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整合的几点尝试

2014-10-21 15:43吴冰芳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

吴冰芳

摘 要:以生物案例的方式介绍了情境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关于情境教学与生物课堂有效整合的几点尝试,望能够给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日记情境;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评价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笔者就情境教学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两者整合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熟悉场景中激发兴趣

课堂源于生活,创设巧妙的情境,让一些生活场景、当地的风俗民情、风景名胜融入我们的生物课堂,既能增长学生的智慧,也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人体的消化系统”时,在探究暴饮暴食的危害时,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一组学生在食堂吃午饭时的照片,有的学生吃得很快,有的学生吃饭时在讲话,有的学生把青菜挑出来没有吃……看到这组照片时学生们都愣了:这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吗?也有些学生乐了:这照片拍的不就是我么?看到同学们的表情,我问他们:“大家从这些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们立刻炸开了锅,各抒己见,从暴饮暴食的危害,到以后的饮食习惯,甚至是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总之,在创设了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后,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将教学知识穿插于故事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蚯蚓”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蚯蚓的特点来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蚯蚓一家》,通过小蚯蚓的口吻,将蚯蚓的一些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贯穿于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中。比如,在讲到蚯蚓的身体结构时,我用了这么一段话:“小蚯蚓的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小蚯蚓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到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诙谐幽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故事去分析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等,然后再通过观察蚯蚓的探究活动来深入研究环节动物的一些共性。

三、创设日记情境,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情感

日记是一种文学类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将日记用在生物教学中则比较少。在教授“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内容时,我大胆地采用了日记的形式,当然是以一只小长颈鹿的口吻来写的。“今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家族相片,看到了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脖子都这么短,而我们现在脖子都这么长呢?”于是,按照这个思路,以小长颈鹿日记式的探寻过程,逐渐剥离出长颈鹿家族进化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进化过程,实际上就体现出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思想。最后提问:我们在小长颈鹿身上可以学习到怎样的品质?学生通过几则日记,不难看出小长颈鹿有着和达尔文一样的锲而不舍、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因此,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强塞硬填,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日记形式的“流水”过程中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在“视听盛宴”中提高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生动、直观、形象。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授“昆蟲”这节内容时,我采用普罗米修斯的交互式白板软件,利用该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先播放小虎队的《红蜻蜓》,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昆虫,然后播放视频《多姿多彩的昆虫》,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完蝗虫的结构特点后,再分步播放关于蝗虫结构的Flash,让学生充分了解蝗虫的结构,最后通过一段蝗虫危害草原和农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蝗虫的危害。正是由于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这节课才能有如此大的容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创设问题情境,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各种创新能力源于对问题的思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有了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让他们主动深入地去思考。比如在上“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课时,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观察曼彻斯特两种颜色的桦尺蛾的数量变化,在让学生观察时,我设置了很多问题:

1.从1890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工业污染对不同体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4.促使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由浅向深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5.这种变化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

6.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通过步步深入,层层设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了问题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探究的强烈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动力。

六、创设实验情境,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真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新课标也非常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利用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个学生实验,“用碘酒鉴定食物中淀粉的存在”。课本中所提到的实验原理是“碘酒是一种常用药品,它是一种棕色的液体。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酒来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所以,这个实验预设的结果应该是看到蓝色。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看到的颜色变化并不都是蓝色,而是呈紫蓝、紫、紫红、赭蓝,甚至是赭色等等颜色。而且,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些颜色会褪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书本上的这个实验原本是验证性实验,但是现在出现了问题,如果就这样敷衍了事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减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机会。于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和学生一起查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原来淀粉从分子结构上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而支链淀粉遇碘变紫至紫红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实验,我指导学生将整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材料的改进:用熟的馒头、包子、面包等作为实验材料的话,其中的淀粉不完全是直链淀粉。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大米,因为大米中的淀粉经过处理,可以得到较多的直链淀粉。

材料用具的改进:大米、清水、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研钵、玻璃棒。

实验方法的改进:

(1)取3~4颗大米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

(2)用铁架台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55~65 ℃之间。

(3)将研钵中的大米粉末倒入加热好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4)静置冷却,将上层液体取部分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

(5)在试管中滴加2~3滴碘液

(6)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用实验方法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七、创设评价情境,在肯定强化中张扬个性

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在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好的优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会对学生构成积极的暗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时地用恰当的方式极力评价,予以正面肯定强化。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回答后,我都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及时评价的情境,

“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

“你很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

当然,评价的情境也可以是学生对其他同学或自身的一种评价。这也是鼓励学生善于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教无定法,新课程下创设生物教学情境,通过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走进生物、了解生物,使之成为有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朝宏伟.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初探.学周刊,2013(2):1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