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2016-10-09 11:01
考试周刊 2016年77期
关键词:新思想教学理念高中数学

池振忠

摘 要: 21世纪,数学不再是形式上的逻辑推导,而是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步入了课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情境模式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经验,是创新的思维。现在众多教师试图改变形式化的现状,但是缺少情境教学的理论指导,作者试图通过研究,给数学老师们以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理念 情境—问题 新思想

目前高中教学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数学。学生对数学不是喜爱,而是被动式学习,更有甚者已经到了“谈数学色变”的地步,数学简直是他们的噩梦。虽然时代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要求重新看待数学教学,但是眼前的数学教学依然不容乐观。数学老师们也在努力改变这个现状,但是缺少理论指导,导致效果并不是太好。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中的“情境—问题”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情境—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实实在在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了解数学才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把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创设现实中的情境,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知识面更广,虽然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更低,却更能和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更需要进行“情境—问题”模式学习。

2.培养师生的和谐,突破学习难点。

“情境—问题”中的创设情境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由开心的情境下发挥自己的才能。高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而“情境—问题”模式下自由学习气氛让他们处于和老师是朋友的关系的氛围中,这种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平复他们的叛逆心理,让他们的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只有师生关系和谐,高中学生才能跟随老师的指导,通过学习打破高中数学难懂、难学,重点知识难以掌握的局面[2]。

3.促进观念的更新,培养自主能力。

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变成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将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而这一转变无论在学生的心里还是青春期的自尊上都得到了很大满足。观念更新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习能力。“情境—问题”模式是让学生解读老师提出的疑问,并且自己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和解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开阔思维,进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

1.创设发现情境,诱发质疑猜想。

通过对数学题目所给材料的理解,创设题目所在的情境,引出现实中和题目对应的情况,再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所在情境联系实际,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以解决问题。

在“正弦定理”一节中,有一题是:

有一座桥A点有一批物资,因上游突发洪水,在洪峰到来之前,急需将A处囤积的物资和人员转运到与河岸平行的两个幢建筑的B点和C点,已知运送物资的货车速度是50km\h,问:船应该开往B处还是C处?而这一题如果用投影放出现实的建筑和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题目并做出解答。

猜你喜欢
新思想教学理念高中数学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