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历史寻迹(下)图说历史上的红旗手表厂

2020-06-29 03:32鲁湘伯
钟表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旗钟表手表

图、文 / 鲁湘伯

1969年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形势突变,在国内积极调整应变的大背景下, “三线建设”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因此1969年被史学家称作“三线建设”第二个高峰年。1969年7月,轻工部投资2140万元兴建的钟表工业“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国营红旗手表厂在西安市长安县申店乡局连村104县道东侧开工建设(图01)。

图01:志书史料中关于红旗手表厂建厂情况的记述

与1950年代中期手表工业“老七厂”白手起家不同,1969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钟表科研、大学计时专业及中等职业技校专业人才培育、手表生产工艺标准规范、生产设备制造和原材料原器件供应等全产业链手表工业体系。因此,轻工部下达的红旗手表厂建设项目任务计划书明确:该厂为设计年产能单班30万只、双班50万只的手表整机生产厂,其前期产品以上海手表厂设计的SS1型机心图纸和生产工艺为手表机心蓝本;由轻工部选派张向明、商瑞民二人分别担任红旗手表厂厂长和厂党委书记,并从上海手表厂调派了童勤奋等一批技术专家(童工程师是上海手表厂建厂初期负责编制国内第一套“手表生产工艺标准规范”的技术人员之一,曾任红旗手表厂副总工程师。)、生产管理骨干和老技工到红旗手表厂工作(图02)。

图02:史料中关于轻工部当年筹建红旗手表厂的记述

图02:上海手表厂支援三线职工子女就学介绍信

图03:红旗厂1971年新招青工的工作证

图03:陈绍霖师傅向笔者讲述当年代培红旗厂青工的情况

为缩短建设周期,红旗厂自1969年7月破土动工后,本着边基建,边研发产品,边培训生产工人的原则,于1969年至1971年间安排已进厂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到风雷厂相关部门及车间跟班培训学习;并在风雷厂科研组(钟研所)和各生产车间支持下,开始红旗厂手表产品的研发工作。风雷厂94岁高龄的陈绍霖师傅就是1970年至1971年期间风雷厂负责代培红旗厂青工的师傅之一。在9个月的培训中,陈师傅教给这批青工们手表零件加工生产的基本技能,青工们加工的零件,从一开始全部不合格到后来合格率逐步提高,直至达到上岗生产的要求(图03)。

图04:红旗手表厂厂区(1、2、3)和职工生活区(4)

与此同时,红旗厂的生产技术人员在风雷厂科研组(钟研所)和各生产车间大力支持下,陆续完成了部分手表外观件的设计和生产模具制作,除部分零部件还要靠“外协”方式由上海手表厂代为加工外,到1971年下半年红旗手表厂已基本具备了自己生产和装配手表的能力。1972年红旗手表厂建成投产(图04),当年生产“延安牌”手表11万只投放市场销售,实现利税440余万元,这也是陕西省内出产的第一批商品手表(图05)。

图05:第一批量产的“延安牌”商品手表

解开“红旗手表厂是否生产过红旗牌手表”的历史疑团

在国产表收藏界,一直存在着“红旗手表厂是否生产过红旗牌手表”的争论:肯定“红旗厂生产过红旗表”的观点,来自于红旗手表厂建厂初期进厂并参与过“红旗牌”手表试制的老职工口口相传的叙述,并未见到官方文字资料佐证(各种史料、志书均无相关记载)。加之在国产手表收藏市场上也未有人见过红旗表厂生产的“红旗牌”手表实物,所以长期以来否定红旗表厂生产过红旗牌手表的观点成为了主流(图06)。此外,还有文章称:红旗手表厂从未生产过半钢手表。对于这些否定的说法,笔者在现有公开出版的史料、志书中也同样没有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和依据。

图06:在网络上流传的“红旗手表厂没有生产过红旗表”的文章

为解开这一历史疑团,找出历史真相,笔者一行在知情人指引下,几经曲折,终于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藏友处找到了难得一见的“红旗牌”手表。这次发现的红旗手表厂产“红旗牌”手表共有三只,分别是“金色刻度”、“银色刻度”、“银色刻度加十字线”三种不同盘面样式。该表为黑色毛泽东手书“红旗”商标和半钢表壳,其后盖图文设计极具特色:中心图案为在红太阳、宝塔山、延河桥背景下一面飘展的红旗,图案上方为“半钢·防震”、下方为“中国红旗手表厂”厂标(图07)。

图07:三只红旗手表厂试制生产的“红旗牌”手表

这一发现,终结了“红旗手表厂没有生产过红旗表”和“红旗手表厂没有生产过半钢手表”等以讹传讹的说法。很明显,这款“红旗牌”手表只是红旗手表厂的早期试制产品,并没有批量生产。至于该表试制生产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因没有查到相关史料记载,无法妄断。但从辽宁手表厂1970年下半年率先一步量产“红旗牌”手表并上市销售和红旗手表厂1971年下半年才开始量产“延安牌”手表的两个时间节点对照(图08),再结合该红旗表装用半钢表壳和使用“中国红旗手表厂”厂标等情况综合判断,红旗手表厂试制“红旗牌”手表的时间应早于或相同于第一批试制“延安牌”手表的时间,即在1970年初至1971年上半年期间试制生产(图09)。

图08:辽宁手表厂“红旗牌”手表产品图(上)出图时间(1970.4)与红旗手表厂“延安牌”手表产品图(下)出图时间(1971.5)对照

图09:1970年第一批试制的“延安牌”手表(俗称“小延安”试制表)。在整个红旗手表厂生产历史上,只有这批最早试制“延安牌”手表使用了与该厂“红旗牌”手表相同的“中国红旗手表厂”厂标。

曾经的辉煌

1972年红旗手表厂建成投产,恰逢我国经历商品短缺的1970年代,尤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更是稀缺商品,供不应求。所以“延安牌”手表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其产量也不断增长。1974年红旗手表厂转产统一机心后,很快就突破了年产50万只的设计产能,到1981年该厂手表年产量达到105万只,实现利税6000余万元。这一期间,红旗手表厂还增加“延安牌”手表的花色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图10)。

图10:统机型“延安牌”手表后盖设计图及部分后盖实物

改革开放后,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经济体制改革。“三线”企业的战备地位下降,顺应市场需求成为经济生活的大势所趋。1981年至1984年间,陕西省先后将包括红旗手表厂在内的西安地区钟表工业各“三线”厂下放给西安市一轻局管理(在1970年代初,轻工部已将国家“三线建设”投资的风雷厂、红旗厂、钟机厂、元件厂等钟表企业移交给陕西省管理。图11)。为适应形势的变化,红旗手表厂以“蝴蝶牌”商标逐步取代“延安牌”商标,开始改产“蝴蝶牌”手表。其后,红旗厂还生产了副牌“玉兰牌”手表(图12)。

图11:当年陕西省轻工局下发给个钟表企业的文件

图12:蝴蝶牌、玉兰牌手表图纸和实物

随着市场开放后国外石英手表大量涌入,国内机械表市场呈现疲软势态,1984年前后国家三次下调手表市场价格,国内各手表厂的手表利润急剧减少。为保持市场优势,红旗手表厂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手表生产技术设备,对老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图13),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图14);另一方面,则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参与诸如赞助极地科考、“中国女排”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图15)。在全国手表产品历年质量考评中,“蝴蝶牌”手表先后八次进入前三甲。1987年3月红旗手表厂改厂名为“蝴蝶手表厂”(图16)。

图13:当年红旗手表厂引进国外技术时建成的“外宾楼”

图14:当年“延安牌”、“蝴蝶牌”手表广告

图15:1980年代中国女排取得“五联冠”时期,红旗手表厂赞助中国女排并邀请郎平等运动员到厂参观、座谈

图16:改厂名前(左)后(右)使用的信笺和手表上的厂标变化

1984年以后的十余年间,国产机械手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各手表厂相继出现产品滞销和大范围亏损,红旗(蝴蝶)手表厂手表生产利润也从1981年巅峰时的每只30多元下降到1990年的每只1.03元(见表1)。自1993年起,红旗(蝴蝶)手表厂开始亏损,到199 9年该厂被迫停产时已累计亏损达1.2亿多元。虽然,红旗(蝴蝶)手表厂也曾经尝试生产石英电子手表,由于其生产的电子表与机械表外观雷同,且生产成本和售价高于市场同类产品,最终因没有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而失败(图17)。由于产品积压严重,巨额债务无法偿还,2002年红旗(蝴蝶)手表厂宣告破产。

图17:延安牌石英电子手表

表1:红旗(蝴蝶)手表厂部分年度经营情况表(数据摘自西安市志、长安县志)

三线厂的“守厂人”

红旗(蝴蝶)手表厂破产后,国有资产托管机构留用了一些本厂老职工,负责看守和维护红旗(蝴蝶)手表厂厂区、生活区房产和设施,曲师傅就是这些“守厂人”中的一员。曲师傅是辽宁大连人,有着东北人的直爽和豪迈,虽已在西安生活了近五十年,仍然一口大连乡音不改。在简陋陈旧的办公室里,曲师傅向笔者一行回忆红旗(蝴蝶)手表厂历史上的种种往事(图18),展示带有工厂历史印记的各种物件(图19),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曲师傅的父亲原是大连轻工机械厂的职工,1970年曲师傅全家随父亲所在的大连轻工机械厂支援“三线建设”整体搬迁到在长安县太乙宫镇,在新成立的“第一钟表机械厂”(简称钟机厂)安家落户。1971年中学毕业的曲师傅被社会招工进入红旗(蝴蝶)手表厂,当了一名手表装配工,是“三线厂”里典型“父子同业”的第二代“三线人”。

图18:曲师傅讲述红旗(蝴蝶)厂的往事

图19:红旗(蝴蝶)厂办公楼里带有工厂历史印记的宣传标语和老物件

曲师傅在红旗(蝴蝶)手表厂先后干过手表装配工、质检员、工厂手表专卖店销售员等工作。工厂破产后被国有资产托管单位聘用为“守厂人”。由于红旗(蝴蝶)厂相较风雷厂、钟机厂等其他已破产的三线厂更靠近长安县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随着西安市区的不断扩张,有不少民营企业有偿租用红旗(蝴蝶)厂厂房和生活区铺面房(图20)。曲师傅就负责红旗(蝴蝶)手表厂房产设施的物业管理和维护工作,至今仍兢兢业业坚守在三线厂“守厂人”的岗位上。

图20:出租给民营企业使用的红旗(蝴蝶)厂车间厂房和生活区铺面房

“三线建设”的历史评说

自1964年中国制定“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至今已过去五十五年了。“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风雷厂、钟研所、红旗厂、钟机厂、元件厂等西安钟表工业“三线”企业中,除钟研所(现全称为:“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依靠自身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适应力,迄今屹立不倒外,其他企业都已在十几年前相继破产倒闭,荒废的厂区里早已是人去屋空(图21)。今天如何客观地评价这段历史呢?人们只能从有关“三线建设”的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

图21:废弃的三线厂区实景

据文献记载:“三线建设”时期,西安市及周边关中地区是三线规划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落户地之一,自1964年开始,国家先后投资137亿元,从上海、江苏、辽宁等东部沿海省市搬迁大批机械、航天、航空、核能、电子、军工、冶金、建材、化工、煤矿、轻纺、交通等老工厂企业和科研院所到西安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新扩建188个工业项目,迁徙到西安落户的“三线”援建职工和家眷达十万之众。

上述“三线建设”项目极大带动了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工业发展,三线厂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以“三线”钟表计时工业项目风雷仪表厂、红旗手表厂、钟表机械厂、钟表元件厂、钟表材料厂等企业1990年数据为例:西安钟表计时工业形成了集钟表计时器研发设计、钟表材料、元器件和手表、计时仪表生产的产业集群(图22),有行业职工近万人,年产值1.57亿元(图23)。其中,红旗(蝴蝶)手表厂自建厂到1990年累计生产手表1514万只,实现利税4.93亿元。

图22:西安钟表工业宣传单

图23:西安市志:1990轻工业统计表

西安钟表工业集群的形成,在产品研发,零部件产业链配套和技术支持方面也带动了陕西省内诸如延安、汉中、临潼、西安等地方手表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生产了许多地方小品牌手表(图24),使得陕西省无论是手表产量还是品牌数量都在我国西部各省区排名第一(图25)。

图24:陕西省各地市手表企业生产的宝塔山牌、延河牌、汉中牌、凤凰牌、天鹰牌、秦岭牌、骊山牌、天山牌、西安牌、长安牌手表

图25:陕西省轻工志:1981-1990钟表工业统计表

图26:江泽民为“三线建设”题词

由于“三线建设”是当年国家为了应对可能的核战争威胁的决策,其建设原则是“分散、靠山、隐蔽(进洞)”;改革开放以后,三线厂普遍面临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1983年以后虽然国家出台“三线建设”调整政策,安排分散在山区农村的三线厂“进城”;但西安以及陕西省内各表厂仍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陆续倒闭。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年国内各手表厂(包括上海、北京、南京等老牌手表厂)生产以统机表为代表的机械表在进口石英电子表冲击下,无论是生产成本、市场价格,还是走时精度、使用功能和花色品种上都没有市场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钟表工业三线厂的消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的必然选择。而很多“三线建设”项目:如西安飞机厂、西安航天中心、陕西汽车制造厂等企业,至今仍然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3年在纪念“三线建设”决策提出三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为“三线建设”题词:“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图26)。这是共和国第三代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评价,是对三线建设者奉献精神的褒扬。

猜你喜欢
红旗钟表手表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谁偷走了手表?
手表
丽娜认钟表
麦唛的手表
嘻嘻猴手表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