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 冯 黎
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对于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来说,却是一个难点,讲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会使古诗词丧失原本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感悟到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呢?
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初学古诗词,教师要注重范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目的,以便为声情并茂的吟诵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古诗词《悯农》这首诗时,在仔细研究古诗词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让学生熟读诗句的目的,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我把小学生最容易读错的“悯”、“粟”作为古诗词朗读中字音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使学生掌握朗读古诗词时的注意事项呢?首先,我采取了范读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倾听,听准老师是怎样读每一个字的读音的,听清老师是怎样停顿、断句的,听清老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的。接下来再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最后再采取指明朗读的方式让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就这样,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互读、评价读等方式,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变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熟练,也为接下来的古诗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学生正处于学习古诗词的起点,对古诗词朗诵的语气、语调安全没有概念,因此,教师要注重范读,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准确把握古诗词朗诵的基本要求,做到有样学样。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空泛的口头说教更有效果,更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要想真正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达到古人人诗合一的境界,仅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诗境,悟诗心,品诗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声情并茂的吟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春晓》这首诗中有几个字,它隐含的意思可浓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个字呀?”“想。”“那就请大家拿起课本,就自己知道的字的意思与同桌交流一下。”没过多久,我就听到了学生的讨论声“我知道‘眠’的意思,大家常说睡眠,‘眠’就是睡觉。”有学生说:“我知道‘闻’的意思,‘闻’就是听到,‘闻啼鸟’就是听到鸟叫,处处就是到处,连起来说就是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就这样,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自己首先就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只是多数同学对“晓”的意思不是很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春晓”作题目。这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说说从插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学生很快就说:“我知道了,是天亮了,你看春眠不觉晓就是说在春天里睡觉特别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路人都出来行走了。”就这样,结合画面和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诗的意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插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要避免生搬硬套完全按照教参一字不漏地把诗句意思灌输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去表达,当获得肯定的时候,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才能更浓,进而爱上古诗词。
古诗词讲究韵律、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读通诗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要想把声情并茂的吟诵落到实处,教师要使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体味诵读技巧,进而使学生读出韵律,读出古诗词的韵味。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春雨》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就诗词反复吟诵,揣摩诵读技巧,然后在黑板上就学生的诵读情况作了如下标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鲜明节奏符号的标示下,学生吟诵起来就显得自如从容多了。在古诗词诵读时,虽然不要求学生对每个词语的意思作具体理解,但是感悟、了解还是必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词语中读出古诗词的意味和内涵。比如,在读“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是抓住“细”字让学生品味感受的。在学生读的时候注重朗读评价,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在读“细”的时候声音较平常低些,学生认为这样读更能体现出春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的神韵。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在学生吟诵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沉入诗境,反复吟诵,渐渐地,无需专门安排时间背诵,学生们就俨然一个个的小诗人自发地吟诵起来,读出了古诗词的韵味。
吟诵本身就是古诗词特有的形态,吟诵还包含着许多语言文字本身所没有的意义,比如诗人的情感、心态、意境,也只有在吟诵中才能与诗人走得最近。因此,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只有这样,才能再现古诗词教学的意境与内容,从而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吟诵中乐。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懂诗意、悟诗情、会吟诵、体诗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优良传承不断发扬光大,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1]胡燕.挖掘小学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因素[J].内蒙古教育.2010年14期
[2]姚风云.诗画结合 情境相融[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