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泰安 271000)
甘松又称之为香松、缬草,属于败酱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根。在我国范围内分布两种甘松属植物,分别为甘松和匙叶甘松。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其性辛、甘、温,归脾、胃经。主治中焦之脾胃虚弱、寒凝气郁,擅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腹胀、胃痛、嗳气、反酸等症状。甘松在中医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其有效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本草求证》认为甘松归心经,性辛甘温,有解郁通阳的功效,可用以治疗心悸、怔忡、胸痹、失眠等症状。
此药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后期分别在宋代《图经本草》、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本草备要》等书中都有记载,于1963年正式收入中国药典,并且只收载甘松(N.chinensis Batal.)一种,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开始以匙叶甘松(N.jatamansi DC)作为药用。1990年版药典及之后历版药典均收载甘松及匙叶甘松两种。甘松具有芳香开窍,行气解郁之功效,在《本经逢源》中云“甘松芳香升窜,能开脾郁。少加脾胃药中。甚醒脾气。主治气卒心腹痛满”[1]。《仁术便览》提出治疗卒心痛方:丁香、甘草砂仁、香附、甘松、炒三棱、炒木香、炒白木。《本草纲目》云甘松“甘,温,无毒。主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充分体现了甘松解久病之郁滞,入心经,养心血,止悸安神定志的功效。另外甘松性温不燥,甘缓导滞,可以醒脾健胃,消痞导滞,具有使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补而不滞,寓疏于补。《本草拾遗》云甘松“主黑皮,风疳,齿匿,野鸡痔”[2]。《本草汇言》云:“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香温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3]。
甘松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甘松具有中枢抑制、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抗溃疡、细胞毒活性及抗疟疾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松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萜类成分;后者又以倍半萜种类最多,主要为甘松香醇,甘松酮,马兜铃酮,广藿香醇及缬草酮等,对异位心律有类奎尼丁作用,可以激活窦房结及周围组织,清除代谢产物,抑制异位性室性期前收缩、损伤性房扑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4]。甘松挥发油在不同钳位电压下对大鼠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不同影响直接影响到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变化,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5]。研究显示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和复极化3期具有延长作用,从而延长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另外甘松挥发油具有消除4相除极的作用,抑制晚期后除极(DAD),加速细胞动作电位3期,消除早期后除极(EAD),能够抑制触发机制的心律失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解释了以甘松为主要成分的稳心颗粒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6]。其次缬草酮和挥发油可以显著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明显有效地消除心律失常的各种症状,降低高血压,并镇静解痉。据报道抗心律失常中药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可能机制在于:中药具有明显的多个离子通道靶点作用的特点[7]。甘松可以改善心肌交感神经重构,这为交感神经重构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8]。大鼠用匙叶甘松提取物(500mg/kg)7天后,可防止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恢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证明其对心肌损伤有细胞保护作用[9]。
甘松气味芳香,善开窍,能走窜,可行肝脾之经,解久病之郁滞,入心经,养心血,止悸安神定志,可使窦房结及周围心肌细胞功能得以恢复[10]。在临床上甘松芳香开窍、行气解郁为君,可配伍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治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配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振心阳,止惊悸,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沉无力;配伍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治疗心悸不安、夜不能寐、脉细;配伍丹参饮用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治疗胸闷隐痛、痛有定处。在黄伯舜《甘松的临床应用心得》中以甘松行气解郁,养心安神为君,配伍炙黄芪、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大青叶等,益气养阴清热,补而不滞,治疗心悸[11]。张文高1981年报告以益气活血方“健心灵”加甘松组成“健心复脉灵”,治疗过早搏动60例,早搏疗效:显效50%,总有效率88.33%;症状疗效:显效45%,总有效率91.67%。心脏收缩时间间期测定显示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0]。钟氏[12]等用复方甘松扬(甘松、大青叶、党参、元参、桂枝、甘草、积壳)治疗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55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83.6%。杨氏[13]的甘松整律汤(甘松、大青叶、枳壳、玄参、桂枝、党参、甘草)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35例,临床控制10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88.6%。曾红钢[14]四参甘松调律汤(丹参、党参、甘松各15g,苦参20g,玄参、积壳各10g,桂枝9g,甘草6g),治疗过早博动48例,显效34例(70.8%),有效10例(20.8%),无效4例(8.4%),总有效率91.6%。
目前临床上具有甘松成分的常用中成药有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能够较好的对抗心律失常,主要成分为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可以复脉定惊悸、活血化瘀而止痛,并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强心脏收缩力,明显减轻症状[15]。参松养心胶囊由甘松、五味子、人参、山茱萸等组成,选用生脉散益气养阴为本,配伍桑寄生补宗气助心气,配伍山茱萸、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丹参、土鳖虫益气活血通络;佐以黄连清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起到标本兼治,安全性好,易被患者接受,适宜长期使用。
随方加减甘松时,多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剂,用量在6~12g最宜。甘松含有挥发油,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后下为佳。另外甘松性温,可助热伤阴,阴虚血热者须慎用。治疗过程中需叮嘱患者作息规律,适当锻炼身体,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等。
典型病例:翟某,女,36岁,主诉:心慌、气短5年余,平素学习任务重,缺乏运动。近1年来经常于劳累、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心慌、气短,头晕、周身乏力,失眠健忘,口淡不欲饮食,舌质淡红胖大,苔薄白,脉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ST- T改变。自诉一直服用倍他乐克25mg bid,效果不佳。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首诊处方:甘松12g,太子参12g,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麦冬12g,五味子9g,黄连6g,槲寄生30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2g,炙甘草6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并嘱其避免熬夜,生活规律,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清淡饮食。二诊:失眠好转,心慌、胸闷未、气短未见明显改善,仍有心烦、焦虑。前方加焦栀子9g,14剂。三诊:心悸较前好转,活动后仍有心前区不适。效不更方,续服14剂,四诊:偶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正常,未见室性早搏。上方去甘松、黄连,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1] 张璐.本经逢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9.
[2]尚志钧.本草拾遗辑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5- 96.
[3]郑金生.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7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0- 130.
[5]周萍.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及其校正值影响[D].南昌大学,2007.
[6]李翔宇,罗骏,葛郁芝,等.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k和Ik1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814- 1817.
[7]周江,赵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6,1(6):342- 343.
[8]唐昱,刘燕锋,詹俊锋,等.甘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10):1052- 1054.
[9]万新,石晋丽,刘勇,等.甘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1):1- 6.
[10]张文高.甘松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5,(9):41- 43.
[11]黄伯舜.甘松的临床应用心得[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377,383.
[12]钟达锦,林斌,陈素娟,等.复方甘松汤治疗心律失常55例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J].浙江医学,1982,(1):49- 51,69.
[13]杨从信,余群.甘松整律汤治疗室性早搏3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32- 33.
[14]曾红钢.四参甘松调律汤治疗过早搏动48例[J].新中医,2002,34(5):63.
[15]杨医亚.中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