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的博弈

2019-09-08 11:38黄一晨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黄一晨

摘要:《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早期的代表作品,在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下对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又独特的女性探讨。本文试图探析作家早期构建的情爱王国,在爱情与婚姻的博弈中感悟情爱困境与道德困境交织的心理内涵。这更是在时代印记下的女性书写,此后作家创作风格转变,女性从冲破樊篱到勇敢抗争再到绝望重生的过程,也见证了张洁在爱情与婚姻探索过程中的希望与绝望,迷失与坚定。

关键词:《爱,是不能忘记的》;情爱困境;道德困境

文学是“人”学,也是“爱”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地域如何转换,甚至跨越国家与种族,爱情都是文学永远的母题之一。尽管难以用一个精确完美的定义阐释爱情的内涵与外延,但这种特殊的两性关系确是传递了人类社会中最为动人的一种感情,以两性间强烈的依赖、亲近、信任及真诚的情感延续了生命的美好。人们总是在尝试解读爱情,试图构建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模式,经典化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在爱情叙事中,理想的爱情与婚姻自然是紧密相关的,因爱而婚就是一种最高级的美好。《诗经》中曾描述:“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然而,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关系却无法那么契合。无论是《国风·卫风·氓》中“及尔谐老,老使我怨”,还是钱钟书在《围城》中对婚姻经典的解释:“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爱情与婚姻之间似乎更像是一场博弈,这种微妙的关系也牵动了张洁的心,在建构爱情与婚姻契合关系的同时,进行深入而独特的女性思考。

《爱,是不能忘记的》作为张洁早期的代表作,于1979年发表在《北京文艺》第11期,小说通过“我”讲述了“我”的母亲与一位已婚的老干部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透过故事的讲述者“我”和真实的参与者“母亲”,我们可以窥探到母女两代人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40年前文本的发表曾经引来极大的争议,无论是批评其道德格调不高,还是肯定其对呼唤真爱的价值,都有着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下思想解禁后人们思想活跃的印记。在40年后的今天看来,其实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文本,在简单的爱情故事中却蕴含了张洁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探讨。爱是如何被构建又是如何被解构,理想破灭后又是如何重构,无论爱是什么、应该如何爱,哪怕伤痕累累,总归爱,是不能忘记的。

一、爱情与婚姻的错位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众多的人物,只将重点放在了钟雨与老干部的爱情与婚姻上,但却承载了两个人或者应该说是两个家庭沉重而又复杂的人生。钟雨与老干部真实的情爱婚姻现状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死结:爱情与婚姻现实的错位。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缠绕钟雨前半生的伤,没有婚姻的爱情又成为了折磨钟雨后半生直至死亡的痛。钟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婚姻,结了婚,生下女儿不久就离了婚。她把这段婚姻归咎于“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这也让她为自己曾经的肤浅虚荣,不懂得真的爱的含义而羞愧。这段无爱的婚姻让她醒悟,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坚定了婚姻与爱情是不能分离的。后半生,钟雨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爱情,她深深地爱着老干部,甚至说是迷恋,但不幸的是他已经有了婚姻,她不得不把這份爱隐藏在心中,克制自己,在要不要爱,要不要忘记,能不能忘记中受尽折磨。“年复一年,就跟一棵大树一样,它的根却越来越深地扎下去,想要拔掉这生了根的东西实在太困难了,我无能为力。”老干部有着一段看似圆满的婚姻,他们曾经也很幸福,携手走过风雨,彼此支撑。但是致命的是,他们的结合不是出于两个人之间的爱,而是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道义。但即使没有那么真挚的爱情,两个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也是幸福的,像这世上每一对平常的夫妻一般。当遇到钟雨之后,爱情降临,他活了大半辈子,甚至白了头发,突然意识到他遇到了爱情,并且爱的如此深刻。但是他已经没有权利去爱了,这也让老干部陷入到了爱与婚姻的复杂难题之中。追求爱情就是对婚姻与道义的背叛,维系婚姻就是放弃心中所爱。爱情与婚姻的错位现状为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缠绕上了解不开的死结。

错位了的爱情与婚姻,两个人都求而不得,只有痛苦。而婚姻与爱情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理想范式下,两个相爱的人相互倾慕,相互迷恋,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婚姻。诚然,婚姻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爱情,但是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彼此分离存在的吗?还是婚姻一定要在爱情的基础上?爱情是自我的,是原始的冲动,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钟雨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圣洁的爱情,她也经历过一段别人眼中称赞的婚姻,但是当她意识到了爱情的重要性后,就再也无法忍受一段没有爱的婚姻了,只能离婚。而当她碰到老干部之后,体内所有的爱情被激发,她迫切想要释放,越来越浓烈的爱情因为错位的婚姻,异化成了纯粹的精神恋爱,她一遍遍摸着那套他送的《契诃夫小说选集》,把它们当成替代品,甚至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精神自由的囚笼。爱情曾让她从上一段无爱的婚姻中走出来获得新生,但也让她再一次陷入没有婚姻的爱情深渊中。钟雨一生渴望爱情,追求爱情,却仿佛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婚姻是社会的,是社会情感的维系,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甚至会有更为复杂的动机。老干部被囚禁在没有爱的道义婚姻中,情爱上的不幸却是道义上的美满。这样的错位下,婚姻要以爱为基础的情爱命题也就尤为值得探讨。

他们是才子佳人,却没能有一个团圆的结局,这种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是社会婚恋的常态。但当两个人明明彼此相见、相爱却因婚姻束缚不能相守时,这种痛苦就更加深刻。他们渴望寻求一个婚姻与爱情的解脱点,并为此艰难地寻找与等待。然而俗世的情爱总是无法承接纯粹的精神主义,他们注定不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钟雨终其一生都在爱情与婚姻的错位中承受,尽管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无怨无悔,甚至将这最深刻的而感悟也传递给了女儿,宁可她独身,也不愿意看她在错误的婚姻里受苦。

二、情爱困境还是道德困境?

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从来都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一个情爱问题或者是一个社会问题,婚姻与爱情错位的背后其实是情爱困境与道德困境的交织。人是情感动物,人类情爱的诞生,本无所谓对错之分,也从来都不是理性能控制的,而是一种原始冲动的体现。的确,钟雨与老干部之间是有爱情的,但是这种爱情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纯洁爱恋,是不完整的。虽然难以将爱情的组成部分一一列举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情一定是包含灵与肉的统一,古代中国就有言:“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爱也是爱人之间很重要的一种情感联系,理想意义上的完美爱情应该是包含是性与爱的结合。

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为我们呈现的是一种男女主人公纯洁的精神恋爱,仿佛戴着圣洁的光环,没有受到尘世的丝毫污染,这种纯粹理想化的梦幻真爱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病态的爱,没有任何的亲吻与拥抱,没有握手,甚至连见面的时间也少的可怜。两个人一辈子相处的时间也没有超过二十四个小时,甚至都談不上是相熟的人“我也没有权力去向他们质询,因为我既不是亲眷又不是生前好友。”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钟雨却对老干部产生了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她的整个后半生都在精神上与老干部相爱,彼此在心里占有对方,在精神上的世界里肆意的爱,无法分开。文中描述:“哪怕千百年过去,只要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尽管钟雨心里的爱情是精神层面重于肉体层面,可是,她真的满足并开心于这种精神上的情爱吗?她也会在出差回来的时候幻想他来接,渴望真的跟他在一起。这是一种对自己性爱的压抑与空缺,伴随着钟雨强烈的爱情体验的同时,内心深处的性欲也在觉醒。在女儿的回忆中,也被这样炙热的纯粹精神的情爱状态所震撼并且产生了怀疑,甚至把原因归结于老干部成熟政治头脑、活跃的思维、工作的魄力甚至是文学艺术上的素养等等。但是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纯然的崇拜绝不是爱,也绝不可能延续一生。这是一种情爱的困境,爱而不得,反而成就了一种异化了的极致爱情,钟雨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了一个无法靠近的人身上,他是那么完美,符合所有的想象,现实的束缚给了她精神的绝对自由,精神战胜了性欲,性欲越来越淡忘,甚至变成了对立面,在没有性欲的情爱里自我满足,沉浸其中。正是这种缺乏性爱的情爱困境更加深了对精神恋爱的渴望,构成了爱情与婚姻的悲剧,这种柏拉图式的体验也成为情爱的永恒困境。

人类情爱的发展与延续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它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情爱的困境之外,还有一种人类普遍意义存在的道德困境,男女主人公在精神的情爱中不能自拔、无处消解,宁可将希望寄托到死亡中也不愿冲破情爱的困境真正的在一起。他们将真正活着的生命留给责任与道德,其实这种道德的困境不仅仅是法律、制度、道义等一系列旧道德价值体系对他们造成的束缚,更重要的是钟雨与老干部心中的“善”,是一种完全无形的发自内心的理性克制,是对极度自由的精神爱情的渴望。尽管他们渴望能够在一起,但是更渴求是在一种真正的自由的状况下,否则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宁可选择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痛苦,也不愿意伤害任何人;宁可选择牺牲自己的情感,孤独一生,也要给对方保留下一个稳定的家庭。老干部曾经借着评价小说袒露过自己的心里话“那男主人公对她也会有感情的。不过为了另一个人的快乐,他们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他们相爱却害怕接近,甚至连一生唯一的一次散步也是快快的结束。尽管他们从没有踏出过雷池一步,但是这种道德善念的负罪感和矛盾感还是一直深深的存在两个人的心里,在深夜,钟雨时常会感觉到很羞愧,但是这种羞愧又伴随着一种赎罪的快乐,愧疚又给了她道德的满足感。钟雨在临死时才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因为在天国他们就不会有这种可怕的缠绕他们一生的负罪感和矛盾感,也不用再担心他们的爱会影响到别人,伤害到别人。他们在真实的自己和道德的自己中回环反复,充满了无奈、痛苦。

无论是钟雨还是老干部,都不得不陷入到了情爱的困境与道德的困境之中。情爱的困境使他们渴望彼此接近而又不得,最终只得在精神的爱恋中沉迷;道德的困境与约束又让他们喘不过气,心中善念的背后是满满的精神冲突和性爱的压抑。爱情与婚姻的错位让他们在现实的矛盾中痛苦。重重的情爱困境与道德困境困扰着他们,道德告诉他们应该忘记,但是情爱却使他们在精神上走的更近,情爱难以为继,道德又为他们指引了一条精神世界。究竟是爱情杀死了爱情,还是道德杀死了爱情,也许是情爱的压抑,道德的藩篱,双重的困境让他们只得在精神的恋爱与道德的责任下博弈,这也成为爱情与婚姻的博弈。

三、时代印记下的女性叙事

任何时代都有时代的主流或者是潜流,作家总是会在时代的变革期带着敏锐的时代精神气息进行创作,《爱,是不能忘记的》发表的时间为1979年,创作的时间只能更早,那正是一个变革的时期,文学也正处在解禁的边缘,人们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内心的痛苦、迷惘、失望相伴的同时,信任也在摧毁,压迫的揭露、无尽的忏悔、满目的伤痕也都不能避免的发生着。在过去的时代里,文学领域里只能以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作为叙述的主角,这些人物甚至不能有任何的思想弱点和软弱,而男女的爱情则作为禁区被隐藏、被政治化、被压抑。然而时代的苦痛终究是过去了,思想的解放再次沟通和推动了文学领域的接近,一时间各种思潮全部涌入,人们对情爱欲求的价值观念不断更新,爱情因为其传递了人类对于情感、愿望、欲望的美好希冀,更能呼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更能拯救长久以来被冷漠现实埋葬的心。因而爱情话题作为最合适的题材重新出现并且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作家们开始对爱情不断建构与解构甚至重构,在爱情中探寻人生、人性的价值。张洁在这时以一种纯女性的眼光去观察爱情婚姻问题,以一种优雅的气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世间的情爱——《爱,是不能忘记的》。然而新时期下的女性爱情叙事虽然努力将政治、家国话语推出了文本,甚至刻意忽略了对于男女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背景、工作情况等一系列可能会与政治产生联系的内容叙述。但却始终无法改变精神上与政治、家国的血脉相连。在书写爱情故事、讲述爱情与婚姻选择的同时也隐藏着对国家的惦念,文本的开头便是“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三十岁,对于一个共和国来说,那是太年轻了。而对一个姑娘来说,却又嫁不出去的危险。”将个人情爱选择的迷茫与国家政治不自觉的联系在一起。

除了时代的伤痕难以抚平,百年前五四新时代的痕迹也深深地影响着《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女性爱情婚姻叙事。在传统的父系社会下,女性通过婚姻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奴隶和生育工具。在《尔雅·释亲》中就曾有:“妇之言服也,服事于夫也。”。直到上世纪初,在五四的大思潮下,才将19世纪末出现在法国的女性主义传播进来引发讨论,陈独秀在与刘延陵进行关于自由恋爱的通信中说:“即足下所谓伦理的婚姻,又何独不然。盖恋爱是一事,结婚又是一事;自由恋爱是一事;自由结婚又是一事;不可并为一谈也。”至此,女性开始争取独立自由、个性解放,一大批女性作家开始走出封建的家门,走进学堂接受知识、进入文坛,进而勇敢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创作出一大批以女性为主人公追求个人独立价值的小说,同时也塑造了一大批冲破封建藩篱、追求个性自由的女性人物,这也是女性人物第一次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成为叙述的中心。她们真实的表露自我,渴望爱情与婚姻、渴望灵与肉结合。无论是子君还是莎菲,尽管她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空虚,但还是勇敢真实的展现女性的“自我”世界。她们从自身的迫切要求出发,要求男女平等、要求有爱的权利,为爱情与婚姻的独立自由呐喊。《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独白式的女性呐喊就是一种时代印记下的女性叙事。钟雨的情感态度更像是女性自我意识在五四的继承,而又在新时代进行了重新思考,这是一条纵向的脉络,承接了自五四以来女性情爱要求独立自由的精神,新时期下又将过去受到的伤痕转化成为对爱的更为深刻的执着。她将她经历的婚姻与爱情的错位、在情爱困境与道德困境中挣扎的痛苦看作是她人生的教训,向女儿呐喊,“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她自己无力摆脱,但还是希望在女儿的身上能够改变,这是时代的疾呼,源于五四的呐喊与新时期呐喊的结合,珊珊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呐喊出:“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既是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在独白式的呐喊中,我们仿佛看到张洁将满腔忧思、希望与渴望全部发泄出来,在黎明破晓前的黑暗中大声的呼唤出了心中的爱,用更纯洁的精神之恋唤醒人们在精神层面的满足。这种情爱的独白呐喊是崇高的、圣洁的,是时代的伤痕与五四精神的渴望下呼唤爱情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心底对美好情爱的追求,更是直白地喊出了人们心中压抑已久的情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时代的印记下张洁以女性作家独有的情感与生命体验融入到自己的女性叙事之中,相比较于男性作家将视野放置到宏大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女性作家更倾向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书写情感,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探析她们的情感走向以及人生选择,其实文本中蕴含的依旧是作家的时代责任感与强烈书写的欲望。女性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也是张洁在时代印记下对女性的思考。文本中钟雨是渴望爱情的、迷恋爱情,甚至痛苦了一生在临死前也仍旧坚持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这与五四一代的女性人物如出一辙,但是新时代的特色赋予了钟雨不是一般传统意识的女性,也不是任凭别人安排的玩偶,而是已经觉醒的现代知识女性,新时期的新觉醒下,她是不甘与过没有自我和没有爱的生活的,她敢于脱离无爱的婚姻是因为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事业与生活,面对爱情与婚姻,爱得深刻,爱得固执,但同时她也是有道德责任的、尊重他人的。纵然希望能够拥有契合的爱情与婚姻,但是也绝不苟且。她是高傲的、自信的。她没有因爱情与婚姻的错位而一蹶不振,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她依旧有自己的事业,依旧在写作发表作品,在她记录生活琐事的日记里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她为教育女儿的忧心,会去看话剧,还会时常出去散步,除了心里承受的情爱折磨,她还是一个独立的成功女性。对比《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也同样追求一种理想的感情,在构建的神圣情爱理想受挫后,莎菲选择的是逃离,是萎靡,躲在家里一遍遍地煨牛奶打发时间,或者是顺着次序看报纸,她不愿意工作、也无心工作,只是在情感里沉沦。五四那一代女性人物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婚恋自由而反叛,但是她们更在意做的行为,却没有想好出路和怎样爱。而钟雨的婚恋观念却多了一分时代进步的色彩,追求的真正理想是要求女性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真正自由平等的两性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在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除了“五四”传承下来的自由独立与个性解放,更多了新时期对情爱意识、婚恋观念的深入思考,是更加独立而现代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姿态。因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我们能看到五四以来传承的女性精神、动荡时代的伤痕以及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气度。

参考文献:

[1]张洁.张洁·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张英.真诚的语言——张洁访谈录[J].文学报,1995(05).

[3]孙五三.一个普通人——记女作家张洁同志[J].青春,1980(07).

[4]張洁.无字(第三卷)[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

[5]张洁.张洁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

[6]许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