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开展新式教学迫在眉睫。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有效性的辅助作用十分明显。针对高中数学学科采取的新式教学方式“变式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教学案例
所谓“变式教学”,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知识的重點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变式,在保持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一些次要的问题条件,从而让学生不断地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变换条件
在学习函数定义域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函数定义域的含义,即使得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也就是说,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应该是:该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有意义。满足这个条件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其实就是函数的定义域。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点,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式教学”中交换条件这一方法。
二、变换结论
所谓的“变换结论”,就是与上一个变换形式相反,将函数设置为有意义的状态,求函数的定义域。也就是让最后的结论得到限定,在一定的条件内进行题目的解答。举个例子来说,仍然是前面的那一道题,之间有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这道题目就将函数最后的结果进行了限定,让学生必须在结论有意义的这一段区间进行解题,这样的变换结论式教学对学生扎实掌握定义域的解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数学学科中引入“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动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是针对学生个人成绩高低的小事,更是关系着教育发展性的大事,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契合的教育改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善于调节课堂,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杨君,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解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