄活动和大跨度混龄活动。小跨度混龄活动有小中班混龄活动、中大班混龄活动,大跨度混龄活动是指小中大班和小大班幼儿的混龄活动。在确定混龄对象时,我们应具体分析各类型游戏活动的特点和教育价值,明确选择不同年龄幼儿共同活动的关键要素,如实现大小龄幼儿经验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或情感的升華等,以此确定各类混龄活动最适宜的跨龄阶段和游戏形式。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可以开展小大班混龄生活活动。从小大班幼儿独立入园开始,到午餐、午睡等生活环节的大小龄幼儿互动,既可锻炼大班幼儿照顾弟弟妹妹的能力,又能帮助小班幼儿尽快安定入园情绪;当小班幼儿建立了一定规则意识时,可以引导其逐步加入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

2.形成同伴影响的有效方式:社会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幼儿的年龄差异使混龄幼儿构成异质游戏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幼儿会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同伴相互交往,彼此之间拥有大量模仿的榜样。不论活动中是否有交流互动,幼儿的行为都会对其他小伙伴产生一定影响,都是彼此学习或游戏的潜在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游戏活动,提供相应的资源,或提出相应的共同任务,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合作协商等,使之在不同的互动影响下获得发展,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及时帮助幼儿丰富经验、提升能力。

3.保证充足的混龄活动时间:跨班混龄活动较同龄班活动更需要保障充分的活动时间。首先,参加混龄活动的成员可能是动态变化的,但异龄幼儿之间建立一定的情感依赖是混龄活动高质量推进的基础。因此,每一次开展混龄活动,在选择游戏伙伴的环节,都要为异龄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充分互动提供时间,帮助异龄幼儿之间建立信任感、依赖感,这一点对于小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其次,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因为认知、经验、社会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混龄活动中会遇到更多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等待,密切关注活动的实际进展,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性干预。因此,考虑到混龄活动的独特性和儿童的发展需要,我们更需要保证充足的幼儿混龄活动时间。

【参考文献】

[美]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M]. 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葛晓英.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组织形态与课程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1):64-66.

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