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威
摘 要:创造能力是人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要通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进而培养创造的志向和意志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想象和灵感的双重作用。要想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必需经过长期不断地眼、脑、手训练,才能实现。
关键词:创设情境 创造性思维 想象灵感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人的一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综合的高级能力。它受一定社会情景所制约,由志向、动机和意志力所左右,又受到文化科学知识的影响,是人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社会情景是产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条件;志向意志力是产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动力;经验和知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思维是产生创造力的核心;而想象和灵感则是产生创造力的突破口。因此要培养创造能力就必须做到:
一、设置一个激励创造力发挥的情境
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想知道”的欲望,反映在他所提问题的数量和种类上。孩子们经常会问很多的“为什么”,在上学前,他们已形成了通过提问来了解事物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教师开始提问所有的问题,而孩子自己很少有提问的机会。而且教师提问多半都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信息,因为教师几乎总是已经知道了答案。极少有真正为了获取信息的提问,课堂上的提问通常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教师已知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长期养成的“被提问”的习惯及其他诸多因素会使学生在开始时产生畏惧心理,我们在学校和班级里造成一个创造的气氛。使每个同学不论学习好坏,都是班级的一名成员,受到同等对待;全班同学都懂得自尊,并锻炼自己要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培养同学们的创造勇气和信心,并给予他创造性尝试的机会;引导同学体验生活的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来领悟人对客观世界的作用;对同学们产生的新奇念头,想象力以及别出心裁的活动,加以称赞和鼓励;鼓励同学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结论上;同时积极引导同学发问,使同学们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把这看成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在引导学生提问时,避免同学恐惧有压力,因为害怕会禁锢同学的智力活动,阻碍通向新的思想;我们在学生提问时,注意仔细倾听同学的话语、体察同学的内心世界,对一些不同意见要认真调查了解,不要轻易表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不要以旧观念和某些权威来束缚同学的思想。
我们采取这种措施之后,最初学生只是问一些肤浅的、片面的、无意义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很多学生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要培养创造的志向和意志力
邓颖超同志指出“志向是一种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创造的志向就不会有创造行动,并鼓励少先队员要“从小立下革命行程中历尽艰险,费尽脑汁,创造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因为立志为人类造福,才有了用之不竭的创造智慧和力量。所以志向确是创造力的强大的动力。我们要培养创造能力,首先要树立为国家为人民造福的远大和高尚的志向,这样创造能力才有正确的方向和源泉,并能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力。因为无论是社会上和自然界的伟大的创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到曲折、困难、艰险和暂时的失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研究电灯,历时十余年,遭到400次的失败,先后用了6000多种物质作灯丝,才终于得到成功。
我经常给学生讲这些名人的意志坚定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课堂上简述文章内容,介绍精彩语段,并记录在读书笔记上;两周一篇作文。这样坚持两年时间,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高。
三、打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有人曾经研究了知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认为知识、智力与创造力不完全成正比。就是说,知识多,智商高的人创造力不一定强。但他们并不否认创造力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智力作基础和条件。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
(1)要不满足现状和富有好奇心
实践证明,无论是革命者、改革家和发明家都是不满足现状的人。试想,如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满足于旧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状,就不可能有后来伟大的革命行动。哥白尼如果安于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理论,怎能够创造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日心说的新理论?如果我们党和政府依然相安于过去单一的封闭式的经济体制,怎么会开创出目前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的新局面。好奇心是发现新事物“眼睛”,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幼时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问底,在小学时因为向老师提出为什么2+2=4被老师看做是“捣蛋”而被勒令退学。他在母亲指导下学习时,见到鹅下蛋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鹅笼。他听到母亲讲火的故事,为观察火的现象竟在自己家里放起火来,这种好奇心在母亲的正确引导下终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一生竟有近2000项新发明。
(2)要眼、手、脑并用,提高思维效果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光凭坐在屋里空想不行,要进行实际观察并亲自动手做做。
观察是思维的先导。例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思维过程。他与日本的古在由直的区别就在于弗莱明眼脑并用,他仔细观察球菌被霉素吞噬的奇特现象后进行认真思索的結果;而古在由直却对这种奇特现象熟视无睹,因而没有引起注意。而动手则是思维的延伸,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决不是一次完成的,由于偶然发现,必然要动手去做试验,进行再观察再思考,经过多次反复,最后才能得到可靠佐证。所以要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必须同时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五、发挥想象和灵感的双重作用
想象是创造的先声,灵感是创造的锲口。我国古代木匠大师鲁班发明锯子,就是从想象开始而靠灵感顿悟的。在没有锯子以前,人们是用刀和斧砍伐木材,这样既费力又浪费木材。鲁班开始想象要创造一个既省力又省木材的伐木工具,但这个工具是什么样子开始在思想上还是模糊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上山时被苣草划破了手,触动了灵感仿生,照苣草叶上的齿创造了锯木材的的锯子。我们现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根据这个仿生原理创造的。
但是想象和灵感又是受创造的欲望所决定的,如果没有创造欲望就是苹果落到脑袋上也不可能像牛顿似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些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但创造能力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因人而异的,而且形成创造能力的过程本身也是创造性。所以,应该在了解了创造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后,在自己的创造实践中去培养自己的特有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