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子

  • 曾德凤散文集《都市智慧》出版
    文联出版社出版。集子中的文字,绝大部分刊登过纸媒,有的还刊登过多家知名纸媒。文字内容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营养丰富。在作者的作品里,机智、幽默、风趣、诙谐、夸张等,成了主打元素。阅读中,绝不会审美疲劳,反而可能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快感。體验快乐风暴,看央视春晚小品,品快乐杂货铺文字!集子里的散文《现代人摧毁自己的五种手段》,入选《大学语文》。作者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谁来夺诺贝尔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被《书摘》《中外书摘》《读者》等刊物选载。作者共发表散文

    科教新报 2023年16期2023-08-15

  • “题未定”草(节选)
    魏的嵇康,所存的集子里还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晋的阮籍,集里也有伏义的来信,大约都是很古的残本,由后人重编的。《谢宣城集》虽然只剩了前半部,但有他的同僚一同赋咏的诗。我以为这样的集子最好,因为一面看作者的文章,一面又可以见他和别人的关系,他的作品,比之同咏者,高下如何,他为什么要说那些话……现在采取这样的编法的,据我所知道,则《独秀文存》,也附有和所存的“文”相关的别人的文字。……如果多少和社会有些关系的文字,我以为是都应该集印的,其中当然夹杂着许多废料,所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28期2023-07-10

  • 羊们自己上路
    自的家中赶来,在集子的空地上站着,黑压压一片。它们将在午夜十二点出发,沿着月光下灰白的乡村公路走到城里。 羊群跟着头羊,头羊顺着鞭子。它们争先恐后地走在路上,小心翼翼,生怕吵醒了城里人的好梦。从北山乡到城里是十公里的路,它们将在六个小时后到達。然后消失在沿街的牛羊肉铺子之中。 羊们自己上路,省去了车费和很多麻烦。羊们自己驮运着自己,匆匆往城里走去,像走进更为宽阔的草场。 【原载《今晚报》】 插图 / 羊群的归宿 / 佚 名

    杂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2

  • 季羡林:我怎样写散文
    。我曾经出过三本集子:《朗润集》《天竺心影》《季羡林选集》(香港),也没能把我所写的这一方面的文章全部收进去。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建议我把所有这方面的东西收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子。我对于这一件事不能说一点热情都没有,这样说是虚伪的;但是我的热情也不太高,有人建议收集,就收集吧。这就是这一部集子产生的来源。集子里的东西全部属于散文一类。我对于这一种文体确实有所偏爱。我在《朗润集·自序》里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仍然保留原来的意见。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散文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42期2022-12-01

  • 分不清行走和飞翔的人
    。确实,读李白的集子,他的气势一直在,连用词和句式都没变。只要看待世界的方式没变,人就无所谓衰老。人要保持初心。不曾遗失,则无须恢复。多少古代文人作《遂初赋》,出于对入世的懊悔。入世不是一个选项,是必然的路。唯一应当懊悔的,是经验把灵魂的镜子蒙上了尘土。他们轻易丧失的,那终生难以收复的失地,是儿童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初生牛犢看世界的眼光。李白不是这样,他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分不清行走和飞翔的人。(摘自《梵高的咖啡馆》)

    领导文萃 2022年20期2022-11-07

  • 一切为了少点遗憾 ——写在”毛万宝书学论集”增订本出版之际
    是这样的大杂烩式集子(更不用说像有些同道,把那些与书法无关的说史、说文、说诗、说词、说画与说其他文字,或自作诗词、散文与读书笔记等文字,尽数入集,向书法人展示),读者会感兴趣吗?如果不感兴趣,编出的集子岂不变成自娱自乐?意义又何在呢?这样一想,便拿定主意——还是远离贪多求全,走“精选”之路吧!除刚完成的14 万字论著《〈兰亭序〉史话》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已版),35 万字论著《兰亭学》交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待版)外,余下文字只选五卷。重编五卷,当然意味

    书法赏评 2021年2期2021-12-06

  • 有些事是一瞬间突然想通的
    。身边的文友都出集子了,只有老安无动于衷。七十大寿时,女儿女婿劝他也从众一下,出本集子,作为人生总结。老安一时心动,准备下手。但是在目擊一位老同事的葬礼之后,他决然放弃。那位同事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出了一套作品选集。卖是卖不掉,该送的都送了,还是剩下一二百本。料理后事时,有人建议全都烧给逝者,也算纪念。书本装订精致,并没有散装冥纸容易点燃,结果满屋烟雾缭绕,熏得孝子孝女涕泗横流。睹物思人,老安差点化悲痛为笑场。(摘自《杂文月刊》)

    华声文萃 2021年8期2021-08-25

  • 有些事是一瞬间突然想通的
    。身边的文友都出集子了,只有老安无动于衷。七十大寿时,女儿女婿劝他也从众一下,出本集子,作为人生总结。老安一时心动,准备下手。但是在目击一位老同事的葬礼之后,他决然放弃。那位同事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出了一套作品选集。卖是卖不掉,该送的都送了,还是剩下一二百本。料理后事时,有人建议全都烧给逝者,也算纪念。书本装订精致,并没有散装冥纸容易点燃,结果满屋烟雾缭绕,熏得孝子孝女涕泗横流。睹物思人,老安差点化悲痛为笑场。(梦月荐自《杂文月刊》)

    今日文摘 2021年18期2021-07-06

  • 有些事是一瞬间突然想通的
    。身边的文友都出集子了,只有老安无动于衷。七十大寿时,女儿女婿劝他也从众一下,出本集子,作为人生总结。老安一时心动,准备下手。但是在目击一位老同事的葬礼之后,他决然放弃。那位同事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出了一套作品选集。卖是卖不掉,该送的都送了,还是剩下一二百本。料理后事时,有人建议全都烧给逝者,也算纪念。书本装订精致,并没有散装冥纸容易点燃,结果满屋烟雾缭绕,熏得孝子孝女涕泗横流。睹物思人,老安差点化悲痛为笑场。(摘自《雜文月刊》 周云龙/文)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1期2021-06-28

  • 季羡林:我怎样写散文
    。我曾经出过三本集子:《朗润集》《天竺心影》《季羡林选集》(香港),也没能把我所写的这一方面的文章全部收进去。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建议我把所有这方面的东西收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子。我对于这一件事不能说一点热情都没有,这样说是虚伪的;但是我的热情也不太高:有人建议收集,就收集吧。这就是这一部集子产生的来源。集子里的东西全部属于散文一类。我对于这种文体确实有所偏爱。我在《朗润集·自序》里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仍然保留原来的意见。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散文大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42期2021-05-17

  • 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
    篇游记,收在一本集子里。这集子我放在了老家的书柜里。但是说到我送给他这本集子,要不是他提起,我是无论如何记不得的。田老师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旧书,他还珍藏着,这足见他对我的看重。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有时候,我们无心的一个举动,却在他人的心中荡起长久的回声,任凭岁月流逝,这回声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优美。回过头来看,不是我们当年做了什么多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人的這份沉甸甸的记得。他完全可以忘记,但他还记得,这说明,他把我们无心的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20年4期2020-08-06

  • 雅盗
    犹豫,立即把这本集子带到客厅,轻轻放在茶几上。又在集子上放了60元现金,还在旁边留了一张字条:“亲爱的白正老师:经常在报刊上拜读你的小说。很喜欢你的文章,不,应该说很崇拜你!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爬格子效益十分低下。你能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震撼人心的佳作,十分难得、可敬!知道上次偷的是你的钱,我愧疚,一夜未眠。现将偷走的钱分文不少地还给你,只求你能原谅我!我想买一本你的小小说集,你能在集子上签名题字吗?购书款我先放这儿,下次再登门取书。祝好!”回到家里,看罢小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5期2020-05-14

  • 读《朝花夕拾》有感
    忆性散文集,虽然集子中的10篇文章写于多年以前,但作者笔下的那一段段往事、一幕幕镜头、一个个人物,仍然是如此深入人心。走进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我流连其中,感触多多。我最喜欢的是集子中那些描写童年快乐生活的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鲁迅是快乐的、天真无邪的,他整日和花草为伴,与虫鱼为伍,吃桑葚,听蝉鸣,看叫天子飞向云霄,欣赏油蛉的歌唱、蟋蟀的弹奏,寻找人形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后用竹筛捕鸟……那是一种怎样的诗意生活啊,真令人神往。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04-10

  • 塑造经典自己 ——评姚兴科《守望故乡》
    钱海出一本集子是所有业余舞文弄墨者最大的的夙愿,一辈子的夙愿。每一篇文章出炉都凝聚着写手无限的思索和痛苦的取舍。种一皮坡收一土锅,付出太多,收获甚少,这是每一位写手共同的命运,尽管如此,对于写作姚兴科乐此不疲,在写作这块瘦弱的土地上他不懈耕耘20余载,光凭这点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感同身受。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姚兴科的《守望故乡》未面世前能先睹其修订稿,我倍感荣幸,平日里和一伙文友说长道短、海谈神侃,很是自在,现在要写篇评序,感受颇多,又觉无从下笔,笔塞语也塞,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2期2019-11-13

  • 温暖人心的一本散文集
    》就是这样的一本集子——一个年逾花甲的“金山客”娓娓跟你唠着家常:“剥笋”闲话——偷窥一家邻居,“快锅王”与“当家男人”,换轮胎记,拔臼齿,提着鸟遛鸟笼……在他的笔下,小人物的生活是那般活色生香,他们有他们的欢喜与忧愁,世俗与诗情,高尚与卑微。它还是这样的一本集子——一位仙风道骨的禅者澄心静虑,悠悠解透关于无常与永恒的隐喻:“岁月是那一锅慢慢加热的水,我在里面老去,舒服也罢,悲哀也罢”……这本散文集真情、真实、真挚。在阅读时,我常陷入冥思凝想。除了那些内涵

    科教新报 2019年12期2019-09-10

  • 磨亮硬币的两面
    。《出警》是这个集子中的第三篇,她首发在《人民文学》2016年的第7期。正如篇名所示,它事关警事,事关警察。结集后,朋友和读者都有反馈,觉得这个短篇和我在这一年里写下的其他小说都有些不同,我的责任编辑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她想知道,一个小说家在同一个时期,怎么能够写出截然不同的小说?的确,一个作家的根本气质乃至在文学中处理世界的独特方式,总会有一个限定,而这篇《出警》,可能在朋友和读者的眼里,超出了作为小说家的我的限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必须做出说明

    飞天 2018年9期2018-11-24

  • 磨亮硬币的两面
    。《出警》是这个集子中的第三篇,她首发在《人民文学》2016年的第7期。正如篇名所示,它事关警事,事关警察。结集后,朋友和读者都有反馈,觉得这个短篇和我在这一年里写下的其他小说都有些不同,我的责任编辑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她想知道,一个小说家在同一个时期,怎么能够写出截然不同的小说?的确,一个作家的根本气质乃至在文学中处理世界的独特方式,总会有一个限定,而这篇《出警》,可能在朋友和读者的眼里,超出了作为小說家的我的限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必须做出说明

    延河 2018年10期2018-10-23

  • 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
    不就是编本唐诗的集子,用得着这么发狠吗?事实是,那个年代没有搜索引擎,你要查找一首诗,说不定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你也许以为,只要诗人够棒,写得够好,作品就会留下来。呵呵,你当是你家的菜谱呢?先问一个不太严谨的问题:在所有唐诗里,最牛的是哪一首?可能不少人会回答:《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嘛。那么作者张若虚有多少诗留了下来?答案令人震惊——只有两首。这种遭遇不是偶然的。李白写了一辈子诗,去世前把毕生稿件托付给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

    意林 2018年11期2018-05-23

  • 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
    篇游记,收在一本集子里。这集子我放在了老家的书柜里。但是说到我送给他这本集子,要不是他提起,我是无论如何记不得的。田老师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旧书,他还珍藏着,这足见他对我的看重。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有时候,我们无心的一个举动,却在他人的心中荡起长久的回声,任凭岁月流逝,这回声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优美。回過头来看,不是我们当年做了什么多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人的这份沉甸甸的记得。他完全可以忘记,但他还记得,这说明,他把我们无心的

    小品文选刊 2018年1期2018-01-10

  • 会心于此
    奈,我甚至担心这集子会耽误各位看官的时间,因为拣选的是近几年的字,当时颇为得意,现在看来近乎拙劣,甚至面目可憎,仅仅可以作为彼时的生命状态而已,只好贻笑大方。而对于书法,虽然情不知所起,相信会一往而深。八指头陀诗四首 书法 李德会道德经二十五章 书法 李德会《东坡志林》一则 书法 李德会王羲之论书语 书法 李德会杜甫诗一首 扇面 李德会一生很短,知天命之年,留本集子,存照纪念,也算是自己的一段微历史。愿借此书与您会心于此!丁酉春月于载物堂上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2期2018-01-08

  • 收获就在不经意间 ——读杨遵贤散文集《鸟语动听》偶记
    百言而已。这样的集子,适合“闲读”,忙里偷闲之时,随手翻阅几篇,如同吃零食,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滋味,但不管酸甜苦辣,都是点到为止,不至于吃得肠胃不适。尽管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陆陆续续读完这部集子,还是对作者的散文写作留下了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文中见质朴。“文如其人”这句话,有时对有时不对(碰上善于伪装的人,这句话往往就失灵了),但在杨老师身上,却是很相符的。杨老师从来就是个朴素的人,一看就是来自基层的忠厚长者。他的文风也是如此,没有卖弄技巧,没有故作高深,

    吐鲁番 2017年1期2017-11-24

  • 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
    篇游记,收在一本集子里。这集子我放在了老家的书柜里。但是说到我送给他这本集子,要不是他提起,我是无论如何记不得的。田老师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旧书,他还珍藏着,这足见他对我的看重。有一种感动,我忘了,你还记得。有时候,我们无心的一个举动,却在他人的心中荡起长久的回声,任凭岁月流逝,这回声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优美。回过头来看,不是我们当年做了什么多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人的这份沉甸甸的记得。他完全可以忘记,但他还记得,这说明,他把我们无心的

    做人与处世 2017年5期2017-04-19

  • 萎靡不振和干劲冲天
    犹在缸中》。这本集子收录的文字,前后基本是在一年内写下的。在这一年里,《湖南文学》抬爱,敦促我开了撰写读书随笔的专栏,于是只好开足马力,一期不落地干起来。干得过程充满着自我动摇,有时甚或会自我厌弃。是格非先生的一句话令我将所“干”之事找到了一些干下去的理由,他对我说:一个作品有几个人认同,似乎已经足够。但这几个人是谁并非无关紧要。那么好吧,干劲冲天好像就不再显得那么令人难堪了。这部分文章,是这本集子的主体。集子还有一个所谓的“附辑”,收入了数篇我与批评家的

    安徽文学 2017年3期2017-03-27

  • 请名家或要人作序不为我所喜欢
    起,我开始考虑出集子的事,根据体裁和题材,我将散发于全国各地报刊上的1000余件作品在头脑中编排成九本集子。1984年秋我由昌河飞机制造公司调到同在景德镇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直升机所的生活区坐落在景德镇瓷器与窑火的发祥地——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系一地名,该地名现今所指系景德镇昌江区竞成镇一个行政村的村名,也是我加盟直升机所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进入直升机所所区公路的上方横挂着一块标牌,上写这样一行文字: “六〇二所欢迎您!”六〇二是直升机所在国防军工系

    博览群书 2016年11期2016-12-14

  • 依然是面目全非的活儿 ——与李浩聊聊《变形魔术师》
    回过头,交代这本集子的旨归——有意收录自己并不那么“先锋”的小说,“它们讲述的是‘中国故事’,部分地也涉及当下现实。其手法,也多是相对传统些的……”老实说,我认为这是一篇糟糕的后记。如果要较真,按图索骥,我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旨趣相左的那个李浩,写下的,是“先锋小说”,讲述的不是“中国故事”,乃至绝大部分地“不涉及当下现实”,其手法也多是“相对现代的”,等等。我想,若是翻转这枚硬币,李浩你自己怕是也难以欣然领受那种种的倒影。文学真的是那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6年4期2016-11-25

  • 依然是面目全非的活儿
    短篇小说集,这本集子相较于李浩的整体写作,“意义别具”,大概也有溢出“定论”的某些因子,乃至我将无条件地使用那些授奖词里精准的词汇。那么,就这样开聊吧——李浩,《变形魔术师》这本集子或者能够让人得窥另一半的你——这也是你的愿望。这“另一半”相对着的那个李浩,诚如你在后记中自陈:“先锋性”是其写作的一个显著标识,几成“标签化”的存在。对此,你似乎不那么甘心,面对诸般诟病,你在名为《先锋和我的传统》的后记中铺陈文字,用力稍显过猛地辩解了一番,声言自己的写作志向

    湖南文学 2016年8期2016-05-14

  • 依然是面目全非的活儿 ——与李浩聊聊《变形魔术师》
    回过头,交代这本集子的旨归——有意收录自己并不那么“先锋”的小说,“它们讲述的是‘中国故事’,部分地也涉及当下现实。其手法,也多是相对传统些的……”老实说,我认为这是一篇糟糕的后记。如果要较真,按图索骥,我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旨趣相左的那个李浩,写下的,是“先锋小说”,讲述的不是“中国故事”,乃至绝大部分地“不涉及当下现实”,其手法也多是“相对现代的”,等等。我想,若是翻转这枚硬币,李浩你自己怕是也难以欣然领受那种种的倒影。文学真的是那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5年4期2015-11-14

  • 有点孤独,有点离群
    推出的第三本中文集子。关于卡佛,已经有太多的热议,以致我们再说此书,先得套用一下卡式语风———当我们谈论卡佛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就用林语堂的标准下手吧,宽大,单纯,深刻。在我看来,《谈论》这本小说集偏偏似乎最缺少单纯这种品质。卡佛实在是太不单纯了,而且善于用他那种被盖棺定论了的“极简主义”来隐藏他的不单纯。卡佛绝对无意去写童话,当他潦倒之时,不得不站着以速记般的文风快速急就这些经典篇章时,对不起,这个酒徒,这个穷鬼,绝对单纯不起来,说百感交集夸张了的话,起码

    湖南文学 2015年3期2015-06-05

  • 激情,在字里行间飞扬
    就是我们编写这个集子的理由。 这个集子与其说是一本报纸的精华集萃,倒不如说是三十年来报纸的一个个精彩的细节、一个个动人魂魄的传奇。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但谁又能说新闻不是历史真实片断的记录呢?今天的新闻,不正是明天的历史吗!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个集子,我想你会读懂“记者”的真正含义,读懂什么是时代的守望,读懂什么是历史的局限,读懂什么是求索、什么是不懈、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正义和良知。这应当就是我们编写这个集子的目的。 在我们对我们的过去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淡忘的

    采写编 2014年6期2015-02-02

  • 天地一沙鸥,官场忧心人
    别”,因而,这本集子既不涂抹“文化的口红”,也无需进行所谓的思想包装,是“随心随性而直抒胸臆”,体现出作者“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行文风格。正如其在书中《常识性错误》一文中谈到的那样:自己逃离了官场,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写作”了,但提笔所至,依然离不开官场,“仍有许多懵懂之处,拿来说说,图个快活”。这部集子的文章,并非写于一时,估计也不是完全作于一地,时间跨度大,创作情景与心境也应殊异。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涵纳了九十九篇文章的集子集子中飘散出的是

    杂文选刊 2012年6期2012-05-14

  • 文坛岂可无此君
    年,就寄一本他的集子给我。前几天整理书房,归拢了一下,竟有五六本之多。想来还有没寄我的,合起来就更多了。我所以推荐,并非因了交情,也不是因了出书之多。这年头,是不能以出书多少论人的,得看是什么样的书,写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的写。准乎此,我要说,在当今文坛上,李更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其独特之处在于,敢说真话,想到什么,觉得对的,就写了出来,既不在乎时势的禁忌,也不在乎他人的非议,我行我素,了无挂碍。这样说,好像是个愣头青,猛张飞似的,真要这样,也就没什么可称道的

    文学自由谈 2012年4期2012-03-20

  • “人生若得胸中竹,笔底烟云天地知”
    球君的一种肯定。集子中,录入他近年来所创作的广受好评的咏竹诗画及书法作品,并冠以诗书画集之名。我想,其中除了取义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诗书画的界定之外,另个原因是收入这本集子的二百余幅作品中的题画诗均为他本人所作。其中一部分还刊发于像《诗刊》这样有影响的各大报刊杂志。在中国画里,历来讲究诗的意蕴,素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之说。廖红球的诗书画,既有作家行文的流畅,又有画家泼墨的浓烈。他所作的墨竹,或遒劲、或豪放、或纤美、或苍拙,“一笔一墨皆写意,一枝一叶总关

    作品 2011年8期2011-11-20

  • 否定自己也是一种智慧
    为我出版感悟体的集子,版税也开得不错。于是,我欢天喜地地埋头整理稿子,很快却发现一个尴尬的状况:我过往写的感悟体文章,数量并不足以出一本集子。坦白说,我不太想放弃这样的机会,出书对于文字人来说,一直是蕴藏在心底热烈的梦。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快马加鞭写一部分新稿补充进去,要么拿一些非感悟体的文章来滥竽充数。可是,多少有点底气不足,甚至还隐隐有心虚的感觉,于是我陷入思想的困顿之中。在报社,遇到了和蔼可亲的副刊编辑张老师,她算得上是我文学的引路人。知道我当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9期2010-04-14

  • 《看澜集》自序
    常会编一些随笔的集子,算起来这些年写的各类随笔也已经编了六七个集子。我的习惯是,不愿意把自家那点儿东西反复重编,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在不得不编的情况下,就只能尽量挑选一些较少收录于各种集子的文字,可是,苦于没有多少“存货”,思来想去,只好尽量多翻检一些大概没有编集的文章和没有发表过的札记之类“充数”。这样一来,使得现在选出来的文章,根本算不得什么“代表作”,充其量只能是我这三十年文字生涯的一个侧面罢了,这有点儿对不起出版社,更对不起读者,好在这些文字

    东吴学术 2010年1期2010-04-05

  • 你再亲亲我
     非我编过丁玲的集子,那个集子是陈明选编的。编辑之仔细认真令人吃惊,几乎每一页,都见到陈明的蝇头小楷。字写得极为工整漂亮,或改一个标点。或改一个错字,甚至全书的用字都做了统一。这样一部原稿,其实已经可以看出陈明对丁玲的一往情深。陈明1917年出生,比丁玲小13岁。他们在延安结缘。第一次认识是看话剧,陈明在台上演高尔基名作《母亲》里的伯夏,丁玲在台下鼓掌。后来陈明做了丁玲的助手。他们相恋后阻力很大。年轻的陈明因受不了压力而跟剧团里一名年龄相仿的女演员结婚。新

    感悟 2009年10期2009-10-19

  • 你再亲亲我
     非我编过丁玲的集子,那个集子是陈明选编的。编辑之仔细认真令人吃惊,几乎每一页,都见到陈明的蝇头小楷。字写得极为工整漂亮,或改一个标点。或改一个错字,甚至全书的用字都做了统一。这样一部原稿。其实已经可以看见陈明对丁玲的一往情深。陈明1917年出生,比丁玲小13岁。他们在延安结缘。第一次认识是看话剧,陈明在台上演高尔基名作《母亲》里的伯夏,丁玲在台下鼓掌。后来陈明做了丁玲的助手。他们相恋后阻力很大。年轻的陈明因受不了压力而跟剧团里一名年龄相若的女演员结婚。新

    视野 2009年12期2009-09-21

  • 你再亲亲我
     非我编过丁玲的集子,那个集子是陈明选编的。编辑之仔细认真令人吃惊、几乎每一页,都见到陈明的蝇头小楷字写得极为工整漂亮,或改一个标点,或改一个错字,甚至全书的用字都做了统一,这样一部原稿,其实已经可以看见陈明对丁玲的一往情深。陈明一九一七年出生,比丁玲小十三岁,他们在延安结缘。第一次认识是看话剧,陈明在台上演高尔基名作《母亲》里的“伯夏”,丁玲在台下鼓掌。后来陈明做了丁玲的助手他们相恋后阻力很大,年轻的陈明因受不了压力而跟剧团里一名年龄相若的女演员结婚。新

    婚育与健康 2009年7期2009-07-17

  • 心灵的巨大冒险
    为《恶地形》这本集子很清晰地勾勒出我的小说和整个80年代的关系。选入的十四篇作品除了补正缺漏和小幅度的修缮之外,大体上还维持着首刊时的形貌。我不太自恋,然而这样一本集子能够在90年代由羚杰印行(编案:此书原由“羚杰”出版,后因故未能出版,今为存真起见,仍将全文如实刊出。)对个人的意义还远超出字面。晚近几年“世纪末”、“后现代”、“情色作品”、“怪诞”、“暴力美学”等等辞汇在文坛诗界的风行,据说我多少得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这也不过显示了我对世界文学潮流的敏感症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4期2009-04-26

  • 创作谈
    下来,汇成了一本集子叫《寂静长河》。有了这么一本集子,在前辈们的评论下,总是感觉诚惶诚恐。让我自己评价的话,我说它们不是很像样的东西,在这本集子里,我试图做两件事:一是想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散文化,二是想把自己对人生的认知散文化。做得怎样?让大家说吧。对于我来说,只能努力去做。即使想努力做,却又发现另一个问题。我觉得要想做好文化散文需要知识渊博丰富,要想把人生哲学散文化更需要大智慧。做这样的散文功夫实在是在散文之外,并且实在是需要一点儿功底,想到这

    骏马 2009年2期2009-04-26

  • 古诗苑漫步
    己心仪的作者编个集子,昨天我们也已经展示了。今天上课。能不能说说。你们编的都是谁的作品?你们编了这个人(这些人)的集子。肯定对这个人有感情,对他的诗有感受,能把你们编的集子向同学介绍一下吗?并说说选编这个人(这些人)的集子的理由。生1:我编的是李白的诗集。因为比较好找。网上有很多关于李白的诗歌。师:对!能直接找到,多了,挑选的余地也就大了。生2:我找的是课文里所选的诗歌。师:没找别的资料?生2:课本本身就是资料。师(笑):言之有理。但广泛涉猎,肯定收获会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2009-03-18

  • 风格的异趣
    色甚为鲜明,连出集子的命名也不例外。陈独秀有《独秀文存》,胡适有《胡适文存》,而鲁迅、周作人这些小品文家就不喜欢这些正经八百的题目,而是喜欢用“热风”“华盖”“谈龙”“谈虎”之类的词语作书名。钱玄同先生也说,从四十四岁起每十一年出一本集子,四十四岁的一本叫《四四自思辞》,五十五岁的叫《五五吾悟书》,六十六岁的叫《六六碌碌录》,七十七岁的叫《七七戚戚集》,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可谓滑稽多智。

    读书 1997年9期1997-07-15

  • 千奇百怪出书人
    ”。好歹出过一本集子集子也热门起来了,虽然销得不旺,出得却旺极。辛辛苦苦写了一辈子报屁股、小文章,出本集子,传诸后人,真乃美事。好歹出这么一本书,得挖空心思,多做点书外文章。功夫在书外。某家通讯社的一名记者,见同仁们纷纷出集,自己也动了心。不能显得咱无能呀,有本书,评职称也腰杆子硬。出,一定得出,好歹得出一本!下了决心,找了出版社,剩下的问题,是让书不亏本。没什么,他的关系不少,采访过好些经济实体,什么企业、公司的,不少指着他去吆喝,搞搞报道,算不花钱的

    中国青年 1991年3期1991-09-27

  • 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加进了几篇这两本集子出版以后所发表的文章。写作的期间大致在一九八三年底到一九八八年。这些文章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报章之新闻报道为题材,就其背后所涉及的一些观念性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分析与批判,希望在价值理性的导引下,立足在未来可能之合理的生活世界空间这一更高的价值据点上,对具体现实中自觉或不自觉之习以为常的镇制性错误观念,及其所造成的扭曲事态加以揭露,进而陈示出可供我们走向更合理之未来可能世界的可能选择。另一类是针对前一类文章之具体分析所涉及的相关论题,

    读书 1991年2期1991-07-15

  • 自序《行云散记》
    个《沧海泛忆》的集子,(三联书店出版)与《行云散记》可谓姊妹篇,因为都写的是生活脚印,友情缅怀,文艺漫谈。这本《行云散记》的集子内,我选进了三、四十年代的四篇旧作,虽然很粗糙,但写了真实。当时我还年轻,还不世情,还天真;因此顾虑少,下笔敢于直言不讳。比方在“祖母”里,我大胆地批评了父亲的事母不孝;记得一九三四年发表后我就寄给父亲看,毫不回避我对他的不满,也不怕他生气。又如我在“小自由”、和“日记拾遗”里,明显地针砭了时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黑暗,

    读书 1984年2期1984-07-15

  • 《护花小集》后记
    郑朝宗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二十篇文章,除《春节杂忆》一篇外,其余都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写的,时间从一九七八到一九八一年。这四年里,我写的东西不止这些,但我认为其中稍有文学趣味的是这十九篇,因此把它们搜集起来,编为一集,交给出版社。“四人帮”的垮台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普天同庆,我自然也不例外。读者从这些文章里会觉察出我在写作时心情的激动,这里面既有欢乐的成份,也有悲伤的成份,而这两者都是积极的。浩劫已消,贞下起元,我庆幸年及古稀,犹能目睹祖国的中兴。在党中央的

    读书 1983年3期1983-07-15

  • 我们的作文本儿
    几句话,因为两本集子原先的“自序”都是我写的。在《花萼》的“自序”里,我记下了当时我们三个围着桌子看父亲改我们的习作的情形。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我们: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多么严格的考试呀,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训练,要求我

    读书 1983年7期1983-07-15

  • 《风雨文谈》序
    帮助下,编成一个集子,主要内容选自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这六年间谈文艺创作的文章。当时自以为,经历了这几年的政治运动和文艺斗争,这些文字,总算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了。哪晓得,刚打出清样和纸型,就是一场文艺界整风运动的急风骤雨,紧接着是历时十年的全民族的腥风血雨。面临着亡党亡国亡头的危机,何暇谈文!忧患之际,偶尔想到《风雨文谈》这个书名,不免窃笑自己太天真,文不对题。真正的经风雨见世面,那是这次文不对题两年以后的事。雨过天青云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同志来谈出版论文

    读书 1982年8期1982-07-15

  • 欢迎重印吴晗的书
    是很好的事。两个集子收集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文章。《读史札记》有好几篇文章,锋芒直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如《明初的学校》是在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中写的,作者愤怒地指出明初的国子监同时又是监狱、刑场,在严刑酷法的威胁下去造就绝对服从的奴性的官僚。明太祖以为这样就可以巩固他的统治,但是朱家的政权却终于被农民的军队所倾覆。读者稍一联想,就可想到:这岂不就是一篇慷慨激昂的反蒋宣言书么?又如《“社会贤达”钱牧斋》,文字辛辣、尖锐,充满了强烈的斗争气息,指出所谓

    读书 1979年8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