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柳
【摘要】高中数学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意识;培养思维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数学建模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一定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将数学知识经过理想化、模型化,转变成某种固定的形式,在解决问题时,就调用这种形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学生具备较强数学思维的一种体现.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能力,也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数学建模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大量的知识基础上,灵活地将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结合问题所给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建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直接思维、联想力、转换能力以及构造能力,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发挥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直接思维
从数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和定理都来源于直接思维,比如欧拉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这些思维的来源都是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感悟得到,而不是经过复杂的数学逻辑推理得来.在数学建模中,学生的思维能达到极大的发散,使学生能发挥联想能力,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思路,这个过程都能培养学生的直接思维,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原始材料.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计算,也能做出来,但比较费时费力.学生如果能细致观察题目,发挥联想能力,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换为图形关系,便可迎刃而解.题目中的角度都是相差72°,由此可以联系正五边形的内角,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建模,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巧妙地将代数关系转换为几何模型,并得到轻松解决.教师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建模训练,多加引导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转换能力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将实际问题转换为便于研究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也能反过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性.
例如,在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洗衣服问题:“是用一桶水来一次性洗一件衣服干净,还是将水分成两份,分两次来洗衣服干净?”这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便可作出判断,但如何用严谨的思维来证明呢?这就要转换为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
三、发挥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的高低程度,就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丰富的实例”,意识就是说:优秀的学生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许多具体的例子.学生的建模意识实际上就是拥有大量例子的体现,他能将多种事物合理地运用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学生拥有愈强的建模意识,愈是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一条平直的马路上,有N个农场,每个农场里有一辆或者多辆的货车,问:在哪个位置设置加油站,能使货车走的路程之和最小?
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数轴来建模,将问题构建成代数模型.设农场的位置为x1…x2…xn,且x1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经过精心设计变成一道好的数学建模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构建出数学模型,使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发挥学生数学建模意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留意学生的思维发展,捉住机会,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将数学建模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立俊,方水清.增强应用意识,增强建模能力.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6):25. [2]沈文.数学建模.教学与管理,2012(3):45. [3]胡炯涛.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中学数学,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