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 甘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州 730000甘松属植物共3 种,分别为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Batal.、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C.、大花甘松Nardostachys grandifloraDC.,我国仅产前2种,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1]。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对甘松基原植物的记载并不一致,其中1985年版《中国药典》未收录甘松,1963 年版仅收录甘松Nardostachys c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11期2023-11-03
- 甘松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刘圆【摘 要】 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为败酱科甘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属于高原植物,是藏医特色药材。甘松中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和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镇静、降压、抗心律失常和抑菌等药理活性。但目前对于甘松的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未形成,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野生资源的匮乏。对此笔者查阅近十年文献对甘松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甘松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5期2023-06-06
- 开郁苦泄法治疗气郁痰阻型新诊断超重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结合《回回药方》甘松丸子辛香开郁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6月课题组以开郁苦泄为治则,运用院内制剂甘松降糖颗粒治疗新诊断超重2型糖尿病(气郁痰阻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100例新诊断超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用药观察期间治疗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10例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4-06
-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甘松MADS-box 转录因子家族分析
10225败酱科甘松属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C.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西藏等地海拔2800~4500 m 的高山草甸区,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1],是古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和尤纳尼医(Unani)学体系的常用药材,在我国为藏、蒙、维、傈僳、纳西等传统民族医学临床常用品种
中草药 2023年3期2023-02-08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藏药“甘松-余甘子”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机制探究*
10,11]。“甘松”“余甘子”均是我国典型的民族用药,尤其在藏医体系中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效能。其中,甘松,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辛,性温,入脾胃、心经,有温中散寒,开郁醒脾,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的功效,为脾胃病治疗之要药[12,13],在藏医临床作“榜贝”入药,且用于治疗“热毒证”与“瘟疫症”[14,15],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其可促进胃肠蠕动,能防治急性胃炎和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消炎、抑菌作用[16]。余甘子,亦属藏族习用
西藏科技 2022年11期2022-12-09
- 鲁卫星教授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经验
,丹参15 g,甘松15 g,生龙骨30 g,珍珠母30 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口服中成药心元胶囊每次1.2 g,每日3次。二诊:2020年10月14日复诊,病人自诉服药7剂后感觉症状改善,心悸、胸闷减轻,精神状态较前好转,睡眠可,偶有乏力,头晕,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于前方的基础上,黄连增为15 g,甘松增为20 g,再加青蒿20 g、炙甘草10 g。处方:生黄芪30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苦参15 g,黄连15 g,莲子心9 g,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9期2022-11-19
- 基于甘松HPLC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研究及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
274000)甘松,别名香松、甘松香,始载于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1]。明·李时珍称其“产于川西松洲,味甘”,故而得名[2]。甘松外用祛湿消肿,内服则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3]。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表明,甘松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等作用。Flora of China指出甘松属共2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我国产1种,即Nardostachys jatamansi(D.Don)DC.[4],沿用至今。由于甘松适宜的生长环境严苛,人工栽培技
中医药导报 2022年7期2022-11-07
- 中药甘松的历史沿革
安 710075甘松既是藏药,又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外用祛湿消肿,内服则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表明,甘松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等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甘松药材的用量逐年增大。但是,甘松适宜的生长环境严苛,常年以来,药材供给完全依赖野生资源。因此,甘松的野生资源破坏严重,濒临灭绝。甘松被列入2019年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基于上述甘松的资源现状,为更好地明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4期2022-08-15
- 甘松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anaceae)甘松属(NardostachysDC)植物。甘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其中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多生长在3 500 m 以上的高海拔地区[1]。甘松有独特香味,是藏汉医药学中的一种药用植物,其干燥的根和根茎可入药,有“理元气,去气郁”功效[2]。在中兽医临床诊疗中甘松多用于治疗胃扩张、瘤胃膨气、消化不良[3]。1 甘松的药理作用甘松作为药用植物历史悠久,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1 000 年的印度吠陀时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2022-08-15
- 甘松浸膏超声波萃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330096)甘松为败酱科植物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根及茎[1].是受国家保护的藏药之一,常用来作为藏医、中医的药材[2-4].甘松含有大量的挥发性萜类成分如倍半萜类、三萜类、环烯醚萜类等[5-9].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甘松的化学成分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获得挥发油,将其用于医药临床的抗菌、镇静等方面的研究[10],而在香精香料领域的研究较少.甘松具有独特的药草香、木香和凉香,因此,开发甘松香料浸膏在香精香料行业具有较高的应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18
- 罗堆多吉颗粒提取与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多吉(藏党参)、甘松、木香、宽筋藤、齿苞黄堇(陆额)、藏荆芥等藏药组成,是藏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方[1],其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2,3]。为了提高本复方使用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本文根据复方有效成分性质,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醇提水沉工艺进行研究,为后期生产提供参考。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JT1003D分析天平(上海力辰邦西仪器有限公司);SXKW 调温型电热套(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RE-52AA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西藏医药 2022年2期2022-07-05
- 中药甘松种子的萌发特性
12000)中药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茎,其性辛、甘,温,无毒,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内服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可治疗牙痛、脚肿[1]。甘松药用历史悠久,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也是古印度尤纳尼和阿育吠陀医学体系的常用品种[2-3]。野生甘松生长在海拔2 600~5 000 m的高原草地、灌木丛,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藏、甘肃、青海等省份的藏区,生长周期较长,野生资源一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2022-07-01
- 中药甘松的历史沿革
存德【摘 要】 甘松已有1200余年的药用历史。长期以来,甘松药材供给依赖野生资源,当前濒临灭绝。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甘松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发现,古今本草专著所记载的甘松药材基原一致,产地无大幅变迁,功效主治大致相同。通过对中药甘松进行系统的历史沿革考证,规范甘松药材的应用,为甘松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 甘松;基原;功效;历史沿革【中图分类号】R281 【文献标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基于响应面法的甘松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要 [目的]优化甘松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粒径、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甘松挥发油含量的影响,选定工艺参数和变化水平。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以甘松挥发油含量为评价指标,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粒径527 μm、料液比1∶10.2(g∶mL)、提取时间10.9 h为最佳提取工艺,挥发油含量为4.12%。[结论]在该条件下甘松挥发油提取稳定、可靠。关键词 甘松;挥发油;响应面法;提取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 R 284.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5-09
-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甘松根际细菌及药用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于高通量测序研究甘松根际细菌及药用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李 莹1, 2, 3,钟海蓉2, 4,李奕松1,威则日沙3, 5,李文兵2, 3, 6,刘 圆2, 3, 6*1.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 四川省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 3. 青藏高原民族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 4.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5.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
中草药 2022年3期2022-02-14
- 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李佳园,魏晓嘉,万国慧,杨 雪,于佳禾,刘金凤,金重先,王雨青,吕 研,石晋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基于Nrf2/D1R-ERK信号通路探讨甘松对左旋多巴(levodopa,-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组、-DOPA组
中草药 2022年1期2022-01-13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甘松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焦虑的作用机制
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甘松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焦虑的作用机制李佳园,徐 文,万国慧,魏晓嘉,杨 雪,刘金凤,于佳禾,金重先,吕 研,王雨青,石晋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甘松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焦虑(Parkinson’s disease with anxiety,PDA)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DA模型大鼠进行药效学和关键靶点的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挖掘获得甘松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wi
中草药 2021年23期2021-12-04
- 黑水城文献所载“大腹子”等药物考释
盛律令》中译为“甘松”[2]552,前人译为“甘遂”[5]308。《〈天盛律令?物离库门〉药名译考》一文对“瞁搞”两字的拟音为“ka-sjo”[3]55,“瞁”在《掌中珠》中可对译为“甘”[4]16,“搞”在《掌中珠》可对音为“诵”[4]44,故汉译本译为“甘松”。又诵,似用且,通合三去用邪;遂,徐醉切,止合三去至邪。诵、遂同为邪母。故对于“瞁搞”的翻译,聂鸿音先生和李丹译为“甘遂”,认为汉译本甘松非药名。此药名存在争议,今引新证,再商榷此西夏文药名汉文名
西夏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6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甘松药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作用机制
尤为重要。人参、甘松是张世亮教授临床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对,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对的应用不但能明显降低房颤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的时间,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也有效果。人参药用部位是根与根茎,中医认为其能补五脏,安魂魄,贵为药中之上品,大补元气,气足则血充,气血充足则脉搏调和,甘松药用部位也是干燥根与根茎,辛香行散,入肝脾心经,能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止惊悸安神[3],人参、甘松合用既能补气行气,又能安神止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中有40 多种皂苷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20期2021-11-04
- 甘松中医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liaceae)甘松属NardostachysDC.植物甘松N.jatamansiDC.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其干燥根及根茎(即中药材甘松Nardostachyos R adixetRhizoma)在中国、印度、尼泊尔、韩国及伊斯兰国家广为使用,历史悠久[1]。在我国,甘松最早见于唐代中医药著作《本草拾遗》,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2],主要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相关传统方剂有七香丸、木香分气丸
中草药 2021年11期2021-06-11
- 甘松的故事
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它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再从死灰中复生,从此变得美丽异常,且获得永生。这就是凤凰涅槃。在凤凰涅槃时,有一颗甘松的种子落在了今四川阿坝州境内,自此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总散发着清凉香气。若干年后,唐朝文成公主进藏,途经这里。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厚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因此地海拔高,气候异常,这些人
保健与生活 2021年5期2021-04-12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甘松干预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到重视,特别是以甘松为主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及其复方(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匙叶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其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有抗癫痫、抗惊厥、抗抑郁、抗疟、抑菌、抗炎、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抗焦虑、改善血糖代谢等作用[4]。甘松主要成分包括萜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9期2020-11-16
- 药膳调理慢性浅表性胃炎
一同进食。第五,甘松粥,甘松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其作为一味中药归脾、胃经,其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讲是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甘松粥作为一种良好的脾胃调养药物,入粥做药膳也是非常适合的,做甘松粥我们首先要煎制甘松药汁,取甘松药汁150ml,粳米60g,以甘松药汁及凉白开来煮制稀粥,待水开后加入少许凉白开后再等待煮沸即可,食用时同样要注意晾至温热,一般早晚各服用一碗,如果将其作为餐食应注意在食用其他食物前引用甘松粥[3]。第六,人参煨猪肚,所需准备的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03-19
- 四川甘孜州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甘孜州地区优质的甘松药材的产地,测定该地区15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及组成成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并计算15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挥发油的得率,然后采用GC-MS技术分析甘松药材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果]共有10批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2.0%),其中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呷拉乡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最高(4.00%);GC-MS分析共鉴定出97个化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2019-11-22
-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0004)败酱科甘松属共有3 种植物,即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大 花 甘 松 Nardostachys grandiflora DC.[1],其中甘松又名苦弥哆、甘松香、香松、人身香、麝果、邦贝[2],是我国二级保护藏药,也是目前败酱科植物唯一被《中国药典》 收录的,具有抗心律失常[3]、 抗心肌缺血[4]、 抗氧化[5]、止痛、抗疟[6]等多种生物活
中成药 2019年7期2019-01-12
-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00102)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的功效[1],在藏、汉医药学中均有记载。甘松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甘肃、云南等地,以青藏高原地带所产品质最佳[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松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本研究对甘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甘松后续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相关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 化学成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10期2018-11-06
- 石甘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Nrf2、HO-1因子影响的研究*
关键。石甘散是由甘松、石菖蒲组成的抗癫痫基础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观察石甘散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活性物质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通路中关键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观察石甘散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为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12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许可证号:2013A047,201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0期2018-10-30
-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的影响
30034)中药甘松是败酱科甘松属植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1]。动物实验研究[2-4]发现甘松具有对大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5]还发现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甘松挥发油是甘松的有效浓缩成分[6-7], 本研究观察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I3K通路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甘松挥发油购自江西吉平天然植物油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60808), 按2005年版《中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5期2018-08-09
- 浅析甘松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71000)甘松又称之为香松、缬草,属于败酱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根。在我国范围内分布两种甘松属植物,分别为甘松和匙叶甘松。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其性辛、甘、温,归脾、胃经。主治中焦之脾胃虚弱、寒凝气郁,擅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腹胀、胃痛、嗳气、反酸等症状。甘松在中医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其有效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本草求证》认为甘松归心经,性辛甘温,有解郁通阳的功效,可用以治疗心悸、怔忡、胸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1期2018-03-17
- 治疗嗳气验方
g,远志6 g,甘松5 g,稻芽15 g,鸡矢藤40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15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体会:嗳气主要由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与脾胃经络相通;脾主运化,脾胃升与降,纳与化,燥与湿相反相成。故嗳气病位在胃,与肾、肝、肺、心、脾密切相关,治宜温补肝肾、疏肝宣肺、宁心安神、醒脾和胃。本方采用肉桂、干姜温补肝肾;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4期2018-01-20
- 张文高以健心复脉方化裁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经验探讨
律复脉”中药,如甘松、苦参、黄连、山豆根、延胡索、地龙之类。相对于目前现代医学抗心律失常药常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调律复脉”中药凭借其不良反应少,既有调节心律疗效又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多靶点调控等独特优势,在治疗频发室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治法,张老师以周次清老教授主持创制研究的治疗冠心病益气活血复方“健心灵”“冠心灵”为基础,配伍调律复脉中药,自创健心复脉方(黄芪、丹参、川芎、郁金、三七、当归、延胡索、甘松、桑寄生、苦参、炒枣仁)治疗室性早搏。本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6期2018-01-16
- 虎杖败酱草熏蒸消痔
参、苍术、砂仁、甘松、藿香各等量,研成粉装瓶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孩子脐部洗净擦干后,取药粉10克,用适量陈醋调匀,待呈褐色膏状时塞入脐部,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湖南 陈女士点评:小孩子厌食是很多家长操心的大事,小儿饮食不知自我节制,家长缺乏科学喂养常识,往往容易过量食用肥甘、生冷或难消化的零食、水果,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久而久之,受纳运化失健,就形成了厌食。中医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十分丰富,疗效也比较确切。临床上目前多见的有中药治疗、针灸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10期2017-10-20
- 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001)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伍 杰,兰常军,杨 冬,余海清,彭克忠,刘燕云(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1)目的评价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ICP-OES、GC-MS、HPLC等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甘松新酮、绿原酸、挥发油、常量元素、水分、总灰分的含量。结果11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水分平均值为9.29%;总灰分平均值为5.98%。11批甘松药材均含有钙、镁、钾、钠4种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 3 802 mg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4期2017-09-16
- 甘松降糖颗粒治疗糖调节受损60例临床观察
0001临床研究甘松降糖颗粒治疗糖调节受损60例临床观察汪燕燕 党毓起 田 强 梁 爽 董朝侠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宁夏 银川 750001目的:观察回药甘松降糖颗粒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参芪降糖片;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临方制剂“回药甘松降糖颗粒”,疗程为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6期2017-09-08
- 甘松香的清冽气息
七山充满着精选的甘松、香树、樟树和胡椒树。接着我登上这山的山顶了望,在大地的极东方,天使带我越过了Erythraean之海和zotiel这个地方。——《以诺克书》印度匙叶甘松和中国甘松甘松香(Nardostachvs jatamansi)在传统的香方中,无论是贵族阶层的宫中香和衙香,还是士大夫阶层的文人香或医家用香,都可以找到其身影,如此高的使用频率,不仅是因为甘松是草本类香料中难得的加热熏香和直接焚香都两宜的香料,还由于甘松加入和香中,可以让整体的韵味被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5期2017-08-03
- 吃饱就犯困
宜服用此粥。5.甘松粥。准备好5克甘松,100克粳米,首先把甘松加水煎煮,煮好之后去汁液备用。洗净粳米,将其熬成粥,等粥熟了之后加入甘松汁液,再稍微煮一会即可。每天1~2次,温热服下。甘松性味甘温,可入脾经、胃经,有助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和粳米一起煮粥,能健脾补中,有助亚健康治疗调理。经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脾虚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饭后也犯困,那么要小心了,说不定就是身体再跟你报警,你已经脾虚了。那样的话,赶快来试试我们上面的药膳方吧。
医食参考 2017年5期2017-06-30
- 小儿厌食,党参苍术敷脐
参、苍术、砂仁、甘松、藿香各等量,研成粉装瓶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孩子脐部洗净擦干后,取药粉10克,用适量陈醋调匀,待呈褐色膏状时塞入脐部,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请教专家此方机理何在。专家点评:小孩子厌食是很多家长操心的大事,小儿饮食不知自我节制,家长缺乏科学喂养常识,往往容易过量食用肥甘、生冷或难消化的零食、水果,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久而久之,受纳运化失健,就形成了厌食。中医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十分丰富,疗效也比较确切。临床上目前多见的有
益寿宝典 2017年34期2017-02-26
- 基于关联规则的失眠从脾胃论治用药规律探析
芪、半夏、柴胡、甘松、白术、茯神、珍珠母。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与药组分别为珍珠母→夜交藤,郁金、甘松→夜交藤,郁金、黄芪、合欢皮→夜交藤。结论: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上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外,还应当兼顾疏肝解郁。醒脾开郁是治疗此类失眠症的基本大法。失眠;脾胃;关联规则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失眠的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因此,从脾胃论治失眠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关联规则法,探析失眠从脾胃论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12-19
- 回药复方笋卜黎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制剂中的主要药味甘松、黄连、干姜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陈皮中的橙皮苷含量。结果:回药复方笋卜黎合剂中的甘松、干姜、黄连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02~0.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回药复方笋卜黎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回药复方笋卜黎;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橙皮苷;质量标准回药复方笋卜黎合剂是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6期2016-10-20
- 栽培甘松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00049)栽培甘松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张宇霞1,2,马世震1*,冯海生1,李彩霞1,郑植元1,2,刘永玲1(1.中国科学院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目的:制定栽培甘松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栽培甘松进行粉末显微观察及薄层(TLC)鉴别,对其挥发油、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有害元素、有机氯类农药残留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5期2016-09-25
- 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
2)·基础研究·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李艳忙,胡峻,乔晶,刘爽,张瑜,秦振娴,刘勇*(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目的:对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性状、显微和含量方面进行鉴别分析,比较甘松不同品种的差异。方法:利用显微镜对两个品种的粉末进行鉴别,HPLC对不同品种的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松和匙叶甘松在性状上的区别在于甘松的基生叶细长,花冠较长,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明显伸长,果实无毛。甘松药材的根茎较短,弯曲,被有片状叶鞘。粉末特征基本一致,主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6期2015-09-25
- 甘松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金俊杰 秦昆明甘松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吴杨 周坚 闵春艳 吴银生 金俊杰 秦昆明目的 研究甘松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135个化学成分,其中29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20.51%。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4个,以白菖烯含量最高(7.46%),其次是β-紫罗兰酮(3.44%)、异戊
环球中医药 2015年5期2015-03-15
- 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甘松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的含量
100102)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DC.)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等功效,多用于治疗脾胃气滞、霍乱转筋、脘腹胀痛、牙痛、痰眩、癔病癫痫、心悸怔忡、脚气等[1]。甘松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藏药,用药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2]。甘松中倍半萜类成分是甘松开郁醒脾的有效成分,其中,甘松新酮是甘松中特有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甘松新酮具有镇静、抗抑郁及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等
中医药信息 2015年6期2015-03-10
- 理气止痛的甘松
卫仁中药饮片厂▲甘松(左)与匙叶甘松植株对比▲匙叶甘松▲甘松药材▲甘松片状叶鞘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气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功效为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主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甘松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别名:甘松香、香松。生于海拔3500~4500m的高山草地、疏林、河边漫滩。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青海、甘肃、西藏等地亦产。甘松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3期2014-10-30
- 动态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精细化降糖研究
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精细化降糖研究汪燕燕(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银川750001)目的对比动态双C疗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系统(CSII)(简称双C疗法),与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强化降糖后血糖波动情况。方法50例使用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收住院后,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动态双C疗法,对照组采用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强化降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2014-02-07
- 回医药治疗糖尿病探讨
般贴药方,主要由甘松、牡丹皮、木香、云香、安息香、丁香、芦荟、乳香、没药、知母等组成,主治消渴、诸肿、肝脾肿硬、胸膈饱闷;记载贴药方治疗消渴,由大麦面、香附子、石碱、亦儿麦你泥等组成,治消渴者贴肚;亦有记载阿里公丸开闭塞,治疗消渴、肝经病症。《回族医方集粹》中记载[5]益气止渴汤健脾益气,养阴止渴,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消渴煎补脾益肾,固摄止渴,共同改善消渴之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降糖饮泡茶饮以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雪草增液汤以健脾清胃,养阴增液,主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2014-01-25
- 稳心颗粒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是由党参、黄精、甘松、三七、琥珀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甘松中含缬草酮,具有膜稳定作用,能够延长动作电位,打断折返激动,从而达到治疗室性早搏的目的;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增加心脏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环;琥珀具有镇静、安神、利尿、活血作用;黄精具有抗动脉硬化,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党参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和解聚作用,防止血栓形成。参松养心胶囊是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1期2014-01-24
- 中药甘松中的白藜芦醇低聚体类成分
津 300457甘松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性辛、甘、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之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等,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其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压、舒张平滑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是稳心颗粒等中药制剂重要组成中药之一。甘松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主要含倍半萜、环烯醚萜、三萜等萜类成分。本研究拟通过甘松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与鉴定,为后期甘松药材的质量控制及相关中成药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年10期2014-01-08
- 松补力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革松补力口服液由甘松单味药组成。该方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是一种具有养心、安神、增强胃功能,用于治疗心悸、神经衰弱,腹痛、胃病等疾病的口服液体制剂[1]。阿魏酸(ferulicacid)是松补力口服液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化学名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是桂皮酸的衍生物之一。药理学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临床用于治疗血管栓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血栓和
环球中医药 2013年8期2013-08-24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235例
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制成,其中党参、黄精益气养阴,健脾化瘀,三七、甘松有理气化瘀、开郁醒脾之功能,琥珀宁心复脉,活血利水。综合全方可补心气、益心阴,益气活血、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动物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和抗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其中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通道和L-钙通道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细胞内高钙,减少触发活动和折返,且不影响Q-T 间期,无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三七总皂甙能减轻离体大鼠心脏低灌—
陕西中医 2013年2期2013-04-07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精、三七、琥珀、甘松。甘松含撷草酮及甘松酮,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能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钠,钾通道阻滞),抑制触发活动(抑制晚钠电流),较高浓度下减少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抑制晚钠电流),从而中断折返激动,这是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3]。缬草酮在延长心肌细胞APD的同时,不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反而使TDR缩短[3],因而稳心颗粒临床应用安全好。本观察表明,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与美托洛尔相似;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8期2012-01-31
- 中药甘松研究概况
安 710003甘松是败酱科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辛、甘、温,无毒,归脾、胃、心经。功能理气止痛,开郁醒脾[1],安神[2]。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疗牙痛、脚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松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降压、镇静、解痉、抗菌等。甘松是我国传统中药,历史悠久,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1963年收入《中国药典》,又名苦弥哆、甘松香、人身香、麝果、邦贝。其来源有甘松、匙叶甘松和大花甘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6期2012-01-25
- 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
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方中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黄精甘、平,归肺、肾、脾经,润肺,滋阴,补脾;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功能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甘松甘、温,归脾、胃经,功能理气止痛,醒脾健胃。5 稳心颗粒中各药物的功效、主治及现代药理5.1 党参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尤擅长补益脾肺两脏气虚之症。肺气旺,则血在脉管运行流利;脾气足,则脉管血有所统,血不溢于脉管之外。现代药理研究证
世界中医药 2011年3期2011-04-13
- 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封475004)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Batla.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1]。是目前败酱科中唯一被《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药用植物,甘松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松挥发油有镇静、解痉、降压、抗心律失常、抑菌等作用,但有刺激性气味,而β-环糊精包合物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液体药物粉末化以及防止挥
中成药 2011年9期2011-01-26
- 不同煎药方法对芳香性中药汤剂甘松中挥发油组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对芳香性中药汤剂甘松中挥发油组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赵海峰蔡林张蓉娟梁晓赵锦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 712083)目的:建立甘松最优煎药方法。方法:采用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直接后下三种煎煮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三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以浸泡后下为 3~ 10min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通过 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 26个峰,鉴定出 16种成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2011-01-18
- 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0029)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钱平1,刘志辉2*,钱芳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波法;正交试验目的:考察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两种包合方法对比表明,饱和水溶液法优于超声波法;正交试验结
中成药 2010年4期2010-09-09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32例
主要成份有党参、甘松、黄精、三七、琥珀等,其中甘松含有缬草酮及甘松酮,具有膜抑制作用,故可以有效的消除或减轻神经或内分泌失调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缓解症状,尤其是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不适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药在改善上述不适症状的同时未见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使用起来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乐杰.妇产科学.第 6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009-11-05收稿)
世界中医药 2010年1期2010-07-17
- 从金牌交易员到修道士
小林\编译亨利·甘松曾是银行界的宠儿,正当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志得意满,要在华尔街大展宏图之际,他却突然抽身而退,一个人遁入了深山中的修道院。几年苦思之后,他终又重返喧嚣的尘世,在贫民区里当起了扶贫助困的修道士。2008年初,他出版了自述《都市里的修道士一一从华尔街到马赛市的北区》。随后而来的金融风暴让人们措手不及,寒噤不已。为了寻找医治的良方,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找到了甘松一也许他的“道德救赎”正是开给心灵的灵丹妙药。甘松生于1961年,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法国
海外文摘 2009年6期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