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六盘水建市的沿革及其人文优势

2020-12-14 20:22韩勇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六盘水人文

韩勇

摘要:六盘水隶属于贵州省,是其一地级市,也是贵州省比较年轻地级市。六盘水的建市与“三线建设”密不可分,是“三线建设”战略的需要才建立六盘水。通过对六盘水建市前后的沿革、历程的追溯,也有利于发掘六盘水的人文底蕴及其弘扬三线精神。同时,六盘水建市的过程也是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包括物质的、人文的。通过这些整合,从而打造一个区别于本省其它城市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关键词:三线建设;六盘水;人文

六盘水,号称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下辖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行政区组成,盘县现改为盘州市。六盘水市的市名分别为三个行政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在无数前辈的努力之下,六盘水才有了今天成就。回望历史,继往开来,学习过去,总能找到一点作为今天现实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便是历史的价值。

对于六盘水建市的历程及其战略价值,已经有很多前辈探讨过,并且取得很多成就。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六盘水建市对本市人民的影响,以及对国家的战略价值,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主要探讨六盘水建市的前后行政建制沿革及其历程的追溯,从中发掘六盘水的人文底蕴及其建市过程中的“三线精神”。为弘扬爱国主义,砥砺新时代奋斗的年轻人,及其传播主旋律做出绵薄之力。

一、六盘水简介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贵州西部,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六盘水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该市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是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六盘水是国家煤矿的主要城市,也是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的发展衍生出电力、冶金、建材。六盘水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良好的气候,使得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得到较好的发展。也有自己独特的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二、六盘水建市的前后行政沿革

(一)第一阶段

“六盘水市”这词是比较年轻的,因为这个词是从“区”到“市”出现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也是因为三线建设的出现,才有六盘水这个词。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剑拔弩张,战争的阴云笼罩中华大地。尤其是六四以后中苏关系的破裂,一度引发了战争的恐慌。为了应对这些恐慌,以及做好抵御侵略的准备。同样,六盘水市的建立及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利于本地人民和城市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1964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经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等部门反复调查对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时属安顺地区),盘县(时属安顺地区后属兴义地区),水城(时属毕节地区)三县境内建立三线建设的重点煤炭基地,设立三个相应的矿区分别进行管理,当时,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比较政企合一的特点。

(二)第二阶段

1965年1月,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3月,中共贵州省委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立。1965年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接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归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

1966年2月22日,三个矿区改为特区。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1967年春,贵州省军区对六盘水实行军事管制,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的职能自然终止,其机构名存实亡。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批准先后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三)完成阶段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鐘山区和水城县;1999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六盘水的建市,正式完成了资源的整合,从此开始了六盘水工业化城市的建设。虽然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三线建设”这个项目没有继续下去,但是,它的成就是利在千秋的。

三、六盘水市人文资源的整合

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必然会导致精神的匮乏。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精神文明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一直要强调文化自信才是最持久,最根本自信的原因。

(一)六枝郎岱地区的“夜郎古都”文化

夜郎古国,历史悠久,最早记录于《华阳国志》,但却出名于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也是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由于夜郎被汉朝征服设郡,夜郎今后就消失于史册。一直以来,人们对夜郎国都的地址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称,夜郎的古都是迁徙不定的,笔者也比较赞同此说法。

郎岱镇隶属于六枝特区,其白盘江流经其地。《华阳国志·南中志》:“有竹王者,兴于水。有一女 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从中可以看出夜郎王长大后,已经在夷濮中称雄。夷濮的分布,六枝郎岱就在其中。这种人文资源的整合,使夜郎古国文化在新建的六盘水也有一部分。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考证到夜郎古都确实在郎岱存在过。“郎岱处在群山之间,中有宽阔的平坝,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有作为都城的基本条件,而且离江很近,符合“夜郎临江”的说法。 ”悠久的夜郎文化,会给新型的六盘水城市增加色彩。

(二)盘县地区的“大洞遗址”远古文明

盘县,现已成为六盘水市代管的一个地级市,改名盘州市。它依然是六盘水的一部分,它的文化构成了六盘水的整体。“大洞遗址”证明了六盘水地区远古人类文明的迹象,成为了人类文明起源多元化的最好见证,也为六盘水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加厚度。大洞古人类遗址位于盘州城区东南49公里处的珠东乡十里坪村,是发育于厚层灰岩中的溶洞。由关牛洞、水洞、阴河洞、主洞厅和硝洞5条洞道组成,各洞道间有竖井、陡坎相通。最上层洞道与最下层洞道垂直高差大115米,洞系总长度大1660米。大洞洞口和主洞厅紧紧相连,两者为遗址主要所在。

大洞遗址于1990年被发现。1992至199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六盘水市文管所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组队对遗址作了3次发掘。遗址于1993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水城的农民画

水城的农民画主要以苗族为主,主要表现的是苗族在各种活动中的场景,比如芦笙舞中的个体。画法新颖独特,成为六盘水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大靓丽的风景线。水城农民画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1988年,水城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展现了六盘水地区少数民族物质精神文化多元丰富的一面。当然,除了农民画,还有许多具有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节日。

总结

六盘水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把三个地区的物质人文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六盘水市文化。这个新型的工业化城市被注入一股新鲜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增加城市发展的活力。尤其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线建设者,他们同样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用资源整合的方式去分析六盘水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城市进程,将有利于构建新时代新型人文工业城市。处在后工业时代今天,六盘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产业的调整,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在将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将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才能更好转型成功。我们有“三线建设”的爱国精神以及艰苦创业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财富。我们也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把历史与现代、工业与文明相结合是关键。“三线建设”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那一辈老革命家为国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昭示。虽然已经过去,回忆这段历史,依然持旧弥新。

参考文献

[1]六盘水市地方志編撰委员会.编《六盘水市志·地理志》.[M].贵州:贵阳人民出版社,1997.

[2]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六盘水卷》 .[M].贵州:贵阳人民出版社,2018.

[3]余朝林主编.《六盘水市简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4]陈宁.镇宁:消失在历史风尘中的夜郎国都[N].贵州民族 报,2007-12-1(3).

[5]田维华.夜郎国都新考[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3 (1).

[6]翁家烈.夜郎研究三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0(1).

[7]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M].济南:齐鲁书社,1998.

[8]任苗苗;刘青衢.夜郎国都新考[J].学理论,2017(3).

猜你喜欢
六盘水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以品牌文化促进执法 用人文执法服务大众
诗书画苑
人文社科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重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