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
- 论话剧《驴得水》的电影改编策略
0)一、话剧《驴得水》电影情节的改编(一)故事情节的整合与延展话剧《驴得水》原本是一出舞台剧,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几位怀揣着“农村教育实验”梦想的教师们,来到偏远的农村办了一所小学。因为当地十分缺水,他们需要一头每天来回二十里山路拉水的驴。学校却穷到连养驴的钱都没有,于是他们以驴的名义,虚构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老师以此来申请工资。这一切原本风平浪静,直到有一天教育部派人下乡重点考察“吕得水”老师的教学情况。学校不得不让一个没文化的铜匠假冒“吕得水”老师,来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2023-12-18
- 电影《驴得水》:底层人物的觉醒
王彩转电影《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之后制作的第二部喜剧影片,但是这部影片不同于一般的单纯令人发笑的喜剧片,《驴得水》思考和沉默的部分远远超过了搞笑本身。该影片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用喜剧荒诞的外壳来影射社会问题,引发思考。电影《驴得水》中铜匠是一个典型的角色,他既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动物性,也体现着底层人物在寻求蜕变的过程中人性抉择的艰难。一、情感世界中的妥协与觉醒在遇见张一曼前,铜匠作为底层人物的代表,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是一个愚昧、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12期2023-01-24
- 《驴得水》中的民俗象征和文化隐喻
和民俗心意。《驴得水》的原始剧本虽然是为电影化而诞生,但由于先出现了话剧版《驴得水》,它的“舞台感”就十分强烈,例如场景的单一、人物数量少、“乡村场景”的失语等等。这些简化会使得镜头和情节像剧场道具一样变得标签化和符号化,指向性和隐喻的喻体很直观生动地冲击观众的眼眶,其背后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就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一、雨神庙的葬礼(一)《驴得水》中的历史地理线索和雨神形象《驴得水》的背景在电影开头被交代得很清楚,时间在1942年,裴魁山的台词“这兵荒马乱的有什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2022-05-24
- 从《驴得水》看谎言对启蒙的消解
到的。在话剧《驴得水》中,四个城里来的知识分子,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消解了启蒙的意义。一、谎言与教育启蒙《驴得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42年的旧中国。在一个偏僻又贫穷的地方有四个怀揣振新农村教育事业梦想的张一曼、周铁男、孙恒海、裴魁山四人。他们创办了一所三民小学,希望通过这所学校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消除农村贪愚弱私顽疾的目的。当地的环境太过于艰苦,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因此他们虚构了一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利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购买了一头驴,取名为驴得水。后教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2022-04-17
- 从语用预设角度看电影《驴得水》言语幽默的产生
摘要:《驴得水》是一部由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该影片语言对话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以该影片的角色对白为研究预料,以语用预设的特性作为理论框架,剖析该片选段对白言语幽默产生的机制,旨在更好地探究预设理论对电影对白言语幽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语用预设 言语幽默 言语交际 《驴得水》一、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预设,又称之为前提,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他认为,预设是说话者为保证某个句子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随着预设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
参花(下) 2021年11期2021-11-30
- 从艺术到现实:作为历史事件的《驴得水》
要: 电影《驴得水》上映后,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电影中四位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想象到覆灭来探究作品批判现实的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事件, 《驴得水》在口碑和票房方面的成功,也反映出电影主创团队对艺术功能的乌托邦想象。如果不能严肃而严谨地对待艺术创作,那么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也会如乌托邦一样,迎来覆灭的结局。关键词:《驴得水》 乌托邦 历史事件自电影《驴得水》上映以来,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也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几年来,不论是作品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新世纪以来话剧的影视改编研究
十二公民》;《驴得水》二十一世纪以来,影视行业蓬勃发展,话剧IP改编电影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热点现象。但是话剧与电影在创作模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简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行总结。一、探索阶段《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都是2006年上映的国产大片。两部话剧改编电影在同年上映,成为这种模式的试金石。两部影片票房成绩都不错,但是口碑却不尽如人意。《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导演张艺谋改编自话剧《雷雨》,其故事框架与剧版相似,考虑到媒介的差异,影版
锦绣·上旬刊 2021年5期2021-05-14
- 从《驴得水》到《第十一回》:黑色喜剧电影的戏剧化阐释
2016年的《驴得水》(周申)和2021年的《第十一回》(陈建斌)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味,两相对照,能够引发观众对国产黑色喜剧电影的戏剧化叙事问题的诸多思考。《驴得水》由开心麻花工作室出品。这部电影本身就改编于该工作室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带有天生接近戏剧的属性。它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第十一回》则是由陈建斌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这部影片是他继2015年《一个勺子》后执导的第二部影片,讲述了“
电影评介 2021年24期2021-05-01
- 戏剧性情境中的人性表达和美学原则
年上映的电影《驴得水》将原有戏剧改编得很好。《驴得水》这一电影通过喜剧的表达方式,以非常态的表达手法展现了最真实的人性,感情张力十足,有很大的批判意义。因此,以《驴得水》为例,对戏剧性情境中的人性表达和美学原则进行研究。关键词:人性表达;美学原则;《驴得水》中国电影在最开始是由戏剧的方式来打开发展之路的。将戏剧改编为电影是一直以来就有的传统。近年来,将戏剧改编为电影的作品越来越多,例如“开心麻花”团队,他们的戏剧改编电影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获得了很大的
大观 2021年12期2021-02-03
- 话剧《驴得水》中张一曼人物形象的分析
剧的四幕喜剧《驴得水》,讲述了一个民国时期乡村学校的故事,由于严重缺水、缺资金,校长将一头挑水的驴虚报成英语老师,来为学校增加一份工资的经费。面临上级的检查,大家决定让一个铁匠来冒充这个叫“驴得水”的英语老师。没想到虽然漏了馅,但教育部特派员却要把这位“驴”老师树成教育家,以骗取美国人的教育捐款,于是开始了一个更大的骗局。最终,在利益和强权面前,几位知识分子软弱、妥协、欺骗、背叛,出现了人性的迷失和堕落。三民小学数学老师兼会计的张一曼是《驴得水》的重要角色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08
- 异化式的社会群像
——评电影《驴得水》主题及视听特色
此言正是电影《驴得水》的真实写照。影片里借驴讽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中,老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一系列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极具荒诞戏虐的戏码演奏一曲黑色幽默的离歌。在揭示社会现实残酷与人性丑恶的同时,对中国农村教育落后、知识分子所面临道德困境与人性挣扎进行深刻反思。人性异化般的现实主义者为现代社会投射新一代的影像窗口。影片以起火救驴棚展开的故事开端与音乐节奏律动相结合,一板一眼的幽默画面将民国时期人们的愚昧与无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2020-11-29
- 论戏剧语言对戏剧表演的氛围营造功能
——以《驴得水》为例
意艺术效果。《驴得水》中对于张一曼角色塑造,整体戏剧语言阴柔中带着刚强,狂野中带着个性,从而为张一曼的表演者营造出个性化的表演氛围,展现了张一曼狂野而底线牢固的性格。为了达成办事的目的经常用“睡服”的方法,行为狂野而妩媚,但面对被“睡服者”的求爱表白却断然拒绝,表现出她阴柔下的原则性、底线准则。她为了支持孙校长办教育而经常捐工资,显得阴柔而富有爱心;面对被自己睡服的铜匠的表白,她也断然拒绝,通过行动的“潜台词”反映出的底线原则,与孙教授的没底线原则形成鲜明
鸭绿江 2020年21期2020-11-12
- 《驴得水》
黑色幽默电影《驴得水》,这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笑后沉思的好片子。电影荒诞的风格、意味深长的讽刺都让人印象深刻,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多的是从教育的层面去思考影片带给我们的启发。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偏远缺水的小山村,一位梦想搞农村教育实验的孙校长领着几位从大城市来的大学教师,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还有孙校长的女儿孙佳,一众人不畏生活条件的艰苦,不在意薪水待遇的惨淡,共同开办了一所学校。几个身份各异的小人物,为着改变中国农村教育“贫愚弱私”现状的“宏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11-03
- 《驴得水》《荒城纪》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解读
要:电影《驴得水》和《荒城纪》在思想、主题、风格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与鲁迅小说有着诸多相似,本文试从女性解放的思想诉求、人物形象两方面比较三者关系,通过影响分析,探寻鲁迅小说在当代电影中的创造转化。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互文性[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2鲁迅小说中的妇女解放、启蒙主题及其人物塑造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启蒙价值的会聚和重构、个体生命体验和精神哲学,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驴得水》《荒城纪》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解读
要:电影《驴得水》和《荒城纪》在思想、主题、风格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与鲁迅小说有着诸多相似,本文试从女性解放的思想诉求、人物形象两方面比较三者关系,通过影响分析,探寻鲁迅小说在当代电影中的创造转化。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互文性[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2鲁迅小说中的妇女解放、启蒙主题及其人物塑造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启蒙价值的会聚和重构、个体生命体验和精神哲学,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驴得水》——当代喜剧电影的“中国式”创新
景戏剧代表作《驴得水》搬上了大荧幕后,在收获大量票房外,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有人赞誉有加,有人则相反,显然《驴得水》戳中了部分观影者的兴奋点。例如,如何划分喜剧与悲剧的讨论、丑化知识分子形象的问题、甚至是女性主义的探讨。当今国产喜剧电影创作者们为了迎合受众来获得票房成绩,“光怪陆离”的喜剧元素、“天马行空”的场景和不合理夸张的肢体动作打破了传统喜剧风格,其幽默夸张的程度似乎超过了一个界限。电影《驴得水》在真实的人物和环境背景中表达其现实主义特点,无论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2020-05-19
- 从电影《驴得水》到《半个喜剧》看喜剧片的悲剧价值和叙事技巧
16年上映的《驴得水》与2019年上映的《半个喜剧》都是由开心麻花团队制作的电影,两部作品虽然都被贴上了喜剧片的标签,但片子中的场景设定、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方面带给观众更多的是“笑中带泪”的体验。【关键词】《驴得水》 ;《半个喜剧》; 喜剧片;叙事 悲剧喜剧片,作为较受观众喜欢的类型电影之一,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情节,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形象以及场景。郝建在其著作《电影类型学》一书中对喜剧片的定义也很明确地指出“它是以种种手法引人发笑并表达人类的自信心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期2020-03-30
- 浅析戏剧电影《驴得水》中对白对角色人物形象的塑造
重要的板块。《驴得水》里每个人的性格依托于他们的个人经历绝不会混淆,分明而独特。【关键词】对白;塑造;角色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082-01从理论上而言,通过对白相关的书籍了解其作用和正确有效的诠释方式,在个人认知理解的基础上添砖加瓦,通过对影片《驴得水》中各种对白的认知进行分析,以这些对白为例子,阐述对白在剧情中的作用,并且进行总结——在创作中,如何利用对白正确地塑造
戏剧之家 2020年6期2020-03-23
- “自我的镜像”:论电影《驴得水》中的民族国家叙事
201)电影《驴得水》(周申、刘露导演)自2016年上映以来,曾引起观者和论者多方面的热烈探讨。撇开褒贬毁誉不谈,目前评论界对该影片围绕民族国家符号(中国、英国、美国)的叙事要素尚缺乏必要、集中的阐释。这是一部寓言气质显著的电影,主创人员关于“讲述一个有关中国的民族寓言故事的主观艺术追求”[1]非常强烈,影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942年中国”的具体时空下,绝非出于历史仿真效果的考量。借用法国哲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这部影片多次引入“英国”“美国”的“他者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03
- 浅析话剧改编电影的转换
——以电影《驴得水》为例
师范大学电影《驴得水》是由开心麻花出品,于2016年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它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话剧,讲述民国时期,在一处偏远地区,一群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由于资金短缺,将一头驴谎报为老师冒领薪水从而引发的故事。该片一经上映,在国内大受好评,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8.3分,是当年国产电影中的最高分。整部电影用一个喜剧的外壳包裹了一个悲剧的实质性内核,对于当时的体制和人性都进行了较为彻底地讽刺,使观众在欢笑之余不免产生一定感伤的情绪。由于是一部由话剧改编而成的电影
环球首映 2020年7期2020-01-17
- 谈戏剧《驴得水》中人物的性格反转
张天馨《驴得水》话剧在第一次上演时的宣传海报上写着 :“一切知识分子都是纸老虎!”[1]到了2014年再次上演时,其宣传语变为“一切非源于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都是纸老虎!”[2]通过海报宣传语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编剧的批判对象发生了变化。在《驴得水》中,四个带有崇高理想的知识分子扛着“启蒙”的大旗来到偏远山村进行教育实验,却在利益的诱惑下走向堕落,在生命的威胁下背叛了道德良心。高尚的启蒙者们被逼到一个封闭的人性审判室里无处可躲,必须以真实的面目接受拷问,他们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2019-12-28
- 《驴得水》原班人马打造新片《半个喜剧》
由《驴得水》原班人马打造,周申、刘露担当编剧、导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半个喜剧》近日曝光首款定檔海报,并宣布将于12月12日全国公映。2016年,电影《驴得水》以不到1000万元的小成本投入拿下近2亿元的票房佳绩,成为当年国产电影市场的黑马之作。《驴得水》还以8.3的评分创下豆瓣年度“华语”片最高分的佳绩,并闯入豆瓣TOP250佳片名单。历时三年,《驴得水》的编剧导演携手御用女主任素汐再度聚首《半个喜剧》,将故事背景放到
综艺报 2019年22期2019-12-27
- 男权压抑下的抗击
——电影《驴得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优美的自己。《驴得水》一片通过人物冲突、情节安排凸显现代女性主义中蕴含的真善美元素,以此对抗处在睡眠中随时可能苏醒的男权观念。一、女性之真与夫权观念的冲突《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国内、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新思想的冲击导致部分女性开始正视自己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合理与合法地位,但另一方面,男性仍旧不愿放弃男权主导下的畸形社会形态。女性可以说是被看做男性的附属品,男人总是站在救赎者的立场看待女性。两种观念的碰撞爆发出巨大力量,影片将这种
电影新作 2019年4期2019-11-15
-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东昌学院电影《驴得水》是由导演周申、刘露共同创作的一部荒诞喜剧电影,讲述了几个怀揣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开办学校的故事。这所学校待遇惨淡,条件也非常的艰苦,但是老师们都自得其乐,为了方便打水,几位老师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法子,将一头驴虚报成一位老师,用这位“老师”的经费来养驴得水,然而教育部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这所学校原有的安宁。正当每个人都担心这个丑闻即将被揭露时,有一个神奇的“天才”出现拯救了所有人,但他们不知道更大的麻烦即将到来。《驴
新生代 2019年3期2019-11-14
- 浅析《驴得水》人物形象
国产喜剧电影《驴得水》讲述了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校里,教师们为了领到更多的钱而把一头驴谎报成一位有高学历教师,由此引发闹剧的故事。本文针对“吕得水”老师、铜匠、张一曼、孙佳这四个人物形象做浅析。关键词:人物形象;符号;角色电影《驴得水》讲述了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校里,教师们为了领到更多的钱而把一头驴谎报成一位有高学历的教师。但当上级领导要见这位“吕得水”老师,教师们用一个又一个的谎去圆“吕得水”老师的谎言的时候,这场闹剧就开始了。一、“吕得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2019-10-12
- 从电影《驴得水》中的女性角色分析女性的水性哲学
摘 要:电影《驴得水》中所反映出的人性的扭曲、不得已或被迫害引人产生思考,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角色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包容、易变的人性本色与水的本性有共通之处。《坛经》《老子》《庄子》《中庸》等中国哲学原著中都有深刻的水性哲学的意义,文章以水性哲学为切入点来评析电影《驴得水》并提出对于事物的发展还是应顺其自然,而不应多加人为改造因素的观点。关键词:女性;《驴得水》;水性哲学;顺其自然一、《驴得水》角色介绍及故事梗概《驴得水》电影风靡一时,这部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让笔
大观 2019年7期2019-10-08
- 概念整合理论下电影《驴得水》中多模态隐喻的意象构建与解读
,研究了电影《驴得水》中的多模态隐喻,包括海报隐喻及张一曼、孙佳这两位角色的隐喻。【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論;多模态隐喻;《驴得水》;海报;角色基金项目:(1)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多模态隐喻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认知解读”(项目编号:2017SJB0495);(2)2017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中外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7JS0014B)1. 概念整合理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2019-09-10
- 从读者批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驴得水》
”主演的影片《驴得水》自上映以来,就广受赞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部影片采用独特的“矛盾”台阶式递进方式进行叙事,让整部电影极具张力,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本文拟从读者批评理论的视角对《驴得水》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分析该影片是如何满足和颠覆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如何巧妙地构建该电影剧情的发展、设置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邀请观众(读者)参与影片的创作。关键词:《驴得水》;期待视野;不确定性;意义空白一、符合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电影《驴得水》的悲剧性分析
摘 要】电影《驴得水》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影片从头到尾,从情节设定到角色塑造再到主题阐述都充满了悲剧性。影片讲述了几个乡村教师为了拿到教育部的拨款,以驴的名字臆造了一个叫作“吕得水”的英语教师,即以他的名义多领一份薪水用来维持这个三民小学的运转,而后为使骗局不被戳破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荒诞的闹剧的故事。本文从情节的设定、角色的塑造、主题的阐述出发对该片进行悲剧性分析。【關键词】悲剧性;《驴得水》;人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2019-08-09
- 从《驴得水》看乡村电影伦理表述
畅【摘 要】《驴得水》是一部新时期的乡村电影,影片讽刺了社会问题和潜规则,描绘了一个乡土世外桃源。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片中体现出的伦理道德,以及影片对当下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塑造的启示。【关键词】驴得水;乡村电影;伦理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97-02现代意义上的“乡村电影”中的“乡村”是一个中性词,意指作品叙事的客观对象。①乡村电影作为以乡村为叙事空间、关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2019-03-29
- 《驴得水》:陌生化、隐喻与象征的符码世界
露导演的电影《驴得水》以1942年的中国农村教育生态为背景,讲述了以孙校长为首的一群农村教师因为一次虚假上报引发的一连串故事.本来自得其乐的一群农村教育知识分子,因为上级特派员的突然检查,而逐渐暴露出知识分子的性格缺陷.为了维护孙校长的“农村教育实验”梦,一群人撒了一个又一个谎,一句“做大事不拘小节”让他们的欲望、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最终酿成了张一曼自杀、众人受处分的悲剧.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本片还有一个亮点——象征符号的建构.象征无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2-21
- 浅析话剧《驴得水》的隐喻与讽刺
摘 要】话剧《驴得水》以荒诞喜剧的形式展示了悲剧的内核,剧本架构、情节矛盾、人物关系都对社会和人性充满了隐喻与讽刺,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深刻,是近年来小剧场话剧中的一部佳作。【关键词】话剧;隐喻;讽刺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31-01话剧《驴得水》是一部四幕荒诞喜剧,由周申、刘露编剧导演。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缺水的乡下小学,由于校长谎报教师名额“吃空饷”,引来了教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2018-12-10
- 《驴得水》中的人性解读及当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一部国产影片《驴得水》自放映以来广受好评,其中的人性问题更是引发了众多思考,本文旨在就本部影片的剧情发展,谈一谈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其对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驴得水;人性;后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电影《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缺水的山区学校里,老师们为了把学校支撑下去,于是将一头运水的驴虚报成一名老师冒领薪水却遭到特派员调查,为了掩饰这个谎言他们不断编造着新的谎言最后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局,主人公们也随着情节发展一步步原形毕露的故事。接下来我们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对人性的思考
摘 要:电影《驴得水》由周申、刘露执导,讲述三民小学的老师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事情,致使他们终将走上歧途。通过教育,知识分子有了礼貌的行为、复杂的思维和远大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教育的人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道德,但他们人性的恶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而被隐藏。影片利用不同的人物角色展现出了人性的“贪”“愚”“懦”“私”,这恰恰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矛盾。教育是他们美好而正当的信仰,但为了这个信仰,他们一次次的突破道德的底线,撕开自己阴暗的本质,最终
大东方 2018年7期2018-10-21
- 浅析黑色幽默电影《驴得水》的叙事特征
,小成本电影《驴得水》上映,该影片上映之后口碑与票房齐飞,成为2016年的票房黑马,这是一部用黑色幽默来影射现实,让人深思的电影。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衍生品,黑色幽默电影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的黑色幽默电影在吸收西方黑色幽默电影的理论与技巧的同时有自身特色,在国内发展迅速,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以黑色幽默作为切入点,剖析电影《驴得水》的叙事特征,从而让受众感受黑色幽默的独特魅力。关键词:《驴得水》 黑色幽默 叙事特征 艺术价值2015年10月,一部《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电影《驴得水》中的张一曼形象分析
要】看完电影《驴得水》,许多人都喜欢上了三民小学的老师张一曼,被她的随性不羁震撼,被她的可爱烂漫打动,为她的多才多艺折服,也为她的悲惨结局落泪。疯狂荒唐的年代,都是吃人的社会,都是进步女性的焚炉。这在张一曼身上得到了最触目惊心的印证。张一曼的悲剧命运也为影片《驴得水》增添了一层更为震撼人心的意味。【关键词】张一曼;驴得水;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90-01一、姿态优雅、活得漂亮在远离
戏剧之家 2018年21期2018-10-19
- 《驴得水》:一次人生意义的探寻
队创作的电影《驴得水》。该电影以同名话剧《驴得水》为原型,由于沿用了剧场版剧作和主创人员,在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留有话剧版的烙印,公映后好评与争议并存,形成网络文化的一个热点。由于电影和话剧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的差别对观众把握《驴得水》故事的深层内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影片《驴得水》比较充分发挥了电影语言的表达优势,为观众留下了一个较大的多向的阐释空间。【关键词】驴得水;真实性;象征结构;人生意义;探寻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戏剧之家 2018年18期2018-09-26
- 电影《驴得水》的善恶博弈与悲壮叙述
逐渐减少。而《驴得水》作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将话剧搬上荧幕的作品,做到了影片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引人人胜的故事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在众多千篇一律的电影套路中独辟蹊径。电影剧本丰满,环环相扣,锋芒毕露,引发人生思考,具有深刻内涵。电影故事比较简单,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几位乡村教师为了解决吃水问题而谎报教师数量,以骗取教育部公饷的故事。虽然简单易懂,但多角度地影射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对A性矛盾的探讨,女权主义者可以看到对性解放的需求,以及历史上及现今时代仍旧
电影评介 2018年6期2018-09-25
- 话剧改编的电影艺术特性研究
;艺术特性;《驴得水》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012-02一、改编特色:创新势头强劲 表意共鸣交织首先,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时代中,电影的艺术特性已经成为研究的常态。话剧追求结构上的严谨和情节的大起大落,一般严格依照“三一律”来组织故事。中国电影常见的戏剧式结构就是对戏曲、话剧结构的某种移植,这种结构承袭了戏剧的冲突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核心部分,“十分讲究对矛盾冲突进行集中而凝练的处理,并迫使其尖锐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2018-09-21
- 修辞艺术中的词语锤炼与句式选择
处。关键词:《驴得水》 修辞艺术 词语的锤炼 句式的选择一.词语的锤炼汉语的语汇非常丰富,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意思又可以用多个不同的词来表达。词语的锤炼是修辞学中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即从一般的词语中精心挑选,找到最能反映这个事物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词语的锤炼要求在选择词语时要准确、生动、鲜明、简练。1.语音的锤炼。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一篇作品除了要准确的运用词语来表达情义之外,
文学教育 2018年7期2018-07-17
- 国民性的反思与重构
本嵩摘 要:《驴得水》是一部带有荒诞色彩的悲剧,它巧妙的欺骗模式与荒诞情节,揭露了中国国民灵魂的丑陋、个体精神的蜕变,无情地拷问着每个人物的灵魂与良知。戏剧延续了“五四”启蒙者“改造国民性”的“立人”主题,并提出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以期破解国民性的死局,培养“新民”,建立“人国”。关键词:《驴得水》;国民性;立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114-03戏剧《驴得水》[1]带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大胆与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8期2018-07-09
- 电影《驴得水》解读
摘 要】电影《驴得水》是一部成功的由话剧改编而成的国产电影。影片用极富戏剧性的冲突设置,生动鲜明的人物刻画,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文本主要从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分析两方面对《驴得水》进行解读。【关键词】《驴得水》;戏剧冲突;人物刻画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099-01一、基于谎言的戏剧冲突狄德罗曾说过:“我相信如果谎言可以用一时,从长远来看它必然有害,反之,真话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有用的,尽管暂时也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2018-06-08
-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中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手段
自己的产品。《驴得水》电影的成功系列营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产品策略方面,准确把握电影本身的话剧基础。其次,在分销策略方面,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合作。最后,在推广策略方面,新媒体手段不断迎合电影宣传。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使电影《驴得水》在票房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关键词】新媒体;中小成本电影;营销手段;驴得水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5-0107-01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201
戏剧之家 2018年15期2018-06-08
- 现实镜像背后的真伪
——浅析影片《驴得水》
10119)《驴得水》是我迄今为止看后感觉心情较为压抑和积郁的电影之一。这部讽刺喜剧带着它独有的黑色幽默向观众揭示了当下一些现实而深刻的现象。寓教于乐式的表现手法揭示的主题发人省醒。影片讲述的是在边远乡下支教的四个知识分子开了所学校,为了吃空饷将一头驴谎报成一个老师,并为了掩饰这场骗局闹出了一系列错上加错的闹剧。正如影片开头的驴棚着火正是全片的一个影射,众人七手八脚救火,最后校长的一句:“听我指挥”众人在校长的指挥下,却使火越烧越旺,驴棚被毁。全片的一系列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2018-04-02
- 浅谈话剧与电影如何对接
——以《驴得水》为例
是真实的。在《驴得水》话剧中,有两个主副演区,舞台设置较为简洁。在电影的开场,就通过一组全景和远景的镜头展现了山区的大环境,艳阳高照的天气,黄色的裸漏大地,以及话剧中所没有的求雨庙,都展现了这里极度缺水的状况和荒无人烟的处境。为之后发生的一切事件提供了环境基础。比如驴棚突然着火,在话剧中没有这些直观的环境展示会显得事件的发生特别具有偶然性,但在电影的开场就打破了话剧的“舞台性”,利用环境特写告诉观众山区极度干旱,在正午太阳照射下,驴棚有着火的可能性。还有他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2018-04-01
- 浅析多元化媒介下的受众分析
——以《驴得水》为例
下面我们就以《驴得水》为例,浅析它在电影和话剧两种不同传播媒介中受众分析的不同之处。一、受众分析的广播媒体价值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受众的传播学价值并未受到重视。受到了社会现状和媒介发展的限制,人们在接受和使用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时候大都是被动的,传媒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绝对的权威,因此新闻界和媒体界对受众都持有漠视的态度。但随着媒介的增加、传播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受众的选择越多,因此受众媒体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受众中心论由此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2018-03-29
- 从《驴得水》和《裁缝》看中西人性论表现之异同
择将国产影片《驴得水》与澳大利亚影片《裁缝》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深度论述两部影片的人物、剧情、场景等元素,剖析中西文化对人类人性观的异同阐释。通过对比分析,从而肯定中国此类电影中的优点并取其精华,再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念,以促进中国电影在内容和内涵上的长足进步。一、 同归:封闭空间与善恶对立影片《驴得水》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因为成本不足和话剧改编的原因,这部影片带有浓厚的话剧风。但这种形式上的缺点,反而让对电影形式审美疲劳的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片中的场景
电影评介 2018年16期2018-03-10
- 黑色幽默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悲剧
——以电影《驴得水》为例
的闹剧。1 《驴得水》中现实主义悲剧的体现1.1 黑色幽默下人物双面性的转变1.1.1 功利的理想主义者孙校长所有悲剧的始作俑者和事态不断发展的推动者都是他,最“正义”、有威望的校长,同时也是高喊着成大事不拘小节而对张一曼挥下屠刀的校长。孙校长贪于梦想,为了农村教育事业的理想,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惜采用任何方法,所有人都在他的理想中牺牲,一曼的死,铁男的热血,魁山原以为的爱,甚至自己女儿的幸福都要为他的理想让步。一句“想想孩子们,想想我们的学校”,绑架了这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2018-02-25
- 戏剧性情境中的人性表达和美学原则
——以戏剧改编电影《驴得水》为例
现的艺术真实《驴得水》剧情看似荒诞不经,实则透视人性,台词调侃幽默,却又发人深省。影片讲述了一个以戏谑喜剧外壳包装的荒唐故事:1942年,在西北地区的一所三民小学,校长为学校生计,谎报一头驴当英语老师,“驴”名为得水,原是学校从二十里外驮水的主要工具,片名《驴得水》由此而来。恰逢教育部特派员视察,情急之下校长用铜匠冒充英语老师,结果谎言越编越大,为不断弥补漏洞,事态发展越发具有闹剧性。在影视美学中,假定性情境一般指戏剧通过认识原则和审美原则对作品的加工,使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2-24
- 穿华服,赐白绫
——通过《驴得水》看女性主义
数人重视。而《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尤其在乡村,女性可以说是被看成男性的附属品,男人总是站在救赎者的立场看待女性。就像裴魁山对张一曼说的话:“我想娶你,别人不理解你我理解你,我也不嫌弃你之前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裴魁山在被拒绝以后对张一曼的态度产生了巨大反差,他内心高高在上的自己被传统意识里低贱的被救赎者嘲笑,因此,索性得不到就只能将其破坏。张一曼有着和当时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她不认为自己是附属品,她内心所承载的女性主义驱使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0期2018-02-22
- 关于话剧《驴得水》中“裴魁山”的创作手记
可怜。在话剧《驴得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裴魁山,因为魁山自负倨傲又洞若观火,说爱憎分明。在这方面,我以自己是一位老师的角度来分析教学问题以及学校所经历的事情该如何去解决,从而使我接近裴魁山。(三)年龄跨度。事情发生在1942年,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我21岁,裴魁山40岁左右,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注定是我在变成他的过程之中一个强大的阻碍,通过网络与相关背景的调查,我慢慢去渗透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候的人的思想与行为。我和裴魁山年龄跨度又可以说不大,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2018-02-22
- 方寸之地,百态人间
为成功的话剧《驴得水》中人物为例,分析人物塑造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对高潮的推进和促成,以及人物的典型性对时代、对人性的涵盖。【关键词】戏剧性;驴得水;人物分析;戏剧真实;戏剧夸张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04-03小剧场话剧《驴得水》上演之后受到观众追捧,同时得到剧评家的认可。在国产话剧不断向商业化倾斜的今天,它让我们看到话剧的希望与出路。以喜剧作为外衣,吸引大部分人群观看,通过典型人物讲述跨越时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2018-02-22
- 女体的物化与毁灭
——评《驴得水》中的张一曼形象
表示,对影片《驴得水》的喜爱是因为片中的张一曼这一形象。她优雅的舞姿,素朴大方的旗袍,对浪漫爱情的诗意表达,都成为影片中的亮色。作为有知识的新女性,张一曼既不同于旧式的大家闺秀,只知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平平淡淡过一生;也不是愚昧无知的农村家庭妇女,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任由男权束缚与压抑,她有独特的个性和勇敢追求自由的行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拘一格的都市女子,在看似世外桃源的乡村,也难逃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悲剧命运。影片看上去很美的背后,是女性身体被物化甚至毁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2-08
- 浅析黑色幽默电影《驴得水》的叙事特征
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作为“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影片,电影《驴得水》依旧延续了《夏洛特烦恼》的喜剧风格,但是在喜剧的基础之上,该影片更多呈现的是黑色幽默,正如《驴得水》的导演周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两部电影的风格类型并不一样,《夏洛特烦恼》是爆笑喜剧,但是《驴得水》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对于“黑色幽默”,《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界定: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
名作欣赏 2018年17期2018-01-28
- 争议辨析与男权形态新逻辑
转换上来看,《驴得水》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从剧本来看,它是一个好故事。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是丰满与立体的,故事在关键情节点和人物性格演变上也是做足了铺垫。同时电影也展示了女性被拯救、放纵、放逐、毁灭的故事,体现出一种被柔化的男权新形态。[关键词]《驴得水》;好故事;男权形态;男权柔化在2016年的中国电影中,有一部电影因其辛辣的讽刺和巧妙的故事编排搅动着国人的神经,它就是周申、刘露导演的《驴得水》。早在2012年话剧版的《驴得水》就在北京首演,并在之后的几年不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2018-01-17
- 人性倾覆的符号矩阵
二元对立 ;《驴得水》摘要:纵观近五年国内的类型片发展倾向,喜剧片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极具深层寓意和现实影射的讽刺喜剧片屈指可数。作为讽刺喜剧片的代表作《驴得水》,一上映便备受观众青睐,其原因在于电影中每个人物都具有超越时代的典型性。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是以“行动元模式”与“语义方阵”为主的一套有效阐释模式,将二元对立扩展为四元对立以达到更为完善的叙事分析。通过符号矩阵理论剖析电影《驴得水》,首先要确定关键“语义素”,然后对人物之间的四元对立与矛盾进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12-02
- 影片《驴得水》:人性就在你眼前
◎丁冬梅影片《驴得水》:人性就在你眼前◎丁冬梅本文针对电影《驴得水》本身所展现的讽刺喜剧内涵展开讨论,从画面、台词、人物形象几个方面简单解读影片。文章阐述影片在镜头下所具有的隐喻性与象征性,对人物性格深层剖析,体会影片的深刻内涵。《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第2部影片,延续他们的第1部影片《夏洛特烦恼》的喜剧风格,但《驴得水》有着更深的内涵——“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夏洛特烦恼》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梦,我还有机会做个好人。”《驴得水》则是通过一个个谎言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2017-11-25
- 从《驴得水》看黑色幽默电影
摘 要】根据《驴得水》的电影模式和类型探讨黑色幽默电影在当今社会下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在《驴得水》这部电影中,通过每个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变化,给我们展现了一出出荒诞却又引人深思的悲伤。这部作品作为2016年电影界的一匹黑马,没有梦幻般的3D效果,也没有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它只是用一个个直戳内心的镜头来唤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关键词】黑色幽默;驴得水;荒诞喜剧;人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108-02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2017-11-23
- 父权制文化视角评《驴得水》的女性角色
000)电影《驴得水》,一部在话剧舞台上演了近十年的舞台剧,如今搬上大银幕,赢得了好口碑、好票房,是一部令人笑中带泪、揭露人性、讽刺现实的黑色幽默影片。该片的历史背景是民国时期,讲述一个发生在偏远乡村学校里的故事,故事情节连贯紧凑、跌宕起伏,在笑与哭之间,让观众真真切切地看到人性的善与恶、真实与虚伪、自私与贪婪。影片刻画了五个男性角色:孙校长,原本怀揣梦想却变得屈服现实;裴魁山:原本充满救世思想却变得利欲熏心、自私褊狭;周铁男:原本刚正不阿、无所畏惧却变得
电影文学 2017年19期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