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吟诵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2019-11-25 03:08成晨浦培根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吟诵审美素养古诗文教学

成晨 浦培根

【摘 要】“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唐调”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吟诵调。采取“唐调”吟诵方式进行《前赤壁赋》教学,可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涵泳中领略古诗文独特的美,让他们在美妙的吟诵声中含英咀华,浸润涵养,感受文体美、音韵美、情理美。

【关键词】“唐调”吟诵;古诗文教学;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5-0040-02

【作者简介】1.成晨,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28)教师,一级教师;2.浦培根,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28)教师,高级教师。

“唐调”吟诵是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在清代桐城派古文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古文读书法,在民国时期又被称为“唐氏读文法”。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无锡中学,唐文治先生为首任校长,因而“唐调”吟诵一直是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彰显校史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着力将“唐调”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吟诵学习的过程中领略、收获多重的美感享受。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广为流传的经典美文,其中《前赤壁赋》一直是保留篇目,是典型的文赋,亦骈亦散,非常适合采取“唐调”吟诵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师以吟诵的方式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获得多维立体的审美体验。

一、眼观其文,感受其文体美

根据文体来选择吟诵调是“唐调”吟诵的一大特色,唐文治先生具有非常强的文体意识,他针对不同的文体采取了不同的吟诵调和吟诵方法,可谓“依体而诵”。如吟诵《诗经》《楚辞》、古体诗是一种曲调,吟诵格律诗、词是另一种曲调……唐文治先生的读文唱片涵盖了《诗经》《楚辞》、古诗、词曲等众多文体样式,读法大相径庭。

学生学习实践“唐调”吟诵的第一步是需要辨别文体,明确文体后选择适宜的吟诵调。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可带领学生探究《前赤壁赋》的行文特点。在初步领略文体的丰富样式后,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唐调”第一代传人陈以鸿先生的吟诵原声,感受吟诵曲调的旋律变化。教师提问:开头两段吟诵的旋律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在仔细聆听、分析后,学生发现陈以鸿先生的吟诵基本沿用的是与《出师表》相同的调式,均采用以较长的拖音结尾,但在吟诵“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几句内容时旋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发现这几句歌词采用的调式与《诗经·蒹葭》《离骚·湘夫人》类似。这时,教师不妨结合本课已有的“文赋”知识点进一步补充有关赋的演变发展史的资料,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二、口诵其声,感受其音韵美

古诗文的语言讲究平仄,原本就富有一定的音乐性,倘若再用吟诵的腔调加以诠释,就更显示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来。

教师可示范用“唐调”吟诵《前赤壁赋》前两段,学生聆听、学习。通过聆听学生发现,吟诵原声中有许多短促急迫的发音,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这些字实际上多是在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入声字,古代汉语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其中“上、去、入”属于仄声,具有发音短促有力的特点。“平长仄短”是吟诵时最常见的规则,尤其体现在格律诗、词等韵文的吟诵上。我们的学生在吟诵过程中虽然无法完全按照平水韵去读,但是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展现古典诗文的音韵美,还是应当尽量恢复入声字的“古吟”。

为了更形象地了解入声字的特点,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吟诵调的基础上尝试用无锡方言吟诵原文,从节奏、轻重音、停连等角度将方言版的吟诵与普通话版的吟诵进行对比,感受一下经过“唐调”吟诵诠释出的“入声字”的独特韵味。学生在反复涵泳之间会逐渐领悟吟诵已不单是一种读书法、一条古诗文的学习途径,它还真实地还原了古诗文语言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体现了今人对古汉语“四声”特点的尊重,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的了解。

三、心领其意,感受其情理美

古诗文之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声腔的起伏顿挫和章节之间的反复回环、“一唱三叹”,而吟诵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将原本抽象的文字概念融入具体直观的音乐旋律中加以充分表达,在文字美之余又辅以音乐美,使得诗文的品读不再是以往枯燥艰涩的咬文嚼字,而是以情随声出、声情并茂的方式将学习古文变成一个享受多重美感体验的过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一二两个自然段的情感变化,从开头对月饮酒的“乐甚”到后来箫声四起的“如泣如诉”,文章呈现出明显的内在情绪起伏,即由樂转悲。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赤壁赋》的前两段,要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随后带领学生再次聆听陈以鸿先生的“唐调”吟诵原声。在聆听完朗诵与吟诵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较无旋律的朗诵而言,旋律鲜明的吟诵所展现出的情感更为丰满,特别在传达强烈的悲喜之情时,以吟诵来演绎情绪尤为淋漓尽致、灵动传神。之后,教师选男女生各一名尝试用“唐调”吟诵《前赤壁赋》前两段。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变化对吟诵的影响,进而结合文体知识,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的结尾环节,笔者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几种不同文体吟诵特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通过交流不同文体的吟诵特点,深化对文体的认识。

古诗文吟诵是历代文人欣赏和传承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如何让这种独特手段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生命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吟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将吟诵适时引入课堂,让吟诵成为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一条别样路径。

猜你喜欢
吟诵审美素养古诗文教学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