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探讨

2019-12-09 01:58罗兴社赵大志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攀枝花市

罗兴社 赵大志

【摘 要】 三线建设遗产有其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关理论和实践,分政府、公众、研究进行,针对攀钢的实际我们提出保护、利用、开发并存的模式,并分类分片分密级进行保护。

【关键词】 三线建设 遗产保护 攀枝花市

三线建设的遗产保护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特点相比较,其实难度很大。我们不妨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依据人类文化学相关理论和工业遗存活化与利用实践案例,结合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实际,分政府、公众、研究层面进行探讨:

一、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构想

1、政府作为。(1)立法保护,纳入发展规划。要聘请专业团队充分研究和论证,制定保护规划条例和文物标准,把保护纳入当地文物事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依法保护。将三线建设代表性遗址明确为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2)管理保护,构建机制平台。要重视前瞻性、系统性的思维,从城市特色风貌入手,让三线建设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使其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丰富展示三线建设成果和文化精髓的手段和载体,要在公园、道路、机场等全方位展示,形成全民宣传保护意识。

(3)危机保护,明确主体责任。对存在险情的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线建设遗产尽快评估,将价值突出、意义重大的遗存依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全民参与。(1)广泛征集遗产实物。倡议原三线企业建设者对当年的车间、库房、设备、实物、工具、信件、资料、照片等进行清理,积极提供实物征集线索,捐献三线遗产实物,对有价值的既有精神鼓励,也有物质奖励。

(2)打造经典文化品牌。加强宣传力度,发挥媒体及公众传播作用;免费开放纪念馆、博物馆、陈列室;集中各类艺术形式反映三线精神和历程的作品,集中各种科研成果、科技创新及发明;建立实体或虚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对广大市民喜爱的广场舞进行从词曲舞等改编,融入三线建设元素,打造寓教于乐的高雅场所。

(3)引导社会资金运作。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利用开发,是个很有潜在价值的课题,关键是如何在更高层面科学的艺术的再现当年的奋斗情境,又被市民及游客所喜闻乐见;作为产业开发、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核心是要在更高水平的融合,将其打造为旅游精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融合研究。鼓励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学术机构联合研究。对三线建设遗产开展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和系统研究,构建三线建设学科体系,将其纳入各级学校课程、社会科学课题、文博旅游项目,培养三线建设遗产研究、保护专业人才,加强三线建设文献档案、口述史料及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1)摸清家底,准确评价。对现有遗存全面调研,登记造册,摸清家底,准确评判。一要分清当前是否在用的三线遗存(准遗存),对这些准遗存实施保护性生产,对保护和生产不能很好兼顾的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二要充分认识三线遗产价值,对在历史、文化、经济、技术深具价值的遗产实行最大程度的保护。总之,保护的目的在于使用和利用,使用让其继续发挥经济价值,利用使其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2)功用分类,划区整合。对现有遗存依行业大类、集中程度与保密程度进行分类,行业大类不同保护措施不尽相同,如冶金类、交通类、电力类各有其特点;对遗存较丰富、集中,能完整反映三线建设风貌特征的区域,可以划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区(城)。若分散遗存,或作为工业文明的主题公园,转化为城市娱乐、休憩空间,或转为公共文化设施,如专题博物馆、行业科技馆等,丰富其功能内涵。

(3)特色开发,文旅拓展。对具有特色的成片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如被誉为工业梯田的兰尖铁矿,是否可以开发成类似农业梯田的工业文化旅游项目,当时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形下,每当夜幕降临,那片高耸的兰尖大山上,一层层一排排高大宽阔整齐闪烁的矿灯,就像天空布局的巨大棋盘,远远看去,煞是浩瀚壮观。对特殊的设备或建造物作为城市绿化园带中的景观元素和设施都是其选项。如将攀钢厂区内的塔吊、钢炉、废旧车厢等器物,加以规整集中,不仅避免资源浪费,还丰富区域景观;原有雕塑、壁画、标语、口号等人文资源,曾生动地展现出时代特色和企业文化。

二、探讨模式

针对攀钢的工业遗产尚有不少在生产运行的实际,提出保护、利用、开发并存的模式:

1、加强本体保护。加强对工业遗产日常保护,确保遗产本体的安全,划定范围,落实责任,夯实措施,定期检查,加强维护。

2、保障生产利用。加强对正在生产使用工业遗产正常运行,充分保障其生产正常运行。基于安全生产和开发利用的综合考虑,开辟专门的参观游览通道,比如在攀钢轨梁厂的万能高铁钢轨生产线,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钢铁原料经高炉熔炼后被轧压成长条形毛坯,散发着耀眼的红光在生产线上徐徐传递,这些毛坯再经多次轧压成型,被送往步进式冷床。在千锤百炼的路上,伴随着热处理时的红光四射以及冷加工时的白烟缭绕,整条生产线生机盎然、蔚为壮观。

3、适度宣传开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三线精神传承的载体,生产单位即是保护单位,可实行一单位双责任制,努力打造生产区域公益型参观路線,适度实现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再开发。

4、探索远景开发。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稳步推进保护、利用与开发。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让遗产资源转变成遗产产业;其次,融入新颖深刻的文化创意元素,逐步转变成文化创意产业;最后,进一步拓展为文化旅游产业中。做到既传承三线建设精神,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注重城市环境整治,又注重特色城市打造,推动遗产保护与文物事业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培勇.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遗产价值再塑--以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片区改造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7(2):94-100

基金项目:本文是攀枝花学院科研课题《三线建设精神和文化传承研究》(2017SYB008)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攀枝花市
老年人法律服务站落户攀枝花市老年大学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试谈古都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保护
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