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
- 看不见的控制:儒学思想对传统文学的规训机制
:儒学通过对“诗言志”命题的掌控,以之为传统文学话语场的信条,将“志”由起初泛指心中所思而趋向狭义,成为儒学思想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代言;“礼以别异”的观念促成的文体等级谱系,充当了规范化裁决的规训手段,将其他文体的发展导向诗学传统;“文如其人”的观念让“文”成为审查作者道德是否合乎儒学思想的“全景敞视”监视机制,而儒学促成的传统道德成为这个规训机制的惩戒方式。在儒学“权力—知识”机制的规训下,文人的创作活动常常笼罩在偏离的焦虑中,这种心态在文学史上扮演着驱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2期2023-07-05
- 隔离与江居:韩东的精神之乡
彤内容摘要:“诗言志”是先秦以来人们对诗歌性质的一种看法,而在现当代作品中,诗歌仍是作者们表情达意的一种体裁。但相比古诗而言,现当代诗歌更多的是充满了哲理意味,有着浓厚的象征性。现笔者拟通过诗中的意象“以意逆志”,探析“第三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韩东的《隔离》与《江居》诗歌内容和韵味。关键词:韩东 隔离与江居 诗言志 意象《毛诗·关雎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诗歌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人心中的主观情感和意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诗本由情,情动为志
一、研究背景“诗言志”最早出现在《尚书·舜典》,之后就被古人广泛转引、阐发、对比,到近代朱自清先生赋予其“开山的纲领”头衔后,更成为学界探讨诸多的热门话题。韩国良先生意识到,热议并不意味着走到了论题的尽头,其承载的巨量信息反而使其更具备探索价值。韩国良先生的《“诗言志”新辨》一书便是由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支持,于2021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相关优秀学术成果。作者另辟角度,对传统论题“诗言志”提出新的思考,重新诠释、辨订其含义,对其中全新的发现作翔实阐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0期2022-12-14
- 诗言志:中国文论的开篇
进中国文论的“诗言志”传统,共同探究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吧。│经典重温│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今释今读│上面这段尧与夔之间的对话,出自《尚书·尧典》,描述了“诗言志”一说诞生的原初场景。其中,“夔”是尧舜时的乐官,“典乐”即执掌音乐。尧命夔典乐,是为了施行乐教,教育当时的贵族子弟(“胄子”)。“直而温”直至“简而无傲”,皆是指美好的品德。可见,培养贵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5期2022-10-12
- 论“诗言志”命题的整一性阐释
众多命题中,“诗言志”无疑最为显眼。经《尚书·尧典》首次推出之后,“诗言志”命题的纲领、基础地位几乎没有动摇过。“诗言志”作为原生细胞,逻辑性蕴含着中国诗学的整体建构[1],的确,连绵不绝的中国诗学长河中,即便有“诗缘情”“诗言事”“诗言意”“文载道”等命题展显身姿,但它们往往也要想方设法依附、挂靠于“诗言志”命题以纳入其麾下。“诗言志”命题的经典性、权威性,自是得益于宗教、政治、伦理、文化、美学等各种外力因素的造就、作用;另一方面,也与诗学内部对它的认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23
-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尧典》篇的“诗言志”,通常被称之为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1]4。对于这一重要诗学观念,学界已进行大量的考证,由此积累了颇为丰厚的成果。但毋庸讳言,有关“诗言志”观念的出现及其内涵到目前还存在较多的争议。鉴于此,本文拟从历时性角度出发,重点考察“诗言志”观念的生成及其演进。一、“诗”之意义及其文体生成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诗言志”中“诗”之意义的分析,主要形成三种有代表性的看法,即以“志”释诗,以“寺”释诗及以“持”释诗。马银琴根据“诗从持”的思路认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3
- 读经典思人生
键词:莲之爱;诗言志;歌咏言;少年中国莲之爱我被周敦颐老师圈粉是在中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中读到濂溪先生的《爱莲说》。爱莲者众,而众人多爱莲花之美,濂溪先生赋予了莲花君子人格,濂溪先生本人,清廉为官,公正执法,用生命践行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在儒家道德价值体系中,君子与小人是两个彼此相对立的人格类型。学做人,就是学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自他两利,心地善良,小人损人利己,心地邪恶。我想穿越时空告诉濂溪先生:莲之爱,同您者有我!我是一个注册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从“诗言志”说的历史发展流变探析中国古典诗学的政教化传统
杨萌迪摘要:“诗言志”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对于后世文学理论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厘清诗言志理论的发展脉络来探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政教因素,诗言志说从最开始的兴起一直到最后地发展演变,其内涵不断地融入到了诗教这样一个儒家的传统思想,“诗言志”说本质上是中国古代政教思想的一部分。志是诗的经典理论特征,中国古代文论具有强烈的政教论的色彩。关键词:诗言志;政教;情感;文以载道一、诗言志说的历史发展脉络1.《尚书》诗言志的本义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2-21
- 诗有三训
情性。关键词:诗言志;诗言持;诗言承;政治一、诗有三义《十三经注疏》中孔颖达在注郑玄所写的《诗谱序》时写道:“诗者,持也。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队,故一名而三训也。”[1]所谓“诗有三训”,即诗有三义,也就是对诗的三种定义。孔颖达将诗的含义概括为“承”“志”“持”三层。所谓“承君政之善恶”,即指作家的创作受到国家政治治理好坏的影响;所谓“述己志而作诗”即指文学作品是对作者思想情感、志向、政治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2020-12-17
- 对“诗言志”的再认识
现实主义文学“诗言志”最美的传承和发展。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从湖北蔓延至大江南北,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时,面对严重的疫情,泸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出“象之塔”,满怀激情,创作出许多感人的抗疫文艺作品,如歌曲、金钱板、微电影、小型话剧、书法、绘画、摄影、舞蹈等,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在众多抗疫文艺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井喷似的诗歌作品,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满血复活的文学现象。这种复活就是中国诗歌在一种特定的现实场景即历史需要它的紧迫时刻重新认识了自己
现代艺术 2020年3期2020-12-02
- 以陶渊明饮酒诗为例看“诗言志”与“诗缘情”说
宋靖云摘要:“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诗歌理论,诗歌缘于情,所言为志,发而为诗。晋代陶渊明的饮酒组诗,既展露了身为侠士文人的悠然自在的小我之情,也展示了身为当朝参与者无法挣脱的忧国忧民之志,体现了“诗缘情”与“诗言志”相辅相成的局面。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诗言志;诗缘情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了众多以饮酒为题的诗。世人皆知陶渊明淡泊名利,悠然隐于山水之间,其内心所思,对家国对生活,或忧或喜之情,皆在其诗中一一体现。饮酒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
北方文学 2020年5期2020-06-11
- “诗言志”视阈下诗歌对黄河文化的传播
载体,被赋予“诗言志”的政治与抒情功能。宋诗题材广泛,文人们于抒情达意之外,还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当时黄河的生态人文、水患灾难与发生在黄河上的战争,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人水和谐、生态保护等颇具时代特色的生态理念,这些都对我们深入考察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价值。通过解读宋代“咏黄”诗,深入研究其对黄河文化的传播,亦能够对我们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有所裨益。【关键词】诗言志;宋代;“咏黄”诗;黄河文化;传播一、引言《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1]这是对诗歌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期2020-04-13
- 明清戏曲中的诗学理论
——以“诗言志”与“诗缘情”为例
之间的关系。“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强调的是文学艺术的政治教化功能。此外,自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4]后,“诗缘情”便成为我国古代诗学理论中的另一重要命题。“诗缘情”注重情感的抒发,主张遵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实际上,“情”与“志”都是从心而发,但“诗缘情”更侧重于表达脱离礼乐文化的制约而回归到情感本身的文学理想。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对于“言志”与“缘情”的讨论或者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绝大部分人限于在诗文的范畴里讨论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9
- 咏怀诗中“志”、“情”辨析及“怀”之诗学精神
”是与古代的“诗言志”中的“志”和“诗缘情”中的“情”密切相关的。“诗言志”和“诗缘情”是我国古典诗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对诗歌的演进尤其是咏怀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和《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诗缘情”说最早是西晋陆机提出来的。其中,“诗言志”说被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序》中称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先秦时期所说的“志”中,可能并无明确的“情”的因素。况且《尚书·尧典》对“诗言志”本身表述笼统,并没有对“志”作进一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2019-11-15
- “诗言志”现代价值微探
诗。关键词: 诗言志 字形源流 抒情 新诗 口语诗从古至今,诗,一直都是文学范畴内的第一大重镇。无论哪个时代,诗都在其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例外。那么同样是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古诗里“诗言志”的观点,对于今天华语“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呢?本文从古典诗学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一说入手,微探其对现当代诗歌的意义与价值。一、“诗言志”从何而来“诗言志”一说,距今最早的当属《尚书·舜典》的记录:“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2019-09-12
- 早期文学批评史视域下的“诗言志”
轩摘 要:“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诗学命题,被朱自清成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学批评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于“诗言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阐释。其中,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都是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中极具代表性的学者,他们在不同的视角和框架下对于“诗言志”做出了自己的考察。关键词:文学批评史;“诗言志”[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情志交融 韵味弥新
春锦摘 要:“诗言志”作为我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纲领,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古代文论中“言志”与情感是一个相矛盾的命题,但从“志”的本源出发来讨论“诗言志”命题时,不难发现“诗言志”与情感呈现出共生共存的特点。因此,不能脱离情感孤立地解读“诗言志”的内涵,也不能忽视情感在“言志”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诗言志 情感 联系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称“‘诗言志是开山的纲领”,然而“志”与 “情”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从中国文论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2019-03-14
- 现代诗化小说中的“诗性”与“诗言志”中“志”的关系
诗性”与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是否有着内在一致性是本文的探讨中心。关键词:诗性;诗言志;抒情傳统作者简介:李慧敏,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二年级在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诗言志”(一)“诗言志”传统在前言中已经提到中国最初的抒情文体便是诗,既要抒情,在古人看来,便是言志。有学者刻意将“情”、“志”分开[1],或者在研究的时候将他们单列成章,如陈良运的《中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浅谈“诗言志”对初中诗歌鉴赏的指导
生还简单地把“诗言志”的“志”理解为“情感”,针对这一情况,我先讨论“志”的内涵,然后整理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通其精微、诗可以兴四个指导方法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初中诗歌鉴赏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导。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言志;诗歌鉴赏;指导“诗言志”作为关于诗歌最早的理论,对诗歌鉴赏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把“诗言志”理解为“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情”。一方面,这主要是平时教师在教学时一味的讲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教师在讲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2018-11-06
- 《人间词话》与《抒情歌谣集序》中的抒情理论研究
展开对比,从“诗言志”与“诗缘情”两方面总结抒情理论,探讨两部作品的重大意义以及影响。关键词:华兹华斯;王国维;抒情性;诗言志;诗缘情[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在十八世纪的文学批评中,“艺术即模仿”几乎成了不证自明的理论,1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家们认为,心灵感知者就是反映外在世界。”这种模仿说亦或再现说在西方统治了较长时间。华兹华斯在研究抒情诗的过程中又提出崭新的抒情理论,“诗是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中国诗学的家国情怀
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还是孔子时代的“教诗明志”,都是在以诗言志。汉代以后,“诗言志”的观念开始转向“作诗言志”;魏晋以后,情志分离,使“诗言志”再次回到重政教的特征上来。“诗言志”为中国诗学注入了家国情怀、人文教化等个性特征。【关键词】诗言志 中国诗学 家国情怀 人文诗教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诗言志”一直被诗学界喻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的确,这一观念对中国诗学的内在特征有着深刻影响。“诗言志”为中国诗学注入了独特个性,不失为我们
人民论坛 2017年33期2017-12-21
- 中国抒情文学的传统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说起
传统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说起李永娇“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古代两个重要诗歌理论。前者强调诗应侧重于反映现实,对上要“箴谏”,对下要有“教化”的作用,体现诗人之意志。后者强调诗应感物而抒发情志,表达诗人之性情。本文指出了“诗言志”、“诗缘情”的含义和功能随着时间的发展演变。诗言志 诗缘情 情感 嬗变“诗言志”和“诗缘情”中国文学史和文论史上重要的两大诗学命题,“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它的含义与作用被不断发展与延伸
长江丛刊 2017年28期2017-11-25
-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言志”说的发展
不断深化,从“诗言志”到“诗缘事”“诗缘情”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中国古人对于文学的认识。【关键词】:诗言志;抒情言志;诗缘事;诗缘情一、先秦时期的“诗言志”说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触及这一点的,是出自《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它的原文是这样的: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诗言志”说实际上反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2017-09-10
- 魏晋南北朝之前“诗言志”的内涵流变探析
石恪摘 要:“诗言志”作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其所言之“志”的内涵,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经历了集体意识的“神人以和”、工作职责的“讽颂治国”、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3个阶段,所言之“诗”的创作者,也相继经历了巫祝集体创作、采诗官的职责创作、个人自由创作的变化。关键词:诗言志;神人以和;讽颂治国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099-03学术界普遍认同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观点——“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7期2017-08-30
-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诗学观
乎功利之外的“诗言志”在《人间词话》中也有具体阐发;“以意逆志”更是在《人间词话》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而其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文体通行既久成俗套的文学发展观更是独具慧眼。接下来,我将以这四点为主线探讨来王国维先生的诗学观。关键词:境界说;诗言志;以意逆志;文学发展观一、“境界说”的提出(一)“意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境”本字为“竟”,是指时空概念。在《周礼》中记载“凡国都为竟。”,《说文解字》中“竟,乐曲尽为竟。”,境,指乐曲的境界,终结。汉魏时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9期2017-07-19
- 《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
明地表现了其“诗言志”“适理”“雅正”等诗学观念。其诗学思想深受中国诗学思想的影响,但却也富含着其个人的思想特征。关键词:诗话 诗言志 适理 雅正 尽善尽美 《济北诗话》《济北诗话》是日本五山诗僧虎关师炼(1278-1346)所著,是其二十卷文集《济北集》中第十一卷。这是日本首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在日本诗话史上的意义与中国的《六一诗话》较为相似。虎关师炼曾以诗文著称,对汉文、汉学涉猎颇深,其在日本五山文学中,特别是在五山时期的汉文学创作中占有不容忽视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4期2017-05-24
- 社会历史批评的中国范式
式;以意逆志;诗言志;知人论世19世纪,这一流派地代表人物丹纳,提出了著名的“三总体”说和“三根源”说,他的理论成了对这个批评流派中的社会历史批评分支最经典的一种诠释。“三总体”说是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总结出来的进行文艺研究和批评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方法原则。指的是在分析一件作品时,应找出该作品所从属的并能解释之的三个总体,从而达到对文学现象的最终的解释、探求。这三个总体依次为该作品所归属的作家的作品总体、该作家“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以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2017-05-22
- 从王昌龄到意境说
”的背景以及与诗言志传统的关系来解读诗言志的儒家诗论到唐代“意境说”的转变过程,以此来分析在传统诗论中,意境说的地位和其意义。以王昌龄在《诗格》中熟为人知的对诗的“三境”的划分为切入点,从诗言志的传统诗论中分析意境说的内涵。意境;诗论;诗言志一、王昌龄意境说的出现和诗言志传统的关系诗言志这个命题可以说算的上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概念了,这个观点起源于先秦儒家对诗歌的论述,初步形成于西汉《毛诗序》的发挥,后来虽然逐渐受到诗随着发展产生的言情功能的挑战,以至于到了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2017-04-15
- 论“诗言志”说
摘 要:“诗言志”说在我国古代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成为历代言说者论说的对象,是一个极具阐释性的诗学命题。本文从还原诗的原始状态入手,以诗的发展分期为线索,阐释了不同分期中“诗言志”的内涵,并由此勾勒出“诗言志”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形态和趋势,以期寻找到阐释“诗言志”说的新角度。关键词:诗言志;“诗乐舞”;群体情感;个体情感作者简介:王洪印(1992-),女,内蒙古赤峰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诗言志”
的现状,作者借诗言志,其诗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本文试析之。关键词:文同;诗;社会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9-01一、文同社会性的诗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目前文同的
人间 2016年32期2017-02-26
- 浅析“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区别和联系
011)浅析“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区别和联系穆艳美(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 安庆 246011)“诗言志”与“诗缘情”构成中国文学批评的两大命题,历来是非之辩十分激烈,“言志”与“缘情”各有其内涵和侧重,对诗歌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有全面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深刻认识中国诗论的发展情况。诗言志;诗缘情;诗论;区别;联系;各有所长“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诗缘情”则是中国诗论的另一纲领。“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志’长期被解释成合乎礼教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摘 要】“诗言志”作为中国文论一个古老而又具有起源性质的命题,一直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品评。当然,他们对“诗言志”的审美阐释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从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到两汉经学研究下的经典诗学理论代表《诗大序》,对“诗言志”的审美阐释是从伦理诗教到个人情性的滑动过程,这既是继承,又是超越的过程。【关键词】诗言志;审美阐释;先秦;《诗大序》;经学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11-02《尚书·尧典》中仅仅提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立足“诗言志”探究情与理
基于古典诗歌“诗言志”的本质特征、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将探究作品的情与理作为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笔者还认为探究古典诗歌情与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要知人论世,通解文字;2.要投入境界,体物动情;3.要辩证分析,实事求是。【关键词】古典诗歌;情与理;诗言志;人文性【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一、确定“探究情与理”作为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的依据(一)古典诗歌“诗言志”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要将“探究情与理”作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2016-05-24
- 简论“诗言志”与“诗缘情”
建国摘 要:“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诗学理论。“诗言志”说 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志”中“情”的因素越来越少,而偏向与政教相符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是对“诗言志”的继承和突破。通过对“诗言志”与“诗缘情”关系及二者历史上对立原因的考辨,不仅有利于“诗言志”原初内涵的揭示,更有利于“诗缘情”情感性特征的凸显。关键词:诗言志;诗缘情;情感性特征;对立原因中图分类号:I20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以陶渊明《饮酒》为例谈“诗言志”与“诗缘情”
慧内容摘要:“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的命题,他们在我国诗学理论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陶渊明的诗为例,来谈“诗言志”、“诗缘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诗言志 诗缘情 情志一也一.诗言志“诗言志”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合声。”诗人创作诗歌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志”一般被理解为思想、志向、政治抱负等。比如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第二十首:羲农去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从“诗言志”与“词缘情”看贾宝玉的“志”与“情”
030)从“诗言志”与“词缘情”看贾宝玉的“志”与“情”任今晶(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诗言志”与“词缘情”这两个诗学命题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志”与“情”也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人文情感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可谓既有“情”又有“志”。对于这种“情”与“志”的情感,曹雪芹将其升华。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与“志”,来分析曹雪芹的情感价值观。关键词:诗; 词缘情;贾宝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4
- 从《诗言志辨》看朱自清的研究方法
李光先从《诗言志辨》看朱自清的研究方法李光先《诗言志辨》的学术方法还有:一、在选题上,系统观照与重点突破;二、在研究过程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在行文方面,大量使用注释,服务正文,便利读者;四、在科研的功用方面,结合教学,关注社会思潮,解决当时的文学问题。《诗言志辨》;朱自清;研究方法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辨》出版后,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在本世纪前十五年则达到一个研究高峰。学界探讨《诗言志辨》研究方法的论著数量很多,著作如郭良夫编的《完美的人格——朱自清
关东学刊 2016年8期2016-04-06
- “诗言持”摭识
键词:诗言持;诗言志;持己;持世;持言《毛诗正义》、《九经古义》、《读书纪数略》等书都提到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在中国文论史上,把“诗”释为“承”,基本被人遗忘,以致可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人们提到的几乎都是“诗言志”,因此“诗言志”被尊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而“诗言持”这一训虽然没有像“诗言志”那样受到关注和弘扬,但历代学者也时有提及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影响较大的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之“诗者,持也,持人情性”[1]65,钱钟书先生《管锥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字外功夫”与“诗言志”
字外功夫”与“诗言志”黄峰(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 79)“诗言志”说是古代诗学的开山纲领,具有被无限拓展发挥的艺术原动力。对书论影响比较深远的就是“字外功夫”,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神”“气”“品”“骨”等,它反映了书法艺术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共同追求。“诗言志”和“字外功夫”的相互构建,既充分完善自身理论的发展与延伸,又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体系发展演变的一般模式。诗言志;字外功夫;神;气;品“诗言志”理论产生之初,就具有振臂一呼、应者如
天中学刊 2016年4期2016-02-13
- 先秦赋诗传统与“赋、比、兴”之义*
;赋诗;政教;诗言志收稿日期:2014-08-14作者简介:陈雪雁,女,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码:A文章编号:号:1671-7511(2015)02-0067-06摘要:历代对“赋比兴”的解释看似明晰却极难厘清。种种解读多有从“作诗法”论之之嫌。只有回溯到先秦赋诗传统,才能略探“赋比兴”义理的源头。在先秦政教礼仪中,“赋比兴”的原初含义并不抽象,也并不只是修辞方法,而是活生生地体现为赋诗活动的运作方式。“赋”直陈赋诗者之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从“诗言志”说到“诗缘情”论
小慧摘 要:“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史上两个重要的诗学范畴。“诗言志”作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艺形式的必然结果,在先秦两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魏晋开始,“诗缘情”出现并经历了与“诗言志”对立而后趋于统一的过程。从“诗言志”到“诗缘情”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流到源、由表及里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人们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关键词:诗言志;诗缘情;诗论;矛盾;调和“诗言志”和“诗缘情”作为两个重要的诗学命题,在中国古代文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
- 唐宋诗人个人浮沉对其作品的影响
个人浮沉 “诗言志” 唐宋诗人 苏轼一、文人自身与其作品的双重关系(一)“诗言志”的文学思想“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理解。《诗经》作者的作诗目的中就有着“诗言志”这一观点的萌芽,正如《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以及《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所言也是此理。诗文言志寄忧怀,顾名思义,诗人所言之志以及所咏之怀,无一不发源于自我内心,诗文本源于内心。“诗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诗言志”变:抒情的发明
代的作用。在“诗言志”这一中国古代文论“开山的纲领”的研究方面,朱自清以扎实的考据功夫,在《诗言志辨》中还原了其“志”“道”合一、“都关政教”的历史语境;身处海外的王文生,同样以扎实的文献梳理为基础,在《诗言志释》中却还原了“诗言志”作为中国抒情传统重要源头的诗学内涵。二者同途而殊归,反映了不同的学术语境对于同一命题的不同发覆,也反映了海外学人在建构中国抒情传统过程中的为抒情而抒情、整一性的“东方想象”等问题。关键词:“诗言志”;朱自清;王文生;抒情传统;
华文文学 2014年4期2014-11-05
- 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论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学术品格
——论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学术品格夏云1, 2(1. 中央民族大学 文传学院,北京 100081;2. 洛阳理工学院 中文系,河南 洛阳 471003)朱自清的《诗言志辨》是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作者宏观的历史架构意识。在《诗言志辨》中,朱自清对文献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探寻其中包含的通变理念,并巧妙地将传统治学方法与现代学术理念相融合,鲜明地体现了他独立、客观、严谨而又具有包容性的学术品格。同时,《诗言志辨》采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广泛地引证文献资料,展
天中学刊 2014年6期2014-02-12
- 简论校文学社的“疏导”功能
要:从古诗论“诗言志”说起,引出“文学即人学”的观点,继而阐发对文学“宣泄”和“疏导”功能的认识。在对当今我校高中生青春期心理状态的分析中,将文学社的功能及意义重点落在“疏导”上。以反映社会黑暗面的文章为疏,以励志青春的文章为导,导占绝对优势,如此,达成文学社在学校教育中教化导引、缔造幸福的氛围里所能起到的一点作用。关键词:诗言志;文学即人学;疏导;幸福古有“诗言志”之说,虽然后世将功利性的“诗言志”和艺术性的“诗缘情”相对立,但检索“诗言志”的古义以及文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2011-11-29
- 从《诗言志辨》谈朱自清先生的治学方法
6300)从《诗言志辨》谈朱自清先生的治学方法张作栋(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诗言志辨》不仅体现了朱自清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以其科学的治学方法垂范后学。其治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在治学选题上“从小处下手”,文献上“爬梳剔抉”,论证上“谨严地辨析”三个方面。诗言志辨;朱自清;治学方法上世纪上半叶,涌现出了一批学术经典著作,它们不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还有治学示范价值。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所体现的“一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从“诗言志”说谈“诗缘情”的兴起
典》最早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提出了“诗言志”的命题。《诗大序》在倡导儒家的“风教”之后,对“诗言志”作了如下诠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论述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的本质的基本认识。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序》将古人四个批评意念(诗言志、比兴、诗教、正变)分为纲领和细目两类,认为纲领是“告
电影评介 2010年15期2010-11-16
- 由诗论到诗人——读朱自清《诗言志》
给我们提供了《诗言志辩》这部行文妥帖、求真务实的著作。“文学史的发展一面跟着一般史学的发展,一面也跟着文学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的史学研究进步很快,文学也有了新的成长,文学史确是改了面目。但是改变面目是不够的,我们要求新的血和肉……现在我们固然愿意有些人去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但更愿意有许多人来分头收集材料,寻出各个批评的意念如何发生,如何演变—寻出它们的史迹。”②朱先生为了能使传统诗学批评的研究更加厚实,埋首研读,愿意从很多人不愿理会的小处、意念着手,理清这些
名作欣赏 2010年29期2010-08-15
- 如何把握“诗言志”的志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再通过诗句这个载体,去揣摩、把握诗人所言的志。战国时期的屈原,由于他出身贵族,年轻时就担任了重要官职左徒,后因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楚怀王疏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2009-03-27
- 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
”出,这便是“诗言志”。故“诗言志”中的“志”便应解为作者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样,诗便与作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同时,读者亦只有加强自家的人格修养,方可体悟到作者在诗中呈现的人格修养境界,这便是中国诗学诠释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诗便与读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又因为这种人格修养境界并不是机窍沉浊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虚室”,故这种境界由是诗呈现出来,其风格必定是平淡简远的,这是中国诗歌的最高风格,而这种风格不能从审美趣味中“求”得,只能从人格修养中“修”来,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4期2004-01-07
- 诗言志
号:____“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意思是说,诗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这是我国早期的诗歌理论,被朱自清先生誉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诗的认识作用。“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这一诗歌的显著特征,肯定了诗歌的认识作用在于感情的交流。马克思主义认为,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们通过读“诗”明“志”,即可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二、诗的教育作用。“志”既然是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诗歌必定具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6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