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其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力手段。而名著是千淘万漉出来的精华,是知识的最好给养。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变更,观念的差异,让名著与读者产生距离,又因为名著独特、深刻的精神内核,学生咀嚼精华有难度,所以导致学生怕名著,讨厌读名著。而作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喜欢读名著,懂得读名著。
关键词:名著;导读;激趣;阅读方法
本论文主要解决的是直面名著阅读的困境,思考走出困境的方法。主要措施是用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点一些名著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从心理学上而言,“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意阅读、想要阅读,这是名著导读课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给学生一个典范。良好的文学素养还有利于阅读障碍的清理,学生阅读思路的拓宽,如给夜行的人点亮一盏明灯。适时讲一些历史文化故事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必不可少,良好的专业素养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使学生爱听你的课,相信你的话。在具体课堂实践中,导入的设计便是体现教师良好文学素养、开阔眼界不错的地方之一。其次,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在于每天的“练习”,氛围在于点滴的创设。开展每日读一文的教学活动,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3到5分钟时间看一篇文章,自愿做一些摘记、实例,丰富学生的素材。设立专门的“文学视野角”,剪取刊物上文字优美、贴近生活、具有吸引力的文章贴在上面供学生阅读。开展一周一次的故事沙龙,分组让学生讲文学故事、时事新闻、身边发生的趣事。若有条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有文学著作供学生翻阅等。第三,多形式朗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第四,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组织中来,在提升学生自我存在感的同时激发阅读兴趣。
二、指导具体有效的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方法有这些:“一是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二是略读和精度相结合。三是做点读书笔记。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除了以上基本阅读方法之外,笔者认为还应有其他具体深入的方法,对具体名著具体对待。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样的文言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异国文学,文字必定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这时就需要采用“浅读偶看”“不求甚解”“但求意会”的方法,能对文本有大致了解,相信在潜移默化之下最终会无师自通。对有争议性、有缺陷的名著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反映特定年代的著作,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林语堂的古代人物传记《苏东坡传》等著作,需要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和认识。像《论语》《菜根谭》《颜氏家训》这类文言经典则需要用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进行阅读,如结合注释阅读、猜读、背诵、做记录等。而语言精美的名著可以精读,用圈点评注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不断朗读、吟诵争取理解和记忆。此外还有从头读到尾读,这有利于对著作完整的认识。先读结尾再读前文,这样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先简后难,这样使学生不会畏难以致产生惰性,因为“天下事以难而废之者十之一,以惰而废之者十之九”。阅读方法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合适的方法。
三、鼓励个性化阅读
什么是个性和个性化阅读?心理学对个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沃特认为个性是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詹姆士认为,个性的核心是自我。笔者认为,名著阅读中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自我的体现,是学生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的综合体现。个性化阅读是一个人个性展现的载体,个性通过个性化阅读能很好体现,个性化阅读也能锻炼良好个性的形成。
实现个性化阅读,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设计要科学:1.要让学生敢于说话,教师不能做课堂的独裁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2.学生本身就具备着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做的是不压制他们的思想,不扼杀他们的个性化思维。3.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巧设悬念,利用猜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知欲。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参考文献:
[1]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04).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谭先科.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5).
[4]俞华芳.激扬文字,放飞思维: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浣东初中)
?誗编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