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

  • 威海花饽饽,馒头中的“玛莎拉蒂”
    东沿海蒿酵传统花饽饽第五代非遗传承人王军好王军好在指导制作花饽饽胶东花饽饽,源于古老的胶东民间,采用优质面粉,经过巧手制作,呈现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式造型。据考证,“饽饽”一词源于明朝,清代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后来民间又在饽饽上插上大红枣儿,成为胶东特产。过大年蒸饽饽是胶东年俗之一,寓意让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每一个花饽饽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传递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因此,在胶东,花饽饽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艺术。它承载着胶东人民

    旅游世界 2024年1期2024-01-26

  • 龙凤相伴落面台
    009年,胶东花饽饽习俗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饽饽一词起源于明朝,采用上等精粉做成的雪白飘荡着粮香的面食,舌尖上的唇齿留香。如今,花饽饽已经成为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记得小时候清明节捏燕子,大燕背小燕的形象生动有趣的面食,在姥姥的手中灵活的制作,用手捏出燕子的形状,用小剪刀剪出燕子飞舞灵动的翅膀,大燕子背上托着小燕子,预示着燕子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天飞回了人间。最有趣的是盖新房上梁的时候,可以见到花饽饽的身影。“扬上梁小饽饽”,是孩童时代难以

    走向世界 2023年47期2023-12-19

  • 传统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转化
    骤,并以“胶东花饽饽”这一传统美术形式为例,具体分析每一步骤的关键内容和做法,希望能为美术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开展真正适合幼儿参与学习的传统美术活动。一、提取关键要素教师在选择了某一传统美术形式后,要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内容,并根据价值观念、美学品质、材料工艺等提取出其中的关键要素。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摘取出的关键要素指能被理解、可操作,又与生活经验有一定联系的外显性内容。比如,从“胶东花饽饽”这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中可提取出“面粉”“饮食”“

    幼儿美术 2023年4期2023-09-15

  • 那年饽饽
    棒  饭、棒子面饽饽、棒子面夹馅饽饽、高粱  粥、高粱  饭……我们吃得虽然很单调,但是母亲总能用她的巧手做出美食,满足我们的味蕾。其中,棒子面夹馅饽饽是母亲最拿手的。棒子面夹馅饽饽是家乡的一种美食。正式制作前,母亲要在做早饭的时候,多舀上一小瓢棒子  ,这样一家人吃完早饭还能剩下一部分粥,用粥来和棒子面。和面时,母亲视粥的多少再补些棒子面,和好盖上面盆,放上小半天醒面。面和好了,接下來就是准备夹的馅了。夹饽饽的馅可以是白菜、菠菜、韭菜,而更多时候,饽饽

    妇女 2023年7期2023-08-15

  • 饽饽里的深情
    你们知道什么是花饽饽吗?花饽饽,说得通俗点就是馒头,可是它跟一般的馒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花饽饽是把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可以说,做出来的花饽饽更像是一件件工艺品,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大家都十分喜欢。每次回老家过年,奶奶都会做好一桌子的花饽饽,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瞧,那一只只兔子竖耳卖萌,一个个美人飘然若仙,一朵朵牡丹争奇斗艳……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莫过于奶奶亲手制作的五彩缤纷的花饽饽。如今,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但“每年一饽”的计划却还雷打不动。今年我要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3年5期2023-07-29

  • 舌尖上的艺术品:基于文献调研的21世纪胶东花饽饽民俗产物变迁
    郭馨蔚 胶东花饽饽习俗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物形式在21世纪曾发生自发式的适应性变迁。现通过对胶东花饽饽相关网络资料及文献资料的梳理,总结胶东花饽饽作为民俗产物的转型与变迁过程,为现代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山东半岛的胶东花饽饽习俗于2009年经烟台市、文登市申报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饽饽”是胶东人对“礼馍”的称呼,在陕西、河南等地,人们也将其称为“面花”“花花馍”“花馒头”等

    文化产业 2023年17期2023-06-26

  • 饽饽里的深情
    你们知道什么是花饽饽吗?花饽饽说得通俗点就是馒头,不过这种馒头跟一般的馒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花饽饽就是把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它们更像是一件件工艺品,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大家都十分喜欢。花饽饽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主要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动物、生动美丽的花草树木。花饽饽根植于人民生活,已经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那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饽饽体现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23年5期2023-06-23

  • 年轻人也有“老手艺”,女大学生卖起花饽饽
    作的“醒狮兔”花饽饽一下子就火出了圈!从无人支持到全网点赞,三年多来,臧钗瑗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花饽饽,并把它“做好做新做潮”,让更多的人看到年轻人的“老手艺”与“精气神儿”。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2019年,臧钗瑗毕业于烟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后进入家乡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按部就班、朝九晚五。这份工作稳定安逸离家近,是父母眼中理想的职业。但是有一个声音总是在她脑海里翻腾——我要做花饽饽。花饽饽是胶东地区常吃的面点,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花饽饽,寓意生活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3年4期2023-06-06

  • 奶奶的花饽饽
    你们知道什么是花饽饽吗? 说得通俗点,花饽饽就是馒头,可这种馒头跟一般的馒头有很大差别。花饽饽是把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好看又好吃,还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将它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每次回家过年,奶奶都会做好一桌子的花饽饽,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瞧!那一只只兔子憨厚可爱,一个个美人姿态优雅,一朵朵牡丹争奇斗艳……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莫过于吃奶奶亲手做的花饽饽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23年5期2023-05-31

  • 年轻人也有『老手艺』,女大学生卖起花饽饽
    作的“醒狮兔”花饽饽一下子就火出了圈!从无人支持到全网点赞,三年多来,臧钗瑗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花饽饽,并把它“做好做新做潮”,让更多的人看到年轻人的“老手艺”与“精气神儿”。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本文主人公2019 年,臧钗瑗毕业于烟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后进入家乡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按部就班、朝九晚五。这份工作稳定安逸离家近,是父母眼中理想的职业。但是有一个声音总是在她脑海里翻腾——我要做花饽饽。花饽饽是胶东地区常吃的面点,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花饽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1期2023-04-25

  • 那年饽饽
    、棒渣饭、棒子面饽饽、棒子面夹馅饽饽、高粱渣粥、高粱渣饭……我们吃得虽然很单调,但是母亲总能用她的巧手做出美食,满足我们的味蕾。其中,棒子面夹馅饽饽是母亲最拿手的。棒子面夹馅饽饽是家乡的一种美食。正式制作前,母亲要在做早饭的时候,多舀上一小瓢棒子渣,这样一家人吃完早饭还能剩下一部分粥,用粥来和棒子面。和面时,母亲视粥的多少再补些棒子面,和好盖上面盆,放上小半天醒面。面和好了,接下来就是准备夹的馅了。夹饽饽的馅可以是白菜、菠菜、韭菜,而更多时候,饽饽里夹的是

    青春期健康 2023年4期2023-02-20

  • 津门老店“祥禾饽饽铺”出糕点礼盒了,过年就送它!
    背后的品牌“祥禾饽饽铺”带来了。饽饽,是满清入关后对糕点的统称。清宫中设有御饽饽房,在民間经营宫廷糕点的就叫饽饽铺。这家起源自天津的“祥禾饽饽铺”,从祖辈到孙辈传承了三代。不少天津人都说,他家的点心是从小吃到大的,老人小孩都爱吃,隔三岔五就得去买上一点。并且,祥禾饽饽铺的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已经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在乎糕点是否好吃、好看,还很重视糕点配料的健康、热量、甜度等。于是,祥禾饽饽铺的新一辈掌门人杨明开始对传统中式糕点“老

    电脑报 2023年2期2023-01-17

  • 胶东花饽饽的前世今生
    王靖雯胶东花饽饽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2009年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烟台市区、莱州、龙口、蓬莱、招远、牟平、栖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作为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胶东花饽饽至今仍在民间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胶东花饽饽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特点,有着自己独有的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形象——“圣虫”。一般认为“圣虫”有两种:一种以蛇为形象,放在船上“压船”,用于祭海;另一种以刺猬为形象,放在米缸与面缸之中,用于祈求五谷丰登、鱼米满仓。在当今的祭海

    走向世界 2022年52期2023-01-12

  • 胶东大饽饽
    年在我们家乡,大饽饽那可是金贵东西。普通的庄户人家,每年只有过大年才蒸那么一回,留待正月里走亲戚、招待客人。再就是闺女出嫁的当口,也要按照规矩蒸大饽饽压板箱。这些都是见人见客的事,饽饽蒸得漂亮不漂亮,直接关系着当家女人的脸面。可要想蒸好大饽饽,这其中的讲究还真不少。蒸饽饽首先要大小适中。在农村,大多数人家用的都是8印(直径650mm)铁锅。过年蒸饽饽走亲戚,通常是每锅蒸6个,每个2斤面团;若是打发闺女出嫁压板箱的饽饽,则大一些,每个二斤半面团,每锅蒸4个。

    走向世界 2022年47期2022-12-21

  • 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009年,胶东花饽饽习俗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文登花饽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伴随着各种蕴含着美好寓意的花饽饽出锅,浓浓的年味儿也随之而来,甜香的蒸汽中,人们祈愿新的一年日子蒸蒸日上。“花饽饽出锅以后开口‘笑’,寓意着蒸花饽饽的人家在这一年中能够笑口常开、吉祥如意。”临近春节,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崔家村的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花饽饽车间里弥漫着阵阵麦香。59岁的村民侯年英一边说,一边把刚刚出锅的花饽饽放到案台上晾置,待冷却后再进行包装。案台上不仅有大枣

    金桥 2022年3期2022-04-08

  • 留在记忆中的年味
    接下来就要蒸红枣饽饽了。枣饽饽是胶东人过年最重要的也是必备的吃食之一。蒸红枣饽饽的过程就是一个幸福而又温馨的过程——天不亮,女人们就要早起,将醒发好的面团反复揉捏。揉面是个体力活,所以男人也常常加入进来,成为揉面的主力军,面被揉的时间越长,蒸出来的饽饽越松软越筋道,麦香味越浓郁,越好吃。所以,蒸红枣饽饽的场面是很壮观的:揉面的,做花样插红枣的,在灶间烧火的,一家人分工明确,配合得有条不紊,相得益彰。过午以后,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就炊烟袅袅了。很快,院子的上空,

    走向世界 2022年9期2022-04-06

  • 北京点心
    明斋,另一块写着饽饽铺。老北京人称点心为饽饽,点心铺称为饽饽铺。饽饽是什么呢?饽饽不是汉语,有人说它源于蒙语,也有人说它源于满语,无论是蒙语还是满语,饽饽,即面制食物的通称。北京的点心虽又叫饽饽,但北京地区的糕点制作绝不是起源于元朝或清朝,它出现的时间可比元朝早多哩!据《北京志·商业卷·副食品商业志》中记载,北京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面点和糕点,有粽䊦(粽子类食物)、胡饼、膏环(甜酥、麻花类产品),及生活在幽燕地区鲜卑人爱吃的白茧饧(类似萨其玛的一种

    北京纪事 2022年1期2022-01-17

  • 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
    家家户户都要蒸大饽饽。过大年,蒸饽饽,这一习俗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饽饽由原来为了满足食用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胶东独有的地域饮食文化。其中尤以胶东花饽饽为极致,现已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方桌放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大早,一家人喜滋滋围坐在一起。这边大人们揉面的揉面、搓馍的搓馍,那边小孩子添柴拉风箱,帮着拿笼屉,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眼巴巴就等着热乎乎的“大饽饽”出笼,

    走向世界 2021年47期2021-12-23

  • 威海市文登区花饽饽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在胶东半岛,“花饽饽”习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承载着胶东人民浓浓的人文乡情和地域文化,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威海文登,面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登花饽饽习俗自汉代有文字记载开始,已经传承了千百年,花饽饽作为一種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类礼仪习俗事项之中,生儿育女、贺寿庆典、婚丧嫁娶、祭祀祈祷、四时八节、礼尚往来等活动,花饽饽均必不可少,承载着文登人民浓浓的人文乡情和地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2021-12-06

  • 桌 张
    人,把糕点叫作“饽饽”。“旧时旗礼,一切婚丧大事,俱有桌张。”桌张,即饽饽桌子。旗人送饽饽桌子,送得越多,摆得越高,越显出对主家的敬重,于是竞相攀比,致使饽饽铺开得到处都是。饽饽铺中最著名的是“祥顺斋”——一家专做应时满汉糕点的老字号,做出的饽饽花样繁巧味道甘美。玉米面的金黄,黏面的玉润,玫瑰馅儿的清香,绿豆和红豆面的色泽厚重,玲珑精致得让人看了舍不得吃下去。祥顺斋地理位置好,在地安门附近,跟吉亲王府比邻。吉亲王喜欢祥顺斋的饽饽,有时差人来祥顺斋买,有时祥

    百花园 2021年5期2021-10-15

  • 满族文化饮食-饽饽
    饮食文化。本文以饽饽为的视角进行饮食文化的解读。关键词:满族,满族文化,饮食,饽饽,(一)粘食是满族饮食文化中最具有特点的食物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粘食的出现不仅迎合了满族先祖喜爱“甜”的口味,也为填补生存,远征作战所需。满族先祖居住在冬季漫长且寒冷的东北地区,由此可见农作产品需要具备一定耐寒的特征,在这种寒冷恶劣的气候下,满族先祖不仅需要通过肉类来补充所需的蛋白质,也要通过荞麦面,黄豆面,穗子面,豌豆面,红豆面,小米等原料来制作别于携带,充饥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2021-08-23

  • 浅析非遗产品饽饽在礼仪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学院在青岛,饽饽相关制作技艺升级为“非遗”后,饽饽也未像蜀绣等“非遗产品”般远离百姓生活,它仍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礼物选择。饽饽由“食物”转变为“礼物”,其民俗意义就此凸显。在青岛地区,饽饽作为礼物往来的最重要场合就是人生仪礼的举办,赠送与回赠饽饽的人际互动为“非遗产品”的现实应用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青岛地区,三面环海,丘陵起伏。因处于丘陵地区,受地形、水文条件制约,在青岛种植小麦比平原地区更为不易。勤俭的青岛人,把来之不易的小麦做

    文化产业 2021年27期2021-03-08

  • 东北地区满族饮食文化的特色
    康等。文章以满族饽饽为例,探究东北地区满族饮食文化的特色。关键词:东北地区;满族;饮食文化;饽饽东北地区满族饮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东北恶劣的气候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外来饮食习惯与文化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的满族饮食文化中以满族饽饽最具代表性。1 东北地区满族饽饽的种类东北地区满族饽饽主要以粘、酥等口味为主。粘是满族饮食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为了生存和满足长途作战的需求。其种类主要有太阳糕、发糕、打糕、粘糕、驴打滚、淋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1期2020-12-23

  • 饽饽
    刘亚荣一“饽饽”一词古已有之,旧时长安称“毕罗”。我老家管干粮叫饽饽,不管是白面烙饼、馒头,还是棒子面窝头饼子,包括火烧、黏糕,凡是粮食做成便于携带的都算。蠡县的饽饽什么来历,我不清楚。满族人多称饽饽,我家北院的邻居祖上是旗人,跑马占圈来到蠡县,据知情人讲,“文革”时证明他们身份的旗子被烧毁了。登记民族,改写为汉族,成分多是地主或富农。有的人家房子与俗常人家无异,青砖,平顶;有的是逼仄的四合院,带着雕花的小门楼。吃喝和我家一样,也是棒子面饽饽居多。我家把熘

    散文 2020年9期2020-11-16

  • 京味糕点 饽饽
    人也将糕点称为“饽饽儿”,主要是为了避讳传统不吉利的因素。发展至今,饽饽儿以及饽饽铺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精髓仍旧存在,对此本文就将重点对这一传统的北京味道进行简单分析。饽饽的定义和发展饽饽是旧时北京人对于面食的统称,饺子可以被成为煮饽饽,烙饼可以被成为硬面饽饽饽饽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满语词汇;二是蒙古人的说法,即在元朝被称为蒙古饽饽,到了清朝则变成满洲饽饽饽饽泛指所有面食,因此各种点心便涵盖其中。在古代,家属为了使犯人在生前少受折

    炎黄地理 2020年8期2020-11-06

  • 满族的传统面食
    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和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3~7 cm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黏且香。豆面卷子的做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问部

    烹调知识 2020年9期2020-09-07

  • 旧北京的“饽饽”与“糕点”
    候起把糕点叫做“饽饽”的,我没有考察过,但在我幼年时期,即40年代的时候,就听到北京人把糕点叫做“饽饽”了。最初我以为“饽饽”一词是满洲语,后来看了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才知道“饽饽”并非满语。姚元之在书中说:“饽,蒲没切,面饽。”又说:“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可见“饽饽”一词,是古已有之的了。饽饽虽非满语,但北京确实是从满族入关以来,饽饽一词才盛行的,不但把糕点叫做饽饽,就连水饺,都叫做“煮饽饽”。满族人把吃早点也叫吃饽饽。北京的满族人吃早点也

    烹调知识 2020年7期2020-06-30

  • 傻子饽饽
    徐丽娟算起来,饽饽有三十多岁了,至今未婚。饽饽是个傻子。在他快要三岁的时候,他家人才发现饽饽异于常人,很少说话,一天到晚傻笑。饽饽有个哥哥,大他两岁。哥哥从小聪明,长得好看,讨人喜欢。谁也不知道为什么饽饽会是个傻子。饽饽爸妈老实本分,待他也算尽心尽力。同他哥哥一样,到了读书的年龄就送到学校。哥哥成绩优秀,一直在班上前几名。可饽饽不行,成绩永远垫底。老师来家里,说饽饽成绩差,拖班上后腿,不如退学。饽饽爸妈坚决不同意,哀求说,就让饽饽读几年,好歹他不惹事,无非

    小小说月刊 2020年1期2020-01-15

  • 饽饽铺里的老北京点心
    站在老北京的某间饽饽铺里。老北京人管点心叫“饽饽”,卖点心的店铺就叫“饽饽铺”。一吃北京饽饽,穿越的感觉又奇妙又欣喜。这几天,“饽饽”们在我的生活里占据了很大空间。我在班级群里热烈聊着饽饽,又在闺蜜群里热聊着饽饽,觉得自己生出了遍尝北平饽饽的念头。闺蜜配合我,找了个链接发给我,我在那则链接里又看到了很多没有吃过的老北京饽饽,其中有一款名字和颜值都令人惊艳,名叫孙尼额芬白糕,白色的糕上用果料点缀了一朵小红花,我的馋虫又被勾起。我想,得抽个周末去趟北京呢,去富

    旅游 2019年6期2019-11-01

  • 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
    王德伟过大年,蒸饽饽,这一习俗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饽饽由原来为了满足食用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胶东独有的地域饮食文化。其中尤以胶东花饽饽为极致,文登花饽饽更是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方桌放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大早,一家人喜滋滋围坐在一起。这边大人们揉面的揉面、搓馍的搓馍,那边小孩子添柴拉风箱,帮着拿笼屉,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眼巴巴就等着热乎乎的“大饽饽”出笼,孩子们

    走向世界 2019年6期2019-06-11

  • 团圆饽饽
    挥动双手,也要做饽饽了。垫底压轴的是花饽饽,外婆像雕塑家一样,以吉利的动植物花卉为面塑的题材,譬如五谷丰登、鲤鱼戏水、蟠桃圣会等,塑出动物造型,捏出面花,再用小剪刀和小刀辅助修剪和刻画细节,比如鳞片、羽毛等。一个精品花饽饽,就是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有时要精雕细琢好几天,因此在婚礼、祝寿等隆重喜庆的场合现身的机会较多。外婆因为心灵手巧,常常会被请去帮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那灶膛里的柴火。饽饽胚子做好了,就盼着一把热情的火让它熱血沸腾、成熟。外婆一

    阅读(高年级) 2019年2期2019-06-11

  • “莱囍来福”富硒饽饽销全国
    流长。几千年来,饽饽在莱西农村家家都能做,户户有传承。胶东地区农村过年,有一项传统民俗,就是家家要做大饽饽,做得又白又大,样子俏,口感好,互相当做贵重礼物赠送。据“饽饽”老板马秀娥介绍说,农村做馒头,讲究特别多,一讲发面用老面酵母(也叫面引子),好的面引子做的饽饽,有甜味。二要用好面粉,好面粉做的饽饽色度亮。三要讲揉面,好面得多揉,越揉越筋道。四要重模样,做什么像什么。也就是说,用好面引子、好面粉、好功夫,还要好看。这样做出来的馒头越有劲道,越好吃。“饽饽

    青岛画报 2019年2期2019-04-24

  • 蒸黄面饽饽
    大事依次是蒸黄面饽饽、做豆腐、杀年猪。做豆腐要到腊月十五前后,杀年猪是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唯有蒸黄面饽饽开始得早。黄面饽饽是我们锦州西北地区的独特叫法,其他地方有的叫做黏豆包,有的叫做黏火烧,叫法虽然不一,但都指的是同一种吃食。为什么蒸黄面饽饽是具有年味的头一件大事呢?原来,我们那里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只蒸这一次黄面饽饽,时间在进入腊月之后,是准备过年的第一件大事,从此便拉开了传统春节的序幕,这次蒸的黄面饽饽不仅要吃到过年,而且要吃到春二三月。这么长时间怎样

    乐活老年 2019年1期2019-04-16

  • 饽饽,巧手捏出的吉祥
    王德伟过大年,蒸饽饽,这一习俗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饽饽由原来为了满足食用的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胶东独有的地域饮食文化。其中尤以胶东花饽饽为极致,文登花饽饽更是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方桌放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大早,一家人喜滋滋围坐在一起。这边大人们揉面的揉面、搓馍的搓馍,那边小孩子添柴拉风箱,帮着拿笼屉,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眼巴巴就等着热乎乎的“大饽饽”出笼,孩子们

    走向世界 2019年2期2019-02-16

  • 作为交流实践方式的胶东饽饽
    250100)饽饽是荣成市院夼村的主要面食,而花饽饽则是一种可食用的民间面塑,也是节庆场合重要的礼俗用品,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无论是春节祭祖、谷雨节祭龙王,还是红白喜事、乔迁过寿,都少不了花饽饽的身影。巧妇们将一块块平凡无奇的面团,经过揉捏镶滚,嵌上喜庆的红枣,将对日子的期盼、子孙的疼爱、神灵祖先的敬畏揉进这面团中,蒸制出可赏玩可食用、喷香扑鼻的胶东饽饽。一、从面塑到饽饽:胶东饽饽的发展概况“民以食为天”,足见人们对食物的依赖,其中主食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8年0期2018-04-03

  • 过年吃饺子
    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餑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地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节选自梁实秋《北平年景》,题目为编者加)endprint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8年8期2018-03-15

  • 富华斋饽饽铺复兴旧日京城的饽饽味儿
    彬彬泡影饽饽铺,曾是旧日里京城的一道盛景,记录着中国茶食细点,也记录着民族大融合的盛景。“饽饽儿”,语出地道北京方言,虽然现在胡同里的老人家們时不时可能还管点心叫上一两句“饽饽儿”,但在现代的城市印记之中,饽饽铺却早已不见了踪影。于一个午后推开位于护国寺新天地一层的富华斋饽饽铺紧闭的门扉,走进一个陈设古典,弥漫着民国曲调,隔绝了世间嘈杂与喧嚣的独立空间,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品尝久负盛名的京城饽饽,感受旧日京城的富贵繁华。室内一共三张独立的桌,旁边便是用透明

    餐饮世界 2017年11期2018-01-20

  • 山东大妈卖馒头3年年销1000万元
    年时间,她的“花饽饽”就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在胶东地区,过大年蒸饽饽,寓意着来年日子蒸蒸向上、红红火火。因此,每年从腊月二十开始,各家就开始蒸大饽饽,一直持续到年根,几乎整个正月都不用做面食。而文登的花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创业业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在食品保鲜、在营销渠道方面频频会遇到困难,经过一次次“摸爬滚打”后,林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得好好利用网络营销,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全国人都知道花饽饽。”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

    今日农业 2017年7期2017-12-12

  • 快乐闯关
    第一关 巧舌头吃饽饽白伯伯,薄伯伯,两个人吃饽饽,白伯伯爱吃薄饽饽,薄伯伯爱吃白饽饽。白伯伯薄伯伯比饽饽,薄饽饽比白饽饽薄,白饽饽比薄饽饽白。第二关 猜物谜一个妈妈羞答答,秋风吹来头低下。一笑笑得咧嘴巴,露出一群胖娃娃。(打一水果)第三关 画声音声音怎么画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的声音像什么?轻轻的,柔柔的,像一根弯弯的曲线: ;爸爸的聲音呢?爸爸是个粗嗓门儿,声音低低的,还很短促,就像: 。你瞧,不是画出来了吗?请你画一画下面动物的叫声吧。小鸟 小猫

    快乐作文·低年级 2017年11期2017-12-06

  • 满族的传统面食
    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和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3.3~6.6 cm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黏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传說在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

    烹调知识 2017年9期2017-09-05

  • 蒸晒参·同心饽饽
    更加广泛了。同心饽饽满族在大年三十儿吃过团圆饭后,家家剁肉馅儿,和面擀皮儿包饽饽饽饽要包成元宝形,煮熟了吃,满族称这种饽饽为同心饽饽。年三十儿半夜子时、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吃同心饽饽。关于同心饽饽,有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女真时代,有一年,长白山一带,成群结队的大野猪袭击村屯,闹得人心惶惶。一个名叫阿克占的勇士挺身而出,带领乡亲们同心合力,终于驱散野猪群并捕获多只野猪。当阿克占与乡亲们拽着几爬犁野猪回到村里时,恰好是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大家庆祝胜利,点起

    满族文学 2017年1期2017-02-27

  •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野生活都吃过发面饽饽。特别是每年农历年关切近时,家家碾细箩玉米面,将其面掺入一定比例的小麦白面,包好小豆馅儿,蒸熟后,放进土冰箱(放在院中背阴处的大瓦缸),留到年关前后。有亲友来了,给人家吃白面馒头;人走后,自家就吃发饽饽,每年能吃到正月十五以后。那时的冬天冷,又是在院中的背阴处,因此,发饽饽也不会坏。吃时用笼屉蒸热,就着炖肉汤儿熬白菜,味道也挺香甜的。记得,当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庙中去看灯或听戏归来,吃这些除夕剩下的“战略物资”,也别有风味。且这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1期2017-02-08

  • 饽饽
    上一个大“枣眼”饽饽风干得裂了纹,上面还有一些霉斑,顺手拿起就要扔到垃圾篓里,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抢救下了它。内弟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屑:“大哥啊,你穷仔细啥,吃不上饭了?饽饽都这样了还能吃啊?你不怕得病啊?”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饽饽情结啊!那是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也是那个时候所有人家里的实况。我自幼随姥姥一起生活,姥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染着我,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时每到过年的时候都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2-06

  • 大餐太腻?来些除夕小食
    宇 杨甜艺○ 蒸饽饽是胶东重要的年俗之一,寓意来年“蒸蒸日上”。 图/刘富国Steaming “Bobo”is the important Spring Festival custom in Eastern Shandong, meaning fl ourishing everyday.○ “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食材,家家户户同享过年喜悦。 图/东方ICSu Guo is a dish that every family co

    走向世界 2016年2期2017-01-13

  •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粉子面饽饽
    李春芳“黑饽饽,白饽饽,再黑也黑不过粉子面做的黑饽饽。”这是旧时,人家说穷苦人吃粉子面黑饽饽之苦。过去,做粉条儿剩下的黑汤中,虽有土沙,但最多的还是漏下的粮食的粗纤维。粉房以几个钱一盆卖给穷人家去做贴饼子或窝头吃,故名叫“粉子面饽饽”。其色黑,稍有些牙碜,然能解饥,故旧社会穷人家以其为廉价之宝。笔者记忆犹新的是本村赵东来家常食此物。幼时照看我的,是其大闺女大沉子。她常拿黑饽饽吃,作者亦常吃,只觉得不如家里玉米面饽饽好吃。故常从家中拿玉米面饽饽给沉子吃。这样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12期2017-01-05

  • “冷板凳”与“热饽饽
    来了香喷喷的“热饽饽”,换来了热腾腾的文学春天。大千世界,冷与热是一对矛盾。没有冷就没有热,冷与热在不断变换,冷是为热在集聚能量,热则是对冷的回报与释放,正所谓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都十分羡慕那些炙手可热的成功人物,希望自己也有热得发烫的一天,吃到色香味俱佳的“热饽饽”,享受属于自己的热腾腾的事业春天。但千万不要忘记天道酬勤的道理,还要看到那些成功者背后曾熬过无数个冷冰冰的日夜,坐过数年数十年的冷板凳,受过无数次的冷遇

    前卫文学 2016年3期2016-07-01

  • 除夕(短篇小说)
    算去,似乎只有枣饽饽是必不可少的。枣饽饽是一种面食,但在霞城的春节里用途极广。敬天地要用,取枣饽饽五个,三个做底,两个在上面,宝塔状摆在桌子上,烧上一炷香,洒上一杯酒,向天地祈求来年丰衣足食,家人平安。走亲访友也要用,篮子里装上两个,或四个,或六个,用红布盖了,亲友一看,嚯,枣红面白,好大的饽饽,早发大发,留下,留下。招待来客还要用,酒酣耳热之时,热气腾腾的枣饽饽端上来,一掰两开,麦香四溢,好吃好吃,宾客揪下一块枣饽饽,就着剩菜残羹,几口就把肚子撑得像个大

    当代小说 2015年5期2015-06-01

  • 饽饽
    给我说:“这是‘饽饽酒啊,你放到嘴里抽抽试试,味道很好的。”我有些漫不经心地接过花朵,把它吸管样的根部放在嘴里一吮,立时就有一股米酒样的醇香沁入心脾。看到我脸上有些惊奇的神情,奶奶就笑了:“你知道这花儿为啥叫‘饽饽酒么?它是土地爷爷给庄户人的想头啊。一个人要是干活累了,过日子烦了,就摘一朵‘饽饽酒抽抽。一边抽一边闭上眼睛琢磨琢磨,又有‘饽饽又有酒的,心里也就踏实了,也就能知道过安稳日子的好了。”生长于自然界的万物,最本质的属性是安宁,因为它们植根于安宁的大

    北方人 2014年9期2014-12-04

  • 饽饽
    杨伯伯和何伯伯,饽饽(bō bō)铺里买饽饽,杨伯伯买了个饽饽大,何伯伯买了个大饽饽。拿回家里喂婆婆,婆婆又去比饽饽,究竟杨伯伯买的饽饽大,还是何伯伯买到大饽饽。(指导教师:莫社梅)endprint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14年7期2014-08-01

  • 梨花箱
    喝稀的,我吃玉米饽饽!”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

    意林 2013年17期2013-05-14

  • 爱无贵贱
    里掏出个黑乎乎的饽饽,颤颤地递给那些打她的孩子,含糊不清地喊着:“娃,给——”一个胆大的男孩子嬉笑着走到她身边。“嘻嘻,嘻嘻——”她咧着嘴笑,张开了手臂——也许是想抱抱这个孩子。不料男孩却抬起脚,踢飞了她手里的饽饽,还冲她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打死你,疯婆子!”孩子们一哄而散,空荡荡的街巷里只剩下她呆呆地坐在地上,目光黯淡无神。她的确是个疯婆子,看上去有40岁光景。可为什么疯,从哪儿来,来到这儿多久了,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她住在村外的一个稻草垛里。她吃什

    小小说月刊 2011年4期2011-05-14

  • 吃印
    的。贵嫂有一手蒸饽饽的绝活儿,她蒸出来的饽饽,雪白似雪,暄软如棉,咬一口,简直都不舍得吞进肚。胶东的风俗是蒸饽饽要在生饽饽上先开一道口,蒸熟后,口子变大就会说,今儿个蒸的饽饽笑了,吉利。贵嫂不但能让饽饽笑得欢畅,更绝的是她能在饽饽上做出各种图案,什么燕子回春,鲤鱼跳龙门,喜鹊蹬枝等等,特别是在饽饽的笑口两边用麦秸秆蘸了红颜料,点上红点,一个喜庆饽饽就做成了,让人看了觉着那都不是往嘴里塞的东西,吃了怪可惜的。这天,五爷来找贵嫂,说儿子要结婚了,想在村里要块地

    民间文学 2009年3期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