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华
【摘 要】 作文应该是学生生活体验的表达。在作文课堂指导时,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平时积累的体验,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中捕捉提炼写作题材,同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提高他们认识生活的水平,深化他们的心灵感悟。
【关键词】 激活体验 深化感悟 捕捉题材 情感共鸣 提高认识
笔者曾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在作文课堂指导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往往是为了完成写作知识教学的任务,侧重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技法,很少关注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及其产生的根源,轻视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激活和深化,忽视学生生活情感的激发及生活认识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指导就只留下形式的“躯壳”,丢失了作文教学的“灵魂”。
这种以技法为中心突出特征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写作与现代生活的大系统脱节,脱离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致使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题材,导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作文无物可描,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论可谈,无感而发。于是就“闭门造车”写作文,以生编硬凑的材料、虚情假意的主题、无病呻吟的语言,千篇一律的形式作文,致使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结构程式化,内容苍白雷同,缺乏真情实感,立意庸俗,缺乏个性化的思维深度,这种作文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课题《基于生活体验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本课题2006年作为台州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课题在台州市教科所立项,2007年顺利结题,课题论文《作文课堂指导贵在激活和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获2007年度台州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教师除在平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外,在课堂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平时积累的厚实的生活体验,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他们在作文时不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苦心孤诣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最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写作生活的摩擦、对话、融合的体验和感悟中,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自由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品位。
在课堂作文指导时,我常采取下列措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化学生的心灵感悟:
一、引发学生的生活积累,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学生经历了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和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后,在心中积累了许多杂乱的感性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大脑无意识记忆等,这就是原型。我们在作文指导时,要以这种“原型”为发端,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平时生活的一个侧面或是一个缩影,引导学生将眼前的情景与他们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体验类似直接经验的间接经验,唤醒、激活学生平时积累的厚实的生活体验,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引发他们的联想,丰富他们的想象,开拓他们的写作思路,然后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选取典型事例,从而解决“无事可叙、无物可描”的问题。
在创设各种生活情景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模型、挂图、灯光、色彩、音响、多媒体设备等创设物理环境,或利用诵读、表演、讲述、讨论、联想、想象等创设心理环境,以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捕捉写作题材。在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课前让每个学生带一张自认为最珍贵的照片,上课时请学生逐个上讲台把自己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这张照片珍贵的原因,要求其余的学生在下面认真听,听后可以向介绍者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勾起学生美好的生活回忆,他们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充分调动,并产生了新的体验。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再也不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更有了一种急于表达、写作的欲望。这时我要求学生开始写作,教室开始变得安静,只听得“刷刷……”的响声不断,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轻松高质完成了这次作文。
二、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引导他们倾吐生活感受
“情者文之经”,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情动而辞发”,写出情文并茂、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中学生虽还不是成人,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在作文课堂指导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里,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使学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从而解决“无情可抒、无感而发”的问题。
在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时,首先,我们教师要和学生保持零距离,自始至终投入自己的感情,运用富于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打动学生,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燃起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冲动,激活倾吐欲望,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其次,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一见作文题目便兴奋起来,产生非写不可的表达欲望,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只有从学生心底流出的命题,学生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
要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关键在于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学生情绪、情感的情境,以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引起情感共鸣,使他们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情感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先展示家乡过去落后的脏乱差的图片;然后播放电视台剪辑的新闻图片《家乡新貌》,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学生的心灵,打开情感的闸门;然后引导学生在美妙的《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中动情习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也可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感;也可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情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激活学生的理性情感。
三、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在写作中,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既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倡导以写作来反映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而在对生活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
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真情实感的话题来写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思生活、感悟生活,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锤炼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认识生活的水平,从而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审题能力、驾驭题材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在写作时说真话、表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心”,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动笔中写出感情丰富、思想深刻的文章,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
在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学识、经历等方面的局限,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的生活认识水平往往还比较低,不能辩证地认识事物,抓不准事物的关键和实质,缺乏分辨是非,评判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对此我们除引导学生静思默想外,还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包括议论、讨论乃至争论等,变师生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在纷纷的议论中,使师生的思想相互借鉴,情感相互交流,从而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认识生活的水平。在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量用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三言两语进行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点拨时,我们首先应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帮助他们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其次,我们应通过精练的语言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认清周围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的本质,深化他们的心灵感悟,使他们能把握时代脉搏,在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高人一筹。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如当学生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们应及时拨动他们感动的心弦;当落叶飘零、秋虫呢喃的时候,我们应及时点拨,让他们意识到时光悄悄流逝,秋来春去;当他们吟经诵典、赏读名著时,我们应及时点拨,引导他们把经典当作镜子,从中映照到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认识。在点拨时,我们还应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这样他们才能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题材,才能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刻意求新,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