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下电影《驴得水》中多模态隐喻的意象构建与解读

2019-09-10 08:16魏梦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
关键词:角色

【摘要】随着对隐喻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隐喻含义的构建与解读不仅仅存在于语言本身之中,还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布局等多模态的形式表现,而电影作为多模态集中表现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无疑是研究隐喻的好素材。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基础,利用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概念,研究了电影《驴得水》中的多模态隐喻,包括海报隐喻及张一曼、孙佳这两位角色的隐喻。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論;多模态隐喻;《驴得水》;海报;角色

基金项目:(1)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多模态隐喻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认知解读”(项目编号:2017SJB0495);(2)2017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中外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7JS0014B)

1. 概念整合理论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1980年著名语言学家莱考夫(Lake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其合著的《Met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点,认为隐喻的产生是原始域向目标域的隐射。在隐喻的解读过程中,人们通过认知分析,提取出两个域之间的相似点,即用具体事物来体现抽象事物,进而完成隐喻含义的构建。随后,语言学家Fauconnier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继而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他看来,隐喻的解读不仅仅是双域的单向隐射,而应该是两个心理空间的共同整合过程。这一理论为解释人类具有丰富想象力、创新思维和理解意义等做了参考。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不断加深和更新的,这也是人类丰富想象力和自我创新的过程。因此所使用的隐喻也会随之变化,概念隐喻无法准确解释这些新奇隐喻,而概念整合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Fauconnier认为,要完成隐喻的准确解读,需要有两个心理空间,即输入空间1 (input 1)和输入空间2 (input 2),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对这两个空间进行映射,进而分别跨空间映射,匹配相似点,形成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在合成空间里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这三个心理认知过程,产生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组合”指的是两个输入空间的内容经过组合和映射进而形成之前不存在的关系。完善则是利用认知能力,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将相关内容与输入空间相匹配。而扩展则涉及层创结构在合成空间中进行的整合认知。整合不是输入的复制,而是通过输入、投射的合并,基于独立运用框架和脚本经过完善、精加工而最后产生新创意义,所以,新创意义的产生经历了心智认知加工的过程。

2. 多模态隐喻

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从语言本身入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发现隐喻不但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入场生活中,而且还可以以非语言形式,包括声音、图像、符号、色彩、布局等。多模态隐喻与上述以语言为单一模态的隐喻之间并不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只是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3]。语言学家Forceville在《多模态隐喻》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借助具体的感知过程来进行阐释的符号系统”。与单模态隐喻不同的是,多模态隐喻是指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模态的形式来体现隐喻的现象,其目标域和来源域的映射是在不同的模态中被表征的。这些不同的模态包括:1)图画或视觉模态;2)听觉模态;3)嗅觉模态;4)味觉模态;5)触觉模态。由于这种分类太过粗糙,不便于分析,他进而又将视觉模态分为图像符号(pictorial signs)、书写符号(written signs)和手势(gestures);听觉模态分为口语符 号(spoken signs)、声音(sounds)和音乐(music),所以总共有九种模态。这些模态能够把日常生活中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给予接受者不同的感官信息,进而传达文字以外的含义。在此书中,他着重探讨了广告、政治演讲、海报、恐怖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的含义构建和解读。近几年来,国内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主要以研究广告、漫画、宣传片等为主。电影是文字、色彩、画面、声音、动作的综合体,无疑是研究多模态隐喻的好素材,而对于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较少。随着人们对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逐渐深入,如何利用不同模态之间的协作构建隐喻含义也成为了许多电影人关注的重点。尽管电影所传达的信息量不一定比文学多,但电影的表现形式相对丰富,给予观众的感受也更为直接和深刻。因此将多模态隐喻研究引入电影评论中也不足为奇了。

3. 电影《驴得水》中多模态隐喻的意象构建与解读

该片讲述了在民国时期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教师们,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叫“吕得水”的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校长将驴虚报成老师,“领空饷”为学校挑水,教育部特派员突击检查,情急之下校长让一个铜匠冒充,不料特派员对“吕得水”老师相当欣赏,决定将他塑造为乡村教育家以获取国外捐款,为了大局,校长决定一错再错的搞笑故事。

3.1 海报隐喻

电影海报包含颜色、图像、空间等,这些作为多模态输入空间与电影的背景、内容、主题等形成映射。作为电影艺术中独特的视觉符号形式,电影海报是电影自己的“语言”,其蕴含的隐喻意义比文字更明确、更直观传递影片的主题信息。

《驴得水》的海报以红蓝为基本色调,红色为主,蓝色为辅。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暗喻吉祥、喜庆、欢乐之意,直观地告知观众该片为喜剧片。海报的上半部分是影片中的两个女主角张一曼和孙佳。前者微笑地俯视着左下角的裴魁山,眼神暗示一曼对魁山轻蔑不屑的态度;后者则调皮地看着手中的鸽子,正好和右下角周铁男一身魔术师小丑的装扮相呼应,暗示观众孙佳和铁男之间有着些许关联。而铁男手中的粉色小球则在影片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建立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联系。海报的下方还有穿着黑色驴皮装扮的铜匠,此扮相直接告诉观众,片名中的“驴”其实并非真驴,而是由人假扮而来。此外一身黑衣与整个海报的红色背景形成巨大的视觉冲突,看似不和谐,实则突出了整个故事的冲突根源。此外,裴魁山和铜匠的身边各有一个和两个妖媚的女性,体现这两个角色和女性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观众在看完影片后不难发现,裴魁山一直苦恋着张一曼,而铜匠则与妻子、一曼这两个女性之间有直接的戏剧冲突,正好和海报保持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海报两边分别写了一句相同的话—“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乍看上去这种重复似乎多余,但这个设计却别有一番用意。首先,这个海报以舞台剧的幕帘为背景,分成左右两部分,两位女主角分别站于幕帘两边,形成视觉上的对称感,而宣传语也符合这种对称的要求。此外,设计者突出此句也是对影片内容作了铺垫,暗示读者该片虽看似欢乐,却实则是部会让人落泪的悲剧。海报通过色彩、布局、文字的共同作用来构建隐喻,突出影片的特点和人物关系。

3.2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角色多模态隐喻分析

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的认知历程,因此,隐喻可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赋予一种事物以另一种事物的内涵。而隐喻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类比。观众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理解,对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和联系,进而解读出隐喻含义,调动自身与角色之间的共鸣。

这部影片中的人物丰富,性格分明,人物的个性不仅通过语言直接表达,而且还利用身体动作、道具、环境、眼神、声音等共同体现。下面笔者将利用概念整合模式对影片中角色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

3.2.1 张一曼的角色多模态隐喻分析

影片中最能体现悲剧特色的是张一曼。她喜欢和同事打成一片,幽默可爱,又不失个性,尤其喜欢调侃裴魁山,这也是魁山被她吸引的原因之一。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双域映射来分析,首先道具可以构建隐喻。影片的一开始,一曼准备用红白相间的布料为大家做校服,因为校服是他们团结向上的体现,且明亮的颜色代表着一曼活泼的个性和她对学校未来美好的憧憬。可是教育部特派员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为了继续吃空饷,校长不得不让铜匠假装“吕得水”老师,铜匠对一曼的侮辱彻底打破了她的心里防线和自尊,随后一曼自杀,已经做好的校服则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上。她自己再也无法穿上代表着希望的校服,也不能看着她最好的同事们穿上。一声枪响,希望破灭了。其次,声音在电影中也是人物性格隐喻的重要体现。魁山满怀爱意向一曼表白。导演选取了一处风和日丽的场景,一曼在院中恬静地准备食物,这一切在魁山眼中显得那么美好和安逸。此时,一曼悠扬的歌声响起,没有华丽的伴奏,只是女主人公的清唱,歌词也格外甜美应景:“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这与在影片一开始一曼看似不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告知观众,她并非在男性眼中那种随便的性格,她其实对纯真的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她将手中大把的白色大蒜瓣抛向空中,微笑地看着似雪般的蒜瓣缓缓落下,白色象征着纯洁,她对爱情的希望一览无余。此外,影片中的黄花也有相同的隐喻。一曼被铜匠逼疯后无法继续融入到学校,她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就跪地求饶,大喊“我错了”。但唯一能让她快乐的事就是在田野中采集小黄花,这时她才能真的像个纯真的小女孩一样。她将自己最初的美好寄予花中,这也是在影片后半段一曼的精神寄托。可是,这象征美好的黄花却未能给她带来长久的慰藉。在孙佳与铜匠的婚礼上,铜匠的结发妻子大闹婚礼现场,众人纷纷逃窜,推倒了一旁不知所措的一曼。手中的黄花落地,被众人踩踏,一曼眼含泪水的看着这代表希望的黄花凋零,伸手想捡却又无能为力,此时的她彻底被无情的世界打败,而一把无意被特派员掉落在地上的手枪,则直接给了一曼最后的现实刺激,进而导致她的自杀。影片中,导演多次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和道具突出一曼的头发。一开始她一头微卷的长发束于脑后,配上俏皮的笑容,显示出一曼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机灵活波的个性。后来铜匠更是直接通过语言表达了对一曼头发的喜爱:“卷卷的,真好看。”一曼也顺势剪下一小撮头发送给铜匠作为友谊的象征,但铜匠却将此理解成爱情的纽带。随着铜匠妻子的到来,铜匠与一曼之间产生了戏剧冲突。为了报复她,铜匠要求校长剪掉一曼的头发,否则就不再继续假扮“吕得水”老师。为了学校的声誉,无奈之下校长只得妥协。剪刀在校长手中颤抖,一曼双眼无神,噙着泪水,看着自己心爱的卷发从眼前落下。当看到自己被剪短后的样子,她痛苦地失声大叫,躲在床下不敢见人。这不仅是外形上的改变,更直接导致了一曼的疯癫和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及自尊的泯灭。通过“校服”、“歌声”、“黄花”、“枪声”、“头发”这五个多模态因素,笔者可以得出以下隐喻含义构建的意象图式(见图1)。

3.2.2 孙佳的角色多模态隐喻分析

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主角是校长的女儿孙佳。她的隐喻含义主要通过道具体现。在片中,她负责每天赶驴打水,她也是唯一反对虚报老师人数去领空饷的人。在她眼中,驴不僅仅是动物,更是她努力工作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此外,她与周铁男的感情也是催人泪下的一条线索。孙佳年轻单纯,憧憬着爱情却又羞于接受铁男的爱。感情专一的铁男爱慕着孙佳,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偷偷的送给她一个变魔术用的橘色小球,作为两人的定情信物,是纯洁爱情的象征。随后铜匠假扮的“吕得水”骗过了特派员,孙佳和铁男在校园里挂起了彩色的小灯泡,两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此时他俩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两人感情的升华,明晃晃的灯光象征着学校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也暗示了两人美好的爱情。但是剧情却发生了反转。特派员提出杀驴来招待美国慈善家,并让铜匠装死,以骗取善款。孙佳极力反对却无济于事。她悲痛欲绝,既因为驴是她工作上的伙伴,也因为她对校长、特派员和学校发展的失望。而代表着她和铁男爱情的小球,也随着铁男人性的堕落而发生了变化。在影片的前半段,铁男一直保护着学校,他为人阿正不阿,多次为了公正而对抗校长和特派员。但当特派员的警卫持枪抵着他的脑袋,威胁他必须参与欺骗慈善家的时候,他吓得跪地求饶。从此不再敢于为他人说公道话,看到一曼被欺负,他只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当面对孙佳的质问时,他只能歇斯底里的大吼:“你试过被人用枪抵住脑袋的滋味吗?那可是枪啊!”孙佳眼含热泪丢掉了手中的小球,暗示了两人之间爱情也随着铁男人性的堕落而一起消失。但相比一曼,孙佳又是幸运的。由于事情败露,校长只能向慈善家坦白一切,并怀着对女儿的歉意,请求慈善家带孙佳去美国,自己则愿意承担一切处罚并向教育部揭发特派员的恶劣行径。影片的最后,孙佳坐着马车离开了大山,她身后出现了无数跳跃着的橘色小球,象征着她的未来并未因为这场闹剧而彻底毁灭,橘色小球会一直伴着她开启新的人生。通过“驴”、“橘色小球”、“灯光”这三个多模态因素,笔者可以得出以下隐喻含义构建的意象图式(见图2)。

4. 结语

电影是多模态隐喻的集中体现,它不但突破了文字的限制,而且更好地告知观众影片的内涵。海报、道具、声音、角色等各个方面相互呼应、相互联系来体现电影中的隐喻艺术。《驴得水》这部影片通过对不同模态的结合构建隐喻意象,各种因素相辅相成并交织在一起,进而揭示该片的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

[1] 吴为善,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250

[2] 黄俊娟,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多模态隐喻语篇分析——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06(11): 274-275

[3] 蓝纯、蔡颖, 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海飞丝广告为例[J], 外语研究, 2013(5): 17-23

[4] Forceville C&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23

[5] 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4): 3-12

[6] Forceville C&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22-23

[7] 冯玉娟, 电影海报中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J]. 电影文学, 2012(18): 135-136.

[8]周艳,谈动画电影《冰雪奇缘》角色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应用[J], 当代电影, 2015(6): 165-169

作者简介:魏梦婷(1986-),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角色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担当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