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薇
关键词:符号矩阵 ;喜剧片 ;二元对立 ;《驴得水》
摘要:纵观近五年国内的类型片发展倾向,喜剧片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极具深层寓意和现实影射的讽刺喜剧片屈指可数。作为讽刺喜剧片的代表作《驴得水》,一上映便备受观众青睐,其原因在于电影中每个人物都具有超越时代的典型性。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是以“行动元模式”与“语义方阵”为主的一套有效阐释模式,将二元对立扩展为四元对立以达到更为完善的叙事分析。通过符号矩阵理论剖析电影《驴得水》,首先要确定关键“语义素”,然后对人物之间的四元对立与矛盾进行深层剖析,从而形成人性与反人性的符号矩阵图,进而对比呈现出人物性格突转与人性私欲幻灭的语义方阵,揭示出人性本恶与人性的“贪、愚、弱、私”,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同时影射了时代症结并发人深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4-0145-05
The Semiotic Square of Human Nature Overturned:
An Analysis of the Film Mr Donkey
ZENG 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semiotic square,comedy; binary opposition; Mr Donkey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genre film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may be said that comedies still occupy half of the market, but satire comedies with deep implied meaning and reflection of reality are comparatively far fewer. As a new representative satire comedy, Mr Donkey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 once released, mainly because every character in the film has the typicality ahead of the age. The Greimas's semiotic matrix theory is a set of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mode,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tantial model” and “semantic square”, extending binary opposition to quaternary opposition. Through the semiotic square theory, in the film Mr Donkey, the key semantic parameter is decided on first, then the quaternary opposi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characters are deeply analyzed, thus forming the square graph of humanity and antihumanity and then presenting the semantic square of the sudden change of personal character and the disillusion of selfish desire, revealing the evil human nature, 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corruption, stupidity, weakness and selfishness and the typicality of characters. In addition, it reflects on the crux of the age and is thus thoughtprovoking.
以同名话剧改编的影片《驴得水》,是继《夏洛特烦恼》后,开心麻花推出的第二部喜剧电影。此片在最初就以“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为宣传标语,虽说外壳是以喜剧包装,在影片的前一部分台词的运用以及包袱、笑点也是做足了,但是内核却是一个赤裸裸的关于“人性”批判的悲剧故事,可谓是近几年难得的讽刺喜剧片。影片《驴得水》寓意深刻,蕴含丰富而深層的现实影射,笔者借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对《驴得水》进行一次符号意义的剖析。
一、符号矩阵与《驴得水》的角色符号关系
格雷马斯(Algirdas Julien Greimas)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学家、立陶宛裔语言学家,擅长研究问题背后的意义,认为叙事学是由外显的表层结构(叙述层面)和内隐的深层结构(结构主干)所组成。格雷马斯对符号理论具有突出贡献,他的一般符号学被电影、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所借鉴使用,他也是迄今符号学研究意指分析方向或符号语义学的代表人物。
格雷马斯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他的符号矩阵理论,该理论是以“行动元模式”与“语义方阵”为主的一套有效阐释模式,是基于索绪尔的语言学和雅各布逊的二元对立所形成的。格雷马斯将二元对立扩展成为四元对立,以达到更为完善的叙事分析,并且引入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对立”与“矛盾”两个概念,认为我们所接触的“意义”均产生于“语义素”之间的关系。单就“语义素”来讲,是不存在意义的,正是由两个或多个“语义素”之间的对比、对立甚至冲突,产生了化学反应,意义才得以显现。同样推演到影片中,影片里符号意义均是由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和人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产生的。“这种产生意义的对立冲突主要分为两类: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矛盾或者否定。”〔1〕endprint
综上便有了如此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式:“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包含着一个意义的深层结构,这一深层结构是一组核心的二元对立项(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假设一方为X,对立面则是反X,经过推演又产生出与X相矛盾但不绝对对立的两项(实体与对实体的矛盾或否定):非X与非反X,而非X与非反X又是另一组相关且相对的二项对立式”〔2〕(见图1)。
图1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式
电影《驴得水》讲述的是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乡村学校,由于严重缺水,校长将一头驴虚报成名为吕得水的英语老师来为学校挑水,以获取多一份的教育经费。面对教育部特派员的检查,校长和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三位老师决定让一名铜匠来临时顶替这位吕得水老师,出乎意料的是特派员对吕得水老师非常欣赏,决定将其捧成教育家,以骗取美国慈善家的资助。影片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人由于利益的不同,在一个个谎言被拆穿的时候,大家由团结一心走向分崩离析,而在此中人性本恶与人性的贪、愚、弱、私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分析影片《驴得水》的深层符号意义,首先应该找出片中的关键“语义素”(关键人物)X,有时候文本中X这个关键“语义素”又是多个形象的组合。影片《驴得水》先后出现了具有同一性的两个关键“语义素”——张一曼和孙佳。应该怎样去寻找这样的复合关键“语义素”呢?首先要看关键“语义素”出现频率的高低,其次看它所牵动的故事转折点的力度强弱,重点是要找出这些复合关键“语义素”所具备的共通特性。在关键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通特性,也就找出了复合关键“语义素”,影片中张一曼和孙佳两个关键人物的共通特性便是善和执着。
因此笔者将影片《驴得水》的剧情分成前后两部分,剧情划分以张一曼被众人辱骂后剃头疯掉为界限,前半部分的关键语义素X是张一曼,后半部分的关键语义素X为孙佳。
影片剧情的前半部分,由关键语义素张一曼主导事件的发展走向。张一曼以保住学校为大局,主动牺牲自己去“睡服”铜匠,其倾慕者裴魁山见状后由爱生恨并带头辱骂张一曼。后来张一曼为了不牵连铜匠,就对铜匠说出了决绝的狠话,原本单纯的铜匠也由爱生恨,成了要求张一曼当众自我羞辱以及被剃头的提出者。由此,铜匠、裴魁山与张一曼形成了绝对对立的两面,裴魁山和铜匠便是反X;与张一曼本是同一立场的校长和周铁男,因为利益驱使和权力的压迫,在张一曼受辱时要么敢怒不敢言,要么被动参与,也与张一曼产生了直接矛盾,校长和周铁男即为非X;特派员为了骗取教育资助款,无底线满足铜匠要求,助长了铜匠的兽性,因此特派员与张一曼有间接矛盾但不绝对对立,即为非反X。
影片剧情的后半部分,由关键语义素孙佳牵动事件的发展走向。特派员为了得到慈善家的资助款,竟以绑架杀害孙佳的父亲(校长)相要挟,逼迫孙佳陪他们演戏来欺骗资助者,因此特派员与孙佳处于绝对对立面,为反X;校长为了保住学校,保护自己的利益,竟跪求女儿孙佳配合特派员等人表演;周铁男迫于权势成为特派员的走狗,与孙佳的爱情破滅。校长、周铁男与孙佳有矛盾但不绝对对立,即为非X;铜匠后来向特派员提出了要与孙佳结婚并出国留学的要求,特派员满口答应,让孙佳成为了间接的牺牲品,所以铜匠与孙佳有间接矛盾但不完全对立,为非反X。
二、《驴得水》“人性”符号矩阵剖析
《驴得水》是一部寓意深刻、对人性本恶与人性的贪、愚、弱、私进行讽刺的喜剧片。根据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影片《驴得水》呈现的“人性”符号矩阵模式如图2。
图2“人性”符号矩阵
(一)“人性本恶矩阵”中的性格突转
影片中几位男性的性格突转主要由张一曼与铜匠(吕得水)、裴魁山之间的“三角恋”关系所引起,呈现出“人性本恶”的符号矩阵模式(见图3)。
图3“人性本恶”符号矩阵
1.X(张一曼)与两个反X(裴魁山、铜匠)的对立
(1)张一曼与裴魁山的对立
张一曼与裴魁山的对立主要由张一曼为保大局去“睡服”铜匠开始。原本文质彬彬、知识分子模样的裴魁山,在张一曼清唱《我要你》的曼妙歌声与雪花满天飞的浪漫氛围下向张一曼表白要娶其为妻,认为其放荡不羁的外表只是脆弱内心下的防护外衣,此时的裴魁山喜欢的是心中想象的张一曼。当他发现张一曼主动去“睡服”铜匠时,却站在窗户外不敢进去制止。不过在他穿着貂皮大衣返回时,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本文质彬彬、诗书气质的谦谦君子,表现出了对钱财的极度贪婪,特别是在众人批斗张一曼的时候成为了第一个站出来用最恶毒的语言诸如“贱人”“臭婊子”“公共厕所”等辱骂张一曼的人,从而给了张一曼沉重的一击。裴魁山是典型的“君子型”人物,当一切如愿时,便是谦谦君子,明理善辩;而一旦遭遇挫折,就会以睚眦必报的心胸和最恶毒的心志去诋毁他人。
(2)张一曼与铜匠(吕得水)的对立
单纯朴素的铜匠对于这些教书人来说是个外来人员,原本没有受过教育的铜匠,对待感情最纯洁质朴。影片中在张一曼与铜匠告别时,铜匠曾用方言为张一曼唱起了最为真挚的情歌。但在张一曼为了大局、为了不连累铜匠而说了铜匠是牲口的狠话后,铜匠仗着特派员的权势竟当众提出要让大家羞辱张一曼并剃掉她的一头卷发。铜匠在摧毁张一曼的行为上,给了张一曼最致命的一击。铜匠表现出来的心狠手辣与歹毒,不禁让人唏嘘。
在刻画裴魁山与铜匠(吕得水)这俩人物的性格突转时,“貂皮大衣”是一个极强的符号,意指从人性到兽性的突转:裴魁山从谦谦君子彻底转换成卑鄙小人时,便是从披上貂皮大衣开始;铜匠从纯洁质朴的农民变成泼辣狠毒的恶魔时,也是从披上貂皮大衣开始的。当铜匠披着貂皮大衣再次归来时,裴魁山说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你的这件比我那件更洋气”,这实际暗示出铜匠睚眦必报的恶毒心志比裴魁山更甚。两人从人性到兽性的转变,通过一张皮囊就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颠覆和人性本恶的内核。
2.X(张一曼)与两个非X(校长、周铁男)的矛盾endprint
(1)张一曼与校长的矛盾
张一曼与校长的矛盾在影片中呈现为隐性状态,因为校长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张一曼使坏过,表面看校长也是一直维护张一曼和大家的利益的,其实只是为了维护他一手创办的学校,维护他那“崇高”的“有教无类”的完美理想,所以才会有张一曼为了大局去“睡服”铜匠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才会有铜匠要求众人践踏张一曼时的忍气吞声。校长随时随地都在说“干大事不拘小节”,但却用他的小聪明来创立了“驴得水”这个人物,然后又为了维护这个人物,他不断去撒谎、圆谎,直到后来成为摧毁张一曼的刽子手。这个“最温柔”的帮凶,让张一曼彻底地绝望、疯掉了。
影片中那场老校长剪去张一曼头发的残忍画面同操场上借着五彩灯光两人一起跳华尔兹的美好画面形成强有力的对比,也正是这强有力的对比,映射出了校长这类“老好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惜牺牲一切的狠毒。
(2)张一曼与周铁男的矛盾
周铁男算是影片中所有男性角色里唯一一个有气节的人了。他性格直爽、不虚伪做作,作为张一曼最好的朋友,他始终维护着张一曼。但是,当子弹穿过他的头皮后,他的所有气节瞬间消失,竟跪在特派员跟前磕头如捣蒜般的求生,并且看着张一曼被强奸却畏缩地躲在墙角发抖。这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最终成为了权势下的傀儡与走狗。
3.非反X(特派员)与两个非X(校长、周铁男)的对立
(1)特派员与校长对立
特派员与校长的对立主要表现在能否保住学校的问题上。校长交不出满意的吕得水老师,特派员会直接让校长的崇高理想瞬间破灭,于是以校长为首的教师们对铜匠进行了由内到外的教育改造,终于骗过了这个留学归来的特派员。然而,出乎校长意料的是特派员为了贪污美国慈善家的资助款,竟要将这位“驴得水”老师捧成教育家。因为特派员是校长实现理想的关键人物,所以面对特派员得寸进尺的要求,他只能忍气吞声却又心怀不满,只能暗中较量。校长牺牲身边人成全自己的理想,特派员滥用权力满足自身贪欲,两人都将人性丑恶的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2)特派员与周铁男的对立
周铁男是片中唯一一个敢口出狂言与特派员对着干的人,是第一个敢于拆穿谎言直面真相的人,但是他却没有料到真相的残酷,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狐假虎威的怒吼着“开枪啊”,却在子弹从头顶呼啸而过后,吓得跪倒在特派员的脚下,像小鸡啄米似得频频点头求饶,最后成了权利、权势下的走狗;而特派员,就是一个胸无点墨、道貌岸然却身居高位的官员,一声令下“我说他是吕得水老师他就是吕得水老师”,众人只能默认,此人就是现实版官僚主义者。
“人性本恶”矩阵下的六项二元对立式,将影片中几个男性人物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性格突转的过程与结果,以及人性本恶与人性的贪、愚、弱、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五个大男人齐刷刷羞辱张一曼的那场戏,一句句谩骂、剪头发、扇耳光,简直就是历史版的批斗大会、整风运动。
(二)“私欲矩阵”下的人性幻灭
继张一曼疯掉之后,影片的后半部分只剩下唯一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孙佳。这个天真、单纯的姑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面对特派员的威逼、父亲的跪求以及心爱之人的懦弱无能之后,对教育对人性彻底绝望了。通过孙佳与特派员、校长、周铁男和吕得水之间产生的对立与矛盾,可以构成人性幻灭的“私欲”符号矩阵(见图4)。
图4人性幻灭的“私欲”符号矩阵
1.孙佳与特派员的对立
天真的孙佳以为检举了特派员后一切纷争就可以平息,却不料特派员为了能拿到资助金而不择手段,直接以绑架其父亲(校长)相要挟,要求她假扮吕得水的未婚妻,陪这群丧心病狂的家伙一起演戏。孙佳痛恨特派员逼自己做的一切,因此孙佳和特派员处于绝对的对立面。特派员以权谋私,为了满足私欲可以利用任何人,这样的作风必将在欲望的驱使下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悬崖。
2.孙佳与校长和周铁男的双重矛盾
孙佳可以不顾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亲(校长)却是她的“软肋”,而这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时刻披着“有教无类”完美外衣的父亲,却一步步將深爱自己的孙佳推向火坑,直至毁灭。当校长跪在孙佳面前渴求的说着“我们离梦想只有那么一小步了”时,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已毫无书卷气息了,父亲的自私让孙佳彻底绝望了。这一切的果皆是校长这个因所导致的,他牺牲了裴魁山的爱情,牺牲了周铁男的气节,牺牲了“驴得水”那头驴,毁灭了最纯洁的张一曼,直到最后献祭出自己的女儿孙佳,为达到追逐私欲的制高点,他可以让人性彻底的幻灭。
孙佳和周铁男两人本来拥有最美好的爱情,但是因为周铁男对权势的屈服和扭曲的三观,导致孙佳心灰意冷,二人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在影片中孙佳和周铁男的爱情以产生到高潮再到毁灭,彩球这个符号用得非常巧妙。彩球第一次出现于孙佳因为驴蓬被烧毁而郁郁寡欢时,周铁男拿出了一个红色彩球送给孙佳,孙佳心情瞬间好转,这是俩人爱情产生之初;彩球的第二次出现是在晚上的操场,周铁男故意藏起彩球挑逗孙佳,两人在操场上抢夺着彩球,欢笑打闹,这是爱情最美的时刻;第三次出现彩球是在片尾,孙佳坐在驴车上正要拿起并打开那个不知是谁的箱子时,驴车被石头绊了一下,满箱的彩球越出箱子洒落一地,这意味着两人的爱情彻底结束。导演的巧妙构思就在于孙佳正要拥有那一箱彩球时,驴车被石头绊住,所有彩球腾空落地。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实际上寓意着孙佳正要拥有爱情时她和周铁男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并遭遇了困境,最后致使两人爱情破灭。这里的困境就是指曾经那个有骨气的愤青周铁男变成了权利下的走狗,当孙佳指责他为什么不保护张一曼时,他掷地有声的说着:“我先卧薪尝胆,混进去,等有了权力,找到特派员他们的把柄,再弄死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在说服自己、为自己找托词的时候,简直比鲁迅笔下阿Q还要阿Q得多,也正是这些行为和价值观,让孙佳彻底认清了周铁男,也认清了他们之间的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