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教研组建设中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引领作用

2017-06-30 05:07吴绍良
新课程·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组内教研组角色定位

吴绍良

(上海市莘庄中学)

在新型教研组的建设中,若欲突出一个“新”字,就必须把视角放在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引领作用上。原来的教研组织能否更新,其重要任务自然就落在教研组组长的肩上。首先,教研组长必须走在组员的前面,更新自我角色观念,对以前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以前的角色定位存在哪些偏差?在新型的教研组建设中应该怎样改进?

一、原教研组长陈旧角色定位的反思

角色一 ——空泛的“事务管理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在工作中只关心教研组的管理之“事”、教研之“事”,而忽视教研组中“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教研组长将自我角色定位为“事务管理者”,认为教研组的职能是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教研内容较为空泛和随意,教师大多只是观摩而不是参与,同时教研活动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教师“捧场”。

角色二——全能的“教研包办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一人包揽组内所有的工作,其他组内教师很少参与。由于教研组长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所以組长和组内教师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组员认为教研是教研组长和学校的事,与其本身关系不大。教研组长的替代包办剥夺了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限制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发展的可能性。

角色三——单一的“信息传达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没有尽到教学研究和指导组内教师发展的职责,只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单一的“信息传达者”,认为教研组是基层组织,主要职能就是完成学校业务领导布置的任务。教研组成员间联系较为松散,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教研制度虽然建立,但只是个形式而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得不去整理相关材料。由于缺乏教师发展的平台,组内教师的发展更多的依靠个人努力和自觉。

二、新型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新型教研组长必须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1.新型教研组长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向“新”的方向发展

(1)新型教研组长的角色职能必须由“信息传达者”“教研包办者”“事务管理者”转变为“策划研究的组织者”;

(2)新型教研组长的思维方式必须由“服从应付”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思维方式,必须由“独立支撑”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能在学校新型变革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研组与学校建设、教师发展的关系;

(3)新型教研组长的工作方式必须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策划”,主动思考教研组工作,重点策划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在成事中成人”的发展目标;

2.新型教研组长要努力使教研组的性质向“新”的方向定位

(1)组织功能应该发生转变。组织功能应该由“事务型”转变为“研究型”;

(2)教研重心应该下移。教研重心应该由“脱离教学的研究”转变为着眼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植根课堂的研究”;

(3)活动过程应是互动的。活动形式应由“精英独霸”转变为“全员参与”;

(4)研究资源应该广泛拓展。横向上实行教研组之间的资源开放与合作学习,纵向上应该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采撷“他山之石”,来精雕“己之碧玉”,在横纵双向开放中实现研究资源由单一封闭的“啃书”,转向丰富开放的“育人”;

(5)发展动力应该不断内化。群体方面,教研组应形成主动创生自己的组织能力;个体方面,每个教师应该从个体的工作成长体验中深入挖掘发展动力,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努力使教研组的整体发展需求由强制性的外驱力转变为自发性的内驱力,使个体的发展根植于集体智慧的土壤之中,又使教研组这个整体的更新,建立在个体的不断发展之上。

三、新型教研组长如何在新型教研组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优秀的教研组长应该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要有打造学校品牌学科,带出一个具有努力学习、乐于研究、善于创新特点的新型教研组的目标追求。因此,新型教研组长应该积极发挥以下诸多方面的作用。

1.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意识,教学意识决定教学行动。教学行动即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如果淡化了学习意识,忽略了学习过程,必然要导致教学理念的淡薄,进而必然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守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行动就会逐渐退化,势必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所以,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必须持之以恒。

2.引领组内教师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建构“新”型课堂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新课程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法和积极主动、终身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领组内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理论升华,努力实现教研成果“新”突破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发现和探索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确立课题,扎实有效地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总结出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还能编辑教学案例,撰写教研论文,不断取得科研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针对学校教研组的现状和存在的制约教研组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将研究重心下移,深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一起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这样,教研组长就应该有计划、有侧重、有层次,创造性地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避免教学研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4.引领组内教师进行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和更“新”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同样的课程内容,能不能使课上得生动,生与生、师与生能否实现时时交互,顺利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只限于对本学科的熟知,还应具有能够应用于本学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在局域网或者全球网范围内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可以借鉴的资源。教研组长以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为平台,可以唤起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的意识,在建设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启发,以产生1+1>2的效果。所以,只有经常而广泛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5.引领组内教师共同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使教研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新”型的教研组

评价是培训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制度可以督促和引导教研组工作健康发展。引领组内教师共同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能使机制更加趋于完善与合理,有利于充分调动组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评价方案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研组人员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组内人员的团结协作,促进教研组自身建设。评价中,注意全面收集评价信息,尽可能合理、真实、公平;力争全面反映教研组工作的真实情况。通过评价引导组内教师形成良好的自省习惯,以评价促管理,以评价促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教研组具有全新的面貌与特征。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组内教研组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