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批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驴得水》

2019-09-08 11:38莫安娟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驴得水期待视野不确定性

莫安娟

摘要:由中国青年导演周申、刘露共同执导,中国喜剧品牌团队“开心麻花”主演的影片《驴得水》自上映以来,就广受赞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部影片采用独特的“矛盾”台阶式递进方式进行叙事,让整部电影极具张力,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本文拟从读者批评理论的视角对《驴得水》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分析该影片是如何满足和颠覆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如何巧妙地构建该电影剧情的发展、设置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邀请观众(读者)参与影片的创作。

关键词:《驴得水》;期待视野;不确定性;意义空白

一、符合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指的是:当观众也就是读者在阅读或观看一部作品时,根据其以往形成的阅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对发生的事物从内心产生的一种期待。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个人的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因此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就表现成为了一种审美期待。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地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1]也就是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让读者产生一种期待视野,然后又颠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产生一种反差,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在故事情节上被牢牢扣住。

影片开头,就讲到学校的钟坏了,没钱修的破败惨状,为之后的故事做了一个铺垫,也是读者期待视野产生的源头。紧接着,影片描绘的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养驴得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老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这位吕得水老师的时候,大家只能编造各种借口搪塞。无论是前期行为目的(驴得水老师的谎言),还是事件中的行为理念(大家一起圆谎),乃至于事件后的希冀(完成之后,还要编一个更大的谎言),所有 的驱动力都是“活得更好”这个目标。因此,这样的一个叙事顺序,既有铺垫,又因为前有因后果,所以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二、颠覆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

这个起源于饭桌上的故事,无论是针砭时弊,还是人性寓言也罢,都是背后的内涵,而《驴得水》直观带来的感受就是一个冲突不断的故事。比起当下很多喜剧电影,这部电影带有鲜明的舞台剧特点,故事场景几乎是走不出那几间房子,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所沿袭的矛盾冲突是连续不断的。喜剧的笑点来源于生活本身的荒诞,有些不可理喻的事本身就值得深深嘲讽,可笑的不合理的环境,可恶的是这生活舞台生不由自主的人。人性都有缺点,因此在《驴得水》的故事中,世人眼里唯一没有任何污点的人,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吕得水”老师。在影片中,为了不让上级的特派员发现学校作假,以“假老师”之名骗取养驴的费用,因此才出现了“铜匠”这个人。为了找人充当“吕得水”老师,因此铜匠便被推了出来。但铜匠的角色在还未成为“吕得水”之前,是没有任何梦想和追求的,然而在女主人公张一曼的“睡服”之下,铜匠对爱情产生了憧憬和留恋之情。铜匠也因此答应校长配合演戏,成功骗取了上级特派员的信任,获得了整个学校的资助款,铜匠也回家了。影片至此,所有人都认为故事已然告一段落,但接踵而至的是铜匠的媳妇闯进学校找校长理论,至此,影片回放了校长所说过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用这句话承上启下,达到讽刺的效果。校长在被逼无奈之下逼着女主人张一曼道出实情。正在此时,铜匠出现了,但张一曼却对铜匠媳妇说,是为了留住他帮忙才会跟他睡,就算铜匠换成一个瓦匠、木匠、她都会选择“睡服”他,并骂铜匠在自己眼中就是“牲口”。铜匠听了之后伤心的走了。事已至此,读者以为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但不曾让人想到的是,上级特派员又要来了,这时候该怎样圆谎呢?这是故事阐述的高潮,也是该部影片颠覆读者期待视野的地方。这样的矛盾升级,使得影片情节环环相扣,让整个故事在观众(读者)心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如果影片在一开始就像大部分影视剧那样,与观众的猜想不谋而合,那么电影的内容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若影片的发展与读者猜想一致,可能会让观众(读者)自己的审美期待得到印证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然而,几乎没有一个读者会喜欢一部毫无悬念的电影,迷恋那些在影视剧中已经说透了的陈词滥调。因此,一部好的电影必然会适当地设置一些偏离读者想象的情节和另类的期待轨迹,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参与到电影的创作中来。

三、影片中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

伊瑟尔的观点中,“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不是某一种具体外在的物质形态,而是作为一种“悬而未决的可联结性”,是形成语境、赋予文本以连贯性以意义的唯一途径。由于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不对称,那么“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就成为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核心调节因素。如他的观点所说,其实电影也是表达类型的文本。按照伊瑟尔的观点,文学作品存在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这些形成文学作品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和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2]也就是说,影片中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能够让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影片再创作,顺应其审美视域。

电影里体现故事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几个地方:一是铜匠听到张一曼骂自己牲口的时候,很伤心的走开。故事演到这里是编剧故意留下悬念,想让观众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来,因为没人知道、也没人确定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二是之后的故事:特派员来到学校并且告知校长外国专家即将来临,若视察成功就可以获得外国专家的捐助款。就在这时,正当校长想告知特派员实情的时候,铜匠—“吕得水”老师突然回来了,并且答应特派员会帮特派员得到外国专家的捐助款,但前提条件是处罚張一曼,将她的长发减去。在剧中,头发是张一曼最珍惜的东西,由此,张一曼在镜中看到短发的自己时,突然就疯了。没人知道她是否是真的疯了。这也是编剧的一处点睛之笔。在这个层层谎言之中,最讽刺的是,当特派员知道吕得水老师的实情时,却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要求吕得水老师继续演下去,因为他太想得到外国专家的那笔捐助款。校长的女儿“孙佳”目睹了整个过程,一心向上教育局去揭开这个巨大谎言,却被她的心上人拦住。所有人都在等待外国专家的到来。读者在看到这里时,还是不确定故事是否会有圆满的结局,毕竟女主人公张一曼已经疯了。编剧在多个地方制造“不确定性”和悬念,让观众揪心,抓住观众(读者)的兴趣点,推动剧情向下发展。

所谓的“留白”也是影视剧创作的一种惯用手法,一般是出现在开头或结果,起到开门见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读者自行想象与影片相关的内容,引发观众(读者)思考,并邀请读者参与文本的再创作。张廷琛(1989)曾对“空白”一词给予了深刻的理解,“空白是文本中一个空无的位置,本身一无所有,它们在开始交流时才成为活跃的动力。对于读者,空白就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3]

说道《驴得水》最后的剧情,也就是特派员带着美国的捐赠人一起来的,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谁知铜匠又跑了出来。虽然他在几个月的学习中,已经学到了不少英语知识,但与一个外国友人正常交流还是很费劲的。最后,校长和老师以及特派员让铜匠—“吕得水”老师装死,因此美国教育家来到学校教室之后,只看到吕老师的灵位。美国专家罗斯先生以為吕老师因为心系教育结果猝死,所以决定要给吕得水老师的家属一笔抚恤金。由于铜匠—“驴得水”老师的原配老婆是一个野蛮的泼妇,若来到学校,肯定会坏了大事。因此,校长恳请自己的女儿佳佳扮演驴得水老师的女朋友,与假死的铜匠举行一场婚礼。谁知,铜匠却在此时突然醒来,让美国教育家惊呆了。校长费尽心思想让美国专家罗斯先生相信:人死是可以复生的,然后就让佳佳与铜匠举行了婚礼,在婚礼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铜匠的原配妻子突然来了,搅乱了婚礼。最后,女主人公“砰”的一声,开枪将自己打死。至此,整个故事结束。这个枪声震撼了观众,给观众(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枪声过后,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编剧留白的目的,让观众参与到整个影片的“再次”创作。《驴得水》很好地继承了传统舞台剧的特点,那就是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它同时也将深刻的戏谑带给我们,此种寓庄于谐的变现形式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不可以被遗忘的搞笑片。

四、结语

从读者批评理论视角来看,《驴得水》这部片子既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又颠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在其中穿插多个故事的不确定性,在结尾“留白”,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电影里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的台词设计、反讽故事情节的设计都引发读者的共鸣。虽然校长“一心投身教育”,却不惜牺牲女人的幸福成全自己的梦想,张一曼本来很自信,却牺牲自己成全谎言。她过于天真,因此当理想国崩塌的时候,她的精神防线就被摧毁。这样一部影片,在读者批评理论视角下看来,里面包含的人性底线耐人寻思。这样一部影片对读者的期待视野、不确定性、留白的设置和拿捏恰到好处,使其成为观众(读者)心中一部经久不衰、永远“可爱”的一部作品。

参考文献:

[1][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 浦 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李瑶.合作原则视角下电影《驴得水》会话含义分析[J].海外英语,2018(18).

[3]伍韦花.读者批评理论视角下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14(4).

[4]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5]杨成颖.读者批评理论视域下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赏析[J].戏剧之家,2018(4).

[6]张海天,崔颖.电影《驴得水》的解读[J].戏剧之家,2018(6).

猜你喜欢
驴得水期待视野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