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师:这段话是孟子对梁惠王说的。梁惠王说,自己治国也算尽力了,为什么不见比邻国治得好呢?孟子就用这个比喻来回答他。大家先来理解一下这个比喻,好吗?
田田:“填然”表示声音很响亮,也表示声势很大;“鼓”是击鼓进军;“之”放在句末,没有实际意思。全句是说:进军的战鼓咚咚地敲响了。
炜炜:“兵刃”就是那时的武器刀枪剑矛,今天称为“冷兵器”,那是必须直接交锋的。所以说“既接”,就是已经交战了。
雯雯:那我明白了,一交锋,有的人就往后逃跑了。“走”就是“逃走”,“曳”就是拖着。为啥要“弃甲曳兵”呢?
田田:“盔”是头上戴的,“甲”是身上穿的,都是金属制成的,很重啊!為了逃得快一些,这些逃兵丢弃铠甲,拖着兵器,四处奔逃。
炜炜:是的,有人一气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人跑了五十步才停下来。于是,跑了五十步的就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哈哈,你们可真会跑啊!”
雯雯:这个嘲笑毫无道理,不都是逃跑吗?跑多跑少有点差别,但是实质一样啊!
老师:大家理解得很好。最后一个问题,孟子对梁惠王讲这个比喻的目的是什么?
田田:梁惠王和邻国国君实质上是一样的,梁惠王即使属于逃跑得少一点的,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炜炜:今天有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忙着找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就是这种“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心理。
老师:对,这样越比越退步,只有敢于和强劲的对手比赛,自己才能进步。成语“班门弄斧”劝告我们不要到鲁班门口去比赛木工才艺。其实“弄斧何妨到班门”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