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底层人物的觉醒

2023-01-24 05:46王彩转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驴得水铜匠茶具

王彩转

电影《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之后制作的第二部喜剧影片,但是这部影片不同于一般的单纯令人发笑的喜剧片,《驴得水》思考和沉默的部分远远超过了搞笑本身。该影片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用喜剧荒诞的外壳来影射社会问题,引发思考。电影《驴得水》中铜匠是一个典型的角色,他既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动物性,也体现着底层人物在寻求蜕变的过程中人性抉择的艰难。

一、情感世界中的妥协与觉醒

在遇见张一曼前,铜匠作为底层人物的代表,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是一个愚昧、迷信、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但是遇见张一曼后,他作为人的能动性开始被发掘,开始变得有血有肉。

(一)缺乏自我意识的铜匠

铜匠在与老婆的相处中是属于劣势地位的。铜匠老婆的出场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颇有悍妇之风,一进门便撒泼打滚、不顾周遭环境,且相貌普通,但是她起到了烘托铜匠形象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悍妻,铜匠的家庭地位明显是低下的。

铜匠老婆是底层农村妇女的代表,善良、质朴、正直,甚至是影片中唯一没有进行反转的形象。她没有像周铁男一样因为一声枪响从令人钦佩的汉子迅速为权力而折腰,也不像铜匠一样受到教育的滋润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像之前黑白分明的佳佳一样最后开始妥协。她是唯一一个敢于迎向枪口并果断夺枪的人,从她的身上能看到底层妇女想要守护的最朴实的东西,以及她的决心与勇气。

但是对于铜匠而言,妻子只是社会分配给予他最“实惠”的选择,像张一曼这样的女性在他原来的生活中是天方夜谭。所以在没遇到张一曼之前,铜匠作为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很难有自觉的意识去追求和反抗。封建的礼俗与生活的不易似乎更容易使人们对现状妥协,他在妻子面前敏感而怯懦,不敢大声说话,没有发言权。

铜匠老婆,既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又体现着底层人民的无知和无畏,这些品质汇聚于一个普通女性的身上,于铜匠而言,他的生活是平凡且幸福的。在这样的生活里,没有开阔眼界的铜匠很容易局限于现有的生活,在他的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限定,每天简单平凡的生活便是他给自己的定义。

(二)寻求新生新我的铜匠

与张一曼的相遇是铜匠性格反转的关键。从张一曼自身出发,她是明媚的,是自由的,有着那个年代无数女性不敢尝试的洒脱。

从张一曼与铜匠的关系出发,张一曼使铜匠发生改变,让他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和深度觉醒的人。这些改变中,张一曼的头发是串联影片故事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暗示着铜匠这一人物的转变。第一次改变是在离开张一曼之际,张一曼递给铜匠一缕头发,头发成为传达两者之间情感的重要信物,此时的铜匠内心开始觉醒。张一曼为了让闹事的铜匠老婆息事宁人,向所有人妥协,说了违心的话,骂铜匠是牲口,这使得一向在老婆面前不敢大声喘气的铜匠,开始维护张一曼,此时他懂得了反抗,对外界的感应不再是毫无知觉。与此同时,在第二次离开张一曼时,铜匠对以往美好感情的幻想也彻底泯灭,他拿出那缕系着红绳的头发,扔在地上,这暗示着两人情感的决裂。被心心念念之人所伤,铜匠心如死灰。第三次铜匠以报复的形势回归,让众人骂张一曼,打她耳光,甚至提出要剪掉她的头发。张一曼头发被毁,既象征着美好情感的破灭,也隐喻人性的毁灭,更象征着那时的铜匠再也不是一开始那个怕生、唯唯诺诺的人,他站在权力的制高点,疯狂地报复曾经伤害他的人。

妻子是铜匠原先生活里官方的配偶,在日常的生活中,铜匠扮演普通丈夫的角色,坦然接受妻子的指责,以往过着平凡而满足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铜匠是缺乏自我意识的,是唯唯诺诺的。而张一曼是铜匠受到教育思想觉醒后的追求,他开始懂得了自己的需求,开始把自己的需求向外界扩展。如果说妻子是他底层生活中最好的选择,那么张一曼便是铜匠见过更为广阔的世界里新的精神寄托,她激发了铜匠作为人的能动性。

二、新环境中的向上与向下

这里的“新环境”是指铜匠遇见三民小学知识份子后的环境。这个新环境中的铜匠不同于以往的愚昧与迷信,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向上是指铜匠在“新环境”中展现的积极的、正面的、美好的人性,向下是指铜匠在新环境中显露出来的人性之恶。

(一)渴望知识的铜匠

铜匠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即使他形象邋遢,说着一口观众听不懂的方言,却有着超强的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能够准确且快速地读出张一曼所教的英语,也能慢慢理解消化传统文化中的“有教无类”。

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在铜匠第一次帮三民小学渡过难关后,此时,孙校长在送别时递给他几本书,拿到书后,他并没有接手后就放着,而是在家用心研读,在集市上遇到孙佳后也会积极求教。特派员第一次来三民小学考察教育工作时,想以讲课的方式来“检验”吕得水老师,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之际,铜匠一个人来到教室研究起特派员的茶具。第二次特派员到来时,铜匠穿着貂皮大衣已经能够很自然地坐在桌子前,动作熟练、有模有样地摆弄特派员的茶具。茶具于铜匠而言,象征着知识和追求,铜匠对茶具浓厚的兴味,表现了他对知识和自身发展的执着。

铜匠除了自觉学习茶具的用法,苦读孙校长给他的书外,在“假死”的时候听到美国的慈善家本来打算带他去外国的时候,他突然坐起,全然不顾正在演戏的一群人。在铜匠的内心深处,是渴望更加宽广的世界,之前平凡的生活在他眼里已经被淘汰,一旦遇到让自己可以利用到的机会,他就拼命往上爬。受到知识启蒙后的铜匠已经完全不满足现状,他懂得知识分子的优越,也明白这场闹剧让他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尽管他并不理解教育的真谛。

(二)丧失良知的铜匠

潜意识心理学者约瑟夫·墨菲博士曾说:“改变你的想法,你就能够改变你的命运”[1]。铜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之前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是一旦获得向上爬的机会,便会赴汤蹈火,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前后期都有转变,但是铜匠的的转变是最典型的。以前的铜匠过着底层人的生活,仰视着“上层人”的生活,无法体会何为尊重,而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这群知识分子。是张一曼让他感受到被尊重的滋味,让他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人也能够拥有的尊严,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张一曼骂他是牲口的时候,他才觉得世界突然黑暗了下来,开始了对那群人,尤其是对张一曼冷酷的报复。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2]铜匠受所处新环境的影响,一步步显现出他的兽性,疯狂地撕咬着让他受过伤害的人。

铜匠自身的转变象征着那些寻求知识并渴望受教育的人们的社会本质,那是铜匠身上所体现出的动物性与之相对峙的巨大力量。对于铜匠而言,在受到教育后他渴望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但是底层人民的狭隘性,又使他对教育有了偏差的理解,所以开始用自己的兽性去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

结语

铜匠的身份既不同于三民小学的知识份子,也不同于特派员这样的高阶层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底层人民,在没有卷入谎言之前,他缺乏自我意识,平凡而无知、愚昧而迷信,也不敢反抗。遇见张一曼之后,感情开始苏醒,能够去主动接受新鲜的事物,去做出以往不敢做出的反抗,也努力去学习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驴得水》这部影片用喜剧的外衣演绎着荒诞的现实,用普通的话剧演员诠释着小生活的波澜和大社会的繁琐,将社会中的小事件、小人物认真影射,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客观环境限制下人性的转变,以此进一步展示了人性的弱点,为现实社会敲响警钟。

猜你喜欢
驴得水铜匠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基于triz理论的现代陶瓷茶具形态设计研究
古城手艺人
《驴得水》首映 沈腾说看完后“蓝瘦,香菇”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喜剧《驴得水》10·28强势上映 把人“逗笑又惹哭”
四姑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
两个男人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