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涌入市场,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思想接受的先锋人群,在文学阅读方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本文就将从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种类和阅读方式以及结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思想来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
关键词:文学阅读;网络小说;快速阅读
作者简介:杨磊(1994-),男,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作为先进思想冲击的先锋人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先声。而对于文学这个不断发展的艺术,当代大学生的选择与态度往往也会代表着最前沿的阅读现状。但是这里所说的前沿并不代表它是准确无误的,我们也必须要用客观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阅读现状。
要讨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就必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全面的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主观因素。首先,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学的接受种类发生了变化。21世纪初的大学生,对于文学阅读的种类接受普遍为名著类,对当时社会和文学界产生过影响的文学作品。与21世纪初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接受种类逐渐转变为网络文学。所谓网络文学是指,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小说。这类小说主要以玄幻小说、修仙小说、校园小说等小说类型为主。具有魔幻性强、理想主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人才市场的丰富,就业难度的增加,这些社会因素都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而是在家中的优越感相比,大学生的情感落差不断增大,所以这些情绪导致大学生需要一个宣泄口,而网络文学久就迎合了这群人的心理需求,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或者拥有完美爱情的甜蜜女生。这些理想中的情景都对大学生的辛苦防线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所以,这就给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需求。网络文学虽然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平台的过于开放性,所以导致文学作品内容良莠不齐,这也会给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带了一些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一定对文学作品质量的甄别能力。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当代大学生都喜欢阅读网络文学,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钟情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而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也被分为许多种类型。如: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等。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当代大学生又十分钟情于当代文学作品,而他们大多比较喜欢韩寒、郭敬明等当下商业性作家。而究其根本,这些作家的创作内容主要集中于奢靡的都市生活,多营造一个在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人人向往的富足生活,拥有友情、爱情、物质和精神的理想中的现实中的童话世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文学作品还是很好地抓住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而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是基于盲从的心理之上产生的一种阅读喜好,而这种阅读喜好并不是一时性的,文学作品凭借其自身的内在魅力会紧紧地抓住这部分读者的心,让盲从心理转变成阅读习惯。
当然,伴随着阅读种类的改变,阅读工具这一客观因素也在发生着改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多种阅读app的开发,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再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阅读。伴随着豆瓣阅读、微博、Facebook等现代阅读社交工具的产生,阅读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微时代”。“微阅读”的油然而生将阅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iPad等工具进行实时阅读,而“微阅读”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章内容简短,表述准确。而这一点也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催使我们去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所以这也就为“微阅读”提供了发展平台。但是“微阅读”在某种情况下也影响了阅读质量,在阅读纸质书籍的过程中,文学作品的意境描写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意义。但是由于阅读篇幅的缩减,“微阅读”往往会忽略意境的营造,从而丧失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而在“微时代”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人指出,21世纪是图片时代。当代大学生往往会更加重视由图片带来的更加直观的艺术表达。而图片的表情达意对文字阅读确实具有极大的冲击,但是在某些方面,如论文、文献等,还是离不开文字表达的,所以文字阅读还是占据着不可更替的地位的。而且随着阅读工具的更迭,大学生的阅读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大学生阅读类型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他们更倾向于对别人的心情,全世界的信息进行阅读,而这种阅读是浅阅读,只是一笑而过不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共鸣。
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是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使经典作品的地位不断降低,而像成功学这种功能性文学作品却渐渐赢得当代大学生的喜好。而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不断催生着新的阅读工具的产生。许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排斥一种阅读方式,反而我们更应该仔细的观察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监督它,将它正确的方向引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