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

  •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
    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讥笑别人。One day, King Hui of Liang met Mencius and said, “What a mess thepolitical state of our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s in! When they govern their states,they never think of the people. And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3年3期2023-10-25

  • 战:试论《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历史情境
    教学目标。一、梁惠王何许人也《孟子》共有七篇,第一篇就是《梁惠王》,主要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寡人之于国也》便选自该篇。那么,梁惠王究竟是何许人也?我们所熟知的战国七雄并没有梁国。梁惠王,又称“魏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国君,在任期间将魏国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因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国”。在前两任国君——魏文侯、魏武侯的经营下,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这一盛势,一直延续到梁惠王统治前期。然而,由于梁惠王决策失当,使得原本紧密联系的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4期2023-06-04

  • The Cook Dissects an Ox
    厨师擅于宰牛。梁惠王见他宰牛如此娴熟,便问道:“你的技术如此高超,究竟是怎样练就的呢?”厨师说:“我刚宰牛时因为不知道其身体结构,不仅速度慢,而且要花很大的力气。后来经过反复练习,我完全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所以再宰起牛来就得心应手了。看!我的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却还如新的一样锋利。”梁惠王听后不由地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听了你的话,我深受启发。”Fill in the blanks:1.The cook mastered the inner stru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3年2期2023-03-18

  • The Cook Dissects an Ox庖丁解牛
    厨师擅于宰牛。梁惠王见他宰牛如此娴熟,便问道:“你的技术如此高超,究竟是怎样练就的呢?”厨师说:“我刚宰牛时因为不知道其身体结构,不仅速度慢,而且要花很大的力气。后来经过反复练习,我完全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所以再宰起牛来就得心应手了。看!我的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却还如新的一样锋利。”梁惠王听后不由地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听了你的话,我深受启发。”Fill in the blanks:1. The cook mastered the inner str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3年2期2023-03-16

  • “替罪羊”原本是神圣的
    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指示“以羊易之”。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三牲指猪、羊、牛三种家畜。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牛是大牲口,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太牢”。在殷商时

    科教新报 2022年42期2022-11-10

  • “替罪羊”原本是神圣的
    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   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指示“以羊易之”。   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三牲指猪、羊、牛三种家畜。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牛是大牲口,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7期2022-07-12

  • 与民同乐和率兽食人
    文溪梁惠王正站在园林里看风景,看风景的孟子在园林里看他。梁惠王看着自己私家园林里的麋鹿与大雁踱步、飞鸟共花朵同舞,心情特别舒畅。他问孟子,贤人也会有雅兴享受快乐吗?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满口仁义的贤人,整天眉头紧锁忧国忧民,要懂得享受现实的快乐,别一说话就把话题引到仁政上去,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孟子这次没有直接谈仁政,而是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他说,只有贤人才能真正享受这种快乐,不贤德的人虽然有这种快乐,他也不会享受,或者说享受得不長久。

    格言·校园版 2022年17期2022-07-06

  • 鲁共公择言a
    梁王魏婴: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因魏国都城在大梁(位于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 觞:饮酒器,这里指饮宴。 范台:又称“繁台”,魏国的高台。当时魏国强盛,鲁、宋、卫、韩等诸侯国君前来盟会。c 兴:站起来。d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敬意,离座起立,叫避席。 择言:择善而言,即选择有意义的话。e 帝女:一说是大禹的女儿,一说是尧或舜的女儿。 仪狄:人名。晋张华《博物志》称系大禹时人,善酿酒。f 嗛:同“慊”,满足,舒服。g 易牙:擅长烹饪,甚得

    月读 2022年6期2022-06-21

  • 游刃有余
    位叫丁的厨师。梁惠王听说他宰牛很有名,便邀请他来为自己宰牛。廚师丁宰牛的时候,不但动作快,而且下刀、剥皮、剃骨都很有节奏。梁惠王看了之后,拍手称赞说:“你宰牛的技术竟高明到这个程度了啊!”厨师丁说:“我刚开始宰牛时,眼里是一整只牛,不知道从哪里下刀。三年后,我积累了经验,对牛的构造完全掌握了,知道了怎样剖开牛的身体。时间一长,就熟悉了。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宰牛。我手中的刀用了十多年,解剖了几千头牛,可刀刃还像刚磨过时一样锋利,牛的骨头缝之间有空隙,但我的刀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4期2022-04-16

  • 庖丁解牛
    封)人物:丁、梁惠王 (旁白:从前,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在他宰牛时,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下踩着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会发出轻响。刀子刺入时发出的骨肉剥离声竟然和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桑林》、尧时的乐曲《经首》合拍。梁惠王听说这件事后很好奇,决定亲自看看丁有什么神奇之处。) 丁:大王,您怎么来了? 梁惠王:我听人说,你宰牛的技艺非常高超,特意来看看。 丁:唯手熟尔,大王谬赞了。 (丁边说边宰牛,骨肉剥离的声音果然有着独特的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2年2期2022-03-07

  •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双线说理技巧*
    记录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梁惠王困惑于自己“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孟子在正面回应梁惠王使民加多、称霸天下的策略要求的同时,又想借机指出梁惠王扰民、不顾百姓生死的残暴,对其进行一次行“王道”的“教育”。两个目的一表一里,一明一暗,贯穿孟子的整个说理过程,形成了孟子在本文的双线说理技巧。一、说理的明线:层层递进献策孟子的话是说给梁惠王听的,他说什么、怎么说就必然由这个特定的对象决定。根据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考证,孟子五十多岁才来到魏国大梁,梁惠王当时

    学语文 2022年3期2022-03-02

  •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① 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③梃④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译注》,金良年撰,上海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2期2022-01-22

  • 碧海潮生不断绝 ——赏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气词
    点。文章先写到梁惠王的困惑,而梁惠王想表达的意思只需看他说的话中两处语气词就非常清楚了。第一句话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一句话就用到了三个语气词“焉耳矣”,这三个语气词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的语气却非常强烈。从这种语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梁惠王是想告诉孟子“我对于国家真的真的非常尽心了”。结合后面的内容,我们读出了梁惠王的委屈无奈。然而,当我们读到梁惠王列举自己尽心的事例时,不禁会哑然失笑,他只是做到了在荒年里移民移粟而已,这可以说是任何一个

    读与写 2021年7期2021-11-22

  • 孟子民本思想探析
    者之心。孟子以梁惠王曾因怜悯之心而用羊代替一头即将用作祭祀的牛的事例,逐步引导使梁惠王树立了实现王道的信心。孟子看到了梁惠王的仁心,认定“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而“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王之所以没有实现王道,是因为没有施行仁政,而不是因为缺乏能力。因此,但凡行政的君王都应该从仁心出发,施行仁政,推恩于天下,使天下万民普享恩泽。重义轻利。正确的义利观是君王实行仁政的指导思想。孟子认为,君王在政治领域要坚持重义轻利,先

    黑龙江史志 2021年7期2021-11-13

  • 孟子美好生活思想探析
    寒”(《孟子·梁惠王上》)[1](以下皆出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一书,不再标注,页码从略——作者注)。在社会生产方面,孟子认为:“不违农时,榖不可胜食也。” 如果能够让百姓按时耕种,就会有吃不完的粮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如果不用细密的渔网去捕鱼,就会有吃不完的鱼;“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如果定时砍伐树木,就会有用不完的木材。只要做到了这几点,百姓就可以“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就是“王道之始”。但是,在

    文化学刊 2021年11期2021-03-08

  • 读《孟子》,品孟子
    乎不是很风光,梁惠王——在这本书里他见到的第一位国君是这样向孟子打招呼的:“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个梁惠王很坦率,一点也不装,能用“红包”表达的尽量不用语言。第一次面对面,就是这样的尴尬,孟子那可是圣人呀,不管怎样说,这样斯文扫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仁政”功在千秋,利在万世,我告诉你们这些国君诸侯,可是帮你千秋万代,基业永保,干嘛还要这样低三下四?要是孔子在世,道不同不相与谋,说不定回来一场扭头便走的旅行。孟子却留下来了,我们替孟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2020-10-20

  •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矛盾”剖析
    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的“矛盾”,挖掘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关键词: 梁惠王    “仁政”思想    还原比较法《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政论文,编者将其与《季氏将伐颛顼》一同收录在“经世济民”板块中。在孟子周游列国时,魏国并不是第一个他所到的国家,但是《孟子》却将此文放在开篇,该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一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2020-07-27

  • 庖丁解牛
    故事会】厨师为梁惠王宰牛,技术高超得令梁惠王很是惊讶,问他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水平——手所触及之处,肩膀所依靠之处,脚所踩到之处,膝盖所顶之处,全都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霍霍的聲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厨师回答梁惠王说,他靠的是精神,而不是靠眼睛与牛进行接触。19年杀牛的经历,他的刀刃仍然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他按照牛身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一旦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就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寡人之于国也》探究阅读
    分。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矣”,尽心的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且“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果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因此提出疑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的职责所在。可在灾害面前光赈灾救民是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这也是仁政的具体表现。而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也许是事实,也许是邻国采取了更好的措施或是运气的作用,才没有发生太多的自然灾害,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7期2020-04-29

  •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师:这段话是孟子对梁惠王说的。梁惠王说,自己治国也算尽力了,为什么不见比邻国治得好呢?孟子就用这个比喻来回答他。大家先来理解一下这个比喻,好吗?田田:“填然”表示声音很响亮,也表示声势很大;“鼓”是击鼓进军;“之”放在句末,没有实际意思。全句是说:进军的战鼓咚咚地敲响了。炜炜:“兵刃”就是那时的武器刀枪剑矛,今天称为“冷兵器”,那是必须直接交锋的。所以说“既接”,就是已经交战了。雯雯:那我明白了,一交锋,有的人就往后逃跑了。“走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36期2020-01-13

  • 孟子的理性与凛然 ——重读《孟子见梁惠王》篇
    孟 琢《孟子见梁惠王》 是翻开 《孟子》 的第一篇,文章不长,也不难懂。孟子见到魏国的国君梁惠王——魏国国都在大梁,因此也称为梁。梁惠王直截了当,抛出问题,“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您大老远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没有? 谁知孟子毫不客气,一开口就顶了回去: “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谈什么好处啊? 我只讲仁义道德! 接着给惠王说了一番大道理。这样一篇颇为浅显的文章,有什么值得深入品读的地方呢? 要知道,古书中看似易懂之处,往往

    团结 2019年4期2019-09-16

  • 行文疏漏,还是有意为之?
    疑问:孟子在向梁惠王阐述完保民、养民和教民的措施以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什么孟子在小结强调的时候没有提到教化百姓,而只是谈及物质层面所应达到的水平,并且由此断定“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行文上的疏漏,还是孟子在谈话时的有意为之?课后,笔者查阅了《孟子》全书,发现类似的文段出现在同一章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中: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8-13

  • “出尔反尔”原非反复无常
    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邹国和鲁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邹穆公向孟子请教:“我的官员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老百姓却没一个愿意为长官效死的。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答道:“现在是饥荒年头,可您的粮仓里粮食却堆得满满的,您的官员们没一个曾向您汇报过这种情况。曾子曾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情,最终会反加到你的身上。)老百姓如今见死而不救,就是官员们做出的事反加到他们自己身上了。”原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这句话最早是孔子的学生

    意林绘阅读 2018年2期2018-12-01

  • 打得好
    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著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29期2018-11-12

  • 善于反躬自省
    何如?《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咚咚咚敲起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有士兵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逃跑五十步,而讥笑他人逃跑一百步,你怎么看呢?王璐□南怀瑾谈到“五十步笑百步”,大部分人都不陌生,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成语,如今多被用来讥讽只看得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却对自己所犯错误视而不见的人。作为一代亚圣孟子,他的真实本意只是嘲笑吗?实则不然。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当时的老百姓。为了劝说各地君王施行仁政,孟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8年8期2018-08-27

  • 孟子“义利观”探微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使百姓有“恒产”而后有“恒心”。孟子之“义”的第三方面是“规范性”,孟子之“义”具有着外在规范、准则的含义。即“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同时,“义”也可作为判断人之行为的规范准则,“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正如北宋程颐所言:“利,合义者善也”(《遗书》卷十九)。对于孟子之“利”我们可以从两个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孟子之“利”可以分为“合义之利”与“非义之利”。其中,“合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2018-08-22

  • 道不同难相谋
    国也》一文中,梁惠王向孟子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这番话中包含了两个问题:我做得比邻国的国君好,但老百姓为什么并没有离开他而到我这里来;我怎样做才能吸收天下百姓到我这里来。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现象含蓄而形象地解答了“民不加多”的问题,然后从“王道之始”再到“王道之成”的理想社会政治图景,从两个层次回答了怎样让天下百姓归顺的问题。在文中,孟子指出,首先要保障人民能正常有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2018-05-30

  • 从《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谈话的艺术
    出孟子本人游说梁惠王,期待其施行仁政的过程,并与此同时给天下后世统治者以奉行仁政的主张标准。文章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谈话艺术的高明,而这恰恰也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符,值得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高中语文 谈话艺术 寡人之于国也在高中语文教学标准里面,屡次提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容,指出高中生应当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形成逻辑清晰的表达能力,并掌握谈话、辩论、演讲等实施技巧,提升自身说明问题、说服别人的水平。而通过《寡人之于国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2018-05-28

  • “出尔反尔”原非反复无常
    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邹国和鲁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邹穆公向孟子请教:“我的官员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老百姓却没一个愿意为长官效死的。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答道:“现在是饥荒年头,可您的粮仓里粮食却堆得满满的,您的官员们没一个曾向您汇报过这种情况。曾子曾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情,最终会反加到你的身上。)老百姓如今见死而不救,就是官员们做出的事反加到他们自己身上了。”原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这句话最早是孔子的学生曾

    意林绘阅读 2018年2期2018-03-08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疑——解惑,即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接着由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一结构(问题——根源——办法)与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总体是一致的,运用的是纵向挖掘思维,这在议论文中叫层进式结构,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议论性思维建模意识的灌输,进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上

    学语文 2018年2期2018-02-24

  • 循循善诱说仁政 层层析理构美文 ——从《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看思维发展与提升
    ,而且在孟子和梁惠王的交锋中循循善诱,从而将毕生为之努力的仁政主张娓娓道来。而比喻说理的方式是他论辩的法宝,这正是形象思维的直接体现。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为喻,启发对方思考,使对方容易接受。具体语句如:“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比起邻国来说确实要“尽心”些,又是“移民”,又是“移粟”,但梁惠王这样做的目的

    学语文 2018年2期2018-02-24

  • 以疑作骨 共创语文活力课堂
    ,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思想明了,结构简单。怎样避免文言文教学中的庸常与枯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内涵?质疑解探惑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一、预习生疑注动力上课前一天,学生预习《寡人之于国也》,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并写下来,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角度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或者针对某句话提问,把问题写在课文空白处。这样做基本掌握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思维能力。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合:(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民于河内,怎么翻译?(2)梁惠王为什么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1期2018-02-23

  • 从《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谈话的艺术
    知识,在孟子见梁惠王的这次说理过程中,孟子先对说理切入点进行把握,是难能可贵的谈话指导范本。在本文开头,梁惠王向孟子提出问题,也就是其心里久以有之的疑问,“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认为自己有管理国家的进取心,而且也付出了努力,但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梁惠王的问题,也是后世读者要问的。这篇文章把谈话对象梁惠王的问题置于最前面,其现实意义便显而易见了。也就是说,本来雄辩滔滔的孟子同梁惠王进行交流,却把梁惠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4期2018-01-29

  • 从孟子与梁惠王论辩探究孟子“仁政”思想
    摘要:《孟子·梁惠王》章句作为《孟子》全书的开篇,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孟子劝谏君主要有“仁义”的美好品质,以“仁义”之心治理国家,慎修身而为“仁君”,并以民为本、行“民本”之道,从而实现孟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仁政”之治。关键词:孟子;梁惠王;仁政思想;仁义;仁君;民本“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論语》一书中,“仁”字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可以看出,“仁”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捍卫并发展了春秋时期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不能”与“不为”
    也。(《孟子·梁惠王上》)赏析我们做不到的事是“挟太山以超北海”,就是把泰山挟在胳肢窝底下而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不能。”这是真的不能啊!我们做得到的事是“为长者折枝(同‘肢)”,意思是为老人揉揉胳膊,捶捶腿。告诉别人说:“我不能做。”这是不愿意做,并非不能做。这是孟子打的两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做不到和做得到的两种事。那么,我们今天学这段话,应该懂得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我们不能给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實际的目标,又不应该逃避完全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树立的目标,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45期2018-01-16

  • 指点迷津
    问题,也就是《梁惠王》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 意思是树立起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做。 2.爱默生的话告诉我们: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万事万物之初,皆起于一,一与一相生,以至于千万。”这句话的意思是:细小平凡的事物,日积月累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8期2018-01-01

  • 读写视域下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文章的论点是梁惠王对国家不够尽心。但全文不是围绕梁惠王如何的不够尽心而展开,而是以孟子与梁惠王之间对是否“于国尽心”争论展开。梁惠王觉得自己已“于国尽心”,而孟子则认为梁惠王“于国尽心”不够。全文就处在这样的“駁”与“立”中。文章一开头即是梁惠王“于国尽心”的陈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其理由是“河内凶,移民,移粟”,而“河东凶亦然”,并且把自己与邻国进行比较——“察邻国之政,其尽心不如寡人也”,由此梁惠王得出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的结论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8期2017-08-05

  • 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名辩的高潮。可是,惠施在未任相之前,也曾经有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无饱足的经验。有次,灶冷数日,无奈地去请求梁惠王帮忙。梁惠王说:“夏麦将成熟了,等割了麦,再给你一些。”惠施一听,几乎傻眼。耐着性子向梁惠王说:“我刚才要到您这儿来的时候,经过一条正在涨水的河流,看到一个人掉到河里去,正被急流冲往下游。他对着我大喊救命,我因為不会游泳,因此很抱歉地对他说:‘我不会游泳,我会替你向东

    晚晴 2017年3期2017-03-30

  • 论孟子见梁惠王五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
    65)论孟子见梁惠王五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谢永鑫1, 程 媛2(1.许昌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2.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孟子·梁惠王》篇的前五章是一个以政治问题为主题的相对独立的文本。这五章结合孟子与梁惠王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个人诉求,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孟子与梁惠王讨论了政治的基础是利还是义,统治者应实行霸道还是王道,从而揭示出自己的观点:君主的政治应该以百姓的“公利”为基础,政治应该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2

  •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至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做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11期2016-12-03

  •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有人把他举荐给梁惠王梁惠王屏退身边的人,两次单独接见了他,可淳于髡对梁惠王的两次接见似乎并不领情,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为此责备举荐淳于髡的人,说:“你在我面前极力说淳于髡如何有才,太言过其实了,我两次接见,他都沉默不语,难道是我不配和他言谈?”举荐的人把梁惠王的原话告诉淳于髡,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淳于髡不紧不慢地说:“大王第一次接见我时,恰好有人给他送了一匹好马,大王正要等着去看,哪有心思听我开口说什么,我说了也等于没说,所以一言不发;大王第二次接见我时,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5期2016-11-17

  • 在语言学习上要做到咬文嚼字
    的情感。 师: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此句中,“焉而已”都是语气词,很显然有些啰嗦,请问能不能只保留一个,这样是不是更简洁? 生:好像不行吧。 师:那么,请同学们联系下面梁惠王说这话的理由来看看,这些语气词后面蕴含着梁惠王怎样的心情? 生:从梁惠王积极赈灾,安置百姓来看,梁惠王的确对国事勤勤勉勉,尽心尽力了,因此,他应该有问心无愧的骄傲吧。 生:从梁惠王问孟子“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可能还表达梁惠王的不解和委屈吧。 师:说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0期2016-09-10

  • 庖丁解牛
    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便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你是如何达到这样神奇的境地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

    周末·校园文学 2016年25期2016-05-30

  • 孟子生卒年还原初探
    行还原。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于吾国乎?”“叟”是对老年人的尊称。孟子面见梁惠王时称之叟,由此得见孟子会见梁惠王时已经是老人了。崔述《孟子事实录》:“然则孟子之至梁,不在惠王三十五年,而在后元十二年襄陵既败之后;则孟子与惠王之所云者,无一语不符矣。孟子与齐宣王问答甚多,而与梁惠王殊少,在梁亦无他事;则孟子居梁,盖不久也。然犹及见襄王而后去;则孟子之至梁,当在惠王之卒前一二年,辛丑壬寅两岁之中,于《年表》则周慎靓王之元年,二年也。

    参花(下) 2016年7期2016-04-15

  •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8.走进历史:“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

    中学语文 2016年36期2016-02-16

  • 为人解渴,自获清凉
    福吗?《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几句对话,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梁惠王曰:“不若与众。”这几句对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比不上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与少部分人欣赏音乐所获得的快乐,比不上与多数人一同欣赏音乐的快乐。懂得分享,快乐就会增长。英国作家王尔德有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在花园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替罪羊”一词的真正内涵
    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钟”仪式。梁惠王反问为什么要废除呢?指示“以羊易之”。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

    意林 2015年4期2015-05-14

  • “替罪羊”小考
    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钟”仪式。梁惠王反问为什么要废除呢,指示“以羊易之”。替罪羊的生产源头,应该在上古时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区别。三牲

    读天下 2015年1期2015-03-18

  • 《尉缭子》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又注“尉缭,梁惠王时人”,所以对《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至今也是颇有分歧。《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秦汉以前的战国古本《尉缭》皆已失传,唐宋已降流传至今的只是名为《尉缭子》的本子。对于尉缭此人,有人认为他是梁惠王时人,有人认为他是秦始皇时人。认为他是梁惠王时人是根据《尉缭子》开篇的一句话“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隋书·经籍志》中有注:“尉缭,梁惠王时人。”但考察梁惠王时的历史,对这些并无记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却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始皇帝十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1

  •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名的 “孟子见梁惠王章”(《梁惠王上一》)记录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和论辩。一开始是梁惠王发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在孟子看来“利”与“仁义”是难以调和的,所以机智地以“利”为突破口展开了论述。他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痛批“利”的危害,阐述“仁义”的好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2期2014-12-11

  • 诱敌深入
    个这样的故事。梁惠王为了掠夺别国的财富,常常把老百姓赶到战场上去。有一天,他问孟子道:“我对于国家,总算是尽心了吧!河内荒年的时候,我就把河内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看邻国的君主还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地爱护百姓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未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在当时,判断一个国君好不好,很多时候是看他的百姓多不多。百姓一多,就说明他做得好,老百姓都愿意到他那里去。这梁惠王的意思是说我做得这么好,可是老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4年3期2014-03-15

  • 梁惠王的“迟钝”
    话对象,不论是梁惠王、齐宣王,抑或滕文公,都能耐心地听下去,没人翻脸拍桌子,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开篇《梁惠王章句》里,梁惠王很客气地问:“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什么好处吗?”孟子马上就板起面孔教训说:“干吗一开口就谈好处呢,俗,太俗了!”一下子给梁惠王整个大红脸,可也没见他恼羞成怒。这梁惠王也够迟钝了,要碰上狡黠暴戾的刘邦,话不投机就立马敢拿你的帽子盛尿──“辄解其冠,溲溺其中”。第二篇,梁惠王正在自家花园里观赏动物,孟子又大煞风景,旁敲侧击地

    杂文选刊 2011年4期2011-05-14

  •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形象探微
    憾也。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运用“抑”的方法,最后告诉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2009-10-27

  • 五十步笑百步
    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是个专心政事、比较体谅百姓疾苦的国君。有一次,梁惠王问孟子:“我觉得自己比其他诸侯都更勤政爱民,可是为什么邻国的人口不见减少,而我国的人口也不见增加呢?”听了梁惠王的话,孟子说:“我知道大王您喜欢战争,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战争当中,有士兵丢下兵器转身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有的跑了一百步,于是,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您说这对不对呢?”梁惠王回答说:“不对。跑五十步也是在逃跑呀。”孟子笑着说:“大王您常常带兵打仗,使百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8年10期200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