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

  • 三线工业遗产立法保护内容研究
    依。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立法保护引言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以下简称三线工业遗产)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美苏争霸、大国博弈背景下,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社会主义国防科技及配套工业、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重要历史物证,是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构建完整的三线工业遗产法律保护体系,中央层面宜建立健全宏观法律调控体系,地方层面要加快推进三线工业遗产专门立法工作。不管是哪个层级的立法,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立法,单行法意义上的三线工业遗产立法

    人大研究 2024年6期2024-07-09

  • 曲靖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及创新利用路径研究
    亚莲摘要:“三线建设”是一项规模巨大、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举措。曲靖市“三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留的工业遗产承载了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随着国家对工业遗产的进一步关注,探究曲靖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现状和创新利用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文在整体梳理曲靖市“三线建设”的历史概况后,基于对曲靖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对其进行创新利用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情感、精神文化、美学艺术、文旅等重要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挖掘“三线建设”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3期2024-06-27

  •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开展的一场以规模巨大、以国防军工建设为主的经济建设。在三线建设中,兴建大量的工业设施,包括许多军工厂和基础设施。这些工业设施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如今则成为了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代表了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以成都401厂为研究对象,浅析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关键词:三线建设, 工业遗产, 保护与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89文献标志码:A1三线工

    四川建筑 2024年2期2024-06-04

  • 三线建设铸牢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
    春秋[摘要]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为例,阐述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包括: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命运联结;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交融推动了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加深;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3-20

  • 民族复兴视域下的三线精神探究
    胜敏【摘要】三线建设,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朽史诗,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注定会在民族复兴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虽已渐行渐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却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立足强国建设的时代视阈,梳理三线精神中蕴藏的信仰、为民、奋斗、创新等精神因子,成为民族复兴的“凝结剂”和“推进器”,颇具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关键词】民族复兴∣三线建设∣三线精神三线精神脱胎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9期2024-01-19

  • 三线精神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三线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1964年,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国防和调整工业布局,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随后,400多万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工人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迁往西北、西南落后地区,开始了长达17年的三线建设,建设中形成了宝贵的三线精神。一、三线精神的内涵意蕴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谱系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饱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包括艰苦创业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9期2024-01-19

  • 文化冷战与文学热:三线建设中的文艺备战研究
    鹏鸣【摘要】三线建设中的文艺活动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着多重互动关系。在国际冷战背景下,战争意义上的“冷”与文艺实践上的“热”围绕着三线建设的全方位备战活动形成了有别于文革文艺的三线建设文艺热潮。在文学热中,三线建设文艺参与了三线单位社会中的社会治理,抒发了集体生活中三线人的政治情感,凝聚了三线精神,体现了重要的共产主义人文价值。三线建设文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备战,到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元语境下通过主旋律叙事参与文化竞争并抵制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1-26

  • 三线建设文化内涵的若干思考
    宏基摘 要: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党和国家为加强战备和内地建设做出的一项伟大壮举。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三线建设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和西部地域文化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探究三线建设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理解和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2023-10-30

  • 三线建设研究演进、热点与前沿趋势
    唐光海摘要:三线建设是建国后实施的战备经济建设战略。探索三线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为后续三线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集为数据来源,检索有关“三线建设”的有关文献427篇,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三线建设研究呈现多次爆发现象,且在2017年开始持续上升;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集中在西部开发、国民经济、三线企业、工业遗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口述史、三线精神等方面。关键词:三线建设;三线精神;研究热点;Cit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7-29

  • 到“内地”去:三线建设动员中的职工心态与工厂应对
     要: 考察三线建设动员中职工的复杂心态及工厂应对策略,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与职工的互动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决策出台,内迁职工心态大致表现为服从、积极主动、被动焦虑隐忍以及强烈抵触拒迁等多种类型,其产生主要与职工职务、政治身份、年龄、家庭等因素有关。作为基层执行单位的内迁工厂,其应对策略决定了动员成效。以上海支援三线建设的工厂为例,它们重视排摸职工心理状况,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以精神激励为主、以适当的物质激励为必要的动员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21

  • 三线铁路建设中的支农工作研究
    。关键词: 三线建设;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支农政策;湖南省指收稿日期: 2022-07-13作者简介: 岳小川,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中国铁路史研究,E-mail:scyxc1@163.com;宋银桂,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在四川、贵州等西部十几个省、自治区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工业、科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史称“三线建设”。在项目迁建或新建过程中,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11

  • 冷战、城乡和三线建设:与美国学者柯尚哲先生的讨论
    近年来,海外三线建设研究逐渐热门,不断有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企业等角度展开研究,其中美国学者柯尚哲以冷战与军事化为视角,较为全面地对三线建设进行了分析介绍,但其在讨论“冷战”格局下的中国国际环境时,忽视了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动态变化,未能理解“三线地区”的深层含义;其“军事化”理论的解释亦不够全面,其“有特权的艰苦”的讨论虽然对城乡、工农关系有所涉及,但论证有限,并且未能将其置于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关键词:三线建设;海外研究;柯尚哲《毛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4-29

  • 弘扬“三线建设”品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嘴水电站是“三线建设”关键性工程,作为国防企业主供电源,被列入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老一辈水电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四川,历时5年建成投产发电,将当时分散的西南电网连缀成片,开启了龚嘴水电站安全高效发电的历史征程,打造了大渡河上第一颗水电明珠。从龚嘴水电站,我们深刻感悟到“三线建设”中老一辈共和国建设者的爱国奉献精神,清晰看到“三线建设”所展现出的民族奋进历史足迹,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弘扬好传承好“三线建设”中涌现的优秀品格,对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历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5期2022-12-12

  • 三线建设中的增产节约运动
    (湖南段)是三线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在开工之初,中共中央鉴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增产节约运动的成效和经验,指示铁路会战部队在铁路建设中开展新一轮的增产节约运动,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解决铁路建设初期出现的供需矛盾突出、物资管理不善、铺张浪费、违规开支、贪腐等问题。后在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所属各级单位纷纷响应动员,迅速在铁路建设沿线掀起了一场以技术革新、发展生产、修旧利废、打击贪腐、反对浪费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这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经费

    红广角 2022年5期2022-11-23

  • 新媒体时代遵义三线工业文旅品牌传播策略探究
    象。关键词:三线建设;文旅品牌;传播现状;传播路径;遵义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4-0066-03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年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671008一、三线建设工业文旅品牌与工业文化传承(一)遵义三线工业遗址的形成与现状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为应对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将生产力由东向西转移,在以西南和西北为主的广袤三线地区,建立起了大规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4期2022-10-03

  • 论河南三线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
    琴摘要:河南三线建设是全国建设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建设高潮、停滞低潮、第二次建设高潮、调整改革。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豫西经济落后的面貌,但是在河南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要以史为鉴,找准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添砖增瓦。关键词:河南;三线建设;实践;启示“三线建设”是指在1965—1975年期间,中国出于防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而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的经济建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6期2022-07-19

  • 贵阳“三线建设”的文化塑造研究
    13摘要:“三线建设”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缺乏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无论是在文化推广上还是背景研究上。从人文情怀、历史价值与经济发展三个角度提出贵阳“三线建设”文化塑造与传播的粗略建议,如打造文创产品、重建废弃工厂旧址、开展社区宣讲活动等,希望为弘扬贵阳“三线建设”精神,传承贵阳“三线建设”文化提供一点指示与参考。关键词:贵阳三线  三线建设  文化塑造  文化传播  文创产品  工业遗产中图分类号:G206

    科技资讯 2022年8期2022-06-02

  • 三线工业遗址的保护和传承利用路径探析
    嘉辉摘 要: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为争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将十堰市特色鲜明的“三线文化”与“武当山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开发以三线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突出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文创产品,打造三线文化主题园,带动汽车产业蝶变升级。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文化自信为目的,改变城市面貌、创造就业岗位,延续历史文脉,带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三线

    客联 2022年8期2022-05-30

  • 近二十年来关于三线精神的研究综述
    涵是激励广大三线建设者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永续传承的重要精神资源。建党一百年来,三线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底层逻辑,为民族精神的不断弘扬提供了伟力。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三线精神的历史生成、价值内涵、历史影响以及如何弘扬赓续三线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三线精神的不同理解及观点。深入挖掘三线精神所蕴藏的内涵及其价值,是对建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5-29

  • 三线建设”企业“军转民”孕育的精神、经验与范式启迪
    摘要:“三线建设”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孕育出了宝贵的“三线建设”精神。包括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三线建设”企业继承和发扬了“三线建设”精神,它们的军转民及相关探索与改革,在科学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老、大、难问题的困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与运营的体制机制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多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展开以及国有资本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2022-05-29

  • 三线建设”企业“军转民”孕育的精神、经验与范式启迪 ——以“湖北工建”为例
    ■ 方卿“三线建设”是1960 年代我党我国鉴于当时严峻险恶的国际环境和逐步繁荣的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所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而关键的决策。“三线建设”战略的成功实施,极大地威慑了敌对势力、保卫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也改变了我国极不科学合理的经济及人口布局,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歌猛进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此外,“三线建设”者在“三线建设”岁月中形成了伟大的“三线建设”精神:“先生产后生

    中国军转民 2022年7期2022-05-16

  • 利用三线资源 开展党性教育
    本霞摘要:“三线建设”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工程。三线建设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历久弥新的“三线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载体,现存的三线建设资源必须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开展好党校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三线建设;三线精神;党性教育安徽霍山县三线教育资源丰富,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是值得党校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利用三线建设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三线建设的内涵及背景1、

    科学家 2022年3期2022-04-11

  • 三线建设中的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研究
    战备为目的的三线建设,不仅提高了四川省工业生产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其城镇化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三线建设对四川省城镇化的正面影响包括促进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推动新生城市的产生、优化原有的城市体系、提高城镇人口数量、改善民生质量等,其负面影响包括城镇建设成本上升、城镇功能较为单一、城镇发展乏力等方面。关键词:三线建设;四川省;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9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2022-03-07

  • 浅析三线建设与攀枝花城市化进程
    花作为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其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三线建设时代烙印,是其丰厚而宝贵的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攀枝花通过相关文物遗产与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来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从而助力攀枝花的转型发展。本文我们将针对攀枝花三线建设、城市化进程及新时代创新发展中的三线文物遗产保护与三线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当前攀枝花市的转型发展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三线建设;攀枝花;文物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城市化建设发展是我国三线建设中的典型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3期2022-02-21

  • 从遗产化到资本化:反思六枝特区“三线建设”产业经济的开发
    、问题的提出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80年代国家在应对内忧外患的时空背景下制定的以备战备荒为主要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川、滇、黔、陕、甘、湘、鄂等内陆省区进行的涉及基础工业、国防科工、交通建设等项目的大规模基本建设①②。历经3个五年计划,投资2052.68亿元,人力高峰400多万人,安排1100多个建设项目③。作为计划经济时期“去规划”的备战措施,三线企业/项目在内迁过程中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策略,相同产业依托地理环境分散布置,上下游产

    江苏商论 2022年3期2022-02-06

  • 流变和互动:三线建设者在六盘水市水钢的文化融合
    摘要:本文对三线建设者的婚姻、饮食、交流空间的改变进行探讨。在时代发展中,三线建设者和当地人从最初的文化互动到文化嵌入再到文化融合,三线精神成了六盘水人文化特质的一部分。其以奋斗为主题的工业精神对传统农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产生了重要的文化影响。关键词:水钢;三线建设;文化融合;三线精神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2021-11-30

  • 三线建设对贵州发展的历史功绩和当代价值研究
    央作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区广,投资力度大,对我国国防安全、社会发展及经济布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立足于贵州,对三线建设给贵州发展带来的贡献,以及对当代所产生的价值进行研究,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奋进,再创新辉煌。关键词:三线建设;贵州发展;历史功绩;当代价值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四川“三线建设”中的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经验、教训与启示
    7000)“三线建设”是党中央为应对当时严峻国际形势而开展的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建设运动化,四川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空间布局、城市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受到了“三线建设”的深刻影响,总结四川“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新形势下推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竞争日趋加剧,国际环境日趋恶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时代经贸 2021年6期2021-11-24

  • 三线建设、现代性嵌入与中国体验
    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位社会”三个理想类型分析现代性嵌入过程中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微观形态,对普通亲历者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做出深描。相较于西方现代性深深根植于个体化内核而言,三线建设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现代性发展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集体主义色彩。而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作为一种集体表征,为亲历者认识当时局势、理解国家政策、产生情感共鸣、形塑身份认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心理模板与认知框架,并直接促成“

    社会科学研究 2021年5期2021-09-26

  • 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当代启示研究
    摘要:通过对三线建设历史背景与缘起的分析和对三线建设决策和实施进程的探究,总结了三线建设的成就贡献、历史局限、当代影响与现实启示,为践行“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研究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关键词:三线建设;历史背景;部署实施;当代启示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起,由党中央确定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空前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从时间范围看,历时15年之久,历经三个五年计划;从地域角度看,三线建设涉及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约占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9-10

  • 对“三线建设”的全面认识
    杨鹍鹏“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一、“三线建设”的范围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縮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4期2021-08-14

  • 重庆三线建设略论
    云惠关键词:三线建设;重庆;历史意义;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080 — 03“三线建设”是指20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由国家领导和组织的一场气势浩大的经济建设运动。具体来看,三线建设又有“大”和“小”之分,“大三线”主要指内陆偏远地区,“小三线”则是东中部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前工业较发达省份的腹心地带。重庆位于长江头,水运交通发达,地形地势奇特,

    理论观察 2021年1期2021-07-28

  • 三线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要:新中国三线建设孕育了伟大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组成部分。三线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产物,代表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三线精神源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通过实践研学、课堂教学、调查访学、网络自学等多种途径,推动三线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拓展学校开展新中国史教育的途径,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探索形成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关键词:三线建设;三线

    高教学刊 2021年15期2021-07-20

  • 三线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
    三线精神是在三线建设的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它产生于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历史意蕴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深入研究和阐释三线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为民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三线精神;历史意蕴;当代价值;三线建设三线精神是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三线建设文化的凝练和结晶,亦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6期2021-06-28

  • 三线建设史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
    先挖掘梳理了三线建设史中的思政元素,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最后立足当代大学生,启示当代大学生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同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荣辱观,得失观,顺逆观和苦乐观。关键词:三线建设 思政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围绕工业、经济、交通、国防、铁路等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党中央希望把三线建设成牢固的后方,加之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

    成长 2021年5期2021-04-16

  • 金口河“三线建设”保护开发实践
    张建红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次重大战略部署,1964年至1983年间,在“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指导下,近2000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部三线地区建立。目前,这些企业大多已搬迁或重组,留下了大量荒废的三线建设时期遗址遗产,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资源。金口河区位于小凉山彝区腹地,有特大型军工企业红华公司、成昆线旧址、关村坝洞中火车站等大量三线建设时期文化遗址,自红华公司外迁后,该区按照“资源资产化、厂区景

    当代县域经济 2021年1期2021-01-14

  • 再探六盘水建市的沿革及其人文优势
    水的建市与“三线建设”密不可分,是“三线建设”战略的需要才建立六盘水。通过对六盘水建市前后的沿革、历程的追溯,也有利于发掘六盘水的人文底蕴及其弘扬三线精神。同时,六盘水建市的过程也是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包括物质的、人文的。通过这些整合,从而打造一个区别于本省其它城市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关键词:三线建设;六盘水;人文六盘水,号称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下辖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行政区组成,盘县现改为盘州市。六盘水市的市名分别为三个行政区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2020-12-14

  • 三线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学
    于自己参与“三线建设”工程经历而写出的工业题材小说。本文结合小说原型,并旁参其他有关“三线建设”的史料,通过对史料与小说的对读,从小说的人物形象设定、情节结构的安排等方面,分析作者改写现实的动因及方法。作者一方面顾及当时的创作规范,一方面又有现实考量,在现实与小说之间努力寻求平衡,但小说文本最终却凸显出作者的尴尬与窘迫。关键词:冉淮舟;《建设者》;“三线建设”;实证河北高阳籍的当代作家冉淮舟出生于1937年,他曾在《新港》《天津文艺》担任编辑。1980—1

    当代文坛 2020年6期2020-11-18

  •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教育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绵阳地区作为三线建设的一部分,当时的工业发展迅速,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绵阳的教育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催生科学技术,直接创造财富。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三线时期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绵阳教育除了必要的教育职能,也服务于三线建设,教育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人力资本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表现的方面又有所不同。关键词:三线建设;教育;人力资本;生产率中图分类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9-10

  • 三线建设时期的子弟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
      要]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随迁职工子弟和出生在三线的子弟人数逐渐增多。职工需要依托三线企事业单位解决子弟教与育的问题。三线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办了子弟学校,解决了子弟教育和部分家属就业安置问题,为三线建设提供了完备的后勤服务保障。与在家庭所在地或三线企事业单位所在地接受教育相比,就读于子弟学校是三线子弟接受教育的最佳选择。子弟教育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子弟学校的师资缺口。三线企事业单位采取内部抽调、发展家属和子弟学校自主招聘等方式,结合外部的师资分配和培训支援,在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8期2020-09-02

  • 论老成昆铁路的中国精神意蕴及时代价值
    制定了西南大三线建设战略,设计了“两基一线”的重要项目,领导中国军民修筑了世界奇迹——成昆铁路,使大西南的天堑变通途。老成昆铁路的修通运营,实现了大西南人民的百年铁路梦想,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眼光和为国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军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示了铁路人爱岗敬业、为民服

    中国西部 2020年3期2020-08-11

  • 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历史寻迹(下)图说历史上的红旗手表厂
    969年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形势突变,在国内积极调整应变的大背景下, “三线建设”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因此1969年被史学家称作“三线建设”第二个高峰年。1969年7月,轻工部投资2140万元兴建的钟表工业“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国营红旗手表厂在西安市长安县申店乡局连村104县道东侧开工建设(图01)。图01:志书史料中关于红旗手表厂建厂情况的记述与1950年代中期手表工业“老七厂”白手起家不同,1969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钟表科研、大

    钟表 2020年3期2020-06-29

  • 三线建设与湘西城市化发展
    摘 要:三线建设在推动推进湘西地区工业的现代化的同时,也成为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国家推行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重点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强力地带动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湘西培育出数个类型不同、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新兴工业城市,湖南全省由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省域城镇体系。关键词:三线建设;湖南省;工业化;城市化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19“三线建设”是中华人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0期2020-06-19

  • 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历史寻迹(上)图说历史上的风雷仪表厂
    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的史迹资料和实物,笔者一行应约前往西安,进行了一次“抢救性”采访之旅。在西安短短的几天里,由西安表友做向导,笔者参观了风雷仪表厂和红旗手表厂厂区、生活区旧址,采访了两厂多位第一代、第二代三线建设者,收集到大量有关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厂的文件史料、图片、产品实物和受访人的录音录像资料,收获颇丰。经过一年多时间对采访到的史料、影像资料和实物进行梳理研究,以上、下篇“图说”形式撰写成文,以飧读者。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1963年,由

    钟表 2020年2期2020-06-17

  • 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策下,进行了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没有硝烟的建设战。其核心是备战,围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工业建设、铁路交通建设等等展开。本文主旨在于分析三线建设的原因,以及三线建设过程中其凸显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榜样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过程能够碰撞产生的效果。关键词:三线建设 思政课 三线精神196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决策下,进行了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没有硝烟的建设战。其核心是备战,

    公关世界 2020年10期2020-06-09

  • 公共空间对三线建设的非生产性贡献
    [摘  要]三线建设的社会公共空间独立于生产与生活空间之外,应企业内公共事务及日常活动、交流的需求而产生,顺三线企業客观条件的优化而建造。以礼堂为代表的公共空间,为企业内公共事务的开展提供了会议场所;为建设者的日常文体休闲提供了活动空间;也为三线内部及与地方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些依托于公共空间的活动,通过改善职工精神面貌,传递集体福利以及催化三线各群体之间交流等方式,间接推动了三线企业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集体利益,从而使不直接作用于生产的公共空间具备了特殊的意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5期2020-05-25

  • 忆峥嵘岁月 承三线精神
    如白驹过隙,三线建设早已尘埃落定。其历史产物已化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三线精神于那个时代更是一剂强心针,催化剂。忆三线峥嵘岁月,三线已不再是中国地图上纯粹的地理分界线,三线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传承”则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将三线精神注入时代血脉。关键词:曲线;直线;弧线;传承;三线建设一、曲折艰辛的三线建设之路三线建设之所以艰难,不仅是因为西部地区缺乏工业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特定历史环境下备战的需要,为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安全

    科学与财富 2020年4期2020-05-06

  • 试论战时经验在三线建设中的运用
    要   探讨三线建设开展中借鉴战时经验的问题。提出三线建设开展遵循了为战争服务的逻辑,虽然借鉴了工业化建设经验,但采取的是延缓工业发展保证国防安全的策略。三线建设组织方式借鉴“集中领导、各方协作”战争经验,而不是按照常规建设方式展开,也不符合典型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征; 三线建设的展开过程虽然适当参考了工业化建设经验,但主要是按照备战需求依赖战时经验,体现在搬迁和建设过程之中。关键词   三线建设  战时经验  工业布局三线建设是1964年开始进行的以备战为中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6期2020-04-16

  •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都是以国防为中心开展的经济建设运动,两次内迁运动既有共同特点,也有差异性,本文拟从性质、目的、组织、影响等方面对两次内迁运动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当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关键词]抗战内迁;三线建设;国防;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4-0013-07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发生了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两次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运动。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4期2020-04-16

  • 浅谈西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发展与转变
    讨。关键词:三线建设  西北工人群体  开放与保守毫无疑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都意味着在历史上的传统强国——中国,重新整合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千百年来的首次工人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而在此之后的近30年的历程中,工人阶级也享受着整个社会的瞩目与支持。在祖国的西北,同样有着无数的工人们为西北的工业乃至全国的发展贡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西北工人阶级的从无到有,经历了新中国发展的的所有时期。一、西北工人群体的诞生从语境上来看西北人民并不仅仅包括土生土长的

    时代金融 2020年8期2020-04-14

  • 价值视域下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
    一、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一)历史价值20 世纪90 年代,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过程中,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西南三线建设的成就和意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到从国际形势来看,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认识,要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中央决策层对三线建设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肯定。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三线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党中央于1999 年制定了西部

    营销界 2019年25期2019-12-10

  • 三线建设遗产的价值分析及保护借鉴
    【摘 要】 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价值的角度分析其特征,从而彰显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意义,三线遗产的有效保护可以借鉴世界的文化人类理论和遗产保护的鲜活案例。【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存 价值 保护 借鉴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盛况空前。它不仅极大的增强了国家工业实力,而且对三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客观上改善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平衡状况,同时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也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

    大经贸 2019年10期2019-12-09

  •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摘 要】 三线建设遗产有其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关理论和实践,分政府、公众、研究进行,针对攀钢的实际我们提出保护、利用、开发并存的模式,并分类分片分密级进行保护。【关键词】 三线建设 遗产保护 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遗产保护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特点相比较,其实难度很大。我们不妨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依据人类文化学相关理论和工业遗存活化与利用实践案例,结合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实际,分政府、公众、研究层面进行探讨:一、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构想1、政府作

    大经贸 2019年10期2019-12-09

  • 三线建设时期高教部所属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研究
    要  梳理了三线建设初期高等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布局调整的历史过程。提出三线建设時期的高等院校布局调整延续了之前改变高等院校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地区分布不均局面的思路,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特点——为备战而被动应对、与工业基地相结合设置专业;在偏远山村选址建校。关键词  高等院校  布局调整  三线建设中图分类号  N092文献标识码  A高等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的布局调整既是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的折射,也反映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围绕沿海地区及主要大城市与内地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4期2019-12-06

  •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
    为主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建设和调整历时38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建设者们用血汗与生命凝结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具有深刻的含义,值得中华民族广泛弘扬。【关键词】 三线建设 民族精神 精神内核1、建设缘由及战略布局“三线建设”是建国后不久的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以及中俄、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在1964年针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作出的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党中央出于战略备战考虑

    大经贸 2019年9期2019-11-27

  • 辽宁支援三线建设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键词:辽宁;三线建设;历史资料三线建设是中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其中,小三线建设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地方军工为主体的28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台湾)的后方建设,主要任务是生产团以下的轻型武器和弹药,如步枪、子弹、手榴弹和地雷等,主要供应地方部队和民兵。目前,学术界关于大三线研究已取得较丰富成果,相比于大三线,小三线研究相对薄弱,研究地域集中于上海、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2019-10-21

  • 书写“三线建设”传奇
    ,是因国家“三线建设”而兴起的一座移民城市。“真正的天南海北哦,冥冥中注定吧,与这座城市结缘。”黄明安爽朗地笑着。1959年,黄明安出生在辽宁海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69年,弟弟黄明涛刚满5岁,父亲黄德山只身前往西南腹地支援“三线建设”,成为最早的攀枝花建设者之一;4年后,母亲马凤娥带着黄明安兄弟两人奔赴攀枝花。因工作成绩突出,黄德山被评为攀枝花市先进个人,马凤娥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父母的影响下,黄明安兄弟俩先后进入攀钢轨梁厂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18期2019-10-08

  • 以“三线建设”精神推动攀西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发展
    摘 要:“三线建设”精神作为我国中西部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指导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一直发挥着指导我国中西部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创新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三下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与“三线建设”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启示为讨论内容,通过对“三线建设”精神的深入理解,分析了攀西地区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在“三线建设”精神影响下的未来发展。关键词:“三线建设”精神;攀西地区;“三下乡”主题教育;先进金属材料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大规模进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9-10

  • 三线建设”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化的原因与“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在绵阳的布局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一、绵阳市域经济梯度差异演变分析绵阳市1985年建市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建市之初的50多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0多亿元,增长了20多倍。但是,绵阳市域经济发展却很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市区发展。由图1可知,1985年,市中区(涪城区及后来的游仙区)和江油市社会总产值高达32亿元,占全年市域总产值52亿元的62%,其余6个县占据绵阳市域面积的近80%,却

    城乡建设 2019年15期2019-08-15

  • 陕西凤县“三线建设”主题旅游开发规划策略研究
    本文以凤县“三线建设”旅游开发规划为切入点,提出了旅游规划策略,做出了规划布局,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对凤县“三线建设”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Abstract: Taking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tourism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in Fengxia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ourism developing an

    价值工程 2019年11期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