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古诗文舞台上的靓角

2009-09-01 09:03林素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诗文文言古诗文

林素娟

一、直面古诗文学习现状

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即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心理过程比学习现代文要复杂些,这是因为:(1)时代距离遥远缺乏语感基础,不易感知。(2)不能直接以文言为媒介进行思维活动。学后在生活中很少应用,易遗忘。(3)教学方法单一,除了串讲、评点、诵读之外似乎别无他法,难以引起学习兴趣。(4)每篇诗文必须背诵,也是件头痛的事。

而新课程对中学阶段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继续积累常用文言实词,每学期的积累量不少于70个;能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作用;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每学期的背诵量不少于文言课文总量的30%;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短篇,读通、读顺并了解主要意思。教材中文言课文的比例约占40%。

面对此种现象,笔者以为应把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作为古诗文学习的突破口。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品味诗文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也使古诗文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让学生成为古诗文舞台上的靓角

1.培养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信心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大多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从作品出处、作家的出生年代、姓名、字号、地位、影响到实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翻译,从篇章的疏通到文章的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多数按照老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学习、记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往往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他们在学习古诗文中往往缺少兴趣,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古代诗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的生疏,造成他们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得诗歌显得晦涩难懂。于是学习就变得兴味索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的阅读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筛选有效信息,了解诗文主题。这样的活动便于学生主动走进文化背景,亲近诗人,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和东晋政局的资料,为讨论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和东晋政治腐败的关系作好铺垫。

2.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古诗文教学中独占课堂、串讲到底的传统做法,努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新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的疑点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凡学生能通过运用工具书、自看课文注释或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就不赘讲,而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加以点拨、指导;授课后,从学生作业所反馈的信息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弱点予以释疑。这样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学古诗文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进而渐渐地也就不再依赖教师的逐字逐句咀嚼式的讲解及资料的注释了。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就要教师转变角色,由高高在上,转变到平等参与。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说:(1)指导诵读。诗文的诵读是培养诗文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教师示范朗读,重句读,准情感,巧点拨。(2)引导分析。如《木兰诗》,分析了木兰的形象后,其多元的诗文主题则让学生自主分析;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导之即可。(3)适当提升——“发隐”。这里的“隐”,指课文内潜在的,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教师应将其明朗化,称之为“发隐”。学生毕竟是学生,虽有课前的充分预习,也有自主的生生互动,聚集体之智慧,但其结果也只能是“有所知”,而不能“尽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适时的综合提升。如关键句的点拨,段或篇思想内容的明确;篇章结构、语言艺术及其他……教师的这种提升,无疑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3.让学生成为古诗文舞台上的靓角

面对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痛苦和困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调动一切教学的手段,推进学生求知的动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而又快乐的事情。古诗今唱和古文表演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这一舞台的靓角。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可以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古诗今唱,无疑就是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边探索边实践,一改以往的读读、背背、写写,而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经典的配乐词来学唱,或用今曲来浅唱古诗,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学唱,创造了一条古诗歌教学的新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再者,还可以发动学生用课本剧和小品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这样,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他们除了兴致勃勃地把初中阶段的古诗分类:爱国组歌,喜庆组歌,送别组歌等外,同时还载歌载舞,绘声绘色地比赛着;他们自制道具,把《两小儿辩日》,《核舟记》,《弈喻》,《愚公移山》分组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在课堂上轮番上演。如《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东坡、黄庭坚、佛印的位置和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位置和神态。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由原先的被动背诗文,变成了如今的踊跃唱诗文、演诗文。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愚公移山》在台州市首届校园文化节中还获得了奖项。从此,学习古诗文,就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古诗文的学习,不再是沉重的折磨,而变成了轻松的享受,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这是真正把教育寓于审美愉悦之中。

古诗文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把承载的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经由我们的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古诗文包含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我们所有发现的智慧和思想,在《论语》中都可以找到,过去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古诗文的学习中,笔者始终认为语文的精神在于文言,语文的功底在于文言。应该说现在的学生好急功近利,只有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文言的乐趣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深和博大,才能真正让学生想诗文,演诗文,爱诗文。古诗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诗文文言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