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之我见

2014-10-21 00:34王维忠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

王维忠

摘 要: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工作、以开放合作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取代满堂灌、满堂析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由课内向课外不断延伸。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认同,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但是,毋庸讳言,在当今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仍有许多与这一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教学行为。一部分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或是因为教学观念未更新、或是因为教学成绩的牵制、或是因为多年的习惯使然,在他(她)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依然囿于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和后遗症,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学校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学束缚的情况下,要完全摆脱这种语文教学模式恐怕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自觉践行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语文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觉去探索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我们发现其实有许多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一、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际就是一种方法和途径。对语文的预习,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过精读一篇文章前老师先指导学生预习。叶老坚决反对“一切预习事项都由教师代劳”,他主张应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翻查、分析、体会、审度,教师给他们指点”言犹在耳,可是当我们审视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往往是翻查字典词典的工作由教师代劳,学生还没有真正读完课文或读懂课文,教师就开讲了,预习工作变成虎头蛇尾,完全不顾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多元化的特点,也没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感受,只是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书的结论,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就荡然无存了。事实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自己动手翻查工具书,找相关的资料,圈点勾画,自己揣摩课文,得到独特的阅读感悟,是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比较关键的步骤,这一步骤如能长久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从中受益。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具体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身和生活实际,认真揣摩、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就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古人说:“学贵自悟。”于永正先生也说:“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诚哉斯言。

我们还应看到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总体把握,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靠自读得来的阅读感受,如果在上课交流时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面评价,必然会给其带来持久而强烈的心理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开放合作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取代满堂灌、满堂析的教学模式

满堂灌、满堂析的教学实际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沦为受听讲的机器、机械记忆的奴隶,教师搞一言堂,掌握了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是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外,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彻底丧失。事实证明,这样的模式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数据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凭耳朵听,一般只能吸收5%~20%的信息。一线的教师因为考试成绩的牵制、唯恐讲得不够、讲得不明的担忧心理正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罪魁祸

首。如果再从另外的角度去看满堂灌、满堂析,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实际就是教学专制的一种表现,它与现代教学提倡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人性的扭曲、人格的异化。”

开放合作民主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做旁观者。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读书时间,有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主阵地是课堂,养成能力要靠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反复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创造条件,“建构学习主体……促成主导地位向学生的逐步转移。”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知识、已有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丰富、砺练非智力因素,提高情商水准。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点,是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活动主体应该是学生与学生,而不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通过合作的途径加强学习的密度、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同时,也应该看到,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素质逐渐形成的过程。陈金明先生说:“人步入社会以后,当年在考卷上答的东西早已忘却,而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品质总是终生相伴。”所以,开放合作民主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是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由课内向课外不断延伸

語文的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也涵盖课外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探究式、研究性的方式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看录像、听录音、诗朗诵、演课本剧等,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悟,真正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语言实践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并不断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我理想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将其延伸到课外。语文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不可少的。就阅读而言,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老师讲得再细,即使一篇课文讲几十遍也没有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也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佳课程,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去

引导组织学生。学生自编小报、电影电视的欣赏与评论、流行歌曲、广告语的摘录和点评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有组织得好,学生对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就不会采取拒绝的行动,投身于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身的兴趣、心智、情商会不断增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比通过规则来学习要容易得多。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老师指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该冲破一周几课时的单纯课文学习的狭小范围,有组织或无组织地扩展到广阔的生活时空层面。”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下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试教学的影响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真正把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起来、开展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真正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切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手

段。实现语文教学根本转型的方法应该不局限于上述途径。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学生应成为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探索问题,它更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实践行为,因为它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更反映了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处于艰难转型期的一线语文教师而言,只有自觉去探索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走出新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6).

[2]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兴隆中学)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论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