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

  • 《儒林外史》中的归隐理想与文人出路思考
    400715]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开篇便借王冕之口预示了明清文人“贯索犯文昌”的困境,但他并不消极地听之任之,而是在其自身的归隐理想上试图寻找摆脱“一代文人有厄”既定命运的方法。诚然,吴敬梓的归隐理想是在他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尽管隐逸的精髓在于让文人个体摆脱身体上的禁锢,让文人的内在灵魂得以自由舒展,但吴敬梓并非只是给文人构建隐逸的空想“乌托邦”,而是在文人理想、治生手段、社会构设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为文人做出了恬淡闲适又能够躬行实践的详细规

    名作欣赏 2023年17期2023-09-28

  • 词人吴敬梓
    顾琢成一说起吴敬梓,总会想起《儒林外史》,想起范进、严监生、马二先生的可笑情状,想起杜少卿在秦淮河房中的怡然快意。但吴敬梓本人是什么样子?他也住在秦淮河畔吗?他真的对功名富贵毫无兴趣,只想过隐士生活吗?面对这些疑惑,单靠阅读《儒林外史》很难寻得答案。幸好,收录吴敬梓四十岁前所作诗文词的《文木山房集》在20世纪初重见天日。相较公共属性更强的诗和文,文人往往选择更私人的词抒发真情实感。朱彝尊说:“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愈远。”(《陈纬云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7期2023-08-15

  • 《范进中举》文本赏析
    婉而多讽,作者吴敬梓用他精妙绝伦的讽刺笔法塑造了科举阴霾下的儒林众生相[1]。《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这部小说情节描写、人物刻画和社会现实映射最精妙绝伦的一段,笔者就这篇节选课文的讽刺艺术做一些解读。关键词:《范进中举》 吴敬梓 科举考试 讽刺小说鲁迅先生最早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了讽刺小说,这种类型的小说是通过描写某种环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揭露现实,针砭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浅谈《儒林外史》中的逆反式写作策略
    调和和解决。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我们看到的是18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虽然吴敬梓把故事安排在明代,但小說所反映的时代却是清代前期,特别是康、乾时代的社会现实,这是独属于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短暂的“繁荣”。功名富贵本并不单单只是纯粹的利禄,它曾带有伦理和信仰的色彩,效忠皇帝、忠于国家与获取功名富贵是相互吻合的。但在吴敬梓生活的那个时代,封建制度早已走过了它的青年和壮年,已经到了垂死的阶段,一切都在散发着末世所特有的陈腐、破旧的气息。伦理和信仰日趋颓侵,内在

    雨露风 2023年3期2023-05-30

  • 吴敬梓暖足
    你有机会去南京吴敬梓故居旅游,你会发现故居西门外有一组雕塑。这组雕塑的主题叫“绕城暖足”。雕塑群中有几位先生正在谈古论今、吟诗作对。这组雕塑声名远播,日日都在向游人诉说着吴敬梓暖足的故事。清代雍乾年间,寓居在南京秦淮河畔秦淮水亭的吴敬梓先生,正在写《儒林外史》,此时他已经穷困潦倒,全靠典当衣物、卖文和友人接济维持生计。冬天,下雪了,南京城掩隐在一望无际的风雪中。吴敬梓寓所的房顶上积了厚厚的雪,屋檐挂满了冰凌,西北风呼啸着,整个房子在严寒中颤抖。寓所内滴水成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2年8期2022-05-30

  • 论《儒林外史》的人物出场艺术
    摘  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士子形象,其人物出场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分别以画家三染、先声夺人与画家三染结合以及在全知全能的介绍中出场来安排儒林之丑之恶、中间人物、理想人物出场,并通过多变的出场方式体现小说在情感、结构及题旨等方面的叙事功能。关键词:儒林外史;吴敬梓;人物形象;出场艺术《儒林外史》围绕功名富贵这一中心,反映了18世纪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面貌。作者通过对各类知识分子仕途升降、功名得失、生活浮沉、境遇顺逆、情操高低、理想探寻等各方

    美与时代·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时期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及其文学创作活动,尤其是其代表作《儒林外史》都已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1]。其实,吴敬梓还撰有《文木山房集》《金陵景物图诗》《后新乐府》等大量诗文作品,在诗文领域亦颇有影响。其中《文木山房集》今存四卷,收诗二卷,凡137首,词一卷、赋一卷,并附刻其子诗词各一卷。这是他写的唯一一本诗文集作,其余皆为散作。此外,吴敬梓还有诗文研究方面的著述《文木山房诗说》,总43则,前三则总论《诗经》,后40则具体论说诗经的篇章。伴随着吴敬梓诗文资料的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参观吴敬梓纪念馆
    室,早已耳闻是吴敬梓故居。国庆节期间,与妈妈寻觅到此处,走近才发现是“吴敬梓纪念馆”。网上一搜,才知吴敬梓故居在安徽全椒。从纪念馆的栅栏门进去,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石砖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花园中。长得如逝去的时间般的青苔零散地趴在石砖上。细雨迷蒙,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石磚小径,跨过高高的木制门槛,便是展厅了。迎面是一面雕花屏风。绕过去,一眼便可注意到墙上挂着的吴敬梓画像。他斜坐在椅子上,左手臂轻倚竹椅扶手,右手中则握着一卷书。他头上戴着一顶草帽,下巴上留着一小撮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5期2021-08-13

  • 细品素材 巧妙转化
    者读到一篇关于吴敬梓的文章,当时觉得这是一份很好的议论文写作素材,材料既陌生又雅致,很想和学生分享,于是笔者精选了以下段落呈现给学生。吴敬梓推却了巡抚举荐,称病辞却“博学鸿词科”的廷试,遇皇上亲临南京征召时,躲在家里跷脚高卧。负却荣华,清寒困顿,“乡里传为子弟诫”。在时人眼中,他大概属于失败到家的败家子,但他却将荣耀留在了他的笔端,《儒林外史》是他的成就,数百年后仍然熠熠生辉。何为胜负?何为成败?令人感慨良深。下面以此为例,谈谈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的基本策略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7-30

  • 浅析《儒林外史》的知识分子形象
    》 知识分子 吴敬梓吴敬梓写举人秀才、翰院名士、平民百姓,揭露了封建科举考试对人的一种腐蚀和毒害。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曾说道:“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儒林外史》的伟大之处不仅表现在它那高超的讽刺艺术,而且也表现在书中所塑造的立体、真实、能够引人深思的知识分子。书中总共大概出现了200多个人物,作者主要把笔墨放到典型的人物身上,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幅关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腐蚀和毒害知识分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吴敬梓诗文观的形成原因 ——以《儒林外史》为考察中心
    以来被视为研究吴敬梓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分析其诗文审美观的形成原因既是对明清诗文观研究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吴敬梓生平研究的一项突破。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中,借人物之口表达了他对诗文的看法:认为诗赋地位当与文章相同;强调文章才气的重要性;行文者须品行端正,有文如其人的认识;读书不该一味追求功名等。吴敬梓这些观念的产生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实际上,任何个别的作家、诗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一定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个体……他们对生活的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7

  • 从个人关切到社会关怀 ——论吴敬梓的人格升华与创作转向
    “五四”以来的吴敬梓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集中于吴敬梓的生平考察和《儒林外史》的文本解读、版本整理、本事发掘,胡适、陈美林、李汉秋等贡献尤大①。近年来,吴敬梓的诗文也受到较多关注,李汉秋、项东升《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②。以上研究虽成绩斐然,但仍有继续拓展、深化的空间。比如,吴敬梓的创作生涯,可大体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诗文为主,后期以《儒林外史》为主,这一转向是如何发生的?他在诗文中的人格形象和在《儒林外史》中寄寓的人格理想有何显

    文艺研究 2020年10期2020-12-28

  • 双峰并峙,二水分流 ——《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异同
    国风内容提要:吴敬梓、曹雪芹同样受到了江南文化的哺育,尤其是受到了魏晋风度的吸引。 他们都对康熙抱有好感,对雍正非常反感,对乾隆很失望。 吴敬梓关心的是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曹雪芹关心的是人生的意义。 家难对吴敬梓影响很大,而曹雪芹的家族则在一场政治风浪中骤然败落。 吴敬梓愤世嫉俗,但目光依然在现实之中。 曹雪芹则试图借助哲学的抽象逃往虚幻的彼岸世界,获得解脱。吴敬梓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否定。 曹雪芹有否定一切政治的思想。 本是假恶丑,却自以

    红楼梦学刊 2020年6期2020-11-17

  • 《白光》和《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比较
    落榜为背景,但吴敬梓“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则忧广冷峻,直指知识分子麻木的灵魂。关键词:《白光》;《范进中举》;鲁迅;吴敬梓;讽刺艺术《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魯迅评价《儒林外史》:“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1]对其评价之高,可见一斑。鲁迅的《白光》和《范进中举》虽然都描绘了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第的知识分子形象,但二者在讽刺艺术上走着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2020-09-26

  • 美国汉学家夏志清的《儒林外史》研究
    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出色地运用了喜剧性的讽刺方式;但有的讽刺与上下文相矛盾,有的讽刺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以为《儒林外史》有一个结构;它没有像很多中国传统小说那样采用说书人的话语模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它的语言风格在传统小说中独树一帜。夏志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既有洞见,也有不见和偏见,需要我们根基于中国文学传统对之加以分析。关键词:夏志清;《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结构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夏志清(C.T.Hsia,1921-2013)的英文代表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吴敬梓“休说功名”
    典型。此人名叫吴敬梓,对于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学到《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曾笑到捧腹。然而,就是这位文笔无比风趣幽默,字字乐天情怀的吴敬梓先生,他的真实人生何止是离世之凄凉。他在那54年的人生里,可谓富贵荣华尽享、世态炎凉尽尝。究竟是怎样的契机让他最终看透“功名”的呢?“家声科第从来美”近代学者胡适曾在《吴敬梓传》一文的开篇这样介绍他:安徽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然

    同舟共进 2020年5期2020-06-04

  • 笑料
    上书就“醉”。吴敬梓属蟒《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属蛇,蛇在当地被鄙视为贱虫,因此那些富家子弟常常拿这个来奚落吴敬梓。有一次,一个富家子手里拿着一只鹰,因为鹰吃蛇,他径直来到吴敬梓面前,一脸鄙视的问吴敬梓:“秀才,我属羊,你属什么的?”吴敬梓不慌不忙地说:“我属蟒。”富家子一下子楞住了说:“你不是属蛇么,怎么又属蟒。”吴敬梓说:“以前属蛇,现在已经长成蟒了。还专吃孬羊。”马克·吐温的回信有一天,马克·吐温收到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信中说:“听说鱼骨头里含

    视野 2020年3期2020-02-25

  • 诗人吴敬梓
    中国文学史上,吴敬梓一般被定位为小说家,这使大部分读者都以为,吴敬梓只写了小说《儒林外史》。如果吴敬梓活着,他一定很不乐意。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做诗比写小说更被人看重。和同时代的曹雪芹不同,吴敬梓留下了诗集——《文木山房集》,这是他的幸运,也是后世读者的幸运。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诗词只是被用来作为研究吴敬梓生平思想的材料。但阅读吴敬梓的这些诗、词、赋,我们就不能不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吴敬梓不仅是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今存乾隆刻本

    文艺研究 2019年6期2019-12-23

  • 小议吴敬梓的故乡情
    【摘要】吴敬梓是清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成为中国讽刺小说的范本。胡适先生称吴敬梓为“安徽的第一大文豪”,陈毅元帅称赞《儒林外史》“永垂不朽”。然而,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吴敬梓33岁从故乡“移家”到南京存在诸多探讨的话题,“败光家产,含恨离家”的言论甚嚣尘上。笔者认为,吴敬梓离开家乡,寓居南京秦淮水亭后,一直到在扬州去世,对家乡都饱含深情。本文围绕三个方面,用吴敬梓的诗词集《文木山房集》和小说《儒林外史》中文字段落来分析。【关键词】小议;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2019-11-29

  • 浅谈吴敬梓的家风传承
    许立摘 要:吴敬梓是清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中国讽刺小说的范本。胡适先生称吴敬梓为“安徽的第一大文豪”,陈毅元帅称赞《儒林外史》“永垂不朽”。作者发现,吴敬梓能有如此大的文学成就,能成就如此伟大的人生,与其家风传承息息相关。文章从吴敬梓的生平轨迹和《儒林外史》故事中发现吴敬梓完美地继承了吴家孝悌、仁义、崇文的遗风。关键词:吴敬梓;家风;传承1 孝悌吴敬梓的祖先吴祥顶替年迈体弱的父亲去当兵,跟随燕王朱棣起兵夺了天下,被封为五品骁骑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2期2019-09-12

  • 蒲松龄、吴敬梓关于科举雅俗观的差异比较
    良药可医”;而吴敬梓则更为彻底地看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并作出“无药可救”之判断。根据人物对功名富贵的态度以及其言行,可对人物进行雅俗定性,进而可对科举制度作出雅俗判断,即雅制有俗人与雅人避俗制的差别。关键词:蒲松龄;吴敬梓;科举;雅俗观[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01-01雅俗观是历代文人学士们鉴赏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将雅俗观的概念引入,分析两部作品各类人物形象,从作者对人物的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2019-08-06

  • 疾病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影响略论
    黄寒隽吴敬梓自幼多病,二十四五岁时,消渴疾缠身,病情反复无常,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在诗中屡次提到“闲情时有作,消渴病难除”[1]136“素领应随秋气深,却缘消渴罢弹琴。”[1]151除消渴疾之外,吴敬梓可能还患有肺部疾病:“酒痕渰病肺,诗卷伴闲身。”[1]159可以说,这两种疾病一直伴随着吴敬梓,给他的一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在《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体现即为吴敬梓对“痰病”的描写。《儒林外史》中前后数十个人物患有疾病,程度或重或轻,大多都与“痰”有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5-22

  • 对小说《儒林外史》的一些看法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儒家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一、《儒林外史》的创作时代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2019-03-18

  • 宁负荣华,不负春光
    少卿这般人物的吴敬梓,其实也是一样。他推了巡抚的举荐,称病辞却“博学鸿词科”的廷试,遇皇上亲临南京征召时,躲在家里跷脚高卧。宁负荣华,清寒困顿,“乡里传为子弟戒”。在时人眼中,吴敬梓应该是个败家子。但他将荣耀留在了他的笔端,《儒林外史》是他的成就,数百年后仍然熠熠生辉。何为胜负?何为成败?令人感慨良深。拒绝一种通行的生活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轻松愉快,吴敬梓和他笔下的人物只是潇洒地顺从了快乐的本能,放弃了过于急切的追逐,尘心不起,世虑无忧,是真名士自风流。(

    作文中学版 2018年9期2018-11-29

  • 非讽刺写作的意图:《儒林外史》主题补说
    本文试图从反思吴敬梓的讽刺入手,解释小说讽刺性部分和非讽刺性部分之间的关系,重新理解吴敬梓的讽刺写作意图。结合具体的小说情节分析杜少卿和虞育德两位主要正面人物,从非讽刺性的角度阐释《儒林外史》的主题写作。一、吴敬梓讽刺写作的意图《儒林外史》的主题无论是从小说的讽刺性部分还是非讽刺性部分来阐释,关键都在于理解吴敬梓的讽刺,即弄清楚吴敬梓讽刺的是什么,他又为什么去讽刺那些人和事。需要注意的是,“要去讽刺”的原因不等于“去讽刺那些人和事”的原因,“讽刺的是什么”

    写作 2018年4期2018-11-28

  •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家族自清代起,就是世代官宦,其父也是个为官清廉的好官。衣食不愁的官家少爷吴敬梓,从小除了才华惊艳外,更养成了豪爽的性情。外加看够了父亲在官场上受的窝囊气,他早早断了科考入仕的念想,常年醉心于诗词歌赋,不到20岁就是当地的风流才子。父亲去世后,守着父亲留下的产业,吴敬梓的风流人生一度也放了羊:隔三岔五就是饮宴游玩,而且和当年喜欢仗义疏财的父亲一样,哪个朋友急缺钱,二话不说就狠砸。如此高调炫富,也终于惹得好些族人眼里喷火,纷纷上门争财产,

    百家讲坛 2018年4期2018-08-26

  • “黑色幽默”视角下《儒林外史》和《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比研究
    规律。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中图分类号:I106;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108-03一、“黑色幽默”的内涵及艺术特征从“黑色幽默”作为文学流派而声名鹊起,作为普通名词的“黑色幽默”逐渐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一个专门特指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的专有名词。那么什么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作为普通名词所表达的一般概念主要由“黑色”和“幽默”两个词搭配而成。所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期2018-07-09

  •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家族自清代起,就是世代官宦,其父也是个为官清廉的好官。衣食不愁的官家少爷吴敬梓,从小除了才华惊艳外,更养成了豪爽的性情。外加看够了父亲在官场上受的窝囊气,他早早断了科考入仕的念想,常年醉心于诗词歌赋,不到20岁就是当地的风流才子。父亲去世后,守着父亲留下的产业,吴敬梓的风流人生一度也放了羊:隔三岔五就是饮宴游玩,而且和当年喜欢仗义疏财的父亲一样,哪个朋友急缺钱,二话不说就狠砸。如此高调炫富,也终于惹得好些族人眼里喷火,纷纷上门争财产,

    百家讲坛(蓝版) 2018年2期2018-05-09

  • 从人物原型到作品形象
    物进行刻画时,吴敬梓对原型特征的摄取表现出不重才学重品德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吴敬梓所受的儒家文化教育及当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带来的“内圣外王”理想失落的社会背景有关。关键词:《儒林外史》;吴敬梓;人物形象;原型《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正如李汉秋所说:“生活原型只是进行艺术创造的

    新一代 2018年1期2018-04-23

  • “反科举”说与《儒林外史》的思想世界
    外史〉题辞》及吴敬梓《后新乐府》,认为“《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内容为吴敬梓原稿所固有,并非后人伪作窜入”[1],并重新补正了小说“主题、情节及人物原型”[2]等方面材料。商伟出版了《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认为《儒林外史》“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心路历程,其基本特点是‘无边的怀疑’,属于一种‘开放性写作’,对《儒林外史》在当时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准确定位。”[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8期2018-02-01

  • 對《儒林外史》原貌問題的重新檢討 ——對蕭雲仙、湯鎮臺、郭孝子故事出自吴敬梓之手的進一步論證
    的整體,應同出吴敬梓之手。從對新發現的《儒林外史題辭》的進一步解讀及《儒林外史》跟吴敬梓其他詩文的密切聯繫等旁證來看,《儒林外史》五十六回也應是一個整體,且同出吴敬梓之手。也就是説,被前輩學者懷疑的蕭雲仙、湯鎮臺、郭孝子故事都應出自吴敬梓之手,並非他人竄入。關鍵詞:《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主題思想 藝術風格 藝術技巧 思維方式筆者已經另文論證清人程晉芳所云《儒林外史》爲五十回之説之不可信以及後代學者試圖證明五十回説的論證之難以成立。[注]筆者《〈儒林外史〉第

    中华文史论丛 2018年4期2018-01-23

  • 试论《儒林外史》中明末清初的婚姻文化
    摘 要: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展现“儒林群丑图”的同时,描绘了明末清初的风俗人情,反映了明末清初婚姻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呈现的新特点:重门第、重富贵的婚姻观念,一夫一妻制为主、纳妾制为补充,入赘婚、童养婚普遍的婚姻形式,议婚、定婚、迎娶三段式的结婚仪式以及离婚与再嫁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等。关键词:吴敬梓 《儒林外史》 明末清初 婚姻文化Marriage Culture of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

    中文信息 2017年3期2017-05-22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新成就
    小说之一,清人吴敬梓著。吴敬梓著《儒林外史》选择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半生经历和体验表现出来,同时,《儒林外史》也为吴敬梓赢得了不朽的身名。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从运用讽刺艺术的缘由、讽刺艺术新成就的具体表现、讽刺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新成就。关键词:《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2017-03-18

  • 司马迁诗经学思想对吴敬梓的影响
    迁诗经学思想对吴敬梓的影响胡宁(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摘要:司马迁与吴敬梓都有经学背景,在诗经学方面,前者对后者有着深刻的影响。著述动机上,吴敬梓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精神;经学思想上,吴敬梓崇圣尊经、不拘于门户之见,远源也正是在司马迁那里;至于诗经学的主要特点,两者都在于以乐论诗,吴敬梓敏锐地体察并把握诗经学重要范畴原初的音乐内涵,源自司马迁对这些重要范畴的论述。关键词:吴敬梓;诗经学;司马迁司马迁与吴敬梓,一个是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6-03

  • 论《儒林外史》中真名士
    注和熟知的多为吴敬梓所讽刺的假儒士和假名士,如周进、范进等,对文中的真名士形象有所忽视。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褒性人物形象,从而更加全面地解构小说的内容,分析其主旨和导向,窥探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真名士;杜少卿《儒林外史》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人物形象,最以范进、周进等假儒士假名士为人所乐道。而小说中的正面形象,真儒士与真名士则少受重视。今对文中的真名士、作者的自况人物杜少卿略论一二,以窥文章主旨意图。杜仪,字少卿,金和跋: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2016-05-30

  • “溯”材活用·敏轩安贫
    赵公国麟闻其(吴敬梓)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贫。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汪京门、樊圣谟辈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平生交友,莫贫于敏轩(吴敬梓的字)。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勉行堂文集·文木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2016-05-30

  • 南京城墙下的脚步声
    响的,由那主人吴敬梓寓居的秦淮水亭里响出来,一路朝着南京城南门的城墙而去。是的,那脚步声里透着太多沉重的无奈,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是浪漫的、诗意的(因为吴敬梓等人行走在路上,唱过歌,吟过诗)。这显然是写作者的臆想。大概他们以为,作为文人的吴敬梓,和他身边的那些个文人雅士,一定每天都应该是浪漫的、诗意的。然而,历史却不是这样。那时候的吴敬梓一贫如洗,有时常常缺油断粮,连填饱肚子都困难重重,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沽酒取暖,围炉小坐?于是,吴敬梓只好邀上几个友人,走

    月读 2016年6期2016-05-14

  • 读书、交游、“反科举” ——吴敬梓思想来源一探
    反科举” ——吴敬梓思想来源一探尧育飞,晏选军摘要:吴敬梓的“反科举”思想应被重新正视。实际上,他对三代礼乐制度的“想象”使他具备超越时代的批判能力。他之具备这样的超前思想,与其交游和读书情况关系匪浅。吴敬梓“颜李学派”的朋友为其注入了实学的思想,他对经史等典籍的汲取和批判也为反思科举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剖析吴敬梓的思想来源,可见其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一斑。关键词:吴敬梓;“反科举”思想;探源在主题思想讨论风行学术界的年代,“反科举”曾被作为《儒林》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28

  • 《凯风》今文义钩沉——兼评吴敬梓的观点
    义钩沉——兼评吴敬梓的观点胡宁(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诗经·邶风·凯风》是一首古来争议颇多的诗,《毛诗》所言意旨承袭自先秦思孟学派,一直是主流意见,反对意见则可以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七子之母”一条为代表,集各种质疑之大成,但实未能跳出《孟子》——毛诗这一系的诠释框架。考察汉晋诏命、诗赋中用此诗之典,可知今文诗义与毛诗大异。通过对此诗比兴之辞的分析,可知今文义当从:《凯风》是一首行役游子思母之诗,也是一首抱怨苛政之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6

  • 论严监生形象的圆形特征及其文化意蕴
    受又心存反抗。吴敬梓通过塑造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的兄弟参商和人性泯灭的批判。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严监生;圆形人物《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讽刺小说,展现士林众生,批判矛头直指科举制度。鲁迅评价其结构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种结构是为了更好展现出士林众生相。与此相适应,文中人物众多,达二百七十余位。在众多人物中,严监生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形象。虽然他的事迹仅载五、六两回,却以“两茎灯草”的情节被世人孰知,但总体来看,严监生不同于书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浅论吴敬梓思想的复杂性
    021 )浅论吴敬梓思想的复杂性金占锐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 )儒家思想、魏晋情怀、时代思潮、市井百态等因素杂糅,使得吴敬梓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其根基是儒家正统思想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又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吴敬梓;思想;复杂性吴敬梓的思想是复杂的,他痛心疾首地批判着儒林间的一个个丑态恶像,而又不忘儒家正统的“礼”“仁”思想,内在地以魏晋士人放达不羁的情怀要求自己,讲究“文行出处”,外在地以古儒“六艺”的务实倡导来改造社

    大众文艺 2015年12期2015-07-13

  • 《儒林怪杰 ——吴敬梓传》节选
    儒林怪杰 ——吴敬梓传》节选吴霖起心中,知县的话就是鞭子。好马不用扬鞭自奋蹄,何况已有鞭子扬起了。新官上任都需三把火,新任教谕哪能不卖命奔腾。面对破败的学宫,新教谕如面对了不远处的海,心潮涌动。断壁残瓦在远远刮来的萧瑟海风中发愁,四周门窗已不能遮风挡雨。因学宫多年不能使用,本地教书先生大多到外地谋生,只剩老弱病残还在苦熬维持,也终难正常复学。教谕听不到读书声,那算什么教谕?但他着实发愁,县太爷都没办法,叫一个候补多年才补成的新任教谕如何是好。回到家里,吴霖

    鸭绿江 2014年10期2014-11-14

  • 吴敬梓研究文章中存在的编校问题——以万方数据跨库检索的近三年文章为例
    239000)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亲友后学称文木先生,著《儒林外史》,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曹雪芹之外另一位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伟大”的古典作家,胡适先生也曾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1]对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研究在吴敬梓时代即已开始。近代经鲁迅、胡适提倡以后,研究更加深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研究则更加细致,出现了一批成果。据万方数据2014年5月27日的更新统计,跨库检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伟大作家少年时
    给伯父为嗣子的吴敬梓,在嗣父和祖父太阳般炙热和月亮般阴凉的目光里,也在全椒独一无二既最为富有、也煞是贫穷的探花府里,畸形而蓬勃地成长着。他三十多岁时写下的《移家赋》中,有这样两句:“梓少有六甲之诵,长余四海之心;推鸡坊而为长,戏鹅栏而忿深。”从这几句赋词中可以看出,吴敬梓少年时与伙伴游戏,就鹤立鸡群,有争当头领的愿望。但由于他在全椒探花府的吴门长孙嗣子身份,本来就易遭各家之妒,加之他自己又聪明率性,在家受宠,不善谦让,所以在家族兄弟中很少得到友爱。只有与他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1期2014-01-20

  • 秦淮水亭·吴敬梓
    歌不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热爱金陵山水的他于雍正十一年(1733),携子挈妻迁来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从此,吴敬梓在南京定居下来。在南京期间,他创作了不朽的小说作品——《儒林外史》。客死扬州后,亲友按其愿望将其棺榇送到南京安葬。在吴敬梓的诗中,其居住地被称为“秦淮水亭”,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作家,政府在古桃叶渡遗

    青春 2013年2期2013-08-15

  • 学官情缘与吴敬梓的小说创作
    助教、教习等。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章回小说《儒林外史》。时人赞扬“《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1〕(P114),鲁迅先生也称其“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2〕(P189)。吴敬梓的科举功名仅为秀才,但他与学官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学界尚未专门论及学官对吴敬梓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笔者首先将与吴敬梓关系密切的学官简况列作表一。17位学官中有吴敬梓的5位家人,包括他的曾祖吴国对与嗣父吴霖起。此外,还有对其思想产生

    中国文学研究 2012年1期2012-06-02

  • 此心安处是吾乡 ——透视吴敬梓的故乡情结
    吾乡 ——透视吴敬梓的故乡情结吕贤平(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缘于吴敬梓的创作对于家乡恶俗多有揭露与抨击,历来以为吴敬梓十分厌恶他的家乡全椒,这其实误解了他对故乡的那份深情。吴敬梓的时代,封建社会行将就木,吴敬梓感受到末世的种种征兆,《移家赋》及《儒林外史》等作品对于家乡全椒社会恶劣风气的描写是这种环境下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宗法家族观念在吴敬梓的思想中占据显要的位置,吴敬梓对故乡全椒充满感情,这种情感本质上说是家族对于他的影响至深之故,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吴敬梓说“诗”与《儒林外史》的创作本旨探析
    150080)吴敬梓说“诗”与《儒林外史》的创作本旨探析米粟磊,赵春辉(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吴敬梓治经说“诗”不受宋儒、汉儒所限,采取的是斟酌汉、宋,兼取众家的方式。这不仅表现出他文学上的深刻见地,而且也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念和政治态度。从吴敬梓的《七子之母》、《女曰鸡鸣》两篇“诗说”的内容以及《儒林外史》中杜少卿“说诗”的相关情节来看,可以发现,其思想观念中含有儒家的原教旨思想,推崇的是儒家的仁孝观念,并以此来否定功名富贵和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一首不应被忽视的吴敬梓扬州词——《百字令》(长廊尘黦)探析与考辨
    清代杰出文学家吴敬梓《文木山房集》所载诗词中的重要篇章[1],具有丰富、复杂的内容。过去鲜有人关注这首词作,即使提及也缺乏深入剖析和探讨,并对此词写于扬州天宁寺这一地点有不同意见。其实该词创作地址应无疑义。笔者不揣浅陋,对斯词试作探析,且对其创作之地进行考辨,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藉以就教于方家。1 《百字令》(长廊尘黦)的创作背景和内容简析乾隆元年丙辰(1736),清高宗为粉饰太平之举和怀柔、拉拢士人精神钳制之旨,开博学鸿辞科(简称“鸿博”)试,从各地搜罗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突围与坚守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困境
    围与坚守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困境张寅玲(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小说中最有个性的一部。通过这部小说,身处末世的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艰苦的突围和无奈的坚守,而这种相互矛盾的突围和坚守,恰恰构成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现实中作者的悲剧,以及那个封建末世的时代的悲剧。吴敬梓;儒林外史;突围;坚守;困境;悲剧中国传统小说肇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长于隋唐,定型于宋元,明清两朝已是蔚为大观。从语言层面上讲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深刻的揭露 辛辣的讽刺
    关键词:吴敬梓 小说 儒林丑行 讽刺艺术摘 要:18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在其作品《儒林外史》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巧妙运用讽刺艺术手法,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的士林丑行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从而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的先声。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其代表作《儒林外史》,完全摆脱了古典小说的传奇色彩,从对奇人奇事的描写转向对现实普通人世俗生活的关注,从粗线条的大笔勾勒转向具体细节的逼真描摹,从古典式的传奇世界走入近世式的世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8期2009-10-12

  • 吴敬梓“暖足”
    吴敬梓出身于安徽全椒的名门望族,家底丰厚,但他却对金钱仕途不闻不问,终生不仕,横对流俗,笑傲公卿;而对书籍则情有独钟,整天吟诗作赋读百家书,广结书友,友人遍天下;他为人宽厚仁慈,豪爽豁达,遇贫即施,没几年功夫便把祖上的遗产用光了。33岁那年,他为生活所迫,举家迁至南京。客居异乡,无依无靠的他只得靠典当衣物与友人周济来维持生活。在那个时候,他看遍世间百态,感受人间冷暖,便萌发了创作《儒林外史》的念头。经过几年的积累、酝酿,39岁那年,吴敬梓开始了《儒林外史》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9期2009-08-11

  • 拜谒吴敬梓的第二故居
    盛涛秦淮水亭是吴敬梓的第二故居。小小的水亭,藏在六朝金粉闪灼、笙箫管笛悠扬的秦淮深处。几年前,我偶然在屏幕上见到了那矗立于秦淮河畔的秦淮水亭。它和淮清桥相对,与桃叶古渡毗邻,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姿。今年有机会去南京,在夫子庙用了午餐后,我便去探望我日夜牵念的秦淮水亭。沿着贡院街北行,至十字街口,就看到了桃叶渡旅社招揽旅客的广告,既然桃叶古渡就在前边,想必水亭也就不远了。前行约百米至贡院街7号时,见一堵青砖矮墙在秦淮河和街道之间隔出一个院落,修竹青松,花竹藤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4期2009-05-22

  • 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女性观
    ,一些学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表现出了相当进步思想,而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力求通过对吴敬梓的女性观念的分析来探寻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关键词] 《儒林外史》;吴敬梓;女性观近些年来,人们对《儒林外史》的研究、吴敬梓的生平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不仅挖掘出了作品意义的深刻性和多层次性,也对作者吴敬梓本人的思想有了多方面的理解和把握。有人认为吴敬梓“是时代的叛逆,是站在当时统治秩序的对立面的”,有人认为《儒林外史》中表现出了初步的民主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2009-03-13

  • 鲁迅小说与《儒林外史》主题思想比较
    摘 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关键词:鲁迅小说 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主题思想 比较吴敬梓与鲁迅,这两位前后不同时期的杰出小说家,由于他们的时代、生活、思想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2009-01-29

  • 《儒林外史》与吴越旧俗
    晓龙[关键词]吴敬梓;掌脸;盒子会;饮食;旧俗[摘要]《儒林外史》涉及明清吴越一带风俗,如范进中举后兴奋失智而由胡屠户掌脸唤醒,饮食文化,青楼中盒子会赛厨斗艺等,这些风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其渊源、功用、特征为作品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背景,吴敬梓对这些习俗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并寄寓了其深遂的人生思索。[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4)05—0111—05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5期2004-01-07

  • 清凉能疗疾
    迥异。陈先生以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研究蜚声海内外,为学界交口赞誉,《清凉文集》收录该方面论文38篇,从作家家世生平考订,思想渊源探讨,到《儒林外史》思想艺术的阐发评析,钩稽排比,烛幽索隐,慧眼独具,见解精到,更令人叹服心折。如其考订吴敬梓家世生平,从吴敬梓诗中所称“阿翁”病逝与吴霖起去世时间不合,吴霖起去世与吴敬梓考取秀才丧父相左,吴敬梓自称“吾鲜兄弟”及有伯兄仲兄矛盾,以及文献记载的遗产之争,旁征博引,考出吴霖起为其嗣父,吴雯延乃其生父,就既显示出其心细

    博览群书 2000年10期2000-06-04

  • 塞万提斯的书房 吴敬梓冬夜暖足 至死不放下画笔
    踩在脚底下的。吴敬梓冬夜暖足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除身边几十册古书外,一无所有。南京的冬天很冷,吴敬梓衣食无着,当然就倍觉冬夜的寒冷了。有一次,他邀了五六个好友,乘月色、伴星光走出南城门。几个文人顺着城墙,边走边唱边吟诗,你唱我和,好不热闹,直到天亮才散。一连走了几十里,他们全身便暖和了。他还风趣地管这通宵达旦的“郊游”叫做“暖足”。至死不放下画笔印象派画家塞尚,每天外出画画,风雨无阻。一天,他正在乡间河边写生,突然

    中国青年 1981年1期198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