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2017-01-17 23:06熊鑫宋文翠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动画片价值

熊鑫++宋文翠

摘要:适合幼儿观赏的动画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审美接受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而且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审美感性经验。幼儿经常观赏优秀的动画片对于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并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的逐步发展。

关键词:动画片;审美因素;审美素养;价值

一、动画片与幼儿审美素养

动画片,国内称之为“美术片”或“卡通片”,它是指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制作变成影片(或电视)并放映后,成为会动的有生命的东西[1]。动画片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本文中的动画片特指适合幼儿欣赏的动画作品,它除了具备一般动画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简明性、单纯性的特点。适合幼儿观赏的动画片以夸张拟人化的造型,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活力动感的配音与音乐,五彩缤纷的颜色世界,适合幼儿生理、审美心理发展需求,契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及审美心理特征,因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幼儿审美素养是指幼儿所具备的审美方面的基本品质,主要指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包括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审美人格等,幼儿审美素养的提升,对于完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画片的审美因素

动画片的审美因素是幼儿从事动画审美活动的基本因素,也是动画片的基本语言,懂得动画的基本语言就能够在观赏过程中很好地理解动画作品的内涵与基本表现形式,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基本的审美体验,并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动画片的基本审美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情节与人物的美

主题的美。主题是指动画作品的中心思想,即动画片的主要内容,动画片的主题往往是“传递科学知识、宣扬社会正义、表达美好情感、培养良好习惯”等,以幽默风趣、动感画面传递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如国产动画《哪吒传奇》的主题就是宣扬了小哪吒勇敢、正义、善良的品格,迪士尼动画《疯狂动物城》就传播了坚守梦想,追求世界和谐的主题。

情节的美。情节是指动画作品中事情的变化和经过,适合幼儿欣赏的动画片的情节清晰明了,一般会采用单线索的直线情节、团块结构或重复式结构,如《托马斯和朋友们》每一集的故事都很简短,一般只有5到7分钟,而且每集的叙事基本上都是一种模式:犯错→得到教训→改错→被大家认可。这种叙事模式与幼儿的成长模式相似,因而特别易于孩子们理解与接受,幼儿能从自身经验出发感受与理解动画片传递的道理[2]。国产动画片《萝卜回来了》讲的是动物之间友爱的故事,小白兔找到萝卜后,送给了小驴,小驴送给小羊,小羊送给小鹿,小鹿又送回小白兔家中,动画片的情节采用了循环式重复的形式,让同样的情节反复出现,充满趣味,易于幼儿记忆,也让幼儿感受理解到了友情的美好。

人物的美。动画片的人物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泾渭分明并突出正面人物的个性品质,让幼儿感受并学习动画人物勇敢、坚强、自信、善良、友爱、团结、同情、怜悯等的美好品质。如《托马斯和朋友们》中的每一辆小火车都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使幼儿不易把他们混淆。在动画片中,他们被赋予人性,并常常通过他们展现出的人性美来感召电视机前的孩子。小火车们有时在为拯救许愿树进行着努力,有时在为帮助朋友奔波,有时在为工作而努力奋斗,他们是小火车,也是孩子,天真、善良、任性、淘气、自尊、好强、爱炫耀,让电视机前的孩子们感觉到,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

动画片通过造型、场景、音乐、色彩、运动等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一种天然的形式感和纯粹美,带给幼儿不同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造型美与运动美。造型是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优秀的动画片迎合幼儿的喜好,在角色设计上往往造型夸张、特点鲜明,常用拟人的方法,将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客体人格化,赋予它们感情、思维、性格和行为,运用直线、曲线、粗细的张弛变化使动画片中的物体造型各具特色,突出形象特征,还经常为每个角色都设计独特的衣着和配饰,贴近日常生活并显得生动有趣。如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创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羊和狼,对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和美化,外部造型上都是 Q 版的大头小身子,每只羊都能从外形特征和他们的名字看出其个性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美国动画片《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造型独特,每个“小黄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有高矮、胖瘦、一只眼两只眼和发型的区别,黄色的身体搭配蓝色的背带牛仔裤,带着圆圆的眼镜,显得又呆又萌……这些动画角色是幼儿眼中的明星,幼儿会在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表情、行为、衣着,购买以他们的形象制作的玩具或印有这些动画人物的物品。

运动让生命充满魅力,运动显示着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曾经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也就是说动画片不是画,它归根结底是一种运动。运动使得动画片突破了绘画本身的局限性,通过画面中的动来传情达意的,同时动画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切生命都具有一种运动之美。如《冰河世纪》中犬齿松鼠斯科莱特砸橡果的夸张姿态,《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白龙的重逢镜头……这些动作都以外部运动形式的鲜明节奏,传达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让幼儿从中感受运动形式的美感。

构图美与场景美。构图是所有造型艺术中都需要考虑的元素,也是欣赏动画片艺术的审美形式要素,它集合空间比例关系、透视关系、主次关系,以及人、物、景之间的协调关系等于一体,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画面和场景。如宫崎骏的、《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等影视动画作品都非常讲究画面构图的和谐与优美。

场景美动画片中会表现角色所处的场景,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这些场景有的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景色绘制,有的则是虚构的,这些环境中的植物、建筑、器具等都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感受到风景的美丽。如迪士尼动画《勇敢传说》(Brave)中选取了苏格兰刘易斯岛上的卡兰尼什巨石群的景象,《海底总动员》(Nemo)中勾画的海底风景绚烂迷人,《天空之城》中虚构了建在天空城市的景色。

色彩美与光影美。色彩是构成动画片艺术视觉审美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情形下,它甚至代表了一种民族情绪的存在。如《大闹天空》、《哪吒闹海》中的色彩就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色彩的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以及前后镜头切换整个色调的筛选的协调关系都是营造动画片背景环境的主要条件,这些条件对映衬动画片所需的不同情调和意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每一部出众的动画片或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角色或场景片段的设计,都离不开对色彩的利用。

视觉传达出的光影感也会给幼儿不同的审美感受,光线的强弱、光束和阴影的使用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如《狮子王》中强烈的光感照射寓意着希望,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继母的背后用黑色的阴影则表现出邪恶阴暗。

音响美与语言美。动画片中的声音包括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动物的叫声等自然声音和人的说话声、歌声、乐器演奏的声、哭笑吵闹声、车辆的鸣笛声、街道的嘈杂声、工厂的机器等人类社会的声音……一部动画片中往往运用了多种声音,与画面共同营造了丰富的视听盛宴。动画片对配音演员的声音要求较高,其声音的音色、语气、语调要能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符合角色的个性特点,如我国著名的配音艺术家李扬就曾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里的唐老鸭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配音,其声音具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唐老鸭和孙悟空的个性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动画片中的音乐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把幼儿带入到带到特定的环境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激发情感共鸣,不同的音乐也会起着不同的效果,营造不同的氛围。如《天空之城》的结尾曲《伴随着你》婉转动听,甚至很多没看过宫崎骏制作的动画片的人都对它非常熟悉,动画片《狮子王》的主题曲将宏伟的交响乐与非洲当地原始音乐结合,荣获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奖,《冰雪奇缘》中艾莎(Elsa)公主的唱白《Let it go》也伴随着动画片深入人心,成为很多孩子演唱的经典曲目。

动画片中的语言包括对白、旁白和歌词的内容,适合幼儿观看的动画片中的语言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语音语调符合角色形象特征,活泼形象,各具特色,常常运用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虚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颇具文学艺术特色和美感。可以说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的提升。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像儿歌一样押韵而有节奏感,简单易记,形象的表现了大头儿子有大脑袋的自豪感,《狮子王》中的“The past can hurt.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it(陈年往事固然伤人,但你可以选择从中吸取教训,或者远远地逃离)”很有哲理,耐人寻味,教给幼儿直面挫折。

三、动画片观赏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优秀的适合幼儿观赏的动画片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幼儿观赏动画片能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幼儿经常观赏优秀的动画片能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的逐步发展,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一)促进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审美感觉是事物外在、局部的审美特性直接作用于审美感官而在大脑皮层所形成的主观反射、反应[3]。审美感觉的对象主要是通过视、听感官和大脑皮层的视听中枢,接受声、光形象的刺激,产生对于声音、形状、色彩的审美感觉[3]。审美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外部各部分审美特性的整体反映[3],相对于审美感觉来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动画片具有造型美、色彩美、构图美、场景美、光影美、运动美等审美因素,这些因素能调动幼儿的视觉系统,提升幼儿对于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的审美感知能力,而音响、语言等因素可以刺激幼儿听觉,提高幼儿对于音色、音调、节奏、韵律等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动画片中,多种因素会综合作用于幼儿的视听中枢,为幼儿的视觉、听觉带来愉悦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其认知器官的灵敏性,丰富幼儿的感知觉,利用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带给幼儿丰富、和谐的视听体验,从而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促进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如在动画电影《三个和尚 》中,三个和尚都有不同的角色外形特征,分别穿着红、黄、蓝色的袍子,体型有的瘦高,有的矮小,有的胖,采用中国绘画中常用的三点透视的构图方法,画面均衡协调,影片没有对白,而是把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为每一个情节都配上不同民族乐器演奏的相同的旋律,将音乐与和尚们的动作相结合,让人物动作也充满节奏感和乐趣,影片中人物动作、故事情节和音乐达到了高度和谐,带给幼儿直观、综合的审美体验;在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中也体现了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一曲《Let It Go》配合蓝色、白色、灰色为主色调的冰雪世界和美丽女王洒脱优美的舞姿,让很多幼儿都铭记住了这一场景和这首歌曲。

(二)促进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发展

审美想象是以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客观基础,以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和以往兴奋痕迹在当前新刺激下重新联结、复苏,以及贮存信息的重新组合为生理机制,是记忆的复合,回忆的表现,是两个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3]。审美想象本身就是记忆的复苏,动画片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都比较单纯突出,有利于幼儿将动画片的意象鲜明、清晰地传入大脑皮层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想像的发挥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前提条件,如幼儿观看过《冰雪奇缘》后,再听到里面的音乐时,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美丽的冰雪世界,美艳的冰雪女王,搞笑的雪人等。此外,动画片中往往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日本动画片《机器猫》、《天空之城》、《龙猫》等等,都具有幻想美,这一特质可以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启迪幼儿创造的灵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想象力的发展。

(三)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指幼儿对客体的事物审美特征是否符合自身生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独特的、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有变易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3]。优秀的适合幼儿观赏的动画片弘扬真善美,突出正面角色,通过美好的故事来陶冶幼儿情操,调节幼儿心情,使幼儿心情愉快,在动画片中充分释放欲望,得到自我满足感,激发幼儿勇敢、善良、正直、团结、诚实等的美德,并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下美的种子,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提高幼儿欣赏美、判断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审美情趣。如在观看中国水墨动画影片《小蝌蚪找妈妈》时,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还能感受到虾、乌龟、螃蟹、蜻蜓等形象的善良可爱,幼儿会随着小蝌蚪一起游啊游,体会小蝌蚪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最后找到妈妈的喜悦之情;又如在观看《哪吒传奇》时,幼儿会认同小哪吒正义勇敢、嫉恶如仇、情感真挚、纯洁如莲的品质,知道这些个性特征是美的,会跟随动画片的情节与小哪吒的行为表现产生同样的情绪情感体验。

总之,动画片对于幼儿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动画片的审美教育功能,逐步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为幼儿选择优秀的动画作品,把握动画片的审美因素,掌握与采用正确的动画片审美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容旺乔.动画概论[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08.

[2]张三聪,王歌林.从《托马斯和朋友们》看儿童动画的创作[J].电影文学,2012,10:68-69.

[3]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04.

[4]肖建华.审美训练[M].湖北:湖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0.

[5]张旭,李方.论辉煌时期中国动画的审美教育功能[J].科技和产业,2009,v.905:111-114.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动画片价值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一粒米的价值
萌萌的斗牛犬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