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指导的初中英语文学泛读实践

2019-11-25 03:08常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阅读素养

【摘 要】初中英语文学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泛读过程进行督查与评价激励。在扬州市全面实施英语文学阅读以来,笔者以宏观篇章处理策略为主,指导学生开展初中英语文学泛读的实践。

【关键词】泛读;文学阅读;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5-0019-04

【作者简介】常松,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江苏扬州,225001)教师,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

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泛读的特点决定了初中英语文学阅读需要教师阅读先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一、注重泛读选材,聚焦阅读主题

主题阅读活动对学生在阅读数量和广度、阅读兴趣、社群互动、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有积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1]在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文学读物。班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黑布林英语阅读》《津津有味·读经典》《双语经典》等分级读物。

笔者尝试对作品进行主题分类,如“穿越”系列的Alices Adventures of Wonderland, The Secret Garden,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Peter Pan, The Time Capsule;“探险”系列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侦探”系列的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The Red-headed League等等,让学生持续接触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去发现不同作品间的主题关联,并从宏观层面分析、比较与评论。

阅读后,笔者通常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凝炼出故事大意或主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叙述的主线、发掘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主流价值,以此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相似主题、人物与情节等对比分析的文学鉴赏能力。如Peter Pan,The Little Princess的主题都是“爱”——前者说明成长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成长不能缺少爱;后者说明爱是藏于内心的,需要用心感知。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都是关于少年成长与追求自由的主题,前者凸显Tom Sawyer贪玩好斗爱冒险、聪明勇敢点子多,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与领导才能的形象;后者则强调Huckleberry Finn虽谎话连篇无是非,但质朴善良抗邪恶,努力抛弃“伪善”,找回“良心”,逐渐成长的形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寻找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英语文学作品去研读,并借助师生、生生、生本的多维互动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一方面,笔者采用“同书共读”的方式,即:笔者提供多套同级读物,让学生自选其中一本,选择相同书籍的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共读一本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文学作品并在读后进行阅读汇报展示。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异版换读”方式,即持有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学生相互交换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不同出版社的同一个英语文学作品,领略更多丰富情境下的故事、人物与语言。

二、运用泛读策略,增强阅读体验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互动的过程,教师的导读活动越有效,学生的泛读就越主动,阅读的体验就越多,其对文学作品人物的关系、情节的变化和主题的理解就越好。

读前。笔者通过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What do I know about it?What do I want to know about it?了解学生对该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情节和作者等背景知识,以增加教师导读指导的针对性。

初读。笔者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Title(标题)、查看全书的Contents(章节目录)等来鼓励学生开展读前预测,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如阅读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時,笔者通过What kind of story do you think it is when you see the title?Is the Baskervilles the name of a family or a place?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nd and the Baskervilles?What happened to them?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from the story?等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前发挥想象,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试读。笔者带领学生阅读Chapter One(第一章)部分内容,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如Why did the writer choose the hound as the title?Why did Sherlock Holmes want to help Dr Mortimer to solve the case?Why did the hound kill Sir Charles and want to kill Sir Henry?在此过程中,教师无需回答学生的问题,只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回答,并带着问题继续自主阅读,寻找证据去验证自己的判断。

读后。笔者一方面通过Whats the story about? What impresses you most? Why?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梳理作品结构、分析人物个性、赏析精彩片段等;另一方面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如阅读Treasure Island时,通过How did Jim deal with the troubles he faced during the adventure, like hearing Silvers plan, being caught by pirates?What changes did the adventure bring to Jim finally? In fact, the cruel Silver also changed. Why?Did the treasure or money really betray everyones nature?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尝试回答时自然会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主线与主题等有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及思维水平也会因此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阅读素养
互联网+,助力农村儿童文学阅读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