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梅
影片《驴得水》:人性就在你眼前
◎丁冬梅
本文针对电影《驴得水》本身所展现的讽刺喜剧内涵展开讨论,从画面、台词、人物形象几个方面简单解读影片。文章阐述影片在镜头下所具有的隐喻性与象征性,对人物性格深层剖析,体会影片的深刻内涵。
《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第2部影片,延续他们的第1部影片《夏洛特烦恼》的喜剧风格,但《驴得水》有着更深的内涵——“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夏洛特烦恼》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梦,我还有机会做个好人。”《驴得水》则是通过一个个谎言告诉我们“人有时候比牲口还坏。”
《驴得水》讲述“三民小学”将一头驴谎报成一名老师,吃空饷。有一天,教育部派人来检查,为了圆谎而发生的一系列荒诞的故事。该片直接泼辣,直指人性。丹尼埃尔阿里洪在《电影语言的语法》里说过:“我们追求着真实的瞬间,试图表达某种感情,抓住线索,从而赋予这些形象以力量,去抓住我们永远不认识的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驴得水》通过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巧妙使用镜头,表露真实。
片中三次对张一曼“头发”的描写。第一次是铜匠要离开时,近景表现张一曼剪下一缕发送给铜匠,这时“头发”是两人感情的代表。第二次是张一曼为了“顾全大局”对铜匠侮辱后,铜匠从口袋里将那缕头发扔在地上,表明二人情感破裂。第三次是铜匠为了报复,让校长剪张一曼的头发,特写镜头下头发缓缓落下,象征美好感情的毁灭,也隐喻(铜匠)人性的毁灭。影片中多次对雨神像的空镜头使用也意义非凡。第一次是特派员视察时对神像的近景镜头表现,这时神像还在“其位”。第二次是蒙骗特派员获得每月3万法币的两个月之后,从左至右的慢摇镜头展现神像和旧桌椅一同被“丢弃”到庙外。第三次是事情败露,一个神像和花圈的空镜头。三次对神像空镜头的表现暗示了人性从有到无,从开始受人尊重,到最后的花圈的陪伴下灭亡。
影片不仅通过镜头表现内在含义,还有意在人物台词上显露其想表达的真实。在台词设计上《驴得水》显然不受观众喜欢,因为“实话难听”,也使影片的电影感不足,但这正体现了影片直戳人心的讽刺。影片一开始就借裴魁山之口说出他们教学的目的是“拯救农民的贪、愚、弱、私。”,而在后面裴魁山和周铁男的对话中“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孙佳和周铁男的几次争吵:“响声散不是给人吃的吗?你还真把它当人看啊!”“得水,是我把人给教坏了”“它就是头驴,你还真把他当人了?牲口就是牲口,你再怎么看得起它,它也不是人,它是牲口!”,可见导演的直言不讳。
《夏洛特烦恼》亦真亦假的漫画式人物描写,《驴得水》是对人物真实的展示,《驴得水》的线性叙事结构,因果式的叙事风格要求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迎合故事内涵,要具有真实性。同为“知识分子”的他们有自身不曾知晓的性格,在“灾难降临”之后,其人性的表露不仅让观众大跌眼镜,甚至连人物自己也惊讶。
“贪、愚、弱、私”是“知识分子”们想改变别人的,也正是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贪—特派员:特派员暗示着教育部,中饱私囊。愚,私—孙校长:在生活中最可怕的不是恶人,而是“好人”,谎报老师名额的是他,支持张一曼“睡服”铜匠的是他,让张一曼赶走铜匠的是他,亲手剪张一曼头发的是他,让自己女儿冒充铜匠未婚妻的也是他,用同情,亲情“逼迫”周围的人完成他的教育梦想。弱—周铁男:有勇无谋,精神上是个懦夫,一颗子弹让其原形毕露。私—裴魁山:一到关键时刻就腹泻,逃避。当自己的爱情毁灭后,将所有人视为敌人。为了保全自己,趋炎附势,贪图金钱,身披貂皮大衣,也没了人性。张一曼是影片中较复杂的人物,有超前的性观念(在张一曼房间有一张同性恋的照片),对自由的追求。“头发”是她内在精神的象征,是她作为女性的象征,头发被剪之后发疯是她对自己的无法接受,也是男性对她的伤害。影片中两次出现大家穿上她亲手做的校服的画面,可见其内心对美好的向往。铜匠是我们所看到这所学校教出来的唯一的一个“学生”,显然教育结果是失败的,得到知识后仍受到侮辱,他穿上貂皮大衣,开始“复仇”,也是男权社会下对自己尊严的维护(裴魁山也是如此)。孙佳是整部影片中的一股清流,她积极向上,天真善良,热血青年,最后去往延安,也暗示着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发展趋势。
《驴得水》是话剧到电影的跨越,也是国产电影讽刺喜剧中难得的影片。当然故事不一定百分之百精彩,导演之一刘露就说“我们创作的初衷是为普通观众写一个能吸引他们的故事,不强调表现形式,不争论形而上的艺术风格,如果还能引发观众思考,就足够了。”所以在电影中反省自己,才是影片的深层含义。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丁冬梅(199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