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6-11-23 21:29魏红娟
职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激趣语文教学

魏红娟

摘 要: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企业用人标准在提高。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不具备基本学习能力,难以适应岗位需要,且厌学情况严重。本文从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谈起,分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和原因,明确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发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优势并从教学模式方面阐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激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从这句话我们得知,如果要想真正有效学习、工作,那就要从内在对所从事的事情感兴趣,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就要对学习感兴趣。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与语文学习的有利因素

1.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2014年9月,笔者从朗读和识字两个角度简单对14级汽车专业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基础调查。部分数据如下。

数据分为两个部分:3500常用字能力测试和第一课课文朗读任选段落测试。3500常用字测试要求:纸质试题,100个3500常用字中的常见词语,满分100分,包括注音、给拼音写汉字、选字组词、成语填空四个题目,随堂测试。第一课课文朗读任选段落测试要求:学生自选段落朗读,可选教材第一课(初中课文)任意三行以上的段落。

从调查情况可知,3500常用字能力测试,及格8人,占被调查者的16%,无75分以上学生;朗读,能读对三行的学生屈指可数,能全篇流畅地朗读的学生为零,朗读不流畅的原因有不识字、语意群停顿不当、紧张等,其中识字量不足导致朗读不流畅的百分比占到78%,每个班里都有近10个学生识字量不足400个,甚至有举目无可识之字的学生。课下与其他语文教师沟通,各班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薄弱,语文学习现状堪忧。学生最喜欢玩游戏、看手机、睡觉、闲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力薄弱,识字量不足以应对日常学习需求,基本的语言(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没有形成,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小组学习不主动,课后不会预习、作业应付抄袭。虽然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现状会有所改观,但长期积累的旧习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职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学好语文课是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增长速度由一年翻一番到三个月翻一番。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产生、组合、变化促使周围所有事物产生纷繁复杂的变化。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教育方向和老师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学生要在大数据时代能用、会用网络资源学习,并且能学会、活用所学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是要识字,这要求学生在校要学好语文。

学好语文课是企业需求。时代在变化,企业也在革新。现在企业的经营方向已经逐步走出低端高耗低产的模式,不断向高端低耗高产模式迈进。这就导致企业的岗位要求随之发生变化。除了品德优秀、能适应岗位要求快速上岗等能力外,企业还对职校毕业生提出要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做事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动手实操能力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具有较强表达能力、具备快速筛选并重组信息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这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重视语文学习,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语文学习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3.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有利因素

语文对于中职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虽然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但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学好语文的有利因素。

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热衷于网络、游戏等,这为识字的游戏式教学了提供基础;他们想得到权威的肯定,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重视集体合作成绩、重视在团队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伴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络、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新媒体成长起来,对于新媒体的操作能力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的这些优势被教师合理利用就会变成绵延不绝的学习动力。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激趣”之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强弱。班里一个平时表现平平,上课睡觉、考试就头疼的女生,她改歌词的速度非常惊人,而且改完之后在班里又唱又跳,唱得好,跳得欢。可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我们只能从外因刺激入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激趣”尝试。这里仅从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浅抒己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考虑到企业岗位要求、学生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笔者整合教学内容,把语文课分成口语表达、阅读鉴赏、常用字强化学习、写作实践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锻炼学生不同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这四类课上,笔者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口语训练课

交流与沟通是学生就业最需要的能力,无论是朗读、自我介绍、商品说明介绍、面试、演讲还是处理岗位突发情况,职场内处处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中职学生喜欢聊天,喜欢侃天说地,喜欢引人瞩目,但是让他们上台练习职场所需要的某种口语表达内容,却比登天还难,有的忸怩作态找各种借口不上台,有的斗志昂扬上台却说两句就铩羽而归。

口语课不敢、不会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这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此类表达素材积累较少,怕露怯,怕大家嘲笑,以至于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怎样才能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呢?笔者以面试课为例做了许多尝试,总结出下面的模式,以供参考。

首先,课前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是学生敢说的前提。如在面试口语训练第一次课前,要求组长搜索与面试相关的视频,小组成员在课上给大家讲解视频中提到的面试环节、面试注意事项,课上按照完成效果计入小组总成绩(小组评优使用),与学生个人期末学业成绩挂钩。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QQ群、微信等公共网络信息媒体,与学生分享搜索到的面试知识,学生也可以自由评论或补充发布。参与积极程度与个人成绩挂钩。

课前准备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和约束杠杆,虽有失学生主动性原则,但采用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却能弥补缺憾,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完成课前准备任务。

其次,课上组织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领悟、概括、应用知识点。如在面试口语训练课第一次课上,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展示本组搜索到的视频,展示后各组学生代表给大家讲解视频中的面试过程和注意事项。在视频播放和学生展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企业面试的基本流程,明晰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学生对视频议论热烈时适时插话,设置问题:如果在这个情境中,你是面试者或主考官,你会怎么做?议论热烈正是学生外界刺激与大脑固有思维发生巨大碰撞时,能在学生兴致盎然时抓住学生思考的良机,学生自然会侃侃而谈,知识的领悟、应用水到渠成。

再次,因势利导,持续引导学生自学。面试中最难的环节无外乎临场问答应对环节。此环节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多种职业人必需的能力。但这也是学生的畏难之处。

怎样让学生主动且有效学习此处内容?笔者曾经做过两次试验。每次试验的前提都是把面试中可能问到100题的题目发给学生。

第一次试验:把面试100题提前发布到学习平台,学生提前预习、准备答案。第二天上课时,每个小组抽题进行面试问答环节演练。活动设计没考虑到学生预习的有效度,课上学生回答不准确,师生补充较多,课堂学习沉闷。

第二次试验:课上,教师把面试100题发布到学习平台,限时有奖征答。利用网络搜索和知识积累,前三名学生在平台上完整回答某一问题,会有不同奖励和加分。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节课完成100题,准确率奇高。第二节面试问答阶段抽测演练,学生表演的热情和答题的准确度也令人满意。

面试100题,如果让教师讲或者学生自学,不仅学习时间长且学习效果不好。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在网络上抒写自己的想法,事半功倍!

最后,总结展示,收获提高。在经过两次课的磨炼,最后一次课,各小组以《面试生活馆——苦辣酸甜鲜》为主题,设计小品,在班级展示,要充分展现各种面试过程和面试注意事项。展示过程中,台上学生态度严肃,台下气氛热烈,师生教学相长。

本文仅以一次面试训练课为例介绍中职语文教学的口语训练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口语课皆有自身独特模式,暂不赘述。

2.阅读鉴赏课

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学生顺利就业的保障。在阅读课,学生仅喜欢读文本,不喜欢在老师引导下锻炼分析力、理解力、概括力、应用力的文本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此类文本知识积累较少,拒绝动脑思考。

怎样才能让学生阅读文本、动脑思考、表达观点呢?笔者以小说《二十年以后》为例,做了以下尝试。

《二十年以后》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吉米和鲍勃在二十年后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约会,吉米(警察)在与鲍勃(西部来的通缉犯)的友情和法律发生冲突时,毅然选择逮捕自己二十年的好友鲍勃。故事中吉米的选择、欧·亨利其人、欧·亨利的小说特点以及他对短篇小说界的贡献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

一是阅读知识竞赛,扫除知识障碍。在文本阅读前,把小说阅读中的知识点以知识竞赛问答形式发布到网络上,学生自由学习。

第一次课,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设计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扫除知识障碍、丰富学生知识面。

二是根据专业需要,设计阅读环节。阅读课要上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

阅读小说的前提是读。可以设计各种读的方式,交管专业列车乘务方向可以设计以播音员广播的形式朗读;幼教专业可以以给幼儿讲故事的方式设计;影视媒体专业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贴近专业、贴近生活,扫除学生心理障碍。

阅读小说的精华是“挖掘”,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思想精髓。人物形象在前面竞赛环节已经解决。这里主要解决小说主旨思想问题。在这里可以设计评价环节,全体学生对上一环节的各种朗读效果做评价,做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挖掘作品的关键点。

三是采用学生分组表演及自己评价的形式,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他们能够主动了解自己所朗读或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照教材设计细节,他们自己设计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道具……这个环节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外的知识,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二,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各小组的导演,要给大家分配角色,要给大家说戏,要带着大家一起排练,要针对具体表演提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锻炼。小组成员必须有全局观念,服从导演的安排,认真背台词,认真演练,积极配合。全体学生打分评价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客观、全面认识他人的能力。

阅读小说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学生能写出一篇小说,这是小说阅读的终极目标。在此方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学完《二十年以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结合自身情况,以《二十年以后》为题,仿写一篇小说,字数不限。有部分学生课上完成提纲,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小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大胆的构思让人为之惊叹。针对基础特别薄弱的班级,笔者尝试过让学生依序每人叙述一两句话,全班课上口头完成一篇小说,课下写作,取得实效。

其他阅读课也有各自的阅读形式,它能够让小说阅读课生动起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写作实践课

课堂上让中职学生写作文,唉声叹气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学生不愿写、不想写、不会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写也是网上搜索照抄,或者生憋出一些蹩脚不通的字句。写作失真、文字苍白、弄虚作假之风盛行。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写作材料积累较少,观察不细致,体会不深刻,不善于总结。所以,帮助学生能写、敢写、会写文章,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在平台、QQ、微信公共号上传制作精美的微课,如名家优秀作品朗读、学生优秀作品朗读、时事评论朗读、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增知长见,为学生后续写作奠定素材基础。

把作文课改变为学生体验活动课、调查研究课,取得较好效果。写情景描写,就现场播放提前拍摄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描写;需要学生对某一现场做评价,就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研究等。让学生的文章有景可描,有感而发,有论可评。这样的作文课能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随时表达闪烁着睿智光芒的个性观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常用字强化练习课

常用字是学生知识基础中最薄弱环节,学生的识字量不突破,他们的语文基础就会裹足不前,在学生原有认识400~500字的基础上短期内达到3500常用字认识并会运用是个难题。

笔者借鉴多人的常用字教学经验,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设计活动课堂。整个教学过程10~12分钟换一种活动形式,利于学生大脑休息,友善用脑。且学生主动学知识,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一样自觉吸取养分,一堂课下来兴致勃勃。

学生学习语文是否“乐此不疲”,不仅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腔热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充分挖掘和有效探索,通过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育要有出息,前提是咱得拿着命干事,就像蝉,敢于爬到树梢上,脱一层壳,饮露而鸣,唱醒朝阳”。让我们以此为铭,通过改变,让中职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中职语文教学这朵五彩之花重新绽放笑颜!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亚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荆建华.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欧阳荣华,王小雪. 教育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邢一麟.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5]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激趣语文教学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